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作若趕不上觀眾的審美進階,「電影感」也難以彌合

2021-01-20 中工網

文匯報首席記者 王彥

開播前後,《上陽賦》面對的網絡評價環境頗為割裂。此前,人們對章子怡首部主演劇集,對演員表裡的于和偉、周一圍、史可、左小青、惠英紅、王姬等演技派都寄予了無限期待。然而,劇集1月9日上午上線,當天下午起評論聲便撲面而來,24小時後,網絡開分不及格。

《上陽賦》根據寐語者的熱銷小說《帝王業》改編,故事圍繞章子怡飾演的上陽郡主王儇展開。有意思的是,無論是褒是貶,觀眾的評價裡「電影感」一詞反覆出現。正方用「電影感」來誇讚劇集製作在服化道等攝製環節的匠心;反方觀點也用到了「電影感」,稱「章子怡的電影臉一看就是有故事的女性」,與劇本前期的天真少女頗為違和。

對於電視劇、網劇而言,「電影感」曾是一種褒揚,是對劇作審美能扛得住大銀幕檢視的加分項。為何現在失靈了?有句獲得高贊的評價值得一讀:「女主沒和初戀在一起,嫁給男主,陪男主打天下——類似的故事,我記不清看了多少遍。」歸根結底,今天的觀眾對故事的需求已超越盛大華麗的製作層面講究。創作者若是跑不贏甚至趕不上觀眾的審美進階,任再高級的「電影感」恐怕也難以彌合。

大片質感已成古裝劇常態,再精美的服化道也不是好評的充分條件

不可否認,《上陽賦》的製作屬於高配。侯詠與程源海兩位導演,前者是張藝謀多次合作的攝影師,《我的父親母親》《英雄》等電影就由他掌鏡,後者曾參與製作過《蒼穹之昴》《如懿傳》等。攝影指導高虎的作品表裡,《大宅門》《天下糧倉》《紅樓夢》等經典赫然在列。張叔平、葉錦添則是章子怡在大銀幕上用慣的造型師。

有行家裡手坐鎮,一開篇就見了真章。小女孩清脆的童聲引路,鏡頭推進間,成年王儇的獨白響起,深沉背景音與輕靈的孩童雪中嬉戲交互進入,一組蒙太奇為大戲開鑼。上陽郡主及笄禮的場面戲也讓不少人叫好,藉助這場人生大事,導演將主要人物紛紛拉入鏡頭、拽入棋局。畫面一切,朝堂之外有邊疆,出身寒微的男主角蕭綦正在寧朔守城,與來犯的軍隊決一死戰。一邊是王權富貴,一邊是北風沙場,導演的設計顯而易見。參照主創所說,他們在場景設計上以東晉為支點,融匯秦漢之風、唐宋之雅,構建了一個將古代文人畫意趣與現代審美相結合的戲劇空間。

只是, 「電影級質感」還是那個能為劇集 「抬身價」的評判標準嗎?事實上,早在2018年就有視頻平臺方代表喊出「電影級質感只是一流網劇的入門級門檻」,以此宣告網劇粗製濫造的年代已翻篇。何止網劇,電視劇、網絡大電影等也都出現了理念轉變,大片級別的製作在大銀幕之外不再是新聞。近年來, 《九州縹緲錄》《鶴唳華亭》《大秦賦》等都能拿出堪比電影級別的美術場景。而所謂「電影咖」出演電視劇,也不再被一片掌聲包圍。此前,陳坤、倪妮攜手的《天盛長歌》被評價 「只能倍速觀劇」,過低的市場反響導致該劇70集縮減為56集草草收場。湯唯暌違螢屏良久的《大明風華》被指為女演員的演技谷底、接戲谷底。

曾叫人嘆為觀止的「電影感」屢見不鮮,審美進階的觀眾當然不會僅僅因「皮相美」而輕易給好評。曾經神秘的「電影咖」接二連三涉水電視劇,見多識廣的觀眾當然不會僅僅因為演員表就為之投出無條件信任票。正如一位平臺方負責人所言:「電影級質感只是一流劇的門檻,再精美的服化道、再豪華的演員陣容,都不是好評的充分條件。」

比年齡差異更難融入時代審美的,是大女主「瑪麗蘇」的明日黃花

閱讀劇情簡介,能見主創雄心:上陽郡主王儇自幼生在豪門貴族,深受寵愛,然則一朝生變,個人命運與家國浮沉相牽動,她為形勢所迫嫁給寒門出身的豫章王蕭綦。此後,兩人攜手同行,在亂局中殺出重圍,在「家」與「國」之間尋得獨特的生命經驗。加之原著小說《帝王業》在網文領域有著「架空歷史及女強小說第一代表作」之稱,很容易打造成一個女人的史詩,兼具兒女情長與家國情懷。

可打開劇集,比史詩感更顯見的是滿屏彈幕吐槽。大批網友質疑劇中除個別角色外,幾乎「全員超齡」,甚至有人揶揄「它直觀反映了演員人口老齡化問題」,眾矢之的當屬年近不惑出演15歲少女的章子怡。

一時間,關於演技能否彌合年齡差的討論在網上如火如荼。1995年,劉曉慶在《武則天》裡一人扛下從少女到暮年的戲份,2020年,中青年兩代演員在《清平樂》裡分飾帝后角色,不同的處理方式都獲得了觀眾認可。典型例子還有周迅,2000年《大明宮詞》開播,她替陳紅出演少年時代的太平公主,由此得了「人間精靈」美譽。但18年後《如懿傳》上線之初,顏值與演技雙在線的周迅同樣沒逃過「為何不找個小演員來」的質問。可見,表演的年齡差是道複雜命題,但大體來說,長相、神態、影像技術等因素的變遷,都決定著今天觀眾對於演員與角色間契合度的更高追求。

至於《上陽賦》,觀眾的挑剔其實不局限於外表的年齡差,更是對成年人表演少女過家家的不喜,也是對好演員興師動眾投奔大女主「瑪麗蘇」的不甘。前八集,為了展現女主的天真爛漫與萬千寵愛,劇本安排了她摔下牆頭跌進男主懷抱,演員設計了吐吐舌頭歡蹦亂跳的外在表現,剪輯則烘託了「人人都愛她,三句話不離她」的氛圍。人們很難想像,被大片洗禮過的章子怡會怡然自得於這一連串爛俗橋段。

有人替《上陽賦》鳴不平,認為它只是敗給了時間。該劇2018年拍攝完成,擱置的兩年多裡劇名幾經更迭,從《帝王業》改名《帝凰業》,後又改成《江山故人》,直到最後上線《上陽賦》;它的同類,那些前期傻白甜、後期震懾四方的大女主也被前赴後繼地投放市場,《獨孤皇后》《大明風華》《錦繡南歌》《燕雲臺》等莫不如此。但也恰是這兩年多時間裡,一邊是《長安十二時辰》《慶餘年》等作品先後開拓了古裝劇與網文改編的全新敘事方式,另一邊是都市女性劇、女性綜藝等更能滿足女性觀眾投射心理的作品集中爆發,使得冗長且面目相似的大女主劇失去了昔年聲量。

由此,《上陽賦》的真正困境浮現:比年齡差異更難融入時代審美的,是大女主「瑪麗蘇」的明日黃花;比仰仗一時潮流更重要的創作品質,在於開掘劇情與文本的創新與深刻。

相關焦點

  • 經世言:美國社會分裂鴻溝難以彌合
    種種亂象的根本原因不在美國大選本身,而在於美國社會出現嚴重分裂對立,鴻溝難以彌合。先看貧富差距。美國在西方國家中貧富分化最為嚴重。最富有的10%家庭佔有美國全部家庭淨資產的近75%。1989年至2018年,最底層50%的家庭財富淨增長基本為零。美國是目前唯一有數百萬人處於飢餓狀態的發達國家。
  • 什麼是漫畫的電影感?怎麼塑造電影感?
    如何產生電影感之鏡頭相比較於現在精細複雜的漫畫分格來說,早期的漫畫形式之一刊登在報紙上的四格漫畫完全沒有電影感,與電影拍攝前期的故事板(分鏡)很相似。真正讓漫畫產生電影感,一個公認的時間節點是日本漫畫大師手塚治虫在創作
  • 當我們評價漫畫有電影感時,在說什麼?
    如何產生電影感之鏡頭相比較於現在精細複雜的漫畫分格來說,早期的漫畫形式之一刊登在報紙上的四格漫畫完全沒有電影感,與電影拍攝前期的故事板(分鏡)很相似。真正讓漫畫產生電影感,一個公認的時間節點是日本漫畫大師手塚治虫在創作《新寶島》時,引入了攝影理論中的【景別】概念。
  • 如果說動畫是藝術創作,那麼到頭來,動畫為什麼要畫分鏡?
    打個比方,Youtube上有很多的Youtuber上傳了一些題為「Cinematic」的Vlog,意思就是「有電影感的畫面」,也就是說,如今隨著製作門檻的降低,連一些普通人創作的Vlog(視頻日誌)也可以擁有電影一般的畫面,這種電影感,不僅僅來源於設備帶來的畫質,更強調的是電影一般的運鏡,在日文裡說法,就是「演出」,也就是說哪怕不是一個導演,只要運用了電影裡場景的運鏡和拍攝手法,哪怕是用手機也可以創作出
  • 如果說動畫是藝術創作,那麼到頭來,動畫為什麼要畫分鏡?
    不過你可能會思考,電影也好動畫也好,都是藝術創作,尤其是動畫,基於的是「畫」,繪畫不都是把腦海裡的影像製作成具體的畫面的過程嗎?如此感性的創作,又為什麼需要一個草圖「分鏡」?要讓觀眾看懂故事影像和繪畫的創作是不同的,它們同樣擁有相當的主觀性,但也擁有一定的客觀規律。
  • 廣角審美精品創作助國產網劇「圈粉」
    三四月間,幾大視頻網站「上新」超過十部網劇,它們題材廣泛製作精良,讓不少觀眾坦言「追劇辛苦」。從手機終端到客廳投影,網劇已經成為居家休閒娛樂的重要內容,劇集質量也成為越來越多觀眾關心的話題。越來越多觀眾發現,聚焦大眾關注、響應時代審美的一批網絡劇,已從早年玄幻漫天的單一化呈現,駛入主題類型全面開花的富饒時代。更讓業內人士欣喜的是,精品化創作理念與受眾消費習慣養成的相互影響,已讓網劇產業悄然成型——好內容讓網際網路用戶樂於為網生內容埋單,並且自發為其評分甚至生產「衍生文本」;網絡平臺也愈發意識到,優質的原創題材與成熟的營銷手段才是吸引用戶的關鍵。
  • 超越時空的日本藝術:葛飾北齋、伊藤若衝若在當下如何創作?
    他也擅長使用時事、家庭、工作題材創作,並在漫畫中以幽默地講故事的方式融入社會學和哲學觀念。2001年,望月壽城獲「手塚治虫文化獎」,手塚治虫生前也曾評價他為「一個非常會畫畫的人」,甚至認為,其創作的《優雅的春天》(エレキな春)是一部難以模仿的作品。
  • 長在觀眾審美上的選角,《琉璃美人煞》就是顏控的「福利」
    CP群像混剪MV一出,不少觀眾感慨,《琉璃美人煞》這部劇簡直就是顏控的福利。 因為這是一個選角成功,長在觀眾審美上的劇組。 看過小說的觀眾都知道,烏童玲瓏有一段感情糾葛,而這份情感說不清道不明。 劇版黃宥明、張予曦詮釋得很好,愛而不得,危險又迷人。 雖然小說中的烏童很壞,但預告中短短幾秒的眼神轉換,他對玲瓏的愛,讓觀眾瞬間倒戈了!不少觀眾打趣,玲瓏烏童這對CP站定了。
  • 水墨動畫的審美意蘊
    ,以濃淡不一的筆墨創造出氤氳朦朧之美,突破了原本以畫筆勾勒線條的動畫製作局限,創作出質樸清新、空靈縹緲的水墨動畫作品。意象美屬於中國傳統繪畫的美學範疇,也是自水墨動畫誕生之日起不懈的審美追求。散點透視恰如其分地吻合了此時觀眾的心理需求,將主觀透視和心理假定完美結合,充分體現出中國水墨藝術獨具的審美特徵。水墨動畫的畫面意境通過散點透視的方式與時空和感知相結合,讓水墨畫的意象美在水墨動畫中以動態的形式呈現,通過空間意境的塑造,使觀眾產生共鳴。
  • 白銀將開始彌合與黃金的差距
    白銀將開始彌合與黃金的差距; ① 近期 美元疲軟,加上各國央行寬鬆政策,令不少資金流向黃金、白銀等 大宗商品市場;對2020年和2021年銀價的平均預估分別升至17.50美元和20.03美元,高於4月調查中預估的16.56美元和17.87美元; ② 與黃金一樣,白銀也被視為避險投資資產,但在工業領域被廣泛使用,這使其容易受到經濟滑坡的影;
  • 元氣騎士:又能進階又配烤爐,涼屋對新武器,為何這般「好」?
    若在《元氣騎士》中提起話題性? 職業玩法、武器攻略等老一套的玩意兒,早已讓大家感到審美疲勞,提不起興趣。而那些在遊戲中「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的BUG,自然最受大家關注。當然這裡所說的BUG,也不僅有讓玩家深惡痛絕的遊戲漏洞,那些能讓玩家獲得極強增益的「涼屋特性」,才是玩家最為關注的寶藏級遊戲內容。
  • 10個小技巧,輕鬆拍出"電影感"畫面!
    大家好我是HeyDrones首席電工從飛機、相機到手機拍攝設備的不同並不能限制我們對於「電影感今天我就來跟大家分享一下我總結的電影感拍攝技巧~別走開哦~↓👆請點視頻使用2.35:1的畫幅把16:9的畫面加個遮罩變成2.35:1大概是最直接也最有效的模仿電影感的方法了不多說,直接看效果
  • 鼬佐:手足之間的裂縫,猶如裂開的宇智波家紋般,難以彌合
    手足之間的裂縫,猶如裂開的宇智波家紋般,難以彌合。宇智波鼬,一位從小散發著耀眼光芒的宇智波天才,而追隨在他身後的,就是他可以捨命保護的弟弟--宇智波佐助。兩位背負著家族光輝的孩子,踏上了人生的殘酷旅途,徘徊於黑暗和光明之間。他是他唯一的哥哥;而他也是他唯一的弟弟。
  • 如何用手機把日常生活照拍出電影感!
    今天,尼古拉斯·北助各位一臂之力,教大夥 如何用手機拍出電影感,讓你的她瞬間變成電影女主!記錄美麗的愛情故事紀念日可是個大事情,送花送禮物已經是每一對情侶過節的標配了~用美圖V6把你們的紀念日拍成電影吧~第一步:當然是給女票準備一束美麗的鮮花啦~第二步:拿出美圖V6手機,打開相機,切換到 電影人像 模式 第三步:將手機橫屏,讓照片更有電影感
  • 論道家虛實美學思想,對中國畫創作及藝術審美心理的影響!
    摘要:建立在有無之辯基礎上的道家虛實美學思想,對中國的藝術創作及藝術審美心理有著較為深刻的影響。虛實美學思想包含著三個重要的基本觀點———虛實統一,虛實相生,實生於虛。它一方面闡明了虛實的相生與統一,另一方面又以虛為本,對「虛」進行了強調,從而影響了中國的藝術審美心理,將中國藝術創作引向了虛實結合,以虛為尚的道路,使中國藝術表現出追求無限、崇尚空靈的特色。
  • 非人哉漫畫:哮天犬的審美太奇葩,他的愛令人難以接受
    《非人哉》漫畫中要說性格最為陽光,對所有人所有事都充滿愛的就數哮天犬了,哮天犬雖然也算是神獸,但是他還擁有著十足的狗類的本性,哮天犬表達愛意的方式,很多時候都會令人難以接受。其他人沒辦法看到別人心裡想什麼,對於哮天犬這種呼之欲出的愛,也就沒有那麼大的反應了,不過哮天犬還很喜歡以送禮物的方式表達自己的感情,但是他的審美又太奇葩,這也就造成了很多人的困擾。其實就一條狗狗來說,哮天犬的審美還是沒有問題的,喜歡粑粑樣的裝飾,喜歡骨頭什麼的,都是狗狗的本性,但是這些東西當作禮物,就非常令人一言難盡。
  • 韓服《驚天動地》大更新:添加全新翅膀進階副本
    【17173鮮遊快報,專注於快速帶來全球新遊信息】日前,EST GAMES旗下的韓服《驚天動地》進行大規模更新,添加了全新的翅膀進階副本。全新翅膀進階副本,是第二款翅膀進階副本。
  • 劉嘉玲、董潔重演十幾歲少女,又雙叒叕刷新觀眾的審美下限
    可前段時間,打著亮劍3旗號的抗戰劇《雷霆戰將》,開播以來的劇情,著實刷新了觀眾的審美下線。 藉由李成儒老師的話,就是「如坐針氈、如芒在背,如鯁在喉」。 真的有這麼誇張嗎?我們隨便來幾張圖就知道了。
  • 《嚮往的生活》第四季觀眾就審美疲勞了?網友:口碑遠不如前
    不過也有的觀眾會覺得第4季怎麼沒有那種感覺沒有之前的好看,覺得審美疲勞了節目越來越無聊尷尬了。那麼這是為什麼呢?小編從這幾個角度來分析一下為什麼會這樣覺得。現在我們也可以在聽到一些例如,觀眾覺得嚮往的生活沒有那味兒了,覺得有點尷尬和一點疲軟了,就是覺得膩了看膩了,這些話。不過事實上這一個節目熱度還是很高,還是受絕大多數觀眾喜愛的,其實覺得這個節目難看覺得膩了的觀眾佔所有觀眾少部分。
  • 西安高三學生創作Q版「蹭飯圖」畢業紀念
    時至仲夏,畢業熱潮化為平靜的懷戀,依依之情彌留而對未來的憧憬漸漸明晰——在這似已趕不上「畢業季」趟兒的時候,西安交大附中高十七屆八班兩位宣傳委員——馬鐿峻和王嘉儀——別出心裁,用誠摯與創意打造出了屬於自己班級的紀念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