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哪個年號用的最久?你不知道的年號小知識

2020-12-05 黃仲彥

年號,作為我國歷史上標誌性的一種紀年方式,已經作為中國一種對外輸出的方式廣為人們所知。周圍的日本朝鮮和越南等國家都有學習中國使用年號的經歷,甚至到現在,日本還有這使用年號的習慣,在2020年日本使用了一個新的年號「令和」而廣受討論。

在中國兩千多年的封建歷史上,有著一些關於年號的小知識,不知道各位讀者是否知道呢?

一、第一個年號和最後一個年號

漢武帝作為年號紀年的創始者,他開創了一千多年使用年號的習慣,而作為中國的第一個年號「建元」有著獨特的意義。它不僅代表著漢武帝的雄心壯志,也標誌著使用年號這種制度的建立。

而作為中國最後一個年號的「宣統」,本來的意義是代表「宣宗之統續」,意思是指溥儀的血緣關係來自清宣宗道光帝。但是隨著清朝滅亡和封建帝制被廢除,「宣統」這個年號漸漸被人們定義為「宣布皇帝統治結束」。

從建元到宣統,每個皇帝的年號都有著自己的意義,而有的皇帝只有一個年號,有的卻有許多個。

二、年號有多少和年號最多的皇帝

相信大家對年號到底有多少估計沒有什麼印象,最多說出幾個常見的年號,那麼中國一共到底有多少個年號?據統計一共有632個。要知道年號的使用也是有很多重複的,還有很對不被承認的小政權,例如部分獨立的起義軍和叛軍割據一方,那麼他們的年號都是不被承認的,同樣過於偏遠的也是沒有統計進入年號列表內。

武則天作為中國歷史上唯一的女皇帝,不僅有男性的雄心壯志還有女性的喜怒無常,在她當皇帝的21年裡 一共有18個年號,平均一年半就得換一個年號。而且武則天對年號的設立還非常的隨意,仿佛年號就是她心情和願望的寫照,例如:長壽、如意、萬歲通天、神功、長安等等。

三、明清年號特點和使用時間最長的年號

我們可以發現,在明清時期和之前的朝代有個很大的區別,那就是明清時期每個皇帝都只有一個年號(除了明英宗被俘後回來發動奪命之變),這個要求是明太祖朱元璋定製的。農民出身的朱元璋不願意年號換來換去,再加上在明朝開始鑄幣用上了年號作為標記,所以經常修改也不利於鑄幣方便,於是從朱元璋開始明朝皇帝都只用一個年號,到了清朝也沿用了這個傳統。

所以在明朝以來,稱呼皇帝都是用廟號,像唐太宗,唐玄宗,宋仁宗之類的,而明清大多是稱呼年號,類似洪武帝、建文帝、正德皇帝和乾隆、康熙、雍正等等。

在歷史上使用年號最長的自然也就在明清,是清朝的清聖祖康熙皇帝。他用康熙這個年號用了61年,而排在第二的是乾隆皇帝,用了60年。

其實乾隆本來有機會超過康熙,但是他念在自己是孫子,在位時間不可以超過自己的爺爺,所以他在位60年就當了太上皇,讓自己的兒子嘉慶登基,年號自然也就從乾隆改為嘉慶。

在歷史上還有著許多的年號小故事,其中更是有著許多好聽的年號,各位讀者如果有興趣不妨打開你的新華字典,翻到後面會有朝代年號紀年表,可以去找出那些「美麗」的年號了解一下。

參考文獻

《舊唐書》

《明史》

《清史稿》

相關焦點

  • 中國歷代年號冷知識
    ,以示正統,比如康熙、乾隆、光緒等,就算電視上沒有那麼多的清宮劇,即使對歷史不感興趣的人也能張口說上幾個來。而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立下規矩,每位皇帝只用一個年號就好了,不要改來改去了。這符合朱元璋的人生信條:凡是不必需的東西都是麻煩。皇帝朱元璋的子孫和後世的清朝皇室都繼承了朱元璋的遺志,由此後世對明清兩朝皇帝的稱呼除了有廟號和諡號,還可以用年號代指,這是前朝歷代皇帝不可享受的。一說大業皇帝很少人知道是誰,但一說隋煬帝,就很少人不知道是誰了。
  • 中國歷史上最有意思的年號,用劉秀的年號不一定能實現中興!
    年號是中國古代與日本用來紀年的一種名號,為漢武帝劉徹首創,第一個年號為建元。自從年號開始推廣以後,歷朝歷代每位皇帝都有自己的年號,除非在位時間太短來不及更換年號。在這些紛亂的年號中,有一些很有意思的年號是可以脫穎而出的!
  • 什麼是年號,封建時代第一個年號是什麼,年號的作用又是什麼
    再就是為了頒布「黃曆」的方便,古代中國以農為本,曆法是農事最重要的依據,也是國家秩序的證明。封建時代曆法頻繁。漢武帝採用太初曆,將正月為年初,月首為朔日,後世帝王在實際操作中都是只改年號不改正朔。從這個意義上講,年號就承擔了「正朔」功用,因而制定年號並監督天下所有人使用。
  • 「平成」變「令和」,從日本年號交替,聊聊中國的年號文化
    這種紀年方式一直延續到漢武帝登基,可能覺得這樣計算時間不太炫酷,於是在繼位當年武帝定年號為「建元」(中國歷史上的第一個年號),從此後世以年號紀年,而改換年號則稱之為「改元」。從漢武帝開始到宣統退位結束,大一統王朝的君主們使用過的年號就多達513個,再加上五代十國、魏晉南北朝等地方割據的小政權、揭竿而起的農民軍等等,有史可載的年號就在900個以上!可見年號影響之深遠。
  • 為何用「年號」稱呼明清皇帝
    文/計白當黑在歷史的朋友圈裡,有一個有趣的現象:明清之前的皇帝通常用廟號或諡號稱呼,例如漢高祖劉邦、唐太宗李世民,而明清皇帝習慣用年號稱呼,比如洪武皇帝朱元璋兩者都是歷史人物死後,統治集團對其一生所作所為,給予一定評價意義的稱號,對歷史人物進行高度概括。此外,兩者同樣包含了褒、貶和同情的成分。與廟號不同,諡號的應用範圍更大,皇帝、妃嬪、諸侯、大臣以及具有較高社會地位的人等都能得到諡號,例如嶽飛的諡號是忠武,乾隆帝嫡妃富察氏諡號孝賢純皇后。與廟號和諡號不同,年號是封建社會用來紀年的名號。
  • 封建時代哪位帝王創立了年號,武則天的年號挺有趣,意味深長,末代...
    一般認為我國第一個年號為漢武帝的「建元」年號,而最後一個年號則為清朝溥儀皇帝的「宣統」年號,年號在中國橫跨兩千多年的歷史,對後世也頗具影響,比如新羅、日本、越南等國後來也受影響開始使用年號紀年。年號創立之初時,有些皇帝時常更換年號,故而一個皇帝在位時期有好幾個不同的年號,比如武則天在位時期年號則多達17個。
  • 日本歷史上的年號都是怎麼來的?這一次為什麼不偷了?
    之前日本新天皇即位,改年號為「令和」,不要小瞧了這兩個字,這是日本第一次沒有照搬中國皇帝的年號和沒有引用中國的古籍。其實日本年號的使用,歷史上絕大多數情況下都是來自於中國的典籍,那日本的年號,比如說像現如今平成年號是來自於史記當中的「內平外成」和尚書中的「地平天成」也說呢。
  • 關於日本年號你知道多少?
    日本和帝制時期的中國一樣,都用「年號」來紀年,用以象徵君主在位的某個期間。因應今上天皇明仁在2016年8月提出的「生前退位」宣言,日本國內也開始熱議下一個年號為何。究竟日本是從什麼時候開始使用年號的呢?年號又是怎麼制定的?最常用在年號上的是哪十個字?今天要來跟大家介紹關於年號的小知識,看完之後對於日本年號又有更深一層的認識喔!
  • 明治、大正、昭和、平成、關於日本年號你知道多少?
    日本和帝制時期的中國一樣,都用「年號」來紀年,用以象徵君主在位的某個期間。因應今上天皇明仁在2016年8月提出的「生前退位」宣言,日本國內也開始熱議下一個年號為何。究竟日本是從什麼時候開始使用年號的呢?年號又是怎麼制定的?最常用在年號上的是哪十個字?今天汝盈就來介紹關於年號的小知識,看完之後相信大家對於日本年號又有更深一層的認識喔!
  • 中國「年號」小史
    當我們在讀古書的時候,經常碰到有「年號」的詞,如「崇禎三年」、「康熙四年」等,用簡單的話解釋就是我國各封建王朝帝王所立的紀元名稱。據史料記載,在兩千多年中,共有年號710多個。帝王中最早使用年號的是漢武帝劉徹,他於公元前141年即位,這一年的年號為「建元元年」,以此類推,各個封建王朝都有年號,隨著時間的推移,到1911年,沿用兩千多年的年號歷史也就隨著封建王朝的覆滅而告終。年號終世,一般年表記為宣統。但後來袁世凱竊位稱帝,曾令改民國五年為洪憲元年,惟不及三月乃止,洪憲是中國歷史上最後出現的一個年號。
  • 中國古代年號命名有什麼規則?為何有的皇帝統治時期不只用一個年號?
    年號雖然朗朗上口,但卻早在北宋年間就被起義領袖方臘用過,所以後來有人以此嘲笑朱棣,說他果然還是個反賊。當然,這也不排除當年就有人看出問題——畢竟剛剛歸順朱棣的楊榮、解縉都是飽學之士——只是不敢說而已。在以農為本的古代中國,曆法是農事最重要的依據,也是國家秩序的象徵,因此「頒正朔」往往被視為是「言王者得政,示從我始,改故用新」(《禮記正義》孔穎達)的大事。只不過自漢武帝採用太初曆後,人們都習慣於正月為年初,月首為朔日,除了王莽、武瞾、太平天國等極少數政權真的改過正朔,後世帝王在實際操作中都是只改年號不改正朔。從這個意義上講,年號就承擔了「正朔」功用,因而制定年號並監督天下所有人使用。
  • 歷史上明朝皇帝列表年號
    明朝皇帝列表(含畫像)明朝是中國歷史上承元朝、下啟清朝的朝代 1368年朱元璋滅元稱帝,國號大明,歷十二世,傳十六帝:明太祖(洪武)、明惠帝(建文)、明成祖(永樂)、明仁宗(洪熙)、明宣宗(宣德)、明英宗(正統/天順)、明代宗(景泰)明憲宗(成化)、明孝宗(弘治)、明武宗(正德)、明世宗(嘉靖)、明穆宗(隆慶)、明神宗(萬曆)、明光宗(泰昌)、明熹宗(天啟)、
  • 「平成」之後:歷史上日本天皇年號由誰制定
    「年號」之說,相信國人並不陌生,但是日本天皇的年號緣何而來,依何而定,卻多難以對此說清道明。本文擬從天皇年號的由來、制定與出處三個方面加以詳述,以期對理解日本天皇制度有所裨益。年號的由來在日本,「年號」亦被稱為「元號」,是紀年法的一種。更改年號即為「改元」。
  • 年號那些事兒,為什麼要發明年號,年號的意義有哪些
    感謝您的閱讀,如果覺得本篇文章對你來說有幫助的話,別忘了點讚、評論、轉發和收藏哦 年號是紀年的一種名號,發端於中國,是中國古代封建王朝的紀年方式,年號一般由帝王君主發起,跟據考證年號紀年是在漢武帝十六年(前157年)時首創。
  • 歷史上三個不按常理出牌的年號
    縱觀中國歷史,有三個年號是非常奇怪的,其中透漏出許多不足為外人道也的隱秘故事: 宋太宗太平興國 宋太宗趙光義,976年十一月十五日登基,他的繼位充滿了陰謀的味道。
  • 天啟通寶的歷史趣聞:重複年號造成的高低貴賤之分
    我們都知道,古代錢幣銅錢上一般會鑄有年號一類的,如果碰上用同一個年號的,錢幣也會不小心「重名」。但一樣的名字,價值可能天差地別,比如「天啟通寶」。
  • 解讀大明王朝歷代皇帝的年號寓意,誰的年號最霸氣?
    明太祖朱元璋建立大明王朝,把蒙古人逐出中原,光復漢人江山,且在位期間文治武功卓越,使國家富強,當之無愧的一位偉大的皇帝,明太祖還有一項政策對後世的影響很深,包括對後面的大清王朝,就是「一世一元制」,所謂一世一元制,就是一位皇帝一生只用一個年號,因此明清兩朝的皇帝我們多用年號稱呼,既然一生只用一個年號,那麼皇帝們當然會起一個很有寓意的年號,現在小編以自己的觀點,解讀大明王朝歷代皇帝的年號寓意
  • 歷代帝王的年號都有什麼含義
    從此,中原帝王便開始普遍使用年號紀年,不再使用帝王紀年法。 漢代,皇帝常以《周易》裡的「元」定年號。漢武帝用過的十一個年號中,有七個帶「元」字;漢昭帝以「始元」、「元鳳」、「元平」為年號;漢宣帝用過「元康」;漢元帝用過「初元」;漢成帝用過「元延」。東漢還出現了「元和」、「永元」、「元興」、元初」、「元嘉」等年號。
  • 為何人們用「年號」稱呼明清皇帝,而其它朝代多用廟號或諡號
    在歷史的朋友圈裡,有一個有趣的現象:明清之前的皇帝通常用廟號或諡號稱呼,例如漢高祖劉邦、唐太宗李世民、宋高祖趙匡胤,而明清皇帝習慣用年號稱呼,比如洪武皇帝朱元璋、萬曆皇帝朱翊鈞、乾隆皇帝弘曆等。
  • 他弒父登基,當年便改用漢武帝的年號,最後僅在位3個月便被誅殺
    因為咱們中國講究避諱,你不能說我的朝代選一個前朝的年號,咱別說跟人一模一樣了,你就是跟人有那麼一兩個字一樣,那都不是一個好彩頭。古代又沒有電子計算機,那當朝大臣得有學問,好歹得知道你選這個年號前朝用沒用過,以前就有過這樣的笑話,選的年號前朝用過,結果被認為不吉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