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薩克-牛頓,1643年1月出生於英國,該國歷史上最偉大的科學家,在全世界都享有極高的聲譽。他提出的萬有引力和三大運動定律,使之成為了近代物理學的奠基人,出版的《自然哲學與數學原理》一書,更是對後世東西方科學家的科學思想帶來了極大影響。
錢學森,1911年12月11日出生於我國上海,是我國著名科學家,被美國海軍次長稱為「能頂五個師」的人。他家境優越,年少時期就在同齡人間表現的十分出色,因此獲得了前往美國留學的機會,1949年新中國成立以後,錢學森選擇報效祖國。
克服了種種困難,衝破美國人的阻攔回到了國內,他利用自己在空氣動力學等方面的研究,為祖國的航天事業和國防事業作出了巨大貢獻,被冠以「兩彈一星」的榮譽稱號。
相信不少人一聽到科學這兩個詞,都很容易聯想到上面這兩位偉大的科學家,畢竟他們所研究出來的科學成果,為人類帶來了很大的福祉。但很少有人知道,這兩位科學家有一個讓人難以相信的共同點,那就是深刻研究了反科學領域。
晚年時,牛頓走上了研究「神」學宗教的道路,而錢學森則是轉而研究「玄」學氣功。那麼,為何這兩位著名的科學家會如此作為呢,難道是上了年紀頭腦不清醒,亦或是晚年為了從這些看似神奇的東西上尋求慰籍?
當然不是!有句話是這樣的說的「科學的盡頭是神學」,這樣的說法本身是有問題的,它將神學擺在了一個比科學更高的位置,但是當我們深究這句話產生的原因時,我們或許就能夠知道牛頓和錢學森為何會在晚年研究這些完全反科學的事物了。
近現代以來,科學的確是發展到了一個極高的程度,發展的速度也遠遠高出了以往的幾千年,達到了質的飛躍。但這僅僅是以古代生產力較低的人類文明相比,當我們將眼光放置長遠的宇宙時,就會發現人類是多麼的渺小了,科學發展也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
與此同時,近現代社會也出現了許多科學還無法解釋的事情,但它們又是真真切切存在的,這讓科學家們是百思不得其解,他們希望能夠通過研究這些東西,來用科學的方式去解釋它們。
換句話說,如果對於那些科學無法解釋的事物,科學家們都蔑視甚至無視,不去研究,那它們的謎底就永遠無法對揭曉。故而,牛頓和錢學森轉在晚年轉向反科學領域,目的很簡單,就是想利用自己的有限的生命來研究全新的領域,更好地去為人類造福。
錢學森先生是我國著名的「飛彈之父」,同時也是中國載人航天的奠基人,他用自己的一生為我國做貢獻,早年,錢老留學美國,後來當新中國成立後,毅然決然回到了祖國的懷抱,這本《走近錢學森》,就講述了錢老傳奇又低調的一生,原價188,現價僅108元,喜歡的朋友千萬別錯過,點擊上方連結即可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