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高山沒有特殊的情況,一般千萬年也不會變化的。所以山也就成了地標。《山海經》也是如此,一座山,山上有什麼,山下有什麼,距離多遠又一座山,重複著這些。這樣人們就看清楚了,這裡跟那裡有什麼不同。當然隨著時間的推移,滄海桑田的變化,也有了很大的差別。
《山海經》裡就是古人記錄當時的自然地理跟人文地理的內容。《山海經》裡開篇就記錄了一座山招搖山,並且對它進行了科學的描繪。
一、招搖山描繪的其實就是古人心目中的「桃花源」
讀過此書的都知道,開篇描繪了此山的形狀,山上有金礦跟玉石。有一種像韭菜樣的草,人吃了不餓。有一種樹,人帶著樹上長的花不迷路。有一種動物,人吃了會健步如飛。山下一條河,河裡有一種貝殼帶在身上可以防治疾病。簡直是神仙王國,哪裡有這樣的地方。古人這樣寫,其實是想像一種人間樂土。一種對美好生活的嚮往。畢竟當時人們生活太苦了。
二、《山海經》為什麼安排招搖山為開篇第一山
《山海經》全書一共十八卷,其中「山經」五卷,「海經」八卷,「大荒經」四卷,「海內經」一卷,共有大約三萬字。書裡記載了一百多個邦國,五百五十座山,還有諸多的水道以及各個邦國的地理、風土物產等。
開篇招搖山就提出當時古人對美好生活的憧憬,以後就為了這美好的生活人類開始奮鬥。一些古代中國神話的來源大都就是《山海經》,其中最著名的包括:夸父追日、羿射九日、女媧補天、黃帝大戰蚩尤、鯀偷息壤治水成功、天帝取回息壤殺死鯀以及最後大禹治水成功的故事等等。所有的這些都是人類為了招搖山裡描繪的那個美好的理想國。
通過這些故事證明我中華兒女自古就有百折不撓的毅力跟堅定的意志。文明是要靠自己去創造的。不管環境有多惡劣,一定有辦法戰爭的。這就是開篇的用意吧。
三、《山海經》的開篇這樣寫其實也有個心理暗示在裡面
墨菲定律現在已經是很多人都關注的了。它就是一種心理暗示,一種推理。是由愛德華墨菲提出來的,所以叫墨菲定律。大概意思也就是人做事情的時候,只要有可能導致壞的結果,那麼必定有人會遇到。
《山海經》在開篇用招搖山就給人類提出美好的願望,有了明確的目標。這樣無形中就避免了墨菲定律,儘管當時人們還不知道這個定律。人們心裡沒有想不好,想的只有美好的,只有一個偉大的目標。所以人類能克服一切困難是必然的。這在很大程度上就避免的墨菲定律的魔咒。
這也給我們提了醒,要心存美好,憧憬美好的未來,有多重要。這或許是此書的意義所在吧。所以我希望讀這本書人要認真去讀,去體會書中的精華,沒有讀過的去讀讀,只要你認真讀了研究了,定能從中找到人生的方向,甚至是人類發展的終極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