鍾同欣(右)與村民一起採摘香椿。
文/圖 半島全媒體記者王濤 鍾迎雪
剛進園區,平度古峴一裡村椿香苑可謂是「綠海綿延,滿目滴翠」。
香椿是原產於中華大地的樹種,膠東王都之漢唐,香椿與荔枝並稱南北兩大貢品,漢古文化,香椿是長壽的象徵,藥食用源。先秦文獻及《本草綱目》多有記載。瞅準了價值,從2015年起,發展香椿種植產業成了平度古峴一裡村的新商機。
只有做出名堂來,成為地理標誌產品,消費者才能認,村民的收入才能更高。
——鍾同欣
看看這紅油油的芽,以前只有春天能嘗到,現在一年四季都能吃。
——郝英山
香椿芽不僅春天有
主採摘周期近半年
「看看這紅油油的芽,以前只有春天能嘗到,現在一年四季都能吃,這就是我們的成果。」在椿香苑工作的郝英山告訴記者,前些年一裡村按照傳統種植方式,農作物品種單一、收入少。
據了解,為了充分發揮古峴鎮土地優勢,四季紅油香椿是經過科技培育的新品種,繼承山東紅油香椿的味道濃、品質好、口感佳、鮮嫩等優質品質,最主要是延長了香椿的採摘周期,使香椿芽從一個季節性很強的時令佳品,轉變成一年主要採摘周期達五個月以上,這樣就能提高作物經濟收入,並且香椿產量高、品質好、根系發達、固土保水、易於管理,具有良好的社會經濟生態效益,最高的時候一把不到二兩的香椿芽能賣出80塊錢的好價格。
「現在大家都注重健康,吃綠色食品,香椿的好處很多,全身都是寶,一點也不能浪費了。」郝英山拿著香椿給記者介紹,四季紅油香椿因營養價值高備受推崇,每百克香椿中平均含蛋白質9.8克、鈣143毫克、維生素C115毫克,還有磷、胡蘿蔔素、鐵和維生素B族等營養物質。
同時,四季紅油香椿風味獨特宜人,葉、幹、皮、根全身為寶,具有抗衰老和提高免疫力等保健作用,於是一裡村民將香椿像肉食雞一樣分割,不同部位打包出售,使原本只有香椿芽的收入,變成了全都能收入,實現收入翻番。
能吃能喝能做面膜
一個大棚年入30萬
宋代蘇軾盛讚「椿木實而葉香可啖」,一裡村的香椿是實打實的搖錢樹。
「頭茬是春天大棚裡的,價格最高,露天的口感稍微弱一些,但是香椿的營養價值不會打折。」村書記鍾同欣介紹,一裡村的椿香苑現在分為香椿大棚種植區與露天種植區,一個大棚有8萬株,年收入能達30萬元,整個椿香苑最多時可達60萬株香椿。
一裡村的椿香苑不僅僅是種香椿賣,還做足多功能產業與產品深加工,椿香小鋪中陳列著各種香椿製品:香椿油、椿香豆奶、椿香麵條、椿香餅乾、椿牙小菜、香椿面膜等,還在椿香苑中修建育苗育種基地,將香椿育苗種植銷售等。
「單靠村民自己採摘香椿,批發到市場上以及供貨大酒店,銷路還是太窄。」鍾同欣告訴記者,為了拓寬銷路,一裡村結合觀光旅遊、採摘、休閒、民俗、名吃為主題,打出「椿宴」「椿遊」的招牌,以促進「鄉村振興」為核心,實現黨支部+合作社+村集體+科技示範公司+電商+農戶+加工基地+古都文化旅遊採摘的新興模式,香椿採摘遊開始後,為整個椿香苑提高近30%的收入,還帶動周邊餐飲等消費。
研發出「椿壽」美食
五星級酒店吃不到
《莊子》有「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歲為春秋」之說,故至今稱長壽者為「椿壽」。為了做好香椿產業這篇文章,一裡村村民研究起「椿壽」美食。
「這個菜就在我們這能吃到,外面的就算是五星級酒店也做不出來。」椿香苑工作人員孫少勇告訴記者,他們將香椿芽做成各種美食,給遊客們帶來一份舌尖上的「驚喜」,比如香椿炒雞蛋、香椿海蠣子、撈汁椿芽赤貝、香椿芽炒蝦仁、幹炸香椿丸等,都是出單率較高的菜品。
「我在這幹一年多了,看看這個醃的香椿芽,剁成碎末,加上五花肉末爆炒一下,能香到別的村。」在椿香苑打工的李春香給記者展示已經醃製好的香椿。之前,李春香和丈夫種了十畝地,種洋蔥、大蒜兩人種地一年能收入四萬塊錢,現在她在香椿苑打工,一天能掙120塊錢,一年大概能忙180天左右,自己一個人就能掙2萬多塊錢,再加上種地收入、丈夫做建築零工收入,一年能掙8萬塊錢。
據鍾同欣介紹,像李春香這樣的工人,椿香苑還有近百名,待育種育苗基地建好後,還會再增加將近50人的勞動力。
智慧農業讓人開眼
招兵買馬想搞電商
「以前就知道地幹了澆水,哪知道現在看監控就能知道好不好。」李春香邊說邊用手機微信拍下大棚內溼度,再上傳到微信工作群中。顯然,在椿香苑工作的村民,從這裡學會了不少「智慧農業」。
椿香苑工作人員孫少勇向記者介紹,椿香苑示範區裡面統一採用水肥智能一體化灌溉系統,他們特意搭建了「物聯網」監控網絡實時採集現場空氣潔淨度、溫溼度及光照強度,土壤水分溫溼度,農作物長勢和病蟲害等。大棚內的香椿編號十分明顯,這是村民為了智能分析做的工作。「通過智能分析,遠程自動控制等對農作物生長環境進行調節,能夠更加科學地種植,節省不少人力。」這也是一個小村莊在實現智慧農業路上邁出的一大步。
「其實還是缺人才,特別是年輕人出去上學後留在了外地工作,最近兩年還有個別回來的,幹得不錯。」鍾同欣告訴記者,自從建設椿香苑基地後,村裡特意發布公告招賢納士,想要一裡村的年輕力量回村做電商,薪資待遇為在外收入的1.5倍,現在正在組織年輕人籌備一裡村電商隊伍,抓住時代潮流,讓年輕人這幫「後浪」帶著村民向前走。
「只有做出名堂來,成為地理標誌產品,消費者才能認,村民的收入才能更高。」說到這裡,鍾同欣眉頭緊皺、撓了撓頭,說起已經完成的合作協議,目前椿香苑已初步與中國消費品質量安全促進會、河南省農科院達成戰略合作協議,重點打造集科研、種植、加工、農旅一體的標準化城鄉融合發展示範區,努力使四季紅油香椿成為平度市新的地理標誌產品。
「我們更愛春天,春天掙錢又多,價格又高!」村民郝英山說著說著,笑得合不攏嘴。這一片香椿「小金芽」,成了一裡村村民的舞臺,不僅是收入可觀,更多的是一份成就感。一起走向春天,走在小康路上。
返回半島網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