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D列印讓「玻璃骨」男孩變身「鋼鐵俠」
【中關村在線辦公列印頻道原創】隨著科技的發展,3D列印行業逐漸被世人認知,越來越多的創業者希望能夠儘早加入此行業,以搶佔市場先機,從中分食蛋糕,其中包括不少低成本創業者。提起3D列印技術,人們的觀點也是褒貶不一。有人看好它的未來,認為未來的3D列印能夠像其他技術一樣在日常生活中發揮出巨大效能,而有的人卻吐槽中國的3D列印僅僅熱鬧在科技博客和創客圈,對產業的影響仍然是「欲說還休」。究竟那種說法正確呢?我們來看一下事實就知道了。
雷聲大雨點小 中國3D列印賺錢為何那麼難
●事件回放:3D列印讓「玻璃骨」男孩變身「鋼鐵俠」
8月26日,香港大學深圳醫院對外宣布,該院團隊於6月在3D列印技術的幫助下,成功為一名6歲患有先天性成骨不全的小男小峰孩進行了矯正手術,並實現其站立行走,這是國內首例以3D列印輔助的成骨不全矯形手術,也是香港大學深圳醫院開展的首例3D列印輔助手術。
3D列印讓「玻璃骨」男孩變身「鋼鐵俠」
一年前,小峰因骨折過多成了「盤腿」男孩,雙腿慢慢彎成了交叉的環裝,看起來就像整天盤腿坐著,再也站不起來。這種畸形令矯形手術變得很艱難,因為無法拍攝到標準的X光片,手術設計方案難度大,而矯形手術精度要求很高。
最終該院骨科團隊通過多年的臨床治療經驗並引入最新的3D列印技術解決了這一難題。醫療團隊為患兒列印出一個1:1仿真的下肢模型,再在模型上進行精準的手術方案設計。並於今年6月順利進行截骨矯形手術,令小峰雙腿重新變直,經過康復鍛鍊,已經可以重新站立起來。
港大深圳醫院的骨科團隊聯繫到本地上市企業、雷射3D列印的全國龍頭——光韻達公司,免費為小峰製作了下肢的3D仿真模型。在此過程中,醫院醫學影像科免費為小峰進行了三維CT掃描,然後將數據輸入醫學圖像處理軟體,建立3D模型,再通過3D列印最終讓這個「玻璃骨」小男孩正常行走。
2小峰的這「一步」意味著企業能靠3D列印賺錢?
●事件解析:小峰的這「一步」意味著企業能靠3D列印賺錢?
3D列印在醫療領域主要用於三個方面:手術規劃模型、手術導板和移植。不過,移植領域尚未獲得國家的批准。更多從事生物列印的企業面臨的最大問題仍是缺乏應用空間。因為它沒法納入收費體系,沒進醫保,醫療監督機構、衛生局也沒有去研究怎麼針對這種新興技術放開準入機制,或者用示範性項目的方式去支持它的發展。所以,企業面臨著有技術也沒法臨床應用的尷尬局面。此外,工業、航空航天、教育等領域近兩年對於3D列印的應用也剛啟動,工業的佔比很模糊,因為連具體的產值都沒有,沒有機構來做這些統計。
中國的3D列印技術相比歐美發達國家還相差甚遠,仍處於起步階段
成本也是3D列印企業需要考慮的問題。以小峰為例,此次光韻達為他提供的3D列印腿骨模型是免費的,一根腿骨的成本在2000元左右。3D列印設備是從德國進口,一臺成本就超過400萬元。且包括成骨不全症在內的很多罕見病都不在醫保範圍之內。設計製造企業做3D列印的成本非常高,要達到和普通生產製造一樣的水平,要比常規成本高出50%左右。目前,政府尚無這方面的實質補助政策,且為企業服務的機構也很少。
小峰的這「一步」,並不意味著企業已經能靠3D列印賺錢了,在醫療、食品、建築、航空等多個領域,3D列印也只停留在喊口號階段。目前國內大部分3D列印相關企業幾乎沒有盈利的,更多的是不停地投入,且都有規模小、生存壓力大等特點。中國的3D列印技術相比歐美發達國家還相差甚遠,仍處於起步階段。尤其在關鍵核心部件方面,國內幾乎是空白,中國的3D列印在設備、材料、軟體等各個方面都遠不如歐美等發達國家。
中國在3D列印上的技術差距主要體現在四方面:
第一就是材料,性能、穩定性、適用性上都有很大提升空間,也沒有形成產業化。
第二是設備,國內工業級別設備生產商有幾十家,桌面級有幾百家,但性能仍存在差距。
第三是關鍵核心器件,國內幾乎是空白的。以燒結使用的最重要的雷射器來說,幾乎是清一色的美國、德國設備。
第四,也是最重要的軟體。軟體是3D列印的靈魂,沒有軟體就沒有設備。國外的大公司谷歌、英特爾、微軟等都已經提前布局。
3國務院3D列印專題講座 李克強力推「雙創」
●政策支持:國務院3D列印專題講座 李克強力推「雙創」
雖然中國3D列印產業正面臨多重困境,但國務院近日的3D列印專題講座反映出,一系列新技術正得到高層關注。8月21日,國務院以「3D列印是什麼」為題,請來中國工程院院士、西安交通大學教授盧秉恆,為部長們「補課」。
「今天為什麼要開這個專題講座?之前我曾私下問過一些部長,3D列印核心是什麼?他們解釋得都不是很清晰。」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會上說。當前,「中國製造2025」這一重大戰略正在實施推進中,國務院的上述舉動似乎預示著,在產業升級和創業創新的理念下,3D列印等一系列新技術也將越來越受到高層關注,政策傾斜也破題在即。
國務院3D列印專題講座 盧秉恆(右)教授應邀參加
盧教授在會上說,以3D列印為代表的「增材製造」的前景是「創材」,即按照材料基因組,研製出超高強度、超高耐溫、超高韌性、超高抗蝕的新材料。目前3D列印已製造出了耐溫3315攝氏度的合金,用於「龍飛船2號」,大幅增強了飛船推力。進而可以從「創材」到「創生」,即列印細胞製造器官,甚至把基因列印在細胞裡實現基因變異。
對於我國3D列印發展的現狀,盧院士介紹,相比國外,我國的研究起步並不晚,技術並不落後,某些方面還處於領先地位,但產業發展太慢,企業規模不足。我們國家應該及時拿出自己的應對策略來。
他舉例道,2014年,美國GE公司挑戰3D列印,將飛機的一個零部件讓創客設計。收集的700多個方案中,第一名只用了原始結構的1/6的重量就完成了全部測試。設計者是一個19歲的年輕人,方案超過了GE公司的資深專家。
力推「雙創」的李克強在會上強調,提高中國製造整體競爭力,關鍵要用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激發億萬人的創造活力。對於下一步的部署,李克強提出要深入推進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改革,完善政府監管方式,營造破束縛、匯眾智、促創新和維護公平的良好環境。
4深圳首家3D列印店1月賺10萬 國內仍是山寨
●典型事件:深圳首家3D列印店1月賺10萬 國內仍是山寨
隨著3D列印的逐步興起,其帶來的商機被越來越多的人察覺,涉足3D列印技術的店面也不斷出現,盈利模式也各不相同,有的賣印表機,有的賣列印材料,有的賣列印成品……3D列印被譽為「第三次工業革命最具標誌性的生產工具」,該如何看待這一新商機?
為了攫取商機 涉足3D列印技術的店面也不斷出現
說起利用3D列印技術賺錢,這裡值得一提的是深圳的創業者。2013年6月份,深圳首家3D印表機體驗站落戶龍崗平湖華南城,一個月過後銷售了25臺小型3D印表機,純利潤超過10萬元。緊接著7月28日,深圳首家3D列印照相館在深圳科學館開業,開業兩天,詢問的市民絡繹不絕……
其實3D列印並不神秘,或許幾年後的這個時候你家就有一臺,但深圳乃至全國的3D列印技術還停留在最原始的複製和山寨階段。大多數停留在「精確複製」層面,並不能充分發揮3D列印技術的獨有特色。而且列印的產品也大都是他人已設計好的東西。目前美國已經可以列印人體器官了,中國還在列印簡單的玩偶,這就是創新的缺乏。
3D列印技術和手機安卓系統一樣,軟硬體皆開源,企業都可以免費選擇這個平臺,自主優化或研發出一套屬於自己的3D列印技術。這需要創新意識,而是不是簡單的『拿來主義』,如何正確使用3D列印,不至於讓此技術成為山寨的「幫兇」,是深圳乃至全國需要面對的問題。
5國內八成3D列印企業還在靠賣設備賺錢
●產業現狀:國內八成3D列印企業還在靠賣設備賺錢
國家政策也利好3D列印。隨著《中國製造2025》規劃的穩步推進,「中國智造」將強勢崛起,3D列印必將成為高端裝備製造行業的關鍵環節,為傳統產業提供有益補充。
不久前,東方航空公司籤收一架新採購的波音B777-300ER型客機,卻發現客艙座位指示牌出錯,這讓航空公司陷入兩難:不改,乘客登機會陷入秩序混亂;如果要改,東航被告知,更改周期將長達180天。難道為了小小指示牌飛機就要停飛半年?東航增材製造項目組最終決定啟用3D列印技術,結果只用了一個晚上,就完成了座位指示牌的製作。
等待時間從180天減至一晚,採購成本從1000美元降到30元人民幣,如此巨大的差別,濃縮了3D列印技術發展這30年來給世人帶來的驚詫。小到飛機零部件,大到汽車、房屋,簡單如塑料玩具,複雜至人體器官,3D列印充滿無限可能,被很多人形容為「只有你想不到,沒有3D列印做不到」。
國內八成3D列印企業還在靠賣設備賺錢
3D列印這項誕生於上世紀80年代的新型製造技術,已從最初科學普及的初級階段,向功能性產品加工生產的應用領域縱深推進,在航空航天、軍工生產、汽車製造、醫療器械、教育科研和個人消費等領域得到初步應用。
2014年,全球3D產業產值突破300億元,國內佔約十分之一。業內估計,憑藉25%的年增長率,2020年全球產值有望突破2000億元。然而,在行業發展的漫漫長途中,一時絢麗不足為奇。更何況3D列印行業剛剛起步,即便放眼全球,擺在人們面前的還是「小而散」「缺乏成熟商業模式」「應用市場遲遲沒有打開」「人才稀缺」等發展瓶頸。目前國內八成3D列印企業還在靠賣設備賺錢。
63D列印行業進入門檻低 但賺錢並不快
●行業分析:3D列印行業進入門檻低 但賺錢並不快
近年來3D列印技術為什麼被熱炒?一方面是出於股市題材炒作的需要;另一方面國內的設備代理商也需要熱炒這一概念來推銷代理的3D印表機;此外,加盟商也需要推廣這個新技術的概念,來吸引創業者的加盟。
目前,一臺3D印表機的市場價格價格大約為1萬元左右,外加電腦及相關軟體、列印材料等,不用多高的門檻就可以開一個簡單的3D列印店。但是,3D列印想要賺錢並不容易,究其原因,一是成本昂貴,二是市場認同不夠。
雖然列印店使用的材料不算最貴,但成本難以回收。因為3D印表機的軟硬體成本、列印時間成本以及後期維修設備、更換配件的成本都比較高,比如,一個列印頭壞了就要花費幾千元錢才能更換,列印彩色頭像則成本更高。
3D列印的產品價格高於市場平均水平,這是3D列印的應用瓶頸所在
有些創業者在收入不景氣的情況下悄悄退出了3D列印市場,理由很簡單,例如,不少婚慶公司、婚紗攝影店和兒童攝影店拒絕與3D列印照相館合作,理由是這些3D列印的產品價格太高:3D列印玩偶每個售價在20元—200元不等,而同樣大小的玩偶在市場上只需要幾元到幾十元錢,很多商家認為不值得花這個錢,這正是3D列印的應用瓶頸所在。
由此可見,現在進入3D列印行業進行小成本創業,期待能快速打開市場很顯然還存在一定困難,想通過分食這塊蛋糕快速致富的朋友還需謹慎。隨著列印技術改進、設備與耗材的成本降低、市場和消費者消費觀念的改變,3D列印市場還是大有可為的,只是還需要一個過程,而我們要做的就是在探索中期盼一個美好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