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年號,封建時代第一個年號是什麼,年號的作用又是什麼

2020-12-12 清水阿嬌

年號實際上就是國家的紀年,就是中國封建王朝用來紀年的一種名號。起始於漢武帝。終結於滿清溥儀,漢武帝的年號為建元。這是中國封建時代最第一個年號,此後形成制度。新君登基第一件事就是改元。溥儀登基後,年號是宣統,這是中國封建時代最後一個年號。建元宣統聽著挺押韻。年號由新君登基開始計算,到皇帝駕崩結束。歷代帝王遇到「天降祥瑞」或內訌外憂等大事、要事,一般都要更改年號。一個皇帝所用年號少則一個,多則十幾個。如唐高宗有14個,武則天36個。明清皇帝大多一帝一號,在封建時代,年號制度往往和正朔問題聯繫在一起,是一件具有宣政統、明正朔、申皇威、履王道、紀始元等等重大政治意義的事件。所謂「正朔」,就是合法,順天應地。國家政權的合法性體現。

再就是為了頒布「黃曆」的方便,古代中國以農為本,曆法是農事最重要的依據,也是國家秩序的證明。封建時代曆法頻繁。漢武帝採用太初曆,將正月為年初,月首為朔日,後世帝王在實際操作中都是只改年號不改正朔。從這個意義上講,年號就承擔了「正朔」功用,因而制定年號並監督天下所有人使用。年號也是國家正統的體現,東漢光武帝劉秀已經在洛陽登基以後,建立政權,但當時還有許多割據政權、在當時的河西,酒泉太守梁統、金城太守庫鈞、張掖都尉史苞、酒泉都尉竺曾、敦煌都尉辛肜五個小軍閥等一致推竇融為河西五郡大將軍,竇融在劉秀登基以後,很有政治頭腦,主動接受劉秀的年號,以此表示自己服從其統治的心跡。劉秀非常滿意,天下統一之後,竇氏家族躋身為朝堂上的世家豪族。

公元958年,後周世宗柴榮大敗南唐政權,逼得南唐被迫臣服,南唐皇帝李弁為表達服從領導,除了割讓長江以北十四州之外,還去帝號,改用周世宗年號,行後周正朔。去帝號改稱「江南國主」,由此也就證明已經不是國家了,靠著這一招,南唐就這麼又苟且了20來年,趙匡胤篡位登基以後,南唐採用趙匡胤年號,直到趙匡胤宣布「臥榻之下豈容他人酣睡」。李李煜也知道自己亡國了。

按照封建王朝慣例,每當新君即位時,都要確立一個新年號,是為建元,同一個皇帝君主用兩個以上年號的,是為改元。年號,一般都是皇帝自己擬制,或者由禮部提出,朝臣協商核定。交皇帝裁決,由於年號被視為國家的象徵和皇帝國祚的標誌,故而務必選擇吉祥好口彩字詞。正是在這種原則的指引下,古代封建王朝給後世的年號,基本上都是寓意深刻,有內涵的年號,年號很少有重的,基本都是獨一份的。北宋初,趙匡胤經過一番考量之後,他從宰相趙普等人擬定年號中選中了「乾德」。為年號,結果就在當年,趙匡胤發現一面銅鏡,刻著「乾德四年制」。大吃一驚的趙匡胤不明所以,立即讓人去查,工部尚書竇儀見多識廣,回覆說:「偽蜀用過此年號。還是一個亡國的年號,趙匡胤氣個半死,自己很滿意的年號被一個「僭偽」政權給搶註了,由此感嘆:「宰相須用讀書人!」

那從建元到宣統,中國封建時代一共用了多少個年號呢,按《辭海》的統計,如果把各種雜七雜八的小朝廷、邊疆少數民族政權都算上的話,中國古代一共使用過911個年號,其中正統王朝使用過的年號大約是310餘,在這些年號之中,兩漢、唐、兩宋是年號「大戶」,能佔到年號總數的約四分之一。一方面是由於這些王朝國祚長久,另一方面則是此時皇帝大都喜歡更改年號,譬如唐立國289年就有75個年號,平均不到四年就要換一個年號,特別是高宗後到玄宗初這段時期,幾乎是一年一號,令人眼花繚亂。

實際上,明清以前的帝王在改元時間上比較隨意,理由在後人來看也是五花八門,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政治變動,比如新君登基,立太子,新立皇后,大赦天下,就宣布與民更始,改元啟用年號以示政治從此煥然一新。唐高宗李治在永徽七年廢太子李忠,改立由皇后武則天生下的兒子李弘為太子,為了以示國有儲君,宣布改元「顯慶」,後來廢李弘,改立英王李哲(唐中宗)為太子,於是又宣布改元為「永隆」。實際上,李治和武則天兩口子都是改元狂人,任何事情都會成為他們改元的理由

在大多數情況下,改元對統治者來說,都是一場象徵除舊布新君臣同樂政治表演,當然也有不改年號的,後周開國皇帝郭威登基以後第二個年號的顯德,這個年號柴榮在位六年沒有改年號,其子登基還沒改,趙匡胤就陳橋兵變黃袍加身了,年號太多是國國家政治混亂的體現,這一點明清兩代就不錯,一帝一個年號很清晰。年號不僅中國封建社會所獨有。日本現在還保留年號這個傳統。

我是清水阿嬌,歷史的守望者。期待你的關注和點評。

相關焦點

  • 封建時代哪位帝王創立了年號,武則天的年號挺有趣,意味深長,末代...
    據史料考證,漢武帝即位後便創立了年號,始創年號為「建元」(其實第一個創立的年號應該為「元狩」,建元是漢武帝後來追建的)。後來,年號逐漸成為皇權的象徵,成為「家天下」的具體表現,每個皇帝即位都要改元,並以年號紀年。
  • 年號那些事兒,為什麼要發明年號,年號的意義有哪些
    感謝您的閱讀,如果覺得本篇文章對你來說有幫助的話,別忘了點讚、評論、轉發和收藏哦 年號是紀年的一種名號,發端於中國,是中國古代封建王朝的紀年方式,年號一般由帝王君主發起,跟據考證年號紀年是在漢武帝十六年(前157年)時首創。
  • 「平成」變「令和」,從日本年號交替,聊聊中國的年號文化
    (長達三十年的「平成時代」宣告結束,日本迎來了「令和」時代)這兩年日本的頭號大事自然是明仁天皇退位,德仁天皇登基,長達三十年的「平成時代」宣告結束,日本制定了新的年號「令和」,從此走向了「令和時代」。(年號是君主用來紀念的方式,同樣的還包括佛曆紀年、伊斯蘭曆紀年等等)那麼年號是什麼呢?其實就是封建君主用來紀年的一種名號,所謂紀年簡單來說就是確定今年到底是几几年,看到這您肯定會回答:今年不就是2020年嘛!
  • 歷史哪個年號用的最久?你不知道的年號小知識
    在中國兩千多年的封建歷史上,有著一些關於年號的小知識,不知道各位讀者是否知道呢?一、第一個年號和最後一個年號漢武帝作為年號紀年的創始者,他開創了一千多年使用年號的習慣,而作為中國的第一個年號「建元」有著獨特的意義。
  • 中國古代年號命名有什麼規則?為何有的皇帝統治時期不只用一個年號?
    定年號,頒正朔:改朝換代的大事在封建時代,年號制度往往和正朔問題聯繫在一起,是一件具有宣政統、明正朔、申皇威、履王道、紀始元等等重大政治意義的事件。所謂「正朔」,按學者解釋就是「正謂年始,朔謂月初」,頒布正朔也意味著確定通行曆法。
  • 歷代帝王的年號都有什麼含義
    公元前140年,漢武帝創建年號「建元」, 這是中國第一個年號。 公元前140年,漢武帝創建年號「建元」, 這是中國第一個年號。圖為漢武帝畫像。 泰始,是西晉第一個皇帝司馬炎的年號,他希望自己開啟的時代是「天地交泰」。後來,司馬炎用新年號 「鹹寧」,出自乾卦「彖傳」:「首出庶物,萬國鹹寧。」意思是《周易》以象徵天的乾卦為首,王者踐行天道,天下萬國皆得安寧。
  • 中國古代文化文學常識集萃系列五:什麼是年號?
    年號是中國封建王朝用來紀年的一種名號(亦可以作為表示年份)。它是皇帝當政的時代標誌,一般由君主發起。年號發起於中國古代新君即位時為了區別上一任君主,新君重新計算在位年數之制。一、年號的起源它始於漢代,公元前140年,漢武帝即位,紀年稱建元元年。在年數之前加上有紀念意義的名號,是為中國古代年號之始。於是,「建元」就成了中國有史以來的第一個年號。此後形成制度。
  • 中國歷代年號冷知識
    愛好古董的人對年號最熟悉不過年號是東亞儒家文化圈特有的紀年名號,中國封建王朝的皇帝一般都會在登基後開始用屬於自己的年號來紀年年號有多少個我們大多人能說上來的年號估計超不過十個嗎,那中國兩千多年的封建王朝史一共出現過多少個年號呢?網上有說五百多個的,也有說六百多個的。具體多少個呢?我統計了一下:一共632個。
  • 中國「年號」小史
    當我們在讀古書的時候,經常碰到有「年號」的詞,如「崇禎三年」、「康熙四年」等,用簡單的話解釋就是我國各封建王朝帝王所立的紀元名稱。據史料記載,在兩千多年中,共有年號710多個。帝王中最早使用年號的是漢武帝劉徹,他於公元前141年即位,這一年的年號為「建元元年」,以此類推,各個封建王朝都有年號,隨著時間的推移,到1911年,沿用兩千多年的年號歷史也就隨著封建王朝的覆滅而告終。年號終世,一般年表記為宣統。但後來袁世凱竊位稱帝,曾令改民國五年為洪憲元年,惟不及三月乃止,洪憲是中國歷史上最後出現的一個年號。
  • 廟號、諡號、年號分別是什麼?別再被電視劇忽悠,不然丟大人了
    一、什麼是廟號?第一個是廟號,廟號最早可以追溯到商朝,正所謂「國之大事,在祀與戎」,也就是說一個國家的大事,主要是祭祀和打仗,因此商朝對於祭祀是非常重視的,君王死後,後代為了立廟祭祀,就將追認的名號稱之為廟號。
  • 為何用「年號」稱呼明清皇帝
    與廟號和諡號不同,年號是封建社會用來紀年的名號。公元前140年,漢武帝宣布以年號紀年,目的是以年號記錄君主的在位年長,首個年號是建元,此後逐步制度化。由於年號代表著至高無上的皇權,因此,建元成為帝王開國的重要象徵。明清之前的歷任帝王,對待年號相當任性,凡是天降祥瑞或國家發生重大事件,就會更改年號,此舉與漢武帝的初衷背道而馳。
  • 明朝16帝的年號,分別有什麼寓意,其中哪些與別人重複
    年號,一般是古代封建王朝,用來紀年的一種名號。年號最初由漢武帝所創,歷史上第一個年號為「建元」。皇帝不一定只使用一個年號,遇到特殊情況時,可能會更換,甚至隨著皇帝心情好壞,都可能會換年號。歷史上使用年號最多的皇帝,就是女皇武則天。
  • 中國歷史上最有意思的年號,用劉秀的年號不一定能實現中興!
    年號是中國古代與日本用來紀年的一種名號,為漢武帝劉徹首創,第一個年號為建元。自從年號開始推廣以後,歷朝歷代每位皇帝都有自己的年號,除非在位時間太短來不及更換年號。在這些紛亂的年號中,有一些很有意思的年號是可以脫穎而出的!
  • 年號造句和解釋_年號的例句有哪些 - 小孩子點讀
    年號(nián hào)。歷代帝王紀元所立的名號。始於漢武帝時。其後每因祥瑞或重大事故而立號改元,有一帝改立年號至十數次,一年之中改立年號至數次者。年號有關的成語:1、天寶當年(tian bao dang nian):比喻追憶往昔盛事。天寶:唐玄宗李隆基的年號,是唐王朝極盛之時。
  • 古代皇帝的「年號」都是怎麼制定出來的?方法有六種
    2019年4月,日本公布了新的年號——令和。從此,日本進入了「令和時代」。「令和」一詞,出自東漢張衡《歸田賦》中的一句「於是仲春令月,時和氣清」。可見,日本人在制定年號時,也參考了源自中國的漢字和詩賦文化。
  • 關於日本年號你知道多少?
    安倍政權如何度過與重要政治日程重疊的改元元年,關乎著下個時代內政外交的路線方針。啟用新年號的日本,政治經濟氛圍恐怕發生巨大變化。日本和帝制時期的中國一樣,都用「年號」來紀年,用以象徵君主在位的某個期間。因應今上天皇明仁在2016年8月提出的「生前退位」宣言,日本國內也開始熱議下一個年號為何。究竟日本是從什麼時候開始使用年號的呢?年號又是怎麼制定的?最常用在年號上的是哪十個字?
  • 明治、大正、昭和、平成、關於日本年號你知道多少?
    安倍政權如何度過與重要政治日程重疊的改元元年,關乎著下個時代內政外交的路線方針。啟用新年號的日本,政治經濟氛圍恐怕發生巨大變化。日本和帝制時期的中國一樣,都用「年號」來紀年,用以象徵君主在位的某個期間。因應今上天皇明仁在2016年8月提出的「生前退位」宣言,日本國內也開始熱議下一個年號為何。究竟日本是從什麼時候開始使用年號的呢?年號又是怎麼制定的?最常用在年號上的是哪十個字?
  • 解讀大明王朝歷代皇帝的年號寓意,誰的年號最霸氣?
    明太祖朱元璋建立大明王朝,把蒙古人逐出中原,光復漢人江山,且在位期間文治武功卓越,使國家富強,當之無愧的一位偉大的皇帝,明太祖還有一項政策對後世的影響很深,包括對後面的大清王朝,就是「一世一元制」,所謂一世一元制,就是一位皇帝一生只用一個年號,因此明清兩朝的皇帝我們多用年號稱呼,既然一生只用一個年號,那麼皇帝們當然會起一個很有寓意的年號,現在小編以自己的觀點,解讀大明王朝歷代皇帝的年號寓意
  • 居然把年號也擬人化了,平成死宅,令和偽娘實錘
    近日,日本某位畫手又把日本的四個年號給擬人化了,接下來我們來看看吧。首先第一個登場的年號就是「大正」,大正時代是在公元1912年—1926年,雖然時間不長,但是那時候的日本非常的穩定,而且民主自由的氣息濃厚,所有也為「大正民主」。可以看到這位日本畫師筆下的大正形象看起來也是很帥氣,而且身上的服飾很有那個時代的特點。
  • 「平成」之後:歷史上日本天皇年號由誰制定
    年號的使用最早可上溯到中國西漢時期的漢武帝,始創年號為「元狩」,並追稱「元狩」以前的年號為「建元」、「元光」、「元朔」。漢武帝在位54年,共採用了11個年號。日本的年號制度仿自中國。據《日本書紀》記載,日本最早的年號出現在公元645年「大化改新」時,孝德天皇首次使用「大化」作為年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