金屬所在極細多晶體銅中發現一種新型亞穩固態-受限晶體結構

2020-12-14 騰訊網

金屬通常以多晶體形式存在,即許多金屬原子按一定規則整齊排列在一起,形成一個有序區域,稱為晶粒,晶粒與晶粒之間由幾個原子層厚的界面相連接,在三維空間中構成宏觀金屬固體。由於晶粒之間存在晶體學取向差,晶界中原子的排列往往雜亂無序,這種無序晶界的存在使多晶體的穩定性遠低於完整晶體(單晶體)。例如,當把多晶體金屬加熱到不足熔點一半時,晶界便開始失穩遷移導致晶粒長大,材料性能變化(如軟化)。在受力時晶界也會發生遷移使多晶體結構失穩。

晶粒尺寸越小晶界上原子比越多,多晶體的穩定性就越下降,當晶粒尺寸降為納米尺度時,有些金屬在室溫下便會出現晶粒長大。對於某些金屬合金,當晶粒尺寸減小到足夠小時(通常為幾納米),整個多晶體結構失穩,形成一種亞穩的非晶態固體(或稱玻璃態)。非晶固體在受熱或力的作用下會進一步向更穩定的晶體轉變。通常認為,完整單晶體和亞穩非晶固態是金屬固體的兩個極端狀態,多晶體結構是一種介於這兩者之間的不穩定結構。然而,非晶固態只有在有限的合金成分範圍內才能形成,對於大多數合金和純金屬,無論晶粒多麼細小也無法形成非晶固態。因此,材料科學和凝聚態物理領域長期以來存在一個重要的基礎性問題:在多晶體晶粒尺寸不斷減小接近某極限值(如原子尺寸)前是否存在別的亞穩態結構?11月13日,Science報導了關於這一問題的重要研究進展。

中國科學院金屬研究所瀋陽材料科學國家研究中心納米金屬科學家工作室研究員李秀豔、盧柯及特別研究助理周鑫,與上海交通大學教授金朝暉合作,利用大量精細實驗並結合模擬計算發現,當晶粒尺寸降低到幾納米時,純金屬銅多晶體會形成一種新型亞穩結構——Schwarz crystal(受限晶體)結構,這種具有極小界面(minimal interface)的三維結構表現出極高的熱穩定性和力學穩定性,在純銅的熔點以下不發生晶粒長大,其強度接近理論強度。這一重要發現表明,除非晶固態外,多晶體金屬在晶粒極細時存在另一種亞穩固體狀態,其穩定性甚至遠高於非晶固體。

研究人員利用兩步低溫塑性變形技術,將純銅薄片的晶粒尺寸降低到10 nm以下。顯微結構觀察發現,這種極細的多晶體中呈現出典型的類似水油不互溶雙連續相中常見的流形結構,經系統表徵納米晶粒的尺寸、形態、取向及分布等,許多極小晶粒具有規則的Kelvin截角八面體形態,且存在相當數量的低能界面(如孿晶界和重位點陣界面),結合這些結構特徵和分子動力學模擬計算,發現這種極細晶粒之間的界面具有一種極小界面結構特徵,這種被稱為Schwarz-D界面的平均曲率為零,結構穩定性很強。同時,極細晶粒中大量低能孿晶界又進一步約束了這種極小界面,使其穩定性更高。因此,這種具有受限極小界面結構的多晶體(簡稱「受限晶體」)能夠表現出極高的熱穩定性和力學穩定性。

受限晶體結構的發現為探索固態物質結構基本特徵及其新性能開闢了一個全新空間,也為研發高穩定性金屬材料及製造工藝提供了新的機遇與挑戰。研究工作得到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和中科院科學家工作室計劃的資助。

圖1.左上:純銅中受限晶體的TEM明場像;右上:高分辨透射電鏡觀察顯示受限晶體顯示出近截角八面體特徵;下:MD模擬顯示受限晶體特徵

圖2.A:晶粒尺寸分別為10nm、25nm、50nm的純銅晶粒尺寸隨退火溫度的變化情況;B:純銅受限晶體加熱到接近熔點溫度(1348K)晶粒尺寸沒有明顯變化;C和D分別為純銅中晶粒粗化溫度與強度隨晶粒尺寸的變化圖,受限晶體呈現出接近熔點的超高穩定性和接近理想強度的高強度

來源:金屬研究所

相關焦點

  • 今日科技話題:水稻抗稻瘟病新機制、新型亞穩結構、膽固醇合成調控...
    今日科技話題:水稻抗稻瘟病新機制、新型亞穩結構、膽固醇合成調控新機制、首個深空天線組陣系統、鳥基因… 2020-11-19 17:2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金屬晶體——晶體、非晶體
    一、晶體與非晶體固態物質按其原子(或分子)的聚集狀態可分為晶體與非晶體兩大類。原子(或分子)按一定的幾何規律作規則排列而形成的聚集狀態,稱為晶體。原子(或分子)無規則地堆積在一起形成的無序的聚集狀態,稱為非晶體。
  • 新固體物質形態「兼容」晶體和準晶體結構特點
    北京科技大學新金屬材料國家重點實驗室何戰兵等研究人員近日發現一種新的固體物質形態,該形態巧妙地化解了晶體和準晶體在晶體結構上的這種「水火不相容」的矛盾,顯示了原子排列的鬼斧神工。何戰兵表示,雖然目前還未能對該物質的物性做深入了解,但可預見會有一些與物質周期性相關的特殊物性。
  • 尖端製造業的新武器,新型銅鈦合金可實現3D列印
    【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尖端製造業的新武器,新型銅鈦合金可實現3D列印澳大利亞研究人員發現銅是顯著改善鈦3D列印的最佳選擇。鈦具有出色的耐腐蝕性,是所有金屬元素中強度密度比最高的。它可以與其他元素結合使用,生產出堅固、輕便的合金,可用於技術、製造和醫藥領域的眾多高性能應用。3D列印的銅鈦合金在這些領域中,作為一種有效的製造方法,3D列印變得越來越重要。
  • 10種改變世界的神奇物質——金屬銅和鋼,讓我們一起看看吧
    銅不適合做剃鬚刀也是同樣的道理。金也是硬度較低的金屬,因此戒指很少用純金製作,否則很快就會刮壞但只要加入百分之幾的其他金屬(例如銀或銅來形成合金,就會改變金的顏色:銀會讓金變白,銅會讓金變紅,不僅如此,形成的合金還會比純金硬,而且硬上許多。金屬只要摻入少量其他物質就會改變性質,這是研究金屬的樂趣所在。以金銀合金為例,你可能好奇銀原子到哪裡去了。
  • 金屬所重要進展!晶體交叉堆垛層錯全新認知!
    黃金無足赤,白玉有微瑕,缺陷存在於各種晶體中。堆垛層錯(Stacking faults)作為晶體中常見的面缺陷,是低層錯能晶體在塑性變形或輻照過程一種非常重要的微觀特徵。堆垛層錯主要與不全位錯的滑移有關,其能有助於提高金屬和合金的強度。
  • ...Communications報導西北工業大學牛海洋教授在金屬鎵的凝固形核...
    液態鎵,尤其是在體積受限條件下,具有極大的過冷度,例如微米尺度的液態鎵可過冷至150K的低溫。在此種場景下,液態鎵凝固結晶得到的是以亞穩相β-Ga為主的混合相而不是α-Ga。如何從形核機理上破解金屬鎵的深過冷特性以及其凝固過程中α相和β相的競爭之謎已成為困擾該領域內研究人員的科學難題。
  • 科研人員發現合金新物態——金屬冰川玻璃
    冰川玻璃態作為一種新型非晶亞穩態,它的提法最早出現於1996年。當年,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的Kivelson研究組發現,如果在一種分子液體——亞磷酸三苯酯(TPP)——的過冷液體區間內的特定溫度下進行保溫,TPP會轉變成一種能量介於非晶態和晶態之間的新物態,即冰川玻璃態。
  • 進展|合金新物態——金屬冰川玻璃的發現
    冰川玻璃態作為一種新型非晶亞穩態,它的提法最早出現於1996年。當年,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的Kivelson研究組發現,如果在一種分子液體——亞磷酸三苯酯(TPP)——的過冷液體區間內的特定溫度下進行保溫,TPP會轉變成一種能量介於非晶態和晶態之間的新物態,即冰川玻璃態。
  • 隕石撞擊能產生一種獨特的二氧化矽晶體結構
    由卡內基梅隆大學的莎莉·瓊·特蕾西領導的一項新研究,檢查了衝擊壓縮下二氧化矽礦物的石英晶體結構,並對這種普遍存在的礦物先前的假設提出了挑戰。研究結果發表在科學進展期刊上。石英是地殼中含量最高的礦物之一,存在於多種不同的巖石中,特蕾西解釋說,在實驗室中,我們可以模擬隕石的撞擊並觀察會發生什麼。研究人員使用一種類似炮彈的空氣槍,以極高的速度將彈丸撞擊石英樣品(比從步槍射出的子彈還要快好幾倍)。接下來利用特殊的X射線儀器來辨別在撞擊後不到百萬分之一秒內形成的物質的晶體結構。
  • QuantumScape希望推動固態鋰金屬動力電池的採用
    據悉,通過使用固態電解質來替代傳統的液態電解質,固態鋰金屬電池在體積重量 / 能量密度上都具有更高的優勢。結構示例(來自:QuantumScape)對於需要極高的安全能量密度、使用環境相對寬泛且苛刻、充放電率和循環次數要求都更高的 EV 動力電池行業來說,固態鋰金屬電池都具有顯著的優勢。
  • 固態鈉金屬電池新突破:大連化物所研製出新型電解質
    IT之家12月7日消息 中科院 11 月 30 日發布消息,稱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的研究團隊發展出一種 「高室溫離子電導率的光聚合凝膠準固態電解質」,可以用於高倍率、長壽命的納金屬固態電池。IT之家了解到,鈉元素在自然界中分布廣泛,使用成本更低,在鋰離子電池發展遇到瓶頸的今天,採用納金屬製作電池是目前研發的一個方向。根據中科院消息,「鈉元素具有與鋰相似的特性,使鈉離子電池成為一種具有競爭力的電化學儲能器件。」但是鋰離子目前使用的石墨負極材料不適用於鈉離子電池,因此需要研發滿足鈉離子特性的理想負極材料。
  • 一種更好的金屬合金設計方法
    研究人員發現了一種新的方法,基於在原始金屬晶粒邊界之間的反應,以預測金屬合金的性能。在這幅圖中,彩色的圓點表示原子沿著邊界聚集而非穿透邊界的可能性。圖片來源:麻省理工學院從汽車到衛星,從建築材料到電子產品,先進的金屬合金在現代生活的關鍵部分中必不可少。
  • 科學家在隕石礦物中發現新藍色顏料 晶體結構扭曲似繩結
    科學家在隕石礦物中發現新藍色顏料 晶體結構扭曲似繩結  Winnie Lee • 2020-01-08 14:11:14 來源:前瞻網 E1836G0
  • 認識金屬 -地殼與人體中的金屬
    金屬元素的漢字偏旁部首一般為「金」字旁,僅有一個「汞」 (俗稱「水銀」 )例外。金屬元素的種類在元素周期表中佔據了已知元素的80%以上,具有重要地位。地殼中的金屬元素含量最多的是鋁,含量最少的是具有放射性的鹼金屬元素鍅。人體中含量最多的金屬元素是鈣,其次是鈉、鉀、鎂。人體中不可缺少的微量金屬元素主要有鐵、鈷、銅、鋅、鉻、錳、鉬。
  • 研究人員開發出全固態二次電池新電極結構
    韓國研究人員開發出一種新型全固態二次電池的電極結構。如果採用這種技術,與現有技術相比,電池的能量密度可大幅提高,對高性能二次電池的開發有巨大貢獻。來自電子通信研究所(ETRI)和大邱慶北科學與技術研究所(DGIST)的聯合研究小組在確定了活性材料之間鋰離子擴散的機理後,設計了一種用於全固態二次電池的新電極結構。
  • 一文了解「三大基礎雷射晶體材料」
    如在現代製造業中,雷射加工就是目前最先進的加工技術之一,為各種新產品的開發提供了新途徑。而在雷射應用技術領域中,最關鍵的、基礎的核心器件莫過於全固態雷射器,一種以固體雷射材料作為增益介質的雷射產生裝置。
  • 研究人員成功破譯金屬有機框架材料的內部結構
    金屬有機框架(MOFs)材料,在過去幾年中因各種潛在的應用而引起了相當大的關注度,特別是自從研究人員發現這些典型的絕緣材料也可以被製成導電材料以來。由於MOFs的多孔性和導電性的非凡組合,這一發現為電池、燃料電池、超級電容器、電催化劑和專用化學傳感器的新應用提供了可能。
  • 日本研發利用「光子晶體」的新型雷射掃描設備
    掃描雷射器是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東西,如超市中的條形碼掃描器以及智慧型手機上的攝像頭,此種設備依賴雷射器和探測器實現極其精確的精度。   目前的技術會從移動的鏡子中反射雷射束,此種機械法會導致掃描速度慢且出現誤差,而且還需要尺寸較大且較複雜的設備以容納雷射器和鏡子。   不過,據外媒報導,日本京都大學(Kyoto University)工程系研究生學院的一個研究小組設計了一種利用「光子晶體」的新型光束掃描設備,根本無需移動部件。
  • 固態電池的發展史
    全固態鋰電池是相對液態鋰電池而言,是指結構中不含液體,所有材料都以固態形式存在的儲能器件。傳統的鋰離子電池在使用過程中也存在著電解液洩露、燃燒、爆炸等危險。 鋰離子電池的有機電解液容易洩露、燃燒、爆炸而引發嚴重的安全隱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