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都登上月球了,為何遲遲不發展太空梭?錢學森的建議很關鍵

2021-01-12 漫聊新科技

圖為太空梭

1969年4月,在耗資巨大的「阿波羅登月計劃」即將結束的時候,沉浸在太空探索喜悅之中的NASA(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就開始考慮研製一種可重複使用的航天運載工具。於是在1981年4月12日,世界第一架太空梭「哥倫比亞」號誕生了,意味著人類進入了航天新時代。

圖為「亞特蘭蒂斯」號太空梭與空間站對接

2020年12月22日,長徵八號遙一運載火箭的成功首飛,除了滿足中低軌道衛星的發射需求之外,也開啟了我國在可重複使用火箭技術上的初步探索,那這時可能會有人問中國為什麼不直接發展太空梭呢,反而在火箭上大費周章?

太空梭曾被寄予厚望

太空梭的誕生是出現在美蘇冷戰時期,當時的美國航天局一致認為發展這種能夠重複使用的低成本發射器有助於美國與蘇聯在太空探索中取得領先的地位,近三十年的時間裡總共花費了近2000億美元在上面。

除了運營成本低之外,還有另外一個原因,就是它的運載能力無人能及,可以將7名太空人外加30噸的貨物送上太空,並且在返回時可以將14.5噸的有效載荷從軌道運回。

這樣的運載能力可以將可以將中國的「神舟」號和俄羅斯的「聯盟」號運上太空,無論是建立太空國際空間站還是月球基地都是需要太空梭這樣具有運載力量大的工具來支持,所以太空梭當時被視為先進航天技術的象徵。

圖為美國「奮進號」太空梭被「背回」基地

弱點逐漸暴露,淪為雞肋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發現,美國在阿波羅登月之後的幾十年裡好像都沒有傳出再次登月的消息,是因為自從歐巴馬總統登上臺之後,就叫停了新的登月計劃,美國開始將目光轉向了更為遙遠的火星。

所以對於適用於近地軌道的太空梭來說已經沒有用武之地了,同時已經投入使用的太空梭並沒有達到預期目的,以致於在2010年,由16個國家參與的國際空間站並沒有出現它的身影。

另外它的安全係數比較低,2003年2月1日,美國「哥倫比亞」號太空梭發生解體墜毀,七名太空人全部不幸遇難,這是人類航天史上的災難。但這不是第一次發生這樣的事故了,因為多次重複使用,勢必會對發動機等部件造成耗損,安全隱患還是比較大的。

此外太空梭的老化速度已經超出了我們的想像,它的研製和維修費用每年超支,就算是財力雄厚的國家也扛不住。

我國在這方面起步比較晚,直到1992年才開始立項載人航天工程,兩彈一勳錢學森經過認真的考察之後,給出的建議是:基於中國當前的經濟和國防基礎,應該優先發展載人飛船。

今天中國在航天領域取得的成就,離不開錢老的卓越貢獻,也向世人證明我們可以搞航天研究,而且可以做到比別人更好。(清風)

相關焦點

  • 中國能研製出殲20,為何遲遲不發展太空梭?錢學森的建議很關鍵
    「亞特蘭蒂斯"號太空梭現如今我國已經發展出了性能頂尖的殲20隱身戰機,那麼為什麼遲遲沒有聽說發展太空梭呢?其實相較於美俄兩國航天技術的發展,我國在這方面起步較晚,直到1992年載人航天工程才正式立項,在立項之前科學家就對發展太空梭還是載人飛船展開了研討,後來錢學森經過認真考察後給出的建議是:基於當前的經濟和國防基礎,應該先發展載人飛船。
  • 中國是搞宇宙飛船,還是太空梭,錢學森力排眾議:搞宇宙飛船
    經過20多年的努力,錢學森奠定了中國航空航天事業的基礎。到上世紀80年代,錢學森已經70多歲了,雖然身體還很硬朗,但為了給年輕人多一些機會,他就選擇了「光榮退休」,您不要以為錢學森退休在家就安度晚年了,其實他每一天也都在工作,同時也關注著中國和世界在航空航天領域的進展。除此之外,錢學森後來還幫國家做出一個重大的決議。
  • 美智庫:中國可用神龍飛行器發展太空攻擊平臺
    報告稱,中國的目標是到2020年左右發射自己的「可重複使用運載工具」——即太空梭,與此同時中國還計劃將60噸重的太空站送入軌道。錢學森的「太空梭之夢」中國太空梭項目早在上世紀60年代醞釀,70年代正式提出。而在中國提出發展太空梭這個概念的,正是大名鼎鼎的中國科學家錢學森。
  • 天鼎證券:談中國為什麼不製造太空梭?
    而且太空梭過於複雜,容易出事,其中"挑戰者"和"哥倫比亞"號分別於1986年及2003年因爆炸解體,成為人類史上太空人傷亡最大的航天事故,每次都死亡7名太空人。而中國在上世紀80年代就制定過太空梭計劃,並形成了多種方案,但綜合各方面因素後最終沒有實施。
  • 載人龍拉開新一代飛船序幕,飛船最終打敗了太空梭?
    圖/NASA載人龍飛船內部空間相比老一代飛船全面升級,航天員通過觸控螢幕執行操作,並實時觀看關鍵階段的視頻畫面。圖/NASA太空梭時代已終結?事實上,新一代飛船的一些優點,早在太空梭上就實現了。雖然阿波羅飛船已經將人送達過月球,但傳奇的阿波羅計劃之後,人類的腳步一直局限在近地軌道上,主要就是空間站。黃志澄說,早先,各國都認為近地空間的開發將帶來巨大的經濟效益,但幾十年孜孜不倦的太空開發證明,能夠帶來經濟效益的遙感、通信、導航等產業,都是不需要人類親自進入太空的,而有人活動的空間站,經濟價值很難說有多可觀。
  • 他將是第一位登上月球的華裔月球太空人,臺灣省林其兒將登上月球
    Artemis是人類重返月球的計劃,自1972年NASA阿波羅計劃結束後,迄今沒有人類登月。而在2024年,Artemis計劃將幫助第一位女性和下一位男性登上月球。美國宇航局局長JimBridenstine上周在甘迺迪太空中心國家太空委員會會議中表示:這是Artemis太空人計劃的第一支核心隊伍,未來還會有更多人加入。」
  • 錢學森歸國,在科研戰線貢獻多多,有三個「高頻詞」源於他的翻譯
    圖片與內容無關,請勿對號入座)1935年,錢學森赴美留學,師從當時世界著名大科學家馮·卡門。到1955年,留美20年的錢學森攜家人,終於回到了祖國的懷抱。留美期間,錢學森在航空航天領域,已經取得了頗多的成就,成為當時著名的空氣動力學家。不過,錢學森始終都心繫祖國的發展,要將自己頭腦中的知識,全都奉獻給祖國的航空航天事業。
  • 2030年中國人能否登上月球?關鍵就看這個4000噸巨無霸了
    迄今為止,只有美國人登上過月球,誰是第二個?有不少網友紛紛留言,既然中國已經完成月球取土任務,何時方能百尺竿頭更進一步,像美國一樣實現載人登月。其實這個夢想並不遠,按照中國探月工程三步走的計劃,載人登月是早晚的事情。
  • 為何我們中國不造「太空梭」?美國的前車之鑑?還是技術不行
    不知道大家注意到這個問題沒有:世界各國都在說我們中國是世界航天大國,航天技術首屈一指,那為何我們國家就是不造太空梭呢?難道是我們的技術還不夠嗎?這其中真正的原因是什麼?同挑戰者號事故一樣,太空梭此後全體停飛兩年。儘管太空梭每次起飛的時候,地面工作人員都會全心全意仔仔細細地排除不安全因素,但是人類終究無法做到萬無一失。在太空梭這條探索宇宙的道路上,人類付出了太多的代價。當然,我們必須要說的是,除了太空梭,火箭發射出現安全事故的也不在少數,那為何我們國家只使用火箭不製造太空梭呢?
  • 可重複使用載人飛船都有了,太空梭還要嗎?
    而且,美國當年發展應用太空梭另一個原因,就是降低成本的想法,中國新一代載人飛船也已經實現,由於採用可重複使用設計,新一代載人飛船的一些高價值設備都放置在返回艙,在完成一次降落之後,只需要更換返回艙的外層新型隔熱材料,再進行必要的檢測就可以再次使用,包括上述放置在返回艙的高價值設備,而這些新設計也都可以更好的降低中國載人航天的成本。
  • 「我是美國科學家,不是中國人」,錢學森侄子為何這樣說?
    中國功勳錢學森 在20年前,中國還被定位成落後國家,如今中國已經是發展中國家,這個轉變中間承載了多少人的心血,才有今天中國的繁榮景象。 直到今日這些功勳的名字也常常被人們所提及,比方「世界雜交水稻之父」的袁隆平, 是中國發展雜交水稻的開創者,為我國的農業做出了巨大的貢獻,還有鄧稼先,為中國核武器、原子武器的研發做出了貢獻。
  • 為什麼NASA要讓太空梭退役?
    來源:新浪科技從國際空間站看到的正在執行STS-120任務的「發現號」太空梭。新浪科技訊 北京時間11月17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1972年,阿波羅17號帶著最後一批太空人奔向月球。同年,NASA也已經開始著手設計和開發下一代載人飛船。大約十年後,太空梭問世。
  • 錢學森既然能抵5個師,為何美國還將他放回國?中國籌碼無法拒絕
    圖為錢學森當年為了回到祖國,中國火箭專家錢學森衝破美國的重重阻攔,這讓軍迷們慶幸之餘也產生了疑惑,美國認為錢學森能抵5個師,為何還同意他回來?錢學森既然能抵5個師,為何美國還將他放回國呢?對此有專家表示,此事背後中國也做出了艱辛努力,在談判時中國拿出了自己的籌碼,而中國的籌碼讓美國無法拒絕,根本拒絕不了,這個籌碼就是中國釋放15名被俘美軍飛行員。
  • 月球上五星紅旗照片曝光,美國登月又遭質疑:為何阿波羅的不一樣
    美國登月為何遭懷疑阿波羅號飛船在上個世紀一共成功登上六次月球,並且均展示了美國國旗,但是根據美國發布登月照片顯示,美國在月球上所樹立國旗仿佛在隨風飄揚。都知道月球上處於真空狀態,根本不存在空氣,也不會存在風,而美國當初在月球插的國旗卻是好似隨風飄揚,這給人不真實感覺,所以一直以來各界普遍認為美國阿波羅號登月是美國所製造噱頭。而如今嫦娥五號傳回照片顯示,中國國旗正正方方固定不動。
  • 為何牛頓和錢學森晚年都去研究神學?超自然現象真的存在嗎?
    相信不少人一聽到科學這兩個詞,都很容易聯想到上面這兩位偉大的科學家,畢竟他們所研究出來的科學成果,為人類帶來了很大的福祉。但很少有人知道,這兩位科學家有一個讓人難以相信的共同點,那就是深刻研究了反科學領域。晚年時,牛頓走上了研究「神」學宗教的道路,而錢學森則是轉而研究「玄」學氣功。
  • 「中國航天之父」留美學術男神錢學森
    這裡是月球!古人在詩中寫道:「上可九天攬月,下可五洋捉鱉。」如今這份豪情正在變成現實。不久前,「奮鬥者號」載人深潛器一個猛子扎到了世界最深處,中國深潛創造了新的記錄。而就在2020年11月24日凌晨,嫦娥五號也起了一個大早,一飛沖天!去月球出趟差。
  • 曾影響中國「火箭之王」錢學森的美國黑魔法師
    「火箭之王」的錢學森為何會堅信在大家看來非常不可思議的事。這次爆炸引來許多師生的嘲諷,稱火箭研究小組為「自殺小組」(suicide squad),錢學森和帕森斯都是「自殺小組」中的成員。在之前的火箭研究中,火箭燃料一直是一個重大難點,由於始終配不出強勁的燃料,讓火箭研究小組極為頭疼。但一難題卻被沒接受過高等教育的帕森斯迅速解決了。他用一種獨特的調配方法製造出了世界上第一種火箭燃料,大大推進了火箭發展的進程。
  • 美國為何強烈要求中國分享探月數據?俄專家一語道出關鍵
    近段時間,關注度最高的事情,莫過於中國嫦娥五號的「探月行動」。雖然這次嫦娥五號探測器的任務複雜且艱巨,但這並非是人類歷史上第一次的探月行動,美國早在51年前,就曾將月壤帶回了地球,我國這段時間一直都是學習者。
  • NASA真的在月球發現了三眼女屍?會是嫦娥嗎?
    根據民間傳聞,1976年,美國太空梭阿波羅20號成功在月球背面登陸,太空人驚訝地發現在月球背面居然有一艘巨大的飛船殘骸,於是太空人便進入飛船中進行查看,結果發現在飛船殘骸中有一男一女兩個疑似外星人的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