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劇《想見你》悄然走紅,豆瓣評分9.2分。這部電視集合了青春、愛情、穿越、懸疑等元素,節奏緊湊,劇情一再反轉,不看到最後根本猜不出兇手是誰,十分吸引人。
這部電視除了感人的愛情和燒腦的時空穿越,其實真正想討論的是關於青少年的「自我認同」。
該劇的編劇林欣慧在採訪中表示:「其實我們寫的三個青少年主角身上都有一些特別的地方,而他們無法正視自己的特別。我們很容易忽略青春期少年的煩惱,覺得他們還這麼年輕能有什麼大不了的煩惱,但其實這個問題很嚴重。」
一、缺乏自我認同感會讓人生迷失方向
劇中有三個像影子一樣的角色:陳韻如、莫俊傑和王詮勝,他們內向孤僻,沉默寡言。
1. 陳韻如:被忽視變得自卑沉默
陳韻如的父親喜歡賭博常年不在家,母親是陪酒女,這讓她覺得很羞恥。
父母離婚的時候因為弟弟以後要跟誰而爭吵,可是從頭到尾都沒有人提到陳韻如,她覺得父母只關心弟弟,沒有人在乎她。
雖然學習成績不錯,但是在班上沒什麼存在感,不懂得如何和同學交往,甚至被同學排擠、欺負,她覺得沒有人愛她,沒有人關心她,她就像一個被遺忘在角落無關緊要的人。
陳韻如永遠低著頭,不敢主動和別人說話,與人交談也不敢直視對方。
就像陳韻如在日記中所寫:
有時候,我覺得自己是宇宙中最黯淡的那顆星,拼命地發光,想要有人發現我渺小的存在,可最後等待我的卻只有隕落。隕落的那刻,我知道,世界上沒有人記得我。
所以陳韻如喜歡上性格跟她完全相反的李子維,因為李子維身上有她嚮往的東西:陽光、開朗、好人緣,就像太陽一樣耀眼。
當她鼓起勇氣向李子維表白的時候,卻被拒絕了,李子維很直接的說:「我真的只能把你當朋友,我不會喜歡上你的,請你以後不要再喜歡我。」這讓陳韻如深受打擊。
她原以為自己的生活只能這麼暗淡無光地過下去,沒想到黃雨萱的穿越卻讓她看到生活的另一面。
媽媽其實很愛她,當陪酒女是為了撫養兩姐弟,弟弟叛逆是為了讓媽媽對她多疼愛一點,她在學校交了朋友,甚至連李子維也愛上她。
這些都是陳韻如一直想要而得不到的生活,所以當她發現能控制自己的身體的時候,她選擇了放棄「自我」,扮演黃雨萱。
陳韻如模仿黃雨萱的髮型、動作、說話的方式,不斷地問自己:如果我是黃雨萱,現在應該怎麼做?只可惜,假的就是假的,很快周圍的人都發現她的不對勁,甚至說了很過份的話:不要再變回以前討人厭的樣子。
這些話變成了壓垮她的最後一根稻草。如果不曾擁有過溫暖,也許她還能安慰自己繼續忍受孤獨,但是擁有之後再失去,她又怎麼能心甘情願的繼續過以前的生活?
現實讓陳韻如感到絕望,她不想再活下去,心甘情願地讓謝芝齊殺死自己,只是為了讓大家能記住她,沒想到最後出了意外,她選擇了跳樓自殺。
2. 莫俊傑:因為先天殘疾而自閉
莫俊傑先天左耳失聰,因為助聽器被人嘲笑,所以從小就自閉。
幸運的是他遇到了李子維,給他陰暗的生活帶來了一線陽光,只是曾經經歷過的傷痛還是無法完全忘卻,依然是那個內心敏感的少年。
他喜歡陳韻如也許是因為他們是同一類人,他能懂得陳韻如的感受,明白那種被忽視,被拋棄的感覺。
當他知道陳韻如喜歡李子維,就在一旁默默地守護著她,安靜溫柔。
3.王詮勝:因性取向不同而被歧視
內地版的《想見你》刪除了王詮勝一部分的戲份,但是有一個番外說明了他的經歷。
王詮勝是一個同性戀,當他鼓起勇氣向喜歡的人告白,不但被拒絕,還被同學辱罵、毆打。
周圍異樣的眼光讓他無法忍受,一直習慣獨來獨往的他也找不到任何人傾訴,最後跳海自殺。
在臨死前他說:「希望有一天,這個世界會變得不一樣,不管我喜歡誰,都不再奇怪。」
心理學家武志紅曾說:「生命的根本需求,是渴望被看見。」
這些孩子都是被忽視,缺乏自我認同感的人,他們的生活也因此而變得暗淡無光,陷入自我混亂的狀態,對未來感到迷茫。
有些人能堅持尋找出口,但有一些人像王詮勝這樣,迷失方向,再也回不來了。
二、接納是自我認同的關鍵
這世上有一些人像黃雨萱、李子維這樣天生自帶主角光環,能輕易成為別人目光的焦點,集萬千寵愛於一身。
但也有一些像陳韻如、莫俊傑、王詮勝這樣默默無聞的配角,他們如同空氣一般總是讓人忽視,缺乏自我認同,其實內心渴望得到別人的關愛。
他們以為改變自己,變成別人期待的樣子,就能得到自己想要的。
就如同劇中的陳韻如,她梳著黃雨萱的髮型,笨拙地模仿黃雨萱的言行舉止,以為這樣就能得到她一直夢寐以求的生活,但是很快她就失望了,因為不管怎麼改變外在,她依然是那個內向自卑的女孩,她不可能變成黃雨萱。
黃雨萱在離開前對陳韻如說:未來,我不會再想著拯救你,而是選擇相信你。也許在你經歷這一切的悲傷之後,會發現你那麼想要消失在這個世界上,不是因為你對這個世界太過失望,是因為你對這個世界有太多的期望。
這段話點醒了陳韻如,讓她正視自己的內心,放下執念,接納不完美的自己,找到自己身上的閃光點,發現身邊值得珍惜的人。
在現實中很多人身上或多或少會有點陳韻如的影子,他們內向、自卑、缺乏自我認同,不懂得如何與人交往,卻渴望能得到外界的肯定。
但是現在的社會更喜歡那些外向、陽光、開朗的孩子,像陳韻如這樣的孩子往往會被否定,被忽略,甚至被排擠。
對於缺乏自我認同的人來說,能解救他們的並不是被拯救或者改變,而是接納,接納他們最真實的樣子,接納並不完美的自己。
只有和自己和解,把內在的力量用來完成自我成長,了解自己,完善自己,提升自我認同感,當他們對自己有了自信,也會影響外界對他們的認同。
三、如何培養自我認同感
青少年時期是形成和提升自我認同感最重要的階段,如果在這個階段沒有形成自我認同感,那麼以後在和他人的交往中也很難形成真正的親密性。
那麼,應該如何培養自我認同感呢?
1. 接納發生在自己身上不好的事情。
在每個人成長的過程中,難免會受到一些傷害,就像劇中的陳韻如們被父親冷漠對待,被同學欺負,被喜歡的人拒絕。
我們都會經歷人生的低谷,不能因為一些糟糕的經歷就全盤否定自己,我們沒有辦法選擇自己的出身,改變社會環境,所以要學會接受發生在自己身上不好的事情,不要把力氣都用在自怨自艾上。
2.設定一個可以達到的小目標。
把自己的理想分解成很多個小目標,一步一步實現。
慢慢的你會發現,每當你達到自己設定的小目標的時候會特別有成就感,也會更加自信。
3.尋找自己的閃光點,培養自信。
每個人都會有自己的優點和缺點,只是很多時候家長或者老師習慣指責多於讚美,導致我們看不到自己的優點,以為自己只有缺點,因此而感到自卑。
找到自己的優點並且努力發揚光大,相信自己並不比任何人差,培養自信心是提升自我認同感的重要因素。
希望有一天,社會變得更加包容,每一個人都能按照自己的意願自由的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