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續傳統:承前啟後新一代
在中國當代文學的發展格局中,得天獨厚的陝西作家是最具實力的創作群體之一。上世紀五六十年代,柳青、杜鵬程、王汶石、李若冰等創作的《創業史》《保衛延安》《風雪之夜》《柴達木手記》等享譽文壇,確立了陝西在當代中國文學中的重要地位。
改革開放以來,以路遙、陳忠實、賈平凹等為代表的第二代陝西作家乘勢崛起,相繼推出了《平凡的世界》《白鹿原》《秦腔》等一批源於生活,極具藝術感染力的精品力作,產生了廣泛而深遠的時代影響。與此同時,葉廣芩、高建群、楊爭光、馮積岐、紅柯、吳克敬等一批陝西作家的小說共同造就了在中國文壇產生重大影響的文學陝軍現象,他們在繼承陝西文學傳統的同時,與時俱進,形成了更為廣泛與多元的文學形態,讓陝西文學在持續輝煌的同時,適應了文學在新時代的發展規律。進入新世紀以後,陝西文學適應社會劇烈轉型和文學劇烈轉型的要求,多文體、多元化創作推進態勢進一步明顯,在原創性要求極強的詩歌創作方面,以閻安、伊沙、秦巴子、遠村、劉亞麗等為代表的一批陝西中青年詩人,持續活躍在國內詩歌創作的前沿,顯示了「文學陝軍」強烈的原創意識和深層次活力。以葉廣芩、冷夢、周瑄璞、王妹英、杜文娟、周子湘、楊則緯等一大批中青年女作家為主的創作群體漸次崛起,在另一個文學維度上開始彰顯陝西文壇的豐富與活力。
目前除省作協外,陝西有市作協13個、縣市區作協79個、行業作協11個;有省級會員4132人,其中中國作協會員429人,各市、縣(區市)、行業作協會員8000餘人,網絡作家3萬多人,全省已經形成4萬多人的龐大作家群體。年齡最大的作家為南鄭縣孫伯和,90餘歲仍筆耕不輟,年齡最小的作家為西安高新小學校園小作家群。在中國作協第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上,賈平凹同志當選為中國作協副主席,3位同志當選為全委會委員;5位同志分別被選為中國作協相關專門委員會主任或委員。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指出,「要繁榮文藝創作,堅持思想精深、藝術精湛、製作精良相統一,加強現實題材創作,不斷推出謳歌黨、謳歌祖國、謳歌人民、謳歌英雄的精品力作」,「加強文藝隊伍建設,造就一大批德藝雙馨名家大師,培育一大批高水平創作人才」,這是黨對廣大作家和文學工作者的殷切期望,也是文學陝軍再進軍的核心任務和目標。
中共陝西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文學工作,歷屆省委主要領導都力推文學陝軍品牌,將文學陝軍視作陝西文化建設的生力軍和寶貴財富,千方百計給予廣大作家以政治上的充分信任、政策上的充分保證、創作上的熱情支持、生活上的真誠關愛。2016年,在省委省政府的科學籌劃、精密安排下,陝西在全國創造性地實施了「百名優秀中青年作家資助計劃」(簡稱「百優計劃」),為出精品出人才提供了強有力的政策保障。
「百優計劃」的實施,精準地抓住了文學工作的核心,把工作內容放在中青年作家隊伍建設上,放在文學人才培養機制上,扶持一大批優秀青年作家專注於文學創作才能促進陝西文學的長期可持續發展。經過五年來的努力,文學陝軍新梯隊建設初見成效,「70後」有周瑄璞、貝西西、黃樸,「80後」有周子湘、楊則緯、丁小龍,「90後」有範墩子、王悶悶等,各個代際均有重要作家代表。可以說,陝西文學隊伍已逐步形成結構合理、梯次銜接的局面,人才隊伍不斷得到補充,實力作家不斷湧現。
政策引領:措施得力譜新篇
五年來,省作協始終堅持以人為本的理念,緊扣「二為」方向和「雙百」方針,圍繞「三貼近」原則,遵循文學創作規律和人才成長規律,紮實推進各項工作,呈現出「目標任務全面完成、機制體制日臻完善、導師隊伍實力雄厚、培訓活動重點突出、創作精品亮點紛呈、文學環境持續提升」的良好局面,全省文學創作呈現強勁的勢頭,為全省書寫新時代追趕超越新篇章提供了文學力量。
經過導師舉薦、各地推薦、網絡公示、群眾投票等流程層層篩選,最終遴選出首批74名優秀中青年作家。
遵循作家的成長規律,按年齡、分層次引導入選作家努力創作出體現時代精神的精品力作。其中,「60後」「70後」作家主攻長篇小說、個人專著,承繼陝西文學現實主義長篇小說創作的優良傳統,打造「陝西製造」長篇小說品牌;「80後」「90後」作家傾力文學期刊,為數可觀地發表中短篇小說,逐步走向發表、轉載、獲獎的良好程序。經實踐證明,遴選出的這批作者有理想、有道德、有實力、有激情、有狀態,創作出了精品力作,受到了中國作協、廣大讀者、作家同行、文學評論界的一致好評。
創作成績:碩果滿枝競芬芳
一、長篇小說:長路與歸途。時代的豐富性無形中消解了為一代人的文學主題命名的可能。如果一定要尋找近些年陝西中青年作家長篇創作的些許共同點,「遷徙」是一個難以規避的詞語。從傳統意義上的背井離鄉尋找生路,到現代社會廣闊天地的多重性自主選擇,「遷徙」,既是作者筆下主人公們的命運轉折,也折射出歷史架構之外血肉生動、綿密細緻的生命之歌。而最終,這些在時代的角落或拼搏、或掙扎的行路者,都用他們的卑微、堅韌、勇氣、信念求索命運的歸途。
周瑄璞的《多灣》無疑是近年來陝西作家奉獻的一部誠意之作。作品2015年年底出版後,在文壇產生持續影響,2016年由西安綜藝廣播電臺錄製為長篇小說連播,滾動播放。作者的另一部長篇《日近長安遠》則將視角由歷史的廣度回溯到對生命深度以及命運可能性的探尋。
大氣磅礴的吳文莉《葉落大地》講述民國初期一群遭遇旱災的山東人結伴西行落腳陝西的故事,他們一路離合悲辛,一生苦難堅忍,在戰火、飢餓中為了生存、傳承而奮鬥。
《得城記》是王妹英繼《山川記》之後的又一力作。講述了以凌霄、豔紅、九米為代表的鄉村女青年的進城記、得城記,又深刻反思著人間眾生的苦與樂、失與得、罪與悔。
杜文娟的《紅雪蓮》書寫一群援藏人在逃離與奔赴中的價值找尋。
馮北仲的《遺園》聚焦現代知識分子情感命運,奏響一曲大學精神的輓歌。
侯波的《流火季》以中國第一口陸上油井建設生產為背景,敘述了一部轟轟烈烈的革命史。
二、中短篇小說:根據地與心理場。與長篇小說宏大綿密的呈現方式不同,中短篇小說似乎更能體現出作者主動建構具有強烈個性標誌的主體意識,也更能夠呈現出帶有隱喻和象徵意義的敘事空間。
周子湘以「華人海外打工」系列小說,主動建構起複雜而隱曲的底層視域。將親歷的文化感知、熟悉的生命個體、來自遠方、歸途乃至未來的心靈囈語,放置在巨大的生存困境背景下,形成超越現實生存的遠景探問。
高遠用極盡變幻的天才筆墨書寫民生變革、司法改革下各類圖景,將社會層面的理解對象在文化層面進行大膽解釋,對生存本身進行深層透視。
丁小龍向深度開掘,為在「地下室」與「海上孤島」沉默的共同體發聲。精心設計的生活具象指向更為深刻的野心:生命的表達自由與藝術的表達自由。
陳毓從寬泛的題材裡建構了向外輻射與廣闊中國發生羈絆的「流水鎮」,所釋放的審美意蘊成為作者專屬的美學資源。
範懷智的根據地是生死中間的地帶,溫柔克制的筆調下產生了野性的破壞力量。
楊則緯的筆墨從咖啡館的故事發生地,延伸至十字街頭的人潮與建設著的城市。
王宏哲的「空場地」敘事意向,附著著他特有的憂鬱和明朗的激昂情緒。
三、詩歌·散文:詞語及其抵達之處。在完成日常的、功利的、瑣碎的交流之上,語言的意義還在於延展出一個別致、豐饒、美麗甚至隱秘的世界,那是語言的世界,也是語言之外,血液、思想、靈魂、情懷以及更多未名事物所棲居的境地。
王琪敏感於現實的匆忙,敏感於細瑣的溫情和疼痛,用詩句撫摸那些敏感的紋理,就像撫摸河中的石頭,讓河水從指縫流過一般溫柔、低沉。
成路的詩學探索意識是清晰而主動的,長詩《母水》正是這種有意採擷的新收穫。
青年詩人左右,天然具備了既源於生命本性,又源自生命升華的深沉精力。他的詩作情感真摯,語感樸茂,意象清奇,以獨自深入的生存感知與異質混成的詩性表意。
馬語的散文和他的故鄉陝北一樣,有一種曠然的大氣。帶有陝北的質樸、厚重、誠懇、靈性,是他生命的史歌,也是這片高原河山史詩的一部分。
夢野以淳樸安靜的筆觸對準眼下紛繁的世界,展示獨自體驗裡的憂思與隱痛。
馬召平以媒體人特有的睿思書寫對現實的理性解析與循循善誘式的勸諭。
李育善行踏丹江,在對自然、土地、時序的感知中抵達曠達之境。
四、報告文學·兒童文學:世界的多彩呈現。
杜文娟的寫作充滿了行走和體驗意識,她對生活和生命有天然的熱愛,這種熱愛又因為西藏經歷而被升華,她的文字因此有了力度、溫度,也因此有了疏朗的格局和樂觀的韌性。
吳夢川的「花朵系列」關注孩子們的個性特徵。大多以青少年為成長題材和成長主題,作者尊重兒童,呵護童年,凝結著強烈的責任感和使命感。
黃麗用繪畫的方式呼應語言,用匠人精神將繪畫同文字相結合,完整、柔和而又細膩地傳遞出文字中的情感和意義。
周公度的《鯨魚來信》《老土豆》富於想像力,也書寫著屬於孩子的欣喜和憂傷。
梁慧賢的《老姑母的船形別墅》充滿童心童趣,具有強烈的現實指向性。
展望未來:「文學陝軍」再出發
經初步統計,「百優作家」五年來在省級以上文學刊物發表作品共計1477篇次。其中《人民文學》《中國作家》等國家級刊物及《當代》《十月》《作家》《鐘山》《江南》《作品》《北京文學》《小說月報·原創版》《人民日報》《文藝報》等刊物報紙及重要選刊、有影響力年度選本發表168篇次,重要影響力出版社出版21部,獲省級以上重要獎項31次。
經過五年的跟蹤服務培訓,全方位考核,從「百優作家」中評選出周瑄璞、杜文娟、周子湘、丁小龍、楊則緯、範懷智、侯波、寇揮、王宏哲、陳毓、吳夢川、成路、王琪、夢野、左右15名優秀作家;創作出一批如《我的世界文學地圖》《日近長安遠》《慢船去香港》《魏紫的春天》《紅雪蓮》《得城記》等在全國產生影響的精品力作。
「百優計劃」的實施,著力造就「文學陝軍」新梯隊。加強、鞏固「60後」「70後」,扶持、鼓勵「80後」「90後」,引導助推他們創作出屬於陝西,更屬於中國當代文學的作品。「百優作家」的政策優勢,管理方法,新人佳作,成為全國文壇亮點,多省作協前來觀摩交流,吸取相關經驗。
「百優計劃」極大地調動了作家積極性,為全省中青年作家樹立了標杆。入選作家備受鼓舞,向全國文壇看齊,向名家大腕學習,深入生活,勤於思考,紮實寫作,推出了一系列有影響的作品,在陝西文壇形成了奮力追趕超越的可喜局面。
保衛延安
風雪之夜
柴達木手記
平凡的世界
白鹿原
秦腔
創業史
「百優計劃」代表作家作品。
「百優計劃」代表作家作品。
「百優計劃」代表作家作品。
「百優計劃」代表作家作品。
「百優計劃」代表作家作品。
「百優計劃」代表作家作品。
「百優計劃」代表作家作品。
「百優計劃」代表作家作品。
「百優計劃」代表作家作品。
「百優計劃」代表作家作品。
編輯:秦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