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天都市報8月16日訊(記者陳俊 通訊員胡建亮)杭州蕭山、恩施利川,跨越1200公裡的「山川」,一場重塑人生醫療幫扶,幫助山區的脊柱彎曲貧困患者,告別「海馬人」的生涯。挺起的不僅僅是他們的脊梁,更是夢想。
從2018年6月起,杭州市蕭山區中醫院與恩施州利川市民族中醫院建立對口幫扶關係,在當地尋找「海馬人」——脊柱彎曲成海馬形狀的建檔立卡貧困患者,並通過「重塑人生脊梁」和「杏林天使基金」兩個項目支持,將他們送到杭州進行矯形手術,幫助他們走上了脫貧致富、圓夢人生之路。
葉美燕醫生是今年4月從蕭山區中醫院來到利川市民族醫院掛職的,通過殘聯摸排到利川78名「海馬人」,7月至今,18名符合手術治療條件的海馬人陸續赴杭州治療。目前,其中11位患者已陸續完成脊柱畸形矯形手術,正在進一步康復中。16日,記者走進完成手術的三位患者身邊,聽他們講杭州仁醫與大山「海馬人」的故事。
28歲外賣小哥——希望有份穩定的工作娶妻生子
今年4月,葉美燕到利川市民族中醫院掛職不到一個月,她笑著說,周羊(化名)是她「撿」來的一個病人。當時她在利川迷路,恰好碰到了送外賣的周羊,發現這個小夥背部不正常彎曲,醫人心切的葉醫生當即就想「現場檢查」。
「陌生人『撩衣服』,要求加微信,還說會免費給你治病,哪有這樣的好事?換誰都覺得對面是個騙子。」周羊笑著說,沒想到的是,這樣的「好事」真的給自己碰上了。
其實,14歲那年,周羊就出現脊柱畸形症狀,看過很多地方,都因費用高「擱置」。選擇外賣這個行當,原因也很簡單,不用過多跟人打交道,也不想被人歧視。對於十多年的「駝背生活」,周羊已然習慣。
但是,經過葉美燕多次細心而耐心的交流,周羊與葉美燕成了無話不說的知心人。7月22日晚,做完手術躺在病床上的周羊向葉美燕訴苦,「我什麼時候才能好起來。」一個月前,他還是利川市跑得勤快的外賣小哥,對「不能動」這樣事,簡直無法適應。
不過一切順利,目前周羊已成功完成手術,精神狀態看起來非常不錯。他的願望是挺直腰杆有份穩定的工作,將來娶妻生子,現在他離自己的夢想越來越近了。
16歲高中生——更努力讀書考上好大學
8月1日中考結束,16歲的利川中學生鄧舟(化名)也踏上來杭的旅程。
葉美燕幫著購買了從恩施到杭州最方便的Z258次臥鋪票,夕發朝至,既能解決住的問題,又能在第二天早上到達蕭山區中醫院邊上的杭州南站,等候他的,是蕭山中醫院「重塑人生脊梁專班」的司機師傅。
儘管貧困,但一家人從未放棄對美好生活的追求。鄧舟父親說,「只要一有錢,就給他看病。」為能照顧鄧舟,父親也換了好幾份工作。
除了脊柱畸形外,鄧舟海自小患有狹顱症,右眼視力幾乎為零,雖然在5歲時行了手術,但右眼的視力仍只能分辯出物體大致輪廓和顏色。儘管殘疾,但鄧舟從未放棄人生的夢想,讀書很努力,他想成為家庭的希望,揚起人生的風帆。
術前,葉美燕來看望鄧舟,特意送給他一盆小綠植,放在病床頭。葉美燕對鄧舟說:「植物雖小,但有頑強的生命力。」手術剛結束,好消息也隨之而來:利川中考成績揭曉,鄧舟的分數可以進當地比較好的高中。
「我要更努力讀書,考上好大學!」重塑脊梁的鄧舟,對未來充滿期待。
11歲小學生——能像其他同學一樣長到一米三
這真是一場「夢想的接力」。7月31日,11歲的四年級學生孫清(化名)再次回到蕭山區中醫院,重新接受手術。孫清是最早一批到杭州接受脊柱畸形手術的,但因為奶奶去世,手術還沒開始就趕回了利川。
葉美燕對這個孩子印象深刻。被爺爺帶到利川市民族中醫院做「脊柱畸形篩查」時,孫清始終拽著爺爺的手不放鬆,一米一的個子,讓葉美燕誤認為他是五六歲的小朋友。
孫清趕回利川老家後,葉美燕和利川市民族中醫院幫扶同事劉洪就去他家做「家訪」,問他有什麼願望。「想長到一米三,跟同學一樣高。」孫清說著,眼淚就撲通撲通掉下來。奶奶的去世對他來說是一次打擊,他本來希望讓奶奶看到自己長高后的樣子。
幸運的是,接受了脊柱矯形手術後,他笑了,「終於可以像其他同學一樣了。」
在杭州市蕭山區一個接一個「杏林天使」的努力下,重塑人生脊梁的故事,一定會更美好,更有溫度。
【來源:楚天都市報—看楚天】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