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人員開發出全固態二次電池新電極結構

2020-12-19 科技報告與資訊

本文參加百家號#科學了不起#系列徵文賽。

韓國研究人員開發出一種新型全固態二次電池的電極結構。如果採用這種技術,與現有技術相比,電池的能量密度可大幅提高,對高性能二次電池的開發有巨大貢獻。

來自電子通信研究所(ETRI)和大邱慶北科學與技術研究所(DGIST)的聯合研究小組在確定了活性材料之間鋰離子擴散的機理後,設計了一種用於全固態二次電池的新電極結構。他們將研究成果發表在由美國化學學會(ACS)主辦的國際在線學術期刊《ACS Energy Letters》上。

與一次電池只能使用一次不同,二次電池可以重複充電和使用。二次電池技術對機器人、電動汽車、儲能系統(ESS)和無人機的重要性正逐年增加。

全固態二次電池使用固體電解質在電池電極內傳輸離子。與液態電解質相比,固體電解質更安全,因為液態電解質會引起火災。而且,固體電解質可以在雙極型二次電池中實現,通過簡單的電池配置來提高能量密度。傳統全固態二次電池的電極結構包括負責離子傳導的固體電解質、提供電子傳導手段的導電添加劑;負責儲存能量的活性材料;以及從物理和化學上固定這些構成部分的粘結劑。

然而,ETRI的研究人員通過系統實驗發現,即使在石墨活性材料顆粒之間,離子也會進行傳輸。並且他們提出了一種新型的全固態二次電池的電極結構,只由活性材料和粘結劑組成。研究人員發現,即使電極內沒有固體電解質添加劑,全固態二次電池的性能也有可能更優越。

ETRI提出的新型結構的理論可行性在DGIST通過在超級計算機上運行的虛擬模型的電化學測試得到了驗證。ETRI的研究人員成功地在實際實驗中展示了這種結構。其結果是一個擴散依賴性的全固態電極。

如果採用ETRI的技術,電極中的固體傳導添加材料將變得沒有必要,相反,更多的活性材料可以被擠壓到相同的體積中。換句話說,電極中的活性材料量可以增加98wt%,因此,可以使能量密度比傳統的石墨複合電極大1.5倍。

該技術在製造工藝方面也具有優勢。硫化型固體電解質具有較高的離子導電性和適度的可塑性,被認為是製造全固態電池的優良候選材料。但由於其高化學反應性,在溶劑和粘結劑方面,硫化物型固體電解質留給電池開發者的選擇非常少。相比之下,使用新的ETRI電極,開發人員可以自由選擇電池中使用的溶劑和粘結劑類型,因為該電極不含高反應性的固體電解質。這也使得研究人員可以追求提高全固態二次電池性能的新方法。

雖然ETRI使用石墨陰極活性材料進行研究,但他們計劃使用其他各種電極材料,基於同樣的概念繼續研究。還計劃改進該技術,以提高效率。這可以通過消除電極之間的界面問題和使電極體積變薄來實現。

論文標題為《Diffusion-Dependent Graphite Electrode for All-Solid-State Batteries with Extremely High Energy Density》。

相關焦點

  • 研究揭示全固態合金金屬電池的微觀機理
    研究揭示全固態合金金屬電池的微觀機理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1/1/7 13:26:20 中科院化學研究所文銳團隊從調節均勻鋰沉澱和柔性固體電解質界面演變方面揭示了全固態合金金屬電池的微觀機理。
  • 日本製成全固態鋰硫電池 比傳統鋰離子二次電池的能量密度高4倍
    研究人員採用液相法製成了硫-CNF複合材料,再製成了全固態鋰硫電池,與鋰離子二次電池相比,其放電容量更高、循環穩定性更好。因此,未來,此類固態鋰硫電池將能夠用於電動汽車等。 去年獲得諾貝爾化學獎的鋰離子二次電池已被廣泛應用於智慧型手機、電動汽車等領域。近年來,由於混合動力汽車和電動汽車的數量增加,全固態電池作為下一代電池也受到了關注。
  • 固態電池的發展史
    全固態鋰電池是相對液態鋰電池而言,是指結構中不含液體,所有材料都以固態形式存在的儲能器件。傳統的鋰離子電池在使用過程中也存在著電解液洩露、燃燒、爆炸等危險。 鋰離子電池的有機電解液容易洩露、燃燒、爆炸而引發嚴重的安全隱患。
  • 固態電池即將商用,其他動力電池新技術進展如何?
    首先,原位固態化技術,解決固固界面問題,讓固態電池充放電更快捷、持久和安全;其次,採用原子級鍵合技術,讓固態電池循環過程更穩定;第三,採用複合金屬鋰技術,讓固態電池能量密度更高,全壽命體積膨脹更小,循環壽命更長;第四,固態電解質技術
  • 又聞量產,全球聚焦的固態電池要來了嗎?
    【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固態電池取代三元鋰電池將是今後的發展趨勢。」這種看法近來業界輿論呼聲較高。全固態電池是當前學術界的研究熱點,也是產業界關注的焦點,它的安全性比起同電極體系的液態鋰離子電池有明顯提高,但在電動汽車上實際推廣應用還需要時間。
  • 荷蘭研究人員通報全球首例二次感染新冠病毒後死亡病例
    生物 荷蘭研究人員通報全球首例二次感染新冠病毒後死亡病例 據荷蘭BNO新聞網、俄新社12日消息,荷蘭研究人員通報荷蘭一位89歲女子在第二次感染新冠肺炎後死亡,系全球首例二次感染死亡病例。
  • 固態電池即將商用,其他動力電池新技術進展如何?|蔚來|鋰硫電池|...
    首先,原位固態化技術,解決固固界面問題,讓固態電池充放電更快捷、持久和安全;其次,採用原子級鍵合技術,讓固態電池循環過程更穩定;第三,採用複合金屬鋰技術,讓固態電池能量密度更高,全壽命體積膨脹更小,循環壽命更長;第四,固態電解質技術,讓固態電池能在高溫狀態下工作
  • 充電10分鐘,續航500公裡,豐田大眾要靠固態電池逆襲
    三星固態電池放電示意圖 從技術角度看,固態電池的研發存在諸多難點,比如電解質與電極之間以及電極內部顆粒間的固界面問題。 此外,日本政府一直在鼓勵開發固態電池,且正在組建一個約2萬億日元(192億美元)的基金來支持降排技術,可能會為新型電池的開發提供數千億日元的補貼。 除了豐田和大眾,福特與寶馬共同支持的電池初創公司Solid Power日前也表示,有望在2022年初開始測試用於汽車生產的固態電池。
  • 中科院資深固態電池專家談固態電池技術與市場 產業化尚遠!
    以上;韓國三星已經開發出60攝氏度下1000多循環的硫化物全固態電池。二、固態電池主要的技術路線及分類目前全固態鋰電池主要分為3種不同的技術路線,有機固態材料是聚合物,無機固態材料主要是氧化物和硫化物,研發歷史都很悠久。
  • 前沿|藉助3D列印技術製備石墨泡沫電極
    然而,由於該技術解析度較低(通常大於200 m),只能實現某些簡單的3D結構(如網格,叉指結構等),從而限制了其應用。此外,對於包裝,運輸而言,這種3D碳材料的機械性能也是必不可少的,然而之前的研究卻較少的關注。基於上述考慮,開發具有更高精度和獨特結構設計的新型3D列印電極將是非常有前途的,這將帶來有優秀的機械性能和電化學性能。
  • 豐田和村田把未來押在固態電池上
    但是,日本電池製造商正被中國和韓國公司擠出全球市場。 他們甚至承受著改善本國比賽的壓力--日本實現零碳排放。 富士經濟集團的研究顯示,到2035年,全球固定蓄電池市場預計將比2019年翻番,達到239億美元。 日本已經在電動汽車電池領域中佔有一席之地。
  • 研究人員以動物骨骼為靈感開發鈉正極 提高電池穩定性
    蓋世汽車訊 鈉離子電池有望取代鋰離子電池,用於大規模儲能設施。與鋰離子電池相比,它具有比能量高、安全性能好等優點,尤其是鈉儲量豐富。然而,鈉正極較難開發,因為電子通過正極材料進入電池中,許多候選材料不穩定或無法承受高壓。
  • 「固態電池」將成鋰電行業顛覆者,產業鏈上都有哪些投資機會?
    (二) 行業發展歷程  固態電解質鋰離子電池的理論研究可以追溯到1972年在貝爾吉拉泰(Belgirate)召開的北約「固體中的快速離子輸運」會議上,斯蒂爾(Steele)討論了合適的固態電解質的基本標準,並指出了過渡金屬二硫化物作為電池正極材料的潛力。
  • 循環、溫度和電極間隙對方形鋰離子電池的安全性影響研究
    安全是鋰離子電池使用時必須考慮的重要問題。然而,有關電極間隙、循環、電解質降解或析鋰是如何影響方形電池安全性的研究很少。在本文中作者對在0℃、23℃和45℃循環的方形電池開展了系統研究。採用ARC技術評估了電極間隙對電池安全性的影響。研究表明對於新鮮電池,其內部電極間隙均一。
  • 2021年日本東京二次電池展 BATTERY JAPAN
    其它二次電池及蓄電技術展會專業分區,17年在原有設備區、材料區、電池區、檢測區、電容區的基礎上特設BMS(Battery Management System)區:電池管理系統相關(新)。在美國2019 CES消費電子展上,輝能科技發布了其「固態」新能源車電池包設計——在相同整車容量下,該電池包將體積減少到傳統電池的50%,重量減少70%,該產品還因此獲得2019 CES創新獎。
  • 豐田與京都大學研究氟化物離子電池純電續航可達1000公裡
    據媒體報導,近日,日本京都大學和豐田汽車聯合製作了新一代氟化物離子電池的原型。研究人員發現,與當前市面上的鋰離子電池相比,在儲電能力和容量上,「氟化物離子電池」的確更加具備優勢。專家認為鋰離子電池電力存儲性能的「能量密度」已接近理論上的極限。京都大學等之所研發氟化物離子電池,也是因為氟化物離子電池的能量密度有可能實現大幅超過鋰離子電池極限能量密度。 氟與金屬結合起來的氟化物攜帶大量氟化物離子,能高效產生電力。能量密度按照電池的單位重量相當於鋰離子電池的7倍。
  • 研究人員成功破譯金屬有機框架材料的內部結構
    金屬有機框架(MOFs)材料,在過去幾年中因各種潛在的應用而引起了相當大的關注度,特別是自從研究人員發現這些典型的絕緣材料也可以被製成導電材料以來。由於MOFs的多孔性和導電性的非凡組合,這一發現為電池、燃料電池、超級電容器、電催化劑和專用化學傳感器的新應用提供了可能。
  • 何泓材:全固態鋰電池技術可行 清陶GWh級規模化量產線已經投產
    在蘇州清陶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何泓材看來,全固態鋰電池技術是可行的,但固態動力電池要想實現產業化,其材料、工藝、系統集成都需改進,例如離子導電率的提高,緻密化工藝的改進。、固態動力電池產業化前景等,電池網摘選了其部分精彩觀點,以饗讀者:何泓材介紹,固態電池根本特徵在於用固態電解質替代液態電解液,其技術的核心和壁壘是材料的創新開發。
  • 固態鈉金屬電池新突破:大連化物所研製出新型電解質
    IT之家12月7日消息 中科院 11 月 30 日發布消息,稱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的研究團隊發展出一種 「高室溫離子電導率的光聚合凝膠準固態電解質」,可以用於高倍率、長壽命的納金屬固態電池。該種電池有著 55 mAh/g 的可逆放電容量,與主流鋰電池類似,同時具備優異的安全性能,以及遠超當前鋰電池的循環壽命表現。該種電池在 5 庫倫的大電流快充下,仍可以保持1000次循環壽命。IT之家了解到,鈉元素在自然界中分布廣泛,使用成本更低,在鋰離子電池發展遇到瓶頸的今天,採用納金屬製作電池是目前研發的一個方向。
  • 新突破!QuantumScape固態電池15分鐘可充到8成電量
    固態電池結構主要有兩層,包括陰極與固態陶瓷隔膜,但並未放置人造陽極。充電時鋰會離開陰極,通過陶瓷隔膜,沉積在隔膜和一個電子接觸面之間,在電池內部形成鋰金屬陽極。只要15分鐘就可以充到80%的電力,在續航300英裡(約482公裡)或更長程的距離上,電池壽命最久可長達12年,且在800次循環充電後不會有顯著衰減,相當於38萬公裡的行駛距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