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下幸之助,日本經營之神,生於日本的一個農夫家庭,幼時家境貧苦,只上了4年學,9歲時即被迫中斷學業,為了貼補家用,9歲就開始了漫長的學徒生涯。1916年他以100日元創建了自己的小工廠。經過數十年的苦心經營,松下工廠迅速發展壯大,到1935年已成為日本電器製造業的翹楚。第二次世界大戰使松下浪費了十年光陰,二戰後他重整旗鼓,使松下成為享譽全球的跨國企業。1961年他開始退居二線。1989年患肺炎去世,享年95歲。
松下幸之助只念了4年小學,根本沒有MBA學位,他是在實踐中靠自己的悟性和努力成長為一個成功的企業家。現而今,世界最著名的培養 MBA的商學院——美國哈佛商學院,把松下幸之助經營管理的經驗列入案例教材。世界上每一個MBA都要讀他寫的書——《經營管理全集》,學生們把它當作經營管理的《聖經》
松下幸之助的商業上的巨大成功與他的為人是分不開的,做事先做人,松下幸之助的三個的小故事分享給朋友們。
感恩
松下幸之助經商不久,從一位老前輩那裡聽到了一個故事。在一個小鎮上有一家很棒的點心鋪。有一天一個乞丐來了,要買一個豆沙包。乞丐上點心鋪買一個豆沙包,還真是少見。店裡的小夥計犯愁了,豆沙包都是一袋一袋賣得,怎麼分開來賣一個給乞丐呢?小夥計猶豫不決。這時,老闆發話了:「我來招待吧!」說著,老闆就遞了一個豆沙包給那個乞丐。乞丐走了以後,小夥計一臉不解地請教老闆:「迄今為止,不論遇到什麼樣的客戶,您從來都沒有親自招待過。這些事一直都由我們夥計來做的,為什麼今天您要親自招待那個乞丐呢?」
老闆這樣回答:「你也許覺得今天的事不可思議,但一定要記住,這就是銷售的恩惠。一直以來我們都受到顧客的關照與愛護,這是一種顧客對我們的恩惠,一定要珍惜。平時經常來我們店的都是有錢的很體面的客人,那很正常。而今天那個乞丐想要嘗嘗我們的豆沙包,他拿出的那一點點錢可能是他的全部家當,這是一種信任,更是一種恩惠,對這樣的客人,理所應當由我親自去招待,才能表達我的感恩之情。這就是經商之道。」松下幸之助一生銘記的這個故事,經商之道需要有感恩之心的真諦。松下幸之助以後也是秉承著感恩之心去經商,從而成為了日本最知名的企業家。
堅持
松下幸之助年輕時來到一家著名的電器公司,找到該公司人事部主管,請求他給自己安排一個哪怕是工作條件最差、工資最低的活兒。主管見松下幸之助個頭瘦小又衣著不整,不便直說,就找了個理由,說:「現在我們不缺人,你過一個月再來看吧。」主管本來是信口說說,沒想到一個月後,松下幸之助真又得來了。那位人事部主管又隨口口說,這幾天有事,沒時間接待他。 過了幾天,松下幸之助又來了。那位主管有點不耐煩了,忍不住說道:「你這種髒兮兮的樣子,根本進不了我們公司。」
松下幸之助回去後,借錢買了套新衣服,穿戴整齊地又來了。這位主管一看,又難為他說:「我們是搞電器的,從你的簡歷來看,你對電器方面的知識了解得太少,我們還是不能錄用你。」
兩個月之後,松下幸之助又來了,說:「我已經下工夫學了不少電器方面的知識,您看哪個方面還有差距,我再一項一項來彌補。」這位人事部主管盯著他看了半天,感慨地說:「我幹這項工作幾十年了,頭一次見到這樣來找工作的求職者,我真佩服你的這種耐心和韌勁兒。」 就這樣,松下幸之助終於打動了主管,如願以償地進了這家公司。人要成就一番事業,沒有堅持力是不可能實現的。
善良
松下幸之助老年時在一家餐廳,吃牛排剩了一半。他讓自己的助理去廚房請烹調牛排的主廚過來。主廚看到是松下幸之助,很緊張地問:「您是不是覺得牛排有什麼問題? 松下說:「不是,牛排真的很好吃!但我已經80歲了,胃口大不如前。我就是想當面告訴你,是因為我擔心,當你看到只吃了一半的牛排被送回廚房時,心裡會難過。正是松下幸之助的善良和為別人著想的品質,才能使松下的員工高度忠誠於自己的企業,把企業當成了自己的家,有了高度的凝聚力,企業越辦越好就理所當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