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遠的「甜姐兒」走了

2020-12-16 荔枝網新聞

  12月14日凌晨,著名表演藝術家、作家黃宗英去世,享年95歲。

  黃宗英1925年7月13日出生於北京,她小時候想過當護士、當老師,卻從來沒想過當演員。

  入行

  在劇團救場《蛻變》 由此走上戲劇舞臺

  黃宗英生前回憶說,因小時候就崇拜大哥黃宗江,受他影響很深。所以1941年,大哥給他來信說上海的劇團剛成立,正是用人之際,黃宗英便毫不猶豫就啟程去上海。在黃佐臨主持的上海職業劇團,幫著管管道具,平常也跟著演員排練。

  一次,劇團演曹禺的《蛻變》,一位女演員無故缺席,黃宗英被臨時要求上場。她回憶說,自己在後臺很慌張,突然想不起來應該什麼時候上臺了,就在驚惶之時,不知道被誰推了一把,黃宗英就這樣到了舞臺上。舞臺上燈光很亮,她甚至看不清臺上的大哥,更看不清臺下的觀眾。慌張的黃宗英硬著頭皮背出自己的臺詞,「臺上很亂,把我拽著坐在地上,我一跺腳鞋也掉了,回到後臺,之前叫來的蛋炒飯也涼了。」覺得自己搞砸了的黃宗英十分沮喪,可是沒想到戲散了之後,黃佐臨跟她說,「小妹,明天還你上。」

  就這樣,16歲的黃宗英被「定了終身」,由此走上了戲劇舞臺。1942年的《甜姐兒》令黃宗英紅遍上海灘,至今都被稱為「甜姐兒」。

  與電影結緣 對《烏鴉與麻雀》感情深

  1946年,黃宗英演了首部電影——沈浮導演的《追》,扮演一個買辦家庭的大小姐,同情並掩護表哥去參加革命,由此被崑崙廠的導演陳鯉庭和趙丹相中,1947年初夏她從北京來到上海,參演了《幸福狂想曲》。這部電影讓黃宗英和趙丹定情,之後黃宗英又出演了《烏鴉與麻雀》《麗人行》《家》《聶耳》等。

  其中,黃宗英對於《烏鴉與麻雀》感情最深,她在這部電影中扮演一名國民黨小官僚的情婦,對其本人來說表演可謂顛覆。正是從這部電影開始,黃宗英從本色演員轉為性格演員, 「這部片子,我們是在迎接解放的炮聲中拍的,拍得踏踏實實,有聲有色。」

  回憶

  純粹的愛情 「最成功的事是嫁給趙丹」

  2018年,彭小蓮導演的電影《請你記住我》上映,片中的潘導演是一個鬱郁不得志的理想主義導演,面臨拆遷消失殆盡的城市建築和文化,她有著自己的選擇,甚至有時「不屑於成功」,但她從未放棄信念,阿偉在潘導演的影響下,也在繼續堅持拍攝老電影人趙丹和黃宗英的紀錄片。黃宗英本人出現在大銀幕上,她回憶了很多事,她說:「我做得最成功的事情,就是嫁給了趙丹。」

  彭小蓮導演不只一次將黃宗英和趙丹的故事在銀幕上展現,她還導演過一部名為《上海倫巴》的電影,由袁泉和夏雨主演。影片並沒有用趙丹和黃宗英的真名,而是以兩人為藍本,講述了上世紀40年代末的上海,兩人經歷的一段純粹的愛情故事。

  彭小蓮2006年曾在《大眾電影》上發表《帶著<上海倫巴>去看黃宗英》一文,文中講述說黃宗英在看電影時,看到片場戲,覺得很像他們拍攝《烏鴉與麻雀》時的片場:「像!挺感動的,讓我想起很多事情。」

  趙丹兒子趙勁是彭小蓮的同班同學,他努力把氣氛挑得高興一點,彭小蓮在文中寫道,「大聲地說:「黃宗英同志,你覺得袁泉演得像你嗎?」宗英阿姨真的笑了,「像!側面最像……我那時候自行車騎得快極了,還是28寸的男式大平車……」」

  創作

  近古稀之年三次入藏 寫就《小木屋》

  上世紀60年代中期起,黃宗英開始從事文學創作,在報告文學上尤有建樹,創作了《大雁情》《美麗的眼睛》等作品。《大雁情》《美麗的眼睛》《桔》令她連續獲得三次中國優秀報告文學獎。此外,黃宗英還與徐遲、肖復興聯合創作報告文學集《為了你,我的祖國》,與丁玲聯合創作報告文學集《一代天驕》,並出版散文集《半山半水半書窗》《蕭軍》。在散文隨筆方面,她與黃宗江、黃宗洛共同創作散文集《賣藝黃家》和《賣藝人家》,還創作了隨筆集《故我依然》《上了年紀的禪思》。

  為展現科學工作者在高原生態研究站的工作生活經歷,她近古稀之年三次入藏。很多讀者從《小木屋》開始走進黃宗英的文字世界,「那時候覺得她與在高原的女科學家、小木屋的主人一樣酷。」一位讀者動情地說。

  作家趙麗宏曾經講述過《小木屋》創作背後的故事:「那一年黃宗英作為團長帶領一批作家去西藏採風,準備回京時,她突然宣布不走了,要回去採訪一位環境科學家徐鳳翔。去高原採訪前,黃宗英寫好遺書,以一種決絕的心態去環境惡劣的地區採訪。她在高原地區生活了三個月,寫成了三萬字報告文學《小木屋》。」

  評價

  「永遠充滿好奇 什麼都敢嘗試」

  2016年,她以91歲的高齡,出版《黃宗英文集》。2016年12月,新書發布會在上海舉行。活動現場,作為該文集的整理者,作家李輝向讀者介紹《黃宗英文集》的出版情況,文集由深圳海天出版社出版,分為四卷——第一卷為人物篇,寫家人、寫趙丹、寫馮亦代;第二卷為文學類,收錄報告文學、詩歌、影視劇本;第三卷為隨筆散文;第四卷為《純愛》,收錄黃宗英和馮亦代的往來書信。

  談到文集的出版,李輝說:「黃宗英創作了60多年,雖然作品不多,但每篇都付出了很大心血。編這本文集,我們希望成為她最好的禮物。」在李輝的印象中,黃宗英是一個永遠充滿好奇的人,「她什麼都敢嘗試,即使未必做得很好,也會很有興致。」

  「她的文字影響了好幾代人。」作家趙麗宏讀過報告文學《小丫扛大旗》《特別姑娘》,認為「黃宗英的文字是真誠的、真實的,寫了這代年輕人在那個時代他們的感情,他們真實的生活狀態。」

  2019年,黃宗英獲得第七屆上海文學藝術獎「終身成就獎」。因為身體原因,94歲的黃宗英沒能去現場,兒子趙佐替母親領了獎,並代表她讀了獲獎感言,「此時此刻,我要對巴老、佐臨和所有的師長們說:學生沒有讓你們失望,小妹做到了!我要感謝上海的觀眾和讀者,對我將近一個世紀的厚愛;我要感謝黨,對我將近一個世紀的教導;我要感謝這片土地,感謝人民,對我將近一個世紀的撫養;我鞠躬。」

相關焦點

  • 永遠的「甜姐兒」黃宗英走了,左手電影右手文學,她與江蘇有著不解...
    現代快報記者獨家採訪了曾與之有過親密互動的人,還原這位 「甜姐兒」的一生。 △話劇《甜姐兒》劇照,黃宗英飾演「甜姐兒」 上海市文學藝術界聯合會供圖永遠的「甜姐兒」她是一代人心中的銀幕女神黃宗英是誰?在兩人的合照中,黃宗英手裡捧著一個小豬玩偶,面露微笑,一如1941年初登舞臺時的那個「甜姐兒」。
  • 「甜姐兒」黃宗英最後的日子:永遠都別說自己老了
    今天,我們特邀作家簡平寫下黃宗英最後的日子,一起緬懷這位熱愛生活、積極、樂觀的「甜姐兒」。 話劇《甜姐兒》劇照 「甜姐兒」最後的日子 簡平
  • 永遠的「甜姐兒」黃宗英走了,電影演員之外她還有這個身份
    因在話劇《甜姐兒》中入木三分的表演風靡上海,「甜姐兒」從此成為黃宗英的代名詞。1946年,黃宗英憑藉首部電影《追》步入影壇。次年,她又將自己求學演戲的所思所感,冠之以《寒窗走筆》的標題,於《文匯報》連載。20歲出頭的黃宗英,開啟了舞臺、電影、文學的跨界生涯。1947年,她與趙丹、顧而已合作,拍攝《幸福狂想曲》。1949年出演影片《烏鴉與麻雀》。
  • 家屬、同行、影迷手持紅玫瑰,送別「甜姐兒」黃宗英
    家屬親朋、業界同行、影迷們,手持紅玫瑰,前來送別永遠的「甜姐兒」。12月14日凌晨3點28分,黃宗英在華東醫院去世,享年95歲。18日一早,不少影迷冒著小雨,相攜前來,送她最後一程。追悼大廳遺像兩側,懸掛輓聯「驚濤時代一女性,寬廣銀河一顆星」。兩側屏幕循環播放「甜姐兒」的劇照,時而是《家》中的梅表姐,時而是《烏鴉與麻雀》裡的官僚太太。
  • 緬懷,永遠的「甜姐兒」!著名表演藝術家、作家黃宗英今晨在滬逝世
    圖說:黃宗英去世 黃宗英在上世紀40、50年代是紅遍舊上海的「甜姐兒」,也是演藝圈「黃氏三傑」成員之一。兩年後,她便憑藉在話劇《甜姐兒》中入木三分的表演風靡上海。自此,「甜姐兒」也成了黃宗英的代名詞。
  • 永遠的「甜姐兒」 浙籍表演藝術家黃宗英今晨逝世 享年95歲
    黃宗英是中國電影界令人難忘的「甜姐兒」。1941年,她主演個人首部話劇《甜姐兒》;1946年,主演個人首部電影《追》,之後分別在《幸福狂想曲》《麗人行》《雞鳴早看天》《街頭巷尾》《烏鴉與麻雀》等影片中出演重要角色。
  • 永遠的「甜姐兒」黃宗英仙逝,她曾說:我的人生就是我的藝術▸...
    ◎ 話劇《甜姐兒》劇照1946年她和謝添主演了生平第一部電影《追》,由舞臺走上了銀幕。黃宗英是一個聰穎過人的才女,更是一個對知識永遠充滿好奇的人。年過八十,她仍堅持每日讀書,記日記,寫長短不一的隨筆,並把這些短文命名為「百衲衣」,在《新民晚報》夜光杯副刊上發表。她甚至嘗試學英語,每天早上聽半個小時的英語教學廣播。「我知道學不會了。我把它作為生活的一部分。」這種執著與堅毅,令人感嘆不已。
  • 「甜姐兒」微笑著走了,著名表演藝術家作家黃宗英逝世,享年95歲
    「媽媽今天凌晨走了。走得很安詳,很坦然。我想她是去跟父親和她的師長們團聚了。」著名電影表演藝術家、作家,曾獲得上海第七屆文學藝術獎終身成就獎的黃宗英於今晨3時28分於華東醫院逝世,享年95歲,兒子趙左接受晚報獨家專訪時這樣說。
  • 屬雲的「甜姐兒」黃宗英遠去了,她和她愛的人在天上又相聚了
    媽媽今天凌晨走了, 走得很安詳,很坦然。 我想她是去跟父親和她的師長們團聚了。 黃家的兄弟姐妹,前排左一為黃宗英 ▲ # 因戲結緣 很快,她主演的話劇《甜姐兒
  • 「我的人生就是我的藝術」,她是幾代人心裡永遠的「甜姐兒」
    ——黃宗英說起黃宗英老上海人並不陌生她是風靡老上海舞臺的「甜姐兒」是《家》中的梅表姐那一晚,舞臺上下的愛國熱情彼此融成一片,熱烈、犀利、慷慨、沉痛……那一晚,演員們多次謝幕,觀眾遲遲不肯走,這都讓年輕的黃宗英覺得,自己將要從事一件很有意義的工作。隔日,黃佐臨便安排這個高高的「小妹」做了舞臺替補。從八九月間,到「雙十節」左右第一次上臺,左右不過月餘。78年過去,黃宗英還記得那一晚。
  • 黃宗英是永遠的「甜姐」,左手電影右手文學,晚年微微一笑仍嫣然
    1943年,一個偶然的機會,黃宗英有幸踏上話劇舞臺,參演戲劇學院老教授胡導(原名胡道祚)導演的輕喜劇《甜姐兒》。《甜姐兒》中嬌美柔媚的嬌滴滴大小姐角色,經年輕貌美的黃宗英本色出演,頓時迷倒了一大批青年觀眾。一場演完,大批粉絲蜂擁到後臺,爭先恐後搶著要給黃宗英送花,請她賞光吃飯。有錢的大小姐還帶著裁縫去看戲,對著舞臺欲罷不能:「我要做一件她騎馬時穿的馬褲!」
  • 再看寶姐兒,這幾句話依舊震撼心靈
    寶姐兒,是動漫《一人之下》的女主角。她在故事裡,長相甜美動作幹練,一舉一動都是標準的女漢子。並且有著很強的武力,可以一個人殺光所有的土匪,也能用武力收服張楚嵐。但就是這樣一個堪稱彪悍的人物,卻製造了一個又一個催淚瞬間。深夜再次看寶姐兒,依舊扛不住這幾句話的威力。
  • 永遠的「甜姐兒」黃宗英今晨逝世,享年95歲,她曾說:我的人生就是我的藝術
    2016年,「甜姐兒」黃宗英所著《黃宗英文集》由海天出版社出版。文集共四卷:第一卷《存之天下》,寫親人朋友;第二卷《小丫扛大旗》,收錄了報告文學、人物特寫、早期的影視劇本、詩歌等作品;第三卷《我公然老了》,主要是散文作品;第四卷《純愛》,收錄了黃宗英、馮亦代的往來書信,時間為1993年2月26日至11月4日。
  • 黃宗洛 :我的「小妹」黃宗英 | 「甜姐兒」黃宗英凌晨逝世
    因在話劇《甜姐兒》中入木三分的表演風靡上海,「甜姐兒」從此成為黃宗英的代名詞。以下內容選自三聯書店刊行的《賣藝黃家》一書,黃宗江、黃宗英、黃宗洛、加上黃宗漢兄妹四人,被稱作」賣藝黃家」。黃家是浙江瑞安望族,「賣藝」既有一種叛逆祖上做官的含義,又不失為會心的解嘲。黃家到了他們這一代,由於時代變遷、個人愛好諸種因素,有了不同的道路和特殊的際遇,黃氏兄妹各有千秋,各自精彩。
  • 巧姐兒生日七月初七,為何讓王熙鳳如此焦慮?原因到底是什麼?
    讀過紅樓的人都知道,巧姐兒的生日是七月初七。劉姥姥二進榮國府時,王熙鳳請她幫忙給女兒起名字,期間提到生辰。此時,王熙鳳表現得很焦慮,直說生日不好,幸好劉姥姥機靈,用"巧姐兒"這個名字安撫了王熙鳳的心情。一直到後來巧姐兒被劉姥姥救下,從此,巧姐兒的一生與劉姥姥結緣,這個"巧"字說的真真是極妙的。那麼,為何王熙鳳如此焦慮呢?這個中緣由,還得細細說起。
  • 黃宗英影集:38張老照片,從黃毛丫頭到銀幕甜姐,還原其精彩人生
    大家有沒有過這樣的體會,就是總覺得某些人,是會永遠存在的。 因為他們呈現在我們面前的狀態——永遠都那麼年輕。 哪怕,她都已經95歲高齡了。 是的,我覺得黃宗英,就是這樣的人。
  • 來吧,認識一下《一人之下》的寶姐兒
    大家好,我是小編帥帥望遠鏡,今天,我們關注的題目是:來吧,認識一下《一人之下》的寶姐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