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篇文章關於「分かることができる。」的文章,就有讀者和我討論,「日本語が分かることができる」是不是可以翻譯成【能懂日語】。
應該怎麼說呢,按照中文的翻譯,這句話是正確的,但是反過來,這句日語卻是錯誤的。
就比如:周星馳的電影裡面,常常有一句:「你走先。」翻譯官理解了句子的意思吼,翻譯成英文、日文,可以是:「you go frist. / after you. / 先行ってて。」但問題是,標準中文不會是:你走先,正確的是:你先走。
【你走先】是為了某種效果,故意打亂順序的「效果說法」。
所以,我們看到「分かることができる」,確實可以翻譯得出來,但問題就在於,標準日語不會這樣造句,除非我們遇到日本周星馳。
日語裡面的【會、能】應該怎麼表達
翻譯這門活非常講究,可不是一比一照著比划過來就行了。
依舊用「ことができる」舉例,它翻譯成中文,可以理解成【會、能】。
但是到了中文翻譯成日文的時候,卻一般不用「ことができる」。
而是譯為「ことになる」「ようになる」「形容詞連用形く+なる」「形容動詞連用形に+なる」。
例句:
明年,我會在日本工作。
來年から、日本で働けることになりました。我會說英語
英語が話せるようになる會使某些事情做得順利些吧。
まあある種のことはやりやまくなるだろうね。我在考慮這個問題能不能被原諒。
許す許さないの問題になると思うけど。
中文的【會、能】還有推測、估計、確認的意思
當中文裡面的【會、能】是表示確定、估計、推測【可能會】的時候,應對的日文就是「だろう」「はずだ」
例句:
(估計)會/要下雨了吧。
雨が降るだろう。(確定)他會冒這個險嗎?
彼に冒険ができるだろうか?哥哥可能已經到車站了。
兄はもう駅に著いたはずです。
總結
我們在翻譯的時候,無論是【中譯日】還是【日譯中】,因為日語是中文系外語(自定義,勿怪),加上日本在漢語圈學習了千多年,我們往往很容易把中文和日語對等,一比一的來翻譯。
但卻忘記了,日本雖然近兩千年不斷在向中國學習,但是他們在向中國學習之前就已經有自己的語言了,所以日語本身就有不同於中文的語法和習慣。
加上中文本身也有多義詞和多義字,一個字概括很多意思,但這個字的不同意思,在日語裡面就是不同的詞語。
就如同這幾章所說的「ことができる」、「ことになる」、「ようになる」、「だろう」、「はずだ」,它們翻譯過來都是【會、能】,但是回歸到日語,卻有不同的意思和使用場合。
因此,在翻譯的時候,也一定不要認準了一個詞,就鐵打不動,這樣很容易犯錯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