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解剖課的屍體是自己帶還是學校發?」

2020-12-14 澎湃新聞

原創 鄒世恩 恩哥聊健康

還記得這句話嗎?

很可愛的新生,問到屍體是自己帶還是學校發的時候,她沒有一點點的緊張,有兩個可能:1、她手頭上有貨兒,不怕學校不發;2、大條,性格實在是大條。

恩哥估計,手頭上有貨兒的可能性極小,不然早進去了。所以,實在是位性格大條的新生。嗯,學醫是對了,這樣子在面對真正的屍體時,才能鎮定自若。

解剖課,職業認同感的開始

解剖學是現代醫學的基礎課程。剛開始醫學理論課學習的時候,對於自己是醫學生的概念還不是很強烈,直到上了解剖課。

從看書背骨頭肌肉的名稱開始,到真正上手摸骨頭,最後拿手手術刀,在瀰漫著福馬林味道的狹小解剖室裡真刀真槍的解剖屍體,我終於從心底認同了自己的醫學生的身份。

和其他專業的同學朋友聚會的時候,規定動作:必講一些解剖課的小故事,往往能夠收到不錯的效果,尤其是在吃肉的時候……

還記得當年,有一次起得晚,買了兩個肉包子就往解剖室跑,到了門口沒吃完,只好塞包裡。直到解剖課上好,再拿出包子繼續啃。想想當年,看看現在,嗯,恩哥天生是個做醫生的料。

醫學生也有脆弱的,上了解剖課,好長時間不吃肉的大把人在。還有個別吐了……

6-7人合作一具屍體

不管什麼年代,解剖課用的屍體都是很緊張的,中國人傳統的觀念不會那麼輕易被改變,即使到了現在,願意死後捐獻屍體給醫學研究的,還是極少。

當年,我們大概6-7人合作解剖一具屍體,還記得我們那組分配到的是一具老年女性屍體,可能時間有點長,被福馬林泡得有點乾癟,皮膚深褐色。

上課前,老師帶領著我們向給屍體鞠躬默哀,感謝其為醫學做貢獻。儀式雖短,卻讓我們領會到了感恩之心。

有些醫學院還尊這些屍體為「大體老師」。

老師告訴我們這些屍體的來源,不少是意外死亡沒有家屬認領,才會拿到醫學院的。還有一些是解放前留下來的,據說當年中山醫學院病理解剖系的老主任梁伯強,收集這些屍體的時候,還遇上地痞化身家屬來訛詐。

學生多,屍體少,只好幾人合作。大家輪流分工,先從頭顱四肢開始,最後是胸腹腔內臟,每次都有一個主刀,一兩位助手,剩下的觀摩。一具屍體,要分好幾課才能解剖好,還要縫皮復原,最後送去火化。

不僅是解剖屍體

很多業外人士對解剖課的理解就是解剖屍體,實際上,這只是解剖課的一部分而已。剛開始的時候,要面對枯燥的課本知識,背一背人體的骨頭肌肉,記一記動脈靜脈,還有紛繁複雜的神經系統,不僅要背名字,還要說得出功能。

先是大教室上大課,然後會有標本陳列室的觀摩實習,摸著骨頭,再記憶一下,還得說出某個骨頭上面的小突起名字和功能……

最後才是屍體的解剖實習課程。

福馬林,是另一個記憶

除了解剖屍體之外,這些解剖實習課留給我最大的記憶就是福馬林的味道,第一節課,沒經驗,被燻得流了好久的眼淚。

福馬林也就是甲醛,浸泡屍體或者標本,可以固定組織蛋白,不腐敗,醫學上應用十分廣泛。關鍵是有很強的刺激性,刺激鼻腔、刺激眼睛、刺激你的胃……

後來慢慢適應了,也不流淚了,到了瀰漫福馬林味道的解剖室,反而有種說不出的親切,或許,這種親切感就是福馬林帶來的。

中西方對待解剖的不同

解剖學是現代醫學的基礎,但是在現代醫學傳到中國之前,中國幾乎沒有什麼解剖學。最多就是對人體表面器官的認知,因為不用真正去解剖就能看得見;另外骨傷科還算有些解剖學知識。

再往前,恩哥覺得華佗可能懂得解剖學。不然他也不會對著曹操,說出「要解決頭疾,需打開頭顱」的話來。沒有三兩三,哪敢上梁山,敢做開顱手術,至少對頭顱的解剖要有一定的認識。可能這位古代名醫偷偷解剖過不少屍體,他的《青囊經》裡或許有描述,可惜沒有傳下來。

而西方醫學對解剖學是非常推崇,歷史上出過許多醫學大家,同時都是解剖學的泰鬥,古希臘的亞里斯多德、古羅馬的蓋倫,他們還不敢明目張胆解剖人體,很多時候是用動物來代替,雖然有差別,但是開啟了探索人體的大門。

文藝復興時期,解剖的大家輩出,維薩裡《人體的構造》(「盜墓筆記」,成就一代醫學宗師)、達文西的解剖圖譜等等,不僅是醫學,同樣也是傑出的藝術作品。這些解剖學大師,在不斷打破舊的觀念的過程中,越來越揭示出人體的真實奧秘,對於現代醫學的進步,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不一樣的文化思維,造就了中西方醫學的差異。不管如何,只有揭示了真實,才是真正的科學。

醫生最初的醫生情節,或許就是起源於解剖課,開始於那一具乾癟的大體老師……

向他們致敬!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簡筆恐怖故事,男女夜裡去學校解剖室,竟看到詭異人影向他們撲來
    張超出生在醫生世家,自然大學讀的也是醫學專業,每年過年的時候,他都會在朋友聚會時講起一兩個他們學校的靈異事件。其中一個故事是這樣的,這一天的解剖課,細心的人發現這個屍體怎麼和戲裡的戲花兒王美麗那麼像呢?如果不是因為福馬林的浸泡,簡直就是王美麗的翻版。
  • 醫學院上解剖課時,「屍體」是從哪裡來的?說出來你或許不相信
    就比如解剖。這個解剖可不是說的小兔子小老鼠的解剖,而是人體解剖。到這裡有些人不禁要問了,醫學院每年「解剖」的屍體,都是從哪來的? ,家屬也是不想再認領這些看似親人的壞人,以致於在死了之後就會被拉到學校解剖室!
  • 醫學生解剖屍體是一種什麼樣的感覺?
    對於每一位醫學生來說,解剖學都是一項巨大的挑戰。如果你膽子大的話,那倒還好,在第一次解剖時也不會有什麼困難。可對於那些膽子小並且暈血的孩子們來說,解剖是一項巨大的挑戰。可是學醫哪有不接觸解剖的?如果你對人身體上的肌肉骨骼都不了解,還怎麼成為一名好的醫生?還有的同學心腸比較軟,對於實驗用的小兔子之類的動物下不去手。
  • 鍾南山:新冠肺炎屍體解剖很重要
    (抗擊新冠肺炎)鍾南山:新冠肺炎屍體解剖很重要中新網廣州2月18日電 (蔡敏婕)中國國家衛健委高級別專家組組長、中國工程院院士鍾南山18日在廣州稱,新冠肺炎的屍體解剖很重要,解剖可以幫助大家認識患者的特點,改變一些方式幫助他們通氣
  • 警方荒山解剖屍體 家屬不知情
    黃澤超稱,他請求看看兒子屍體,「民警說警方正在抓緊時間處理,你們回家等候消息」。  警方  荒山解剖屍體,家屬不知情  黃澤超回憶,從望謨縣公安局出來後,他與侄兒黃鵬世一同去事發地點。那裡的酒吧已經關門,四周寂然無人,只有地上留著的一灘血跡。
  • 為死者代言,女法醫30年解剖千具屍體
    是的,這裡也可以說是高馨玉的家,作為一名在刑事技術戰線上工作了近三十年的女民警,她從法醫做起,勘驗各類命案或事件現場300餘次,解剖檢驗屍體1000餘具,又從零開始,籌建DNA實驗室並承擔檢驗鑑定工作。從一個人到帶一支隊伍,高馨玉默默地工作,無私地奉獻與付出。正如她所說:「做法醫,是為死者代言;做DNA檢驗,是為了尋求更多真相。」
  • 達文西共解剖30多具屍體 所作人體解剖圖生動清晰
    晶報記者 王卓芬  對人體解剖的興趣有據可依  我們已知達·文西是義大利文藝復興時期的一個博學者,他是人類歷史上少有的通才,除了繪畫,他還擅長雕刻、數學、物理、天文、音樂等,同時,他還是一個解剖學家。
  • 走進人體解剖課:專業的態度是對大體老師最好的感恩
    大三學生的課表裡有一門「人體解剖學」課。這意味著這天下午,他們要面對大體老師。1隻有好奇,沒有害怕人體標本陳列室與解剖教學實驗室門口的鮮花恰逢清明,醫學院一樓人體標本陳列室的門上夾著一束鮮花。講臺上整齊地放著兩摞彩色解剖工具盒。儘管所有的窗戶都開著通風,福馬林的氣味還是若隱若現。在醫學中,肉眼可以看到的整體器官叫作大體形態結構,顯微鏡下才能看到的叫作顯微形態結構。所以遺體又被稱為「大體標本」。出於對捐獻者的尊重,醫學生往往稱之為「大體老師」。人體解剖學是南大醫學院學生的必修課。
  • 新冠患者屍體到底有無傳染性?泰國法醫解剖新冠屍體後死亡
    冠疫情爆發後,疫情應對的重點大多放在防疫和患者治療上,但是你知道嗎,新冠肺炎的屍體仍具傳染性,並且已經有人被新冠屍體傳染,不幸殞命。據英國《鏡報》4月17日消息,曼谷一名法醫患新冠肺炎死亡,死前曾解剖新冠屍體。
  • 研究團隊已解剖29例病亡患者屍體 死者體內仍存病毒
    北京大學第一醫院感染科主任醫師王貴強在會上介紹表示,到目前為止對29例新冠病亡患者進行了屍體解剖,從病理上看有一個很重要的系統是受累比較重的,就是免疫系統。王貴強介紹說,到目前為止有幾個團隊在做病亡患者的屍體解剖,目前得到的數據是29例進行了屍體解剖。從目前得出的數據來看,我們在第七版診療方案裡大部分有所體現,當然樣本量越大,可能對證據的支撐越重要。
  • 易烊千璽的照片被用在解剖課上,明星的照片能隨便用嗎?
    11月25日,在湖北荊州,一位高校女教師在給學生講授解剖課時,在PPT上用了易烊千璽的照片,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有留言評論稱:「沒啥不合適的,又不是真的解剖千璽。」根據拍攝視頻的學生,所錄製的畫外音可以聽出,當天的那場解刨課,沒有一個人睡覺,大家都集中精神聽講,非常難得。網友紛紛表示:「這門課不想考滿分都難。」這位老師的做法受到了學生的歡迎,網友們也對老師的做法大多持正面支持的態度,覺得這老師教學方法靈活,善於抓住學生的心理,是個好老師。而且,她本身也是女老師,可能也是易烊千璽的粉絲吧。
  • ...一女學生墜樓身亡警方排除他殺 家屬提出質疑並已申請屍體解剖
    經警方現場勘查、調查等工作,確定死者符合高墜死亡,排除他殺,9月19日警方再次對相關問題作出解釋,但墜樓女孩的家屬對這個結果依然有許多疑問,並準備為女孩進行正式的屍體解剖。於是娜娜的父母提出查看學校的監控視頻,但當天娜娜墜落的宿舍樓整棟樓的監控都處於黑屏狀態,據警方通報,為線路故障造成監控黑屏,但視頻存儲時間保持連續。監控視頻警方已固定保存。娜娜的父母只能看到時間連續的黑屏,依然無法得知當天宿舍樓裡到底發生了什麼。「最大的懷疑點,就是宿舍一到六樓的監控,全都黑屏壞了。這個黑屏是人為的還是設備本身的問題,警方現在沒有給我們一個明確的說法。」
  • 阿衰實驗課出糗,解剖青蛙上頭,電磁實驗崩壞牙套,夠慘
    上一篇文章講述了阿衰上文化課出糗的趣事,這篇文章來說一下阿衰上實驗課出糗的樂事。文化課的出糗只是證明了阿衰學習成績差,學習態度不端正。但是實驗課出糗,就有點拿自己和他人的人身安全不當回事了。所以代價都是慘痛的,希望阿衰以後耗子尾汁。
  • 人體解剖的黑暗故事
    第一次人體解剖公元前3世紀初,許多地中海一帶的學者到埃及交流學習,那裡的統治者並不禁止人體解剖。土耳其學者希羅菲盧斯躍躍欲試,他是歷史上有記錄的第一個進行人體解剖的醫師,也被稱為「科學解剖學之父」。當時,希羅菲盧斯獲得國王的批准,對已處決的死囚進行了解剖,第一次發現了大腦的分區以及神經,並且認為大腦才是思想產生的部位,他還定義了很多解剖學概念,比如「十二指腸」。
  • 解剖屍體是什麼感覺?醫學生:一堆脂肪,有時會突然肚子餓!
    穿上那個服裝(防護服)後悶在裡面汗不停地往下滴落,......而到了下半夜也有飢餓的狀態。」 2月16日凌晨1點,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原法醫學系主任劉良及其團隊,開始進行第一例新冠肺炎逝者遺體解剖。
  • 竇文濤:達文西解剖屍體成癖 視美術為副業
    梁文道:她自己收藏品的竇文濤:達文西解剖屍體成癖 視美術為副業竇文濤:這個畫廊。所以前幾天終於去了,我去看什麼呢?去看我偶像,我的偶像,每次我說到偶像的時候。梁文道:你老變這個偶像。但我喜歡達文西,因為首先他長的,這個人就像是完人,就像是個完人,長的又很帥,還是同性戀是吧,而且力大。許子東:據說是同性戀。梁文道:據說而已。許子東:但不能肯定,只是他對女性沒什麼興趣。竇文濤:反正是力大無窮,說能扳彎鐵條這樣的一個人當然藝術家不用說了,蒙娜麗莎對吧,可是你知道嗎?
  • 英上演「人體解剖秀」 邊用晚餐邊欣賞
    【環球網綜合報導】據英國《鏡報》2月21日報導,英國病理學家塞姆•皮裡(Sam Piri)在英國伯明罕市附近的索利哈爾市的度假酒店裡策劃了一場「人體解剖秀」,通過在餐桌前向到場的來賓展示並解剖「人體器官」以提醒人們關注自身健康。該活動首次開展後便引發眾人關注,其後續活動的門票已被搶售一空。
  • 手術兩百年,世界上第一個人體解剖教室在義大利這座大學城
    蓋倫也是世界上第一個明確提出要通過解剖認識人體的人。但遺憾的是,羅馬文化不允許解剖人體,蓋倫本人也只是一名角鬥士外科醫生,僅通過解剖哺乳動物作為初步的了解。隨著古羅馬帝國分崩離析,人體解剖的醫學研究並未得以實施,依靠推理、猜想和前人的經驗,在黑暗中緩慢前行了千年。土耳其帕加馬古城14世紀以前,因為倫理和宗教等原因,解剖屍體是被絕對禁止的。
  • 學醫之後真的就不怕鬼,不怕屍體,不怕恐怖片了嗎?
    因為醫學生接觸屍體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最後見得多了,就不怕了。 剛開始學解剖的時候,學骨骼。教室裡支一個骷髏架子,老師一點一點講,一處一處比劃,對於剛剛結束高中枯燥教學模式的本蝸牛來說,絲毫沒有恐怖的感覺,反而覺得很有趣。
  • 雖然詐屍並不存在,但是屍體是真的自己會動
    休克中的人就像是卡機的電腦,有可能發生嚴重的錯誤從而導致死機,但也有可能過一會後又能恢復過來,於是「詐屍」事件頻發。如今人們以腦死亡作為評判死亡的標準,很大程度上降低了誤判的可能,很多國家在制定死亡宣告標準時參考了1968年哈佛醫學發布的腦死亡診斷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