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兩千多年的歷史上,戰爭史佔據了大部分篇幅,尤其是在古代,帝王為了穩固勢力、擴大疆域,常命百萬將士兵臨城下,與敵方展開殊死搏鬥。而古代的兵器和戰術相對落後,要想攻下一座城池,士兵們只能搭起木梯,藉助人口優勢爬上敵人城樓。面對木梯上源源不斷的士兵,守城將士們只好投下一顆又一顆巨石,企圖將敵軍砸下木梯。
面對這樣的情景,很多人可能都想過這樣一個深刻的問題:既然擔心敵人利用木梯登上城樓,那為什麼士兵寧願搬來重千斤的石頭,也不願直接推倒架在牆上的木梯呢?畢竟沒有了木梯,敵人的威脅也就不足為懼了。為了解答心中的疑惑,請大家跟著我一起往下看吧。
古代的將領帶兵打仗,大部分不會浩浩蕩蕩的行軍布陣,他們多在敵軍不注意的情況下秘密進行,這樣才能達到出其不意的效果。由於技術、資源等因素的限制,士兵們需提前準備好充足的糧草和軍需用品,徒步萬裡才能到達目的地,然後在敵軍周邊幾裡安營紮寨,一邊養精蓄銳,一邊暗中窺探攻城的好時機。
在攻城的時候,為了儘快奪下敵軍城池,將領們會提前觀察敵方營地,商量好戰略後,直接攻打敵軍防禦力和要塞,發動所謂的「攻堅戰」。攻堅戰中常用的攻城方式有用木樁撞擊城門、安排弓箭手射殺城門守衛、搭木梯爬上城樓等,這些方法雖然笨拙,但卻非常有效。
首先,古代的木梯和我們家用的木梯有著很大的差別,為了能夠順利登城,古代的木梯通常會在頂端加上堅硬的掛鈎,這些特製的掛鈎像爪子一樣,讓梯子穩穩地鉤住牆壁。這種設計既讓梯子有了穩固的支撐點,保障登城士兵的安全,也防止木梯輕易被敵軍推翻。
其次,木梯登城講究的是人多、快,為了能夠承受眾多士兵的重量,古代人在設計木梯的時候常用一些重而堅固的木頭,一架梯子需要很多士兵共同搬運才能成功架在城牆上。在作戰的過程中,士兵們源源不斷的爬上木梯,此時的木梯已是自身重量的數倍,敵軍要想推翻梯子,並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
再次,除了使用重而堅固的木頭來製作梯子外,為了防止敵軍推翻木梯,士兵們事先會在梯子上端裝上毒刺,這些毒刺的毒性很強,一旦敵軍用手去推梯子,毒刺便會扎進他們的身體裡。如果有士兵去推梯子,很有可能梯子還沒推翻,自己便中毒身亡了。
最後,戰場上刀劍無眼,一旦戰爭正式打響,城樓上滿是飛箭,一旦敵軍探出身子去推木梯,那麼他就會成為活生生的箭靶,可能還沒推翻梯子就先被射殺了。在戰爭中,士兵數量也是至關重要的一個因素,為了推翻一架木梯而犧牲眾多士兵,顯然不是一個明智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