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大軍攻城,守城士兵投石射箭,卻不推翻梯子,這是為何?

2020-12-14 豫見賢仔

在中國兩千多年的歷史上,戰爭史佔據了大部分篇幅,尤其是在古代,帝王為了穩固勢力、擴大疆域,常命百萬將士兵臨城下,與敵方展開殊死搏鬥。而古代的兵器和戰術相對落後,要想攻下一座城池,士兵們只能搭起木梯,藉助人口優勢爬上敵人城樓。面對木梯上源源不斷的士兵,守城將士們只好投下一顆又一顆巨石,企圖將敵軍砸下木梯。

面對這樣的情景,很多人可能都想過這樣一個深刻的問題:既然擔心敵人利用木梯登上城樓,那為什麼士兵寧願搬來重千斤的石頭,也不願直接推倒架在牆上的木梯呢?畢竟沒有了木梯,敵人的威脅也就不足為懼了。為了解答心中的疑惑,請大家跟著我一起往下看吧。

古代的將領帶兵打仗,大部分不會浩浩蕩蕩的行軍布陣,他們多在敵軍不注意的情況下秘密進行,這樣才能達到出其不意的效果。由於技術、資源等因素的限制,士兵們需提前準備好充足的糧草和軍需用品,徒步萬裡才能到達目的地,然後在敵軍周邊幾裡安營紮寨,一邊養精蓄銳,一邊暗中窺探攻城的好時機。

在攻城的時候,為了儘快奪下敵軍城池,將領們會提前觀察敵方營地,商量好戰略後,直接攻打敵軍防禦力和要塞,發動所謂的「攻堅戰」。攻堅戰中常用的攻城方式有用木樁撞擊城門、安排弓箭手射殺城門守衛、搭木梯爬上城樓等,這些方法雖然笨拙,但卻非常有效。

首先,古代的木梯和我們家用的木梯有著很大的差別,為了能夠順利登城,古代的木梯通常會在頂端加上堅硬的掛鈎,這些特製的掛鈎像爪子一樣,讓梯子穩穩地鉤住牆壁。這種設計既讓梯子有了穩固的支撐點,保障登城士兵的安全,也防止木梯輕易被敵軍推翻。

其次,木梯登城講究的是人多、快,為了能夠承受眾多士兵的重量,古代人在設計木梯的時候常用一些重而堅固的木頭,一架梯子需要很多士兵共同搬運才能成功架在城牆上。在作戰的過程中,士兵們源源不斷的爬上木梯,此時的木梯已是自身重量的數倍,敵軍要想推翻梯子,並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

再次,除了使用重而堅固的木頭來製作梯子外,為了防止敵軍推翻木梯,士兵們事先會在梯子上端裝上毒刺,這些毒刺的毒性很強,一旦敵軍用手去推梯子,毒刺便會扎進他們的身體裡。如果有士兵去推梯子,很有可能梯子還沒推翻,自己便中毒身亡了。

最後,戰場上刀劍無眼,一旦戰爭正式打響,城樓上滿是飛箭,一旦敵軍探出身子去推木梯,那麼他就會成為活生生的箭靶,可能還沒推翻梯子就先被射殺了。在戰爭中,士兵數量也是至關重要的一個因素,為了推翻一架木梯而犧牲眾多士兵,顯然不是一個明智的選擇。

相關焦點

  • 古代守城士兵都咋想的,不推梯子卻往下扔石頭?
    我們看的一些影視劇中,攻城是最為精彩的片段,士兵們拿著梯子搭在城牆上,一波一波的士兵開始瘋狂的向上爬,守城的士兵們就會從頂樓向下扔石頭,甚至是潑糞。觀眾們看了都十分著急,難道就不能直接把梯子推倒嗎?那麼在歷史上,守城的士兵有沒有推倒梯子呢?答案是沒有,因為根本推不倒。
  • 古代守城戰中,為何士兵寧可費力氣搬石頭砸,也不願推倒梯子?
    不過,將軍打的仗,並不完全是由他自己選擇的,戰爭本來就是一場殺戮,如果一定要攻城,那麼哪怕死傷殆盡也在所不惜。所以人們製造出來了各種神奇的攻城機器和攻城套路,比如挖地道、圍點打援、網開一面等等,不過最為常見的當然還是用雲梯攻城了。比較奇怪的是:為何守城士兵寧願費力用石頭砸,也不推倒梯子?士兵:傻蛋才推。
  • 古戰場敵軍用雲梯攻城,守軍為什麼不推倒梯子?你想的太簡單了!
    在古代戰爭中,士兵不僅要在戰場上拼殺,最主要的還是攻城或者守城。作為攻城的一方,肯定派出的兵力是守方的數倍,其傷亡人數往往是最慘烈的,畢竟「易守難攻」。除了攻城人數多外,使用的攻城武器也要多,如投石器、弓弩車、雲梯都是必不可少的攻城武器。
  • 守城士兵為何不直接推倒梯子,卻費力用石頭砸?士兵:笨蛋才去推
    在一次次的戰爭中,古人也積累出了一系列的經驗,例如《孫子兵法》這本戰爭方面的奇書,可謂是對後世的戰爭都有一定的貢獻。在古代,那個冷兵器時代,發動一場戰爭的代價可謂是十分巨大的。因為當時的經濟並不發達,各種製作工藝也不完善。
  • 《騎馬與砍殺2》攻城與守城有什麼技巧 攻城與守城技巧介紹
    攻城部分 1、城鎮和城堡的圍牆一共有三個等級。當你在攻城的時候發現戰鬥界面顯示城牆為等級一,就可以造兩個攻城塔直接進攻,因為這時候攻城塔自帶斜坡(不用爬梯子)士兵可以直接衝上城牆跟敵軍廝殺,相當於破城門的效果。 2、二級城牆和三級城牆。
  • 古代打仗用雲梯攻城,守城士兵寧願辛苦砸石頭,為何也不推倒雲梯
    自古以來戰爭便是一個十分殘忍的詞語,比如常常看古裝電視劇的朋友,會見到這類的情景,大將一聲令下,兵士們喊著殺,就一起向前衝,但也許會有一些人備感疑惑,每一次戰鬥,只要是碰到攻城,兵士們便會搬著雲梯往城牆上面爬,為什麼守城的人不將梯子推倒,反倒任憑雲梯靠在牆頭上呢?沒有高端的武器裝備,全靠冷兵器的古代。
  • 《騎馬與砍殺2》攻守城池要注意什麼 攻城守城心得介紹
    騎砍2攻城守城心得介紹 攻城 城鎮和城堡的圍牆一共有三個等級。在攻城的時候發現戰鬥界面顯示城牆為等級一,就可以造兩個攻城塔直接進攻。 因為這時候攻城塔自帶斜坡,不用爬梯子,士兵可以直接衝上城牆跟敵軍廝殺,相當於破城門的效果。 二級城牆和三級城牆。城牆到這個等級的時候,就千萬不要爬梯子或造攻城塔,效率很低,上去後就是白給。
  • 敵軍梯子都搭上城門口了,守城士兵為什麼還不敢推?他們在等什麼?
    從古代開始就有戰爭,而古代的戰爭用的兵器和戰術都是比較原始,從各方面來說都是比較落後,但是這也是可以理解的。 那時候的技術以及教育處於比較原始的,人類只能用當時最先進的技術發明兵器,並且和一些有勇有謀的軍臣計劃戰術。
  • 為何古代的守城士兵寧可用石頭砸,也不把梯子推倒?
    「城池不守,支體分裂,遂令天下城邑為虛」,從《漢書》這句話就能知道城池對於一個國家來說有多麼重要,大有「得城池者得天下」之勢。為了得到城池,兵家是想出各種攻城術來爭取,在電視劇裡最常見到的就是搭雲梯。
  • 古代攻城戰爭中,前排士兵怎樣克服對死亡的恐懼?
    看一些有攻城場景的電視劇,進攻方士兵必定扛著梯子登城,守城方則可以較輕鬆的化解。首先可以放倒梯子,不然就石頭、滾木此後,再不行倒油、點火,攻城方士兵叫苦不迭、損失慘重。真如影視劇中攻城方士兵損失十之八九,那前排士兵是如何克服馬上就要陣亡的恐懼呢?首先是士兵的前途問題。
  • 士兵攻城時,城門上的人為何不把梯子推倒?不要以為古人傻
    過去,沒有飛機和飛彈,每場戰爭基本上都是在人命的基礎上取得的,但是現代士兵的生命變得更加寶貴。當年都是依靠堅固的城牆來防禦敵人,一旦前線的士兵沒有阻擋敵人,城門便是最後的防禦線,一旦城門丟失,整個城市幾乎等於淪陷。當敵人攻擊城市時,他們通常使用梯子爬上城市,而我們發現捍衛城市的士兵通常更喜歡向他們扔石頭,而不是破壞梯子,為什麼會這樣呢?
  • 為何守城士兵寧願費力用石頭砸,也不推倒梯子?士兵:我可不傻
    在我國古代發生過很多戰爭,尤其是春秋時期。在春秋戰國時期,發生過的戰亂數不勝數。在我國舊社會封建制度下,一般都是地位高的國家說了算,所以才會發生如此多的戰爭。這也告訴了很多人弱肉強食的道理,如果想要自己的國家發展起來,首先第1步便是打仗、爭奪城池。
  • 古代都是木城門,為何士兵攻城時不選擇火燒?專家:燒了就死定了
    在古代經常會發生戰爭,而在古代,攻城的過程中,奪取城門是最為重要的一個環節。畢竟,如果奪取不了城門的話,那麼這場戰爭就會一直消耗糧草和物資,時間久了,什麼也沒得到消耗還甚重。而在攻城的時候,我們經常能看見的攻城工具是投石器,雲梯,抬著柱子撞門,弩車,火箭等等。這麼多的方法中,無疑雲梯是最傻的,傷亡也最多。這簡直很好地詮釋了送人頭的概念。但是古代的大多數建築都是木質的,就連城門也是,可為什麼卻很多有將領考慮去火燒城門呢?如果用火燒掉直接城門的話,攻城難道不就會簡單很多了嗎?
  • 古代守城戰中,為何士兵寧可搬石頭砸也不推倒雲梯?別被電影騙了
    在沒有熱武器的古代。中國大部分的城池都會修建高高的城牆圍住,作為最後一道防守關卡。那時候想要攻下一座城池,要麼就會圍城三月將裡面耗得彈盡糧絕。要麼就只能是強攻,這就必須用到一些攻城器械了,而其中我們現代人最熟悉的莫過於是「雲梯」了。
  • 古代攻城戰中,前排的士兵明知必死為何不怕?你先看看福利如何?
    圖片:前排士兵扛著雲梯攻城劇照 一、攻城守城千年史 在《孫子兵法》裡,孫子也曾闡述過這樣的一種思想,用兵的最高境界
  • 亂世王者弩兵技能實用分析 守城必備兵種
    導 讀 亂世王者弩兵技能實用分析 守城必備兵種,弓兵營訓練弓兵和弩兵,這2種兵表面上看都是射箭的,表面上看除了弓兵穿藍色衣服,弩兵穿紅色也看不出有多大區別,
  • 諸葛亮三萬大軍,打不贏他一千人,不愧是守城天才
    木牛流馬,損益連弩都是他發明的,此時他祭出了攻城大殺器:雲梯。戰爭片中常有冷兵器攻城戰,士兵抬著長梯子搭在城牆上,冒著弓矢往上爬,有時候還會被守城士兵直接推倒。這種普通的梯子,攻城戰時雖然也用,但多是已經控制住城牆,大局已定時才敢用。
  • 攻城守城,無所不用其極,只有想不到沒有做不到
    攻城方,面對一個堅固的城池,首先考慮的就是攻打城門,因為城門一旦打開,大軍就會長驅直入,減少很多其他的損失,而在古代,攻打城門的利器就是衝車。古代衝城車在弓弩等攻勢的掩護下,攻城方推著這種衝城車,推動撞木,撞擊城門。
  • 假如古代5000人守城,十萬大軍一天能不能破城?
    古代5000人守城,只要哪位將領不是傻子、或者對士兵極其苛刻,那麼5000士兵在眾志成城外加糧草充足的情況之下,堅守個把月幾乎不是問題。當然了萬事沒有絕對,如果攻城部隊具備了有以下幾個方面的因素:第一個因素:主將的習性。如果進攻的主將比較玩命,如同關二爺、或者主動帶兵上前線拼搏的,那麼守城的這5000人就比較危險了。
  • 古代城門都是木門,那士兵攻城為何不用火燒?專家:他們想但不敢
    這樣一來就出現了一個很有趣的問題,既然古代城門都是木門,那攻城的士兵為何不直接用火燒?木材很容易著火,這個道理每個人都懂。所以,採取火燒城門的辦法來攻城,理論上是可行的。那麼,為何古代的士兵放著這麼一個簡單的辦法不用,反而大張旗鼓的用雲梯攻城呢?而且用雲梯攻城,無疑會更加危險,就算沒被敵軍傷到,自己不小心掉下來也非死即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