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普政府在大選落敗後遲遲不肯認輸,甚至在多個州提出有違規計票,要求重計選票。但本周以來,喬治亞、密西根、賓夕法尼亞、內華達州等多個州在完成重新計票後,相繼確認選票統計過程合法,在各自州勝出者皆為拜登,有史以來紛爭最多的美國大選似乎一切都將塵埃落定。
而川普政府也已於11月23日晚間,接受美國總務管理局決定,允許拜登團隊過渡交接工作可以開展。
與此同時,拜登在推特公開宣布了第一批新內閣提名人選,包括國務卿、財政部長、國土安全局局長、國家情報總監、駐聯合國大使、氣候問題特使(新職位)等重要職位。
可能大家對內閣成員的組成還有不熟悉的,我們先快速普及一下常規的內閣成員。
內閣成員組成
內閣由副總統和15個執行部門的負責人組成:農業,商業,國防,教育,能源,衛生和公共服務,國土安全,住房和城市發展,內政,司法,勞工,國務,交通,財政和退伍軍人事務。
當然,其他幾個關鍵職位也具有內閣級別的職位,包括白宮辦公廳主任,環境保護局局長,管理和預算局局長,美國貿易代表大使,經濟顧問委員會主席,小型企業管理署署長,駐聯合國大使和國家情報總監等。
除少數內閣級別職位外,所有內閣提名都需要參議院投票通過,才能正式上任。
那我們就來看看拜登都提名了哪些人為即將上任的新一屆美國政府內閣成員:
第一批新內閣提名:
安東尼·布林肯(Antony Blinken)被提名為國務卿。
前美聯儲主席珍妮特·耶倫(Janet Yellen)被提名為財政部長。
馬約卡斯(Alejandro Mayorkas)被提名為國土安全局局長。
羅恩·克萊恩(Ron Klain)被提名為白宮辦公廳主任。
傑克·沙利文(Jake Sullivan)被任命為白宮國家安全顧問。
艾薇兒·海恩斯(Avril Haines)被提名為國家情報總監。
琳達·託馬斯·格林菲爾德(Linda Thomas-Greenfield)被提名為駐聯合國大使。
約翰·克裡(John Kerry)被任命為總統氣候問題特使。
當選副總統卡瑪拉·哈裡斯評價到,由這群各領域的專家顧問任職,「這才像美國」。也有人說,拜登新內閣既沒有提名競選財團的大金主,也沒有自家親屬,太不「正常」了。
而據BBC記者厄舍爾報導,拜登重新啟用了許多歐巴馬時期的重臣,包括一位受川普輕視的外交官,反映出他想給外界留下「穩定和熟悉」的感覺,在經過川普奉行美國優先政策四年的「動蕩時期」後,美國將在國際舞臺擔當一個「傳統的角色」。
不過這批提名中,值得一提的也是我關注的焦點,是拜登創下幾個記錄,包括第一位女性財長,以及第一位女性情報總監。接下來我們一起認識一下這兩位優秀的女性,看看她們是如何從早年的成長教育經歷中脫穎而出的。
第一位女性財長
珍妮特·耶倫,現年74歲,生於紐約布魯克林的一個波蘭猶太裔家庭,母親是一位小學教師,父親是家庭醫生。
本科就讀於布朗大學,經濟學專業,並在耶魯大學獲得經濟學博士學位,師從後來的諾獎得主詹姆斯·託賓和約瑟夫·斯提格雷茲。據兩位老師回憶,耶倫是他們見過最聰慧、印象最深的學生之一。大概是一路無敵的學霸。
取得博士學位後,耶倫一直在學界。先是在哈佛大學做助理教授,後來到倫敦政治經濟學院當講師,再之後回到加州大學伯克利的哈斯商學院做研究,同時講授「宏觀經濟學」。
在頂尖學府就會有這樣的好處——你的某位老師說不定在某一天飛黃騰達,你也跟著沾光。
再後來,由美國前總統柯林頓提名,耶倫任職總統經濟顧問委員會主席,從此進入聯邦政府,繼續開掛的人生。2014年由前總統歐巴馬提名,耶倫成為美聯儲百年歷史上第一位女性掌門人。上任後,她堅持量化寬鬆、緩慢加息的措施,美國經濟迎來新一輪騰飛,尤其是科技股翻了一番。
但在川普上臺後,由於兩人理念巨大分歧,耶倫未能連任美聯儲主席。這次拜登重新邀請耶倫出山,也算是眾望所歸。
我們來梳理一下耶倫的重要經歷:
● 美聯儲主席(2014-2018)
● 美聯儲副主席(2010-2014)
● 舊金山聯邦儲備銀行行長(2004-2010)
● 經濟顧問委員會主席(1997-1999)
● 美聯儲委員會成員(1994-1997,2010-2018)
第一位女性情報總監
艾薇兒·海恩斯,現年51歲,生於紐約曼哈頓,母親是一位畫家,在海恩斯15歲時離世,父親是一位生化學家,也是紐約城市大學的教授,後擔任生物化學院院長。
海恩斯的經歷就比較曲折有趣了。
點擊播放 GIF 0.3M
她高中畢業以後,沒有直接讀大學,而是旅居日本,學習柔道。一年後,她回到美國入讀芝加哥大學,專業是理論物理。大學期間她還有一份兼職,在海德公園附近做修車工。
後來她入讀約翰霍普金斯大學攻讀博士學位,但沒多久她就退學不念,開始創業。和先生兩人盤下來一個酒吧,改造成獨立書店,以過世的母親命名該書店,還把母親的油畫作品掛滿房間。
創業雖然艱辛,但也有不少收穫。書店收藏了大量文學讀物、情色書籍、以及本地不知名作者的還有小型出版社的書,還在1997年被評選為「年度最佳獨立書店」。
此後,海恩斯找到另一個人生方向,去了喬治城大學攻讀法學博士,並於2001年畢業,從此踏上律政之路。
那麼這樣一個「半路出家」的人,是怎麼一步步成為情報界一把手的呢?
2007到2008年,海恩斯曾在參議院外交事務委擔任副總顧問,而時任該委員會主席的,正是如今的當選總統拜登。2013年海恩斯被歐巴馬任命為中央情報局副主任,完成從法務顧問到情報顧問的轉型。
在川普任期內,海恩斯和耶倫一樣,離開了聯邦政府,去往學界任職。她到了哥倫比亞大學做高級研究學者和哥倫比亞世界項目所的副主任。
海恩斯在中情局的工作我們不得而知,但一定深得歐巴馬/拜登政府信任,才能在拜登當選後,重新回歸當局,還升任到國家情報總監。
海恩斯的重要經歷:
● 白宮國家安全顧問副主任(2015-2017)
● 中央情報局副主任(2013-2015)
有別於川普的任人唯親,拜登團隊似乎回到了「精英治國」的傳統路線。當權力重新被有知識有經驗、成長於普通中產家庭的精英人才而掌握,這個世界第一大國也許就能重歸理性,多做有益於人民,有益於全球的事情。精英當政,教育也會受到更多的重視,對留學生的政策也會日益見好,這也是我們教育工作者心中的希冀。
對於我們留學生而言,知識、經驗被重新認可,機遇、前途仍然會賞賜給那些努力而優秀的人,這才是最值得欣慰的一件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