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據顯示,日本男性的單身比例高居發達國家前列:20~24周歲日本男性的單身率高達94.2%——每100名25周歲以下的適齡日本男性中,只有6名擁有伴侶;25~29周歲的日本男性單身比例為71.1%;30~34周歲的日本男性仍然有接近一半比例是單身。或許他們中的一些人並不認為自己單身,因為他們一直在甜蜜地談著「戀愛」。儘管,他們的戀愛對象只是遊戲機裡的某一個動畫形象。日本一些男女都熱衷於電玩。
痴迷於虛擬的「遊戲戀愛」
「現在都這麼晚了,你真的還想聊天嗎?」「我會永遠和你在一起,因為我喜歡你。」「不如我們去海邊吧,我們去好好玩一下。」這些話,都是平日裡日本男子Yugai的女朋友和他說的話。
39歲的Yugai有一個交往長達7年的女朋友寧寧。「我儘量控制著自己不要對寧寧產生『性愛』的念頭,我們的愛情應該是柏拉圖式的。」Yugai說。和平常意義上的「女友」不同,寧寧住在一個盒子裡——任天堂的NDS遊戲機裡——她是戀愛遊戲「愛相隨」(Love Plus)裡的虛擬人物。
但Yugai和他38歲的朋友Nurakan都相信,他們與遊戲機上的「女友」的關係是真實的。「我太喜歡她了。」Yugai說。當被問到是否想有一個現實中的女友時,他回答:「當然。但自從我和寧寧談戀愛以來,我已經對她用情很深了。」在遊戲裡,39歲的Yugai是個17歲的少年,和他交往的寧寧也是中學少女,「我們每天一起上學,在校門口分開的時候會合影,放學以後再見面,然後一起回家。」
為什麼寧願要遊戲機裡的女友也不願在現實生活中找一個?Yugai的答案是「不用結婚」,「這是高中時代的戀愛,彼此喜歡就好。交一個真實的女友,就要考慮婚姻,所以我會三思。」
25歲的火車站保安Naoki會穿著印有虛擬女友Manaka照片的T恤上街,還按照Manaka的樣子請人做了一個一模一樣的小洋娃娃。
不需面對現實失敗
另一名48歲的玩家Masano每晚都待在自己的一居室公寓裡,手捧遊戲機與「女友」聊天,這樣的夜晚已持續5年;Masano從2009年開始和「女友」Rinko談戀愛,遊戲機裡的女友給他一種確定感,這讓他無需面對現實戀愛中可能要面對的失敗,「你知道嗎,我不過想早上起來的時候有個人對我說『早上好』,晚上臨睡前有人跟我說『晚安』。」Masano說。
甚至與虛擬女友結婚
這些只不過是「愛相隨」玩家裡最最普通的宅男的剪影,在日本,更為痴迷的「戀愛故事」並不缺乏:2009年,一名自稱「賽爾9000」的27歲日本男子宣布與虛擬女友寧寧結婚,還帶「新娘」到關島註冊、度蜜月;2010年暑假,超過2000名宅男帶著虛擬女友湧入溫泉勝地度假,展開現實生活中的約會、旅行等「戀愛生活」;2012年,一名新郎下定決心與此前熱戀3年的虛擬女友寧寧分手,在結婚典禮上和新娘一起用木錘砸碎了遊戲卡帶,新郎一邊敲一邊痛哭流涕,在新娘不停地安慰下才辦完了婚禮……
當然,理智的「分手」也是有的。在遊戲開發商停止為任天堂DS版本遊戲機提供遊戲更新後,Kosaki就放棄遊戲,停止約會他的「女友」了。
在被問到他希望在現實中找到一個怎麼樣的女友時,Kosaki絲毫沒有提到長相,身高,性格等一般標準,「她只需要欣賞我的愛好就行了,只要接受我就是這樣一個人。」Kosaki說。
到處都是玩手遊的年輕人 沉迷遊戲不能自拔
Yugai等人的故事聽上去很極端,但在日本,他們卻並不孤單——自2009年推出「愛相隨」遊戲以來,「愛相隨」的歷代遊戲在日本已合計出售近50萬份,號稱「國民遊戲」,「愛相隨」戀愛現象甚至已成為日本一個顯著的社會現象。儘管遊戲的技術含量不高,玩家只需設置NDS時間,就可以在任何情況下打開主機,隨著時間的變化在不同的場景下和心愛的女孩子一起生活、交流;儘管「虛擬女友」只能和她的男朋友說說話,在遊戲裡牽牽手,但日本數以萬計的「Otaku」(御宅族,指瘋狂沉迷於動漫幻想世界中的人)卻為這款遊戲瘋狂。
這群30歲左右甚至年齡更大的宅男們,都把自己的愛情寄託於遊戲裡,他們當中的一些人還能很容易分辨出遊戲與生活的界限,有些人就已沉迷於遊戲中不能自拔。
原因分析,現實困境:「缺乏激情與欲望」
41歲的日本男子酒井隆擁有1份好工作和迷人的微笑,同時也是1名健康的異性戀者,但他從未與任何女性發展過感情關係。酒井說自己對於交女朋友毫無頭緒。「我從沒交過女朋友。從來沒有過。我並非對此不感興趣,我喜愛女性,但我始終找不到正確方向。」他說。
37.6%的單身男子「不想談戀愛」
在日本,像酒井一樣沒有信心與女性建立關係的男人越來越多。日本2015年版《少子化社會對策白皮書》顯示,37.6%的未婚單身受訪者「不想談戀愛」,約5成至今未談戀愛的男女表示「談戀愛很麻煩」。
揭開一句空洞的「很麻煩」,到底是什麼原因令日本宅男們「無力戀愛」?
長不大的宅男?
有人認為,日本動漫文化最發達地區——秋葉原,可暗示出一些箇中原因。上世紀七十年代後期開始的二十多年間,日本動漫和遊戲產業飛速增長,從此之後長盛不衰。
在其他的國家,只有孩子看漫畫,他們長大就不看了,在日本,漫畫適合任何年齡段的人閱讀;而虛擬戀愛,似乎也是日本流行的獨特現象——宅男們似乎希望永遠停留在中學時代,他們很享受這種逃離現實而隱居到虛擬世界的生活。
日本家庭規劃研究中心主管Kitamara對這群宅男的評價是「缺乏激情與欲望」。Kitamara指出,與日本戰後雄心壯志的一代不同,他們甚至對工作和愛情毫無興趣,有如鼴鼠一般活著,焦慮地將自己從與異性的相處中抽離出來。
長期住在東京的社會評論員凱爾茨則表示,許多日本年輕男子對未來都很悲觀。他們不相信自己能積累趕得上父母的財富,也不想有長久的婚姻。
難以企及的經濟?
另一種說法認為,是日本多年來的經濟疲軟讓男性付出了沉重代價。婚戀專家Itamoto認為,經濟低迷令日本男性很難找到全職穩定的工作,「很多男人沒有了經濟實力,也讓他們對自身失去信心」。
2013年日本內閣對20歲到79歲未婚男女的調查契合了這個分析。調查顯示,男性不戀愛不結婚的理由是「經濟上不寬裕」——年輕時經濟上不寬裕,等人到中年,有了積蓄,或許又不想失去自由了。
發展趨勢:單身經濟漸成規模
伴隨著「單身戀愛」興起的是「單身經濟」。由於日本年輕人不願戀愛、結婚、生子,而過上一個人的生活,商家推出的形形色色的打著「一個人」標籤的商品便開始大行其道。日本7·11便利店連鎖集團針對單身人群率先在東京和神奈川的180家連鎖店推出了一項旨在向單身人群提供家庭廚房、浴室等清潔和床上用品的洗滌服務。
東京街頭洗衣店針對單身人群居住的單人公寓壁櫥狹小的特點,推出了衣物保管服務,顧客只要支付同洗衣等額的費用就可以享受最長7個月的保管服務,東京一家店鋪從今年4月開張僅3個月就收到7.2萬份保管訂單。
日本家居用品零售商「無印良品」2014年針對單身人士推出一套「小號」廚房用品,包括小號烤箱、煮飯器、電水壺和榨汁機。
一些專注為孤獨食客服務的餐廳也悄然興起,這些餐廳推出「陪吃公仔」服務,生意火得出人意料。東京的姆明咖啡店(取名自芬蘭動畫《姆明一族》)會給單獨進餐的顧客提供可愛的姆明毛絨公仔陪吃,讓他們獨自用餐時沒那麼孤獨。
日本電視臺播放的烹飪類節目也開始了改革:從前,這些節目每次示範菜單都是四人份。但是,根據最新調查,收看烹飪類節目的觀眾中,48%是單身,所以四人份的食譜已不再適用,一些節目已開始示範一人份食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