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0-28 21:5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近年來,吉林省吉林市公安機關始終堅持「輸血」與「造血」並舉,扶貧與扶志、扶智融合,在全力幫扶村民富口袋的同時富腦袋,走出了一條勵志脫貧、智力致富、文化增福的扶貧攻堅路。
★黨建引領「志富」 從「要我富」到「我要富」
吉林市豐滿區旺起鎮四方村地處偏遠山區,山高林密,人均耕地佔有率低,缺少自然資源和穩定增收渠道,村民以傳統種植業為主,是一個典型的靠天吃飯的省級貧困村。
2016年,吉林市公安局定點幫扶四方村57戶貧困戶、145名貧困群眾以來,市公安局及28個局屬單位針對個別貧困戶「等靠要」思想,首先從勵志入手,將黨支部建在村委會,採取「支部+企業(合作社)+貧困戶」的工作模式,分別與貧困戶結成包保對子,逐戶逐人宣傳黨和國家的扶貧、惠民政策。通過創建工作學習講評會制度,採取書記講黨課、為入黨滿30年老黨員頒發紀念章等多種形式,增強黨支部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在各部門警種間組織開展勵志脫貧競賽活動,定期邀請創業致富典型舉辦勵志會,號召全體黨員捐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勵志讀本等圖書,為村民「志富」提供學習平臺,激發致富內生動力,增強貧困群眾致富的信心。
★技術支撐「智富」 從「教我富」到「我能富」
針對四方村貧困群眾的不同情況,吉林市公安機關因人施策、分類施策,在禽類畜類養殖、高產果蔬種植、菌類培育、五味子栽培等扶貧項目上,請專家、開講座、送技術,面對面、手把手地教會每戶貧困家庭至少熟練掌握一門以上專業技術,用技術支撐「智富」。
同時,吉林市公安機關出資72.2萬元,協調資金70餘萬元,建設完成佔地2萬平方米的脫貧種(養)殖基地,組建食用菌、五味子、豆製品加工、花卉種植等專業合作社,村集體收入由過去的3.5萬元增加到現在的20餘萬元,連續4年為每戶貧困家庭分紅,進一步激發了貧困戶創業致富的動力,實現了「支部建在產業鏈,黨員聚在產業鏈,群眾富在產業鏈」的良性模式。2017年底,四方村退出省級貧困村行列,正式「摘帽」出列。
★文化培育「長富」 從「生活富」到「精神富」
結合平安村創建活動,吉林市公安局在村裡設置了警務室,組建了治安巡邏隊,開展常態化巡邏防控,組織送法下鄉活動,開展普法宣傳教育;依託警民關係建設和「網際網路+公安推進」活動,捐贈電視、電腦和價值10萬餘元的圖書,建設村民圖書館和文化小廣場,開展警營文藝小分隊文化下鄉、書法進村屯等活動,因地制宜為村民送上精神食糧。
農閒歇工,夜幕降臨,在村西頭小廣場上,跳廣場舞、扭秧歌、唱民歌的村民隨處可見。「吉林市公安局的扶貧工作,不僅讓村民的錢包鼓了,也讓村民的業餘文化生活富足了,最可喜的變化是村民討論最多的話題是如何發展生產和怎樣把日子過得更好。」村主任安吉光高興地說。
脫貧故事
幫扶貧困戶成為養豬能手
年出欄量兩三百頭,預計淨收入50萬元
村民張弘的兩個兒子身患腦癱,妻子有腦血栓後遺症,行動困難。面對破敗不堪的家庭狀況,渾身都是力氣的張弘即使再能幹也無力扭轉,曾產生過破罐子破摔的想法。吉林市公安局政治部幫扶張弘家後,從宣傳黨的富民政策入手,對症下藥,幫助他制定了生豬養殖脫貧計劃。
從捐資購買仔豬、豬舍建設到邀請專家指導養殖技術、生豬銷售……扶貧民警傾盡了心血。如今,張弘的生豬養殖規模發展到年出欄量兩三百頭,今年預計淨收入將達50萬元。張弘也成為遠近聞名的養豬能手。面對一天天富起來的生活,張弘再也不用為妻兒就醫看病犯愁了。他逢人便說:「感謝黨的好政策,感謝公安機關的幫扶。我們家不僅富起來了,還奔了小康。」
富起來的張弘沒有忘記鄉親們,不管是村民個人,還是村裡的養殖基地,只要遇到解決不了的技術問題,他都及時傾囊相授。2019年,張弘被豐滿區評為脫貧攻堅「勤勞奮進」先進典型。
制定養殖「溜達雞」脫貧計劃
大山裡成長的100隻「溜達雞」賣了1萬餘元
50多歲的肖翠清身患侏儒症,家裡兩畝山地的收成難以餬口,平時,吃穿用度要靠疾病纏身的丈夫打短工來維持。吉林市公安局特警支隊與肖翠清家結成幫扶對子後,針對肖翠清家的具體情況,制定了養殖「溜達雞」脫貧計劃,這一項目得到一家禽孵化企業的技術和資金支持。2017年9月,特警支隊幫助肖翠清家建成了54平方米的雞舍,養殖了100隻半成品雞。當年春節前,大山裡自然成長的100隻「溜達雞」賣了1萬餘元。
「我們家是頭一次掙這麼多錢啊!我和老伴摸到了一點門道,有了點養雞經驗,也有了信心,我們一定好好幹,還要把養雞技術傳授給別人。」第一次拿到養雞獲得的收入後,肖翠清向特警支隊民警胡海描述著未來的前景。2018年,肖翠清家的養雞規模擴大到200隻,收入上升到3萬元。依靠養雞繁育技術,肖翠清的家庭經濟收入逐年增加,日子越來越好。
來源丨人民公安報
喜歡此內容的人還喜歡
原標題:《【媒體聚焦】人民公安報:「輸血」「造血」並舉 富口袋又富腦袋 吉林市公安機關精準施策幫扶村民脫貧致富奔小康》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