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月,剛剛升職為達晨創投合伙人的熊偉遞交了離職申請。而其六年前初來達晨投資的首個項目迅遊科技股票解禁在即,這個項目可能為達晨帶來100倍的收益,熊偉也面臨著1000萬的獎金。而他卻說,「放棄1000萬,是為了更廣闊的空間」。
熊偉並不是首位出走達晨的合伙人。第一位是晏小平,當年以500萬年薪出走鼎暉;第二位是傅哲寬,單飛後創立啟賦資本。作為第三位從達晨離職的合伙人,熊偉也選擇了自立門戶,創立千乘資本。
「千乘之國,攝乎大國之間」
在熊偉看來,股權投資時代剛剛開始,而對於想做中早期投資的他而言,為了在更廣闊的空間「遨遊」,創立了千乘資本。據《證券時報》報導,這家新銳投資機構的名字取自論語「千乘之國,攝乎大國之間」。千乘之國相較萬乘之國,區別體現在自身靈活、快速反應的體量和機制創新,還有行動務實的風格。
千乘資本的定位是:中早期、新興行業、差異化。目前,千乘資本完成了首期5億人民幣基金的募集,並開始了對外投資。熊偉也正從全能選手向專業選手轉變。在不惑之年選擇再次出發,他的每一段經歷都走得踏實而穩健。
2009年,35歲的熊偉加入達晨創投,從投資經理做起,不過,這次的薪水比第一份低。在此之前,他有過一段工作經歷和一段創業經歷。最早在1993年到2003年,他就職於華為。2003年後他響應華為內部創業,與其他8名合伙人一起創辦了軟體公司。2008年,因為與部分合伙人在公司發展理念上產生分歧,作為二股東的熊偉離開公司,一步邁入投資行業。
在達晨交出的成績單
2010年投資迅遊科技,是熊偉在達晨投出的第一個項目。他對這個項目的堅定和看法,不但讓迅遊的天使投資人周鴻禕吃了一劑定心丸,老周還拉來另一家跟他關係更緊密的機構搶了達晨的主投位置。當然周鴻禕也用行動做出了補償,這是後話了。
更主要的是,當時達晨內部並不看好迅遊科技,迅遊的創始人當年26歲,這麼年輕的團隊達晨在此前從未投資過。最後,在投資經理個人跟投的保證下,才勉強完成了對迅遊的投資。
《證券時報》的報導中提到,投資迅遊,也明晰了熊偉的早期項目投資理念:一是關注大方向和趨勢;二是重視團隊本身能動性,而非唯收入論。在他看來,團隊決定了產品的豐富化和產品迭代的頻次,以及因時而變的能力,也就是他所說的,「押注優質的創業人比押注企業當時的業績更為重要」。
除了迅遊科技,2015年,升為合伙人的熊偉開始主管TMT行業的投資。在此間,他又一次「復活了」達晨內部否決的項目——大數據公司「數據堂」。在達晨投資數據堂的三個月後,數據堂估值翻了5倍,高達18億元。
除此外,熊偉的投資案例還包括,為達晨帶來2.4億元收益的兆日科技;或將為達晨帶來超10億元收益的雷杜生命;多次跟隨國家領導人出訪的美林數據;公安部大數據平臺中心中奧科技;以及大數據公司數聯銘品、南大通用等等。
中證網聲明:凡本網註明「來源:中國證券報·中證網」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於中國證券報、中證網。中國證券報·中證網與作品作者聯合聲明,任何組織未經中國證券報、中證網以及作者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凡本網註明來源非中國證券報·中證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更好服務讀者、傳遞信息之需,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本網亦不對其真實性負責,持異議者應與原出處單位主張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