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報快訊(記者 陳琳)在虎坊橋經營了近25年的京天紅酒家1月8號將停止營業,門口熱賣的炸糕檔口將堅持到春節初八左右。消息一傳出來,今天(1月4日)一大早前來買炸糕的老顧客從6點多檔口開門就排起了長隊。「吃了二十多年的炸糕,怎麼說沒就沒了?」門口排隊老顧客互相打聽。京天紅老闆韓美俊告訴新京報記者,京天紅將在蘇州街和東四新開兩家店,1月中旬陸續開業,只賣炸糕等小吃。
攝影 新京報記者 吳寧
四九城老顧客前來捧場
新京報記者上午10點在現場看到,炸糕窗口前隊伍排成了之字形,整個廣場排了兩三百人,用人山人海形容也不為過。老顧客楊大爺排了3個多小時,兩袋炸糕,一袋炸咯吱到手,他站在店裡就開吃了。「還是這個味兒,以前總路過不覺得,現在快沒了,吃一次就少一次了。」
攝影 新京報記者 吳寧
京天紅酒家緊鄰湖廣會館,挨著工人俱樂部,無論冬夏,正門前總是會排著一隊買炸糕的顧客。京天紅的炸糕以水磨江米為麵皮,豆沙餡兒裡放了桂花糖,下鍋一炸色澤金黃,咬一口透著一股子桂花香味兒,吸引了四九城兒眾多食客,對居住在附近的不少居民來說,炸糕更是伴隨了他們的童年時光。
「我們即將閉店的消息一發出去,昨天晚上店裡就迎來了大批顧客。」韓美俊說,除了虎坊橋、陶然亭附近的居民,很多食客從其他地方聞訊趕來。門口炸糕檔口更是排出去一百多米長,還有人打電話張口要預訂500個炸糕,現場排隊顧客太多,催生了「黃牛」生意,排隊買到炸糕後,3元每個漲到8元出手,旁邊湖廣會館前的停車位也空前緊張。今天一早,店內正餐從10點半開始,10點50分就排號30多人。「到1月8號之前,預訂全部滿位。」
攝影 新京報記者 吳寧
兩家新店1月中旬即將開業
新京報記者了解到,京天紅酒家1994年在虎坊橋開業,開業兩年後才開始賣炸糕,起初只是為了漲點人氣,炸糕、元宵、包子、粽子……只要是應景兒的都賣。但檔口開了後,生意並不好,「每天賣不出去幾十個,還得用好幾個人。」開了一年多,炸糕檔口就關了。結果關了之後,不斷有老顧客上門來問。當時也是機緣巧合,炸糕賣剩下的一些原材料韓美俊不想浪費,就想著炸出來讓員工吃,沒想到經過幾天發酵的過程,再次炸出來的炸糕,口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原先「發梗」的麵皮經過發酵,味道變得酥脆、軟糥。再加上總有老顧客詢問,炸糕檔口在停業半年後重新開張了,經過改良後的口味一上市就讓人「驚豔」。後來,他們還專門請來80多歲的老北京炸糕師傅進行技術指導,將百年前的老工藝流傳下來,「水磨江米、老鹼發麵,豆餡裡放桂花糖烹製兩小時,這就是京天紅炸糕好吃的秘訣。」
韓美俊表示,京天紅酒家將在2019年1月8日正式停止營業,門口炸糕檔口會堅持到春節大年初八左右。但老店沒了,還有新店,喜歡炸糕的食客,還可以去其他店裡買到正宗的京天紅炸糕。目前京天紅已經發展了三家直營店,豐臺馬家堡東路甲24號的西羅園店已經開業兩三年,除了炸糕,樓上也經營其他家常菜;萬泉河路95號和東四十條北門倉6號樓鮮匯超市一層,即將新開兩家直營店正在裝修中,將於1月11日和1月15日開業,這兩家店是炸糕專營店,面積十幾平方米,以賣炸糕、烤饅頭、炸咯吱、豆包、排叉為主。
韓美俊透露,目前京天紅還在和盒馬,以及一些社區店、老年餐廳接洽,希望京天紅炸糕能在北京多開幾家店。
攝影 新京報記者 吳寧
這些老味道只是換了一個地兒
宮爆雞丁、爆三樣、手工包子……京天紅的菜品,沒有多驚豔,它就是最普普通通的家常菜。然而就是這一口最普通的家常菜,陪伴了周邊居民幾十年的日子,所以聽說閉店,食客紛紛前來排隊就餐,就為了這一口記憶裡懷念的老味道。
近幾年,隨著城市功能改造,一批老店搬離了原來的地方。但在各方努力下,一些老店也在逐漸回歸到百姓身邊,續寫著人氣老店的輝煌。
去年12月底,創建於1953年,北京最早的湘菜館之一——馬凱餐廳在離開15年之後重回地安門。在試營業的這幾天裡,天天都出現食客排隊等位的情況。店內工作人員介紹,幾天來,平均每天食客人數超過200桌,從上午10點半開門到中午12點,等座的食客超過100人。
攝影 新京報記者 吳寧
位於西城區白塔寺後身安平巷、經營了25年的「徐記燒餅鋪」,去年10月中旬在西四便民服務菜市場裡重新開業。徐記燒餅鋪的燒餅被稱為「老北京芝麻最多的燒餅」。從1993年開業,店裡的芝麻燒餅、糖火燒、螺絲轉每天都是做多少賣多少,從來沒剩下過。儘管燒餅鋪搬了新家,價格和味道都沒變,最受歡迎的燒餅1.2元一個,糖火燒2.2元一個。
曾經開在西四路口把角處的西四包子鋪,是很多老北京人的兒時記憶。「二兩包子、一碗炒肝」的標配伴隨了很多人的童年時光。去年5月,重新開業的「西四包子鋪」位於西什庫大街順天府超市內的美食街,距離大家記憶裡的西四路口老店址不到1公裡。
北京人愛喝豆汁兒。胡金銓先生在《談老舍》中就說:「不能喝豆汁兒的人算不得是真正的北平人。」2017年9月,天壇北門老磁器口豆汁店重張開業,大批老主顧紛紛前來排隊喝豆汁。此次重張,豆汁店用餐環境大大改善,而且實現了「明廚亮灶」。
攝影 新京報記者 吳寧
新京報記者 陳琳 見習編輯 呂銀玲
校對 陸愛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