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平成」之後:歷史上日本天皇年號由誰制定
「年號」之說,相信國人並不陌生,但是日本天皇的年號緣何而來,依何而定,卻多難以對此說清道明。本文擬從天皇年號的由來、制定與出處三個方面加以詳述,以期對理解日本天皇制度有所裨益。年號的由來在日本,「年號」亦被稱為「元號」,是紀年法的一種。更改年號即為「改元」。
-
歷史哪個年號用的最久?你不知道的年號小知識
年號,作為我國歷史上標誌性的一種紀年方式,已經作為中國一種對外輸出的方式廣為人們所知。周圍的日本朝鮮和越南等國家都有學習中國使用年號的經歷,甚至到現在,日本還有這使用年號的習慣,在2020年日本使用了一個新的年號「令和」而廣受討論。
-
中國歷史上最有意思的年號,用劉秀的年號不一定能實現中興!
年號是中國古代與日本用來紀年的一種名號,為漢武帝劉徹首創,第一個年號為建元。自從年號開始推廣以後,歷朝歷代每位皇帝都有自己的年號,除非在位時間太短來不及更換年號。在這些紛亂的年號中,有一些很有意思的年號是可以脫穎而出的!
-
「平成」變「令和」,從日本年號交替,聊聊中國的年號文化
(「令和」是日本新的年號,出自日本古籍本《萬葉集》)根據日本的解釋,「令和」年號用典首次沒有出自中國古籍,而是採用日本《萬葉集》中的「初春令月,氣淑風和。梅披鏡前之粉,蘭燻珮後之香。」大意是希望這個年號讓每個國民都綻放自己的花朵。
-
古代皇帝的「年號」都是怎麼制定出來的?方法有六種
基本上講,只要年號中帶有「乾」、「元」、「貞」等字的,都是參考了《易經》。二、祥瑞中國人總是愛說吉祥話,其實起年號也一樣。古人會根據當時發生的一些祥瑞事件,來制定年號的名字。所謂祥瑞,就是上天出現的一些吉祥的徵兆。
-
年號那些事兒,為什麼要發明年號,年號的意義有哪些
首創的第一個年號是「建元」,帝王們在遇到天降祥瑞或者遇到內憂外患的大事的時候都要更改年號,一個帝王所用的年號少則一個,多則十幾個,比如漢武帝劉徹就有十一個年號,唐高宗李治用了十四個年號,而歷史上用年號最多的是武則天,她一生用了十七個年號。
-
歷史上三個不按常理出牌的年號
中國歷史上明、清兩朝皇帝的年號基本上不會改,原則上是一個皇帝一個年號,當然朱祁鎮是個例外,畢竟他復闢過一次 從漢武帝到元順帝,皇帝都比較叛逆,一個皇帝任期內有時要多次換年號,相信那時候中國人的數學都比較好,算一個人的年齡是一件很複雜而且讓人混亂的事情。
-
歷史上明朝皇帝列表年號
明朝皇帝列表(含畫像)明朝是中國歷史上承元朝、下啟清朝的朝代 1368年朱元璋滅元稱帝,國號大明,歷十二世,傳十六帝:明太祖(洪武)、明惠帝(建文)、明成祖(永樂)、明仁宗(洪熙)、明宣宗(宣德)、明英宗(正統/天順)、明代宗(景泰)明憲宗(成化)、明孝宗(弘治)、明武宗(正德)、明世宗(嘉靖)、明穆宗(隆慶)、明神宗(萬曆)、明光宗(泰昌)、明熹宗(天啟)、
-
關於日本年號你知道多少?
啟用新年號的日本,政治經濟氛圍恐怕發生巨大變化。日本和帝制時期的中國一樣,都用「年號」來紀年,用以象徵君主在位的某個期間。因應今上天皇明仁在2016年8月提出的「生前退位」宣言,日本國內也開始熱議下一個年號為何。究竟日本是從什麼時候開始使用年號的呢?年號又是怎麼制定的?最常用在年號上的是哪十個字?今天要來跟大家介紹關於年號的小知識,看完之後對於日本年號又有更深一層的認識喔!
-
明治、大正、昭和、平成、關於日本年號你知道多少?
《日本經濟新聞》認為,新年號有望給日本的政治和外交帶來轉機。安倍政權如何度過與重要政治日程重疊的改元元年,關乎著下個時代內政外交的路線方針。啟用新年號的日本,政治經濟氛圍恐怕發生巨大變化。日本和帝制時期的中國一樣,都用「年號」來紀年,用以象徵君主在位的某個期間。因應今上天皇明仁在2016年8月提出的「生前退位」宣言,日本國內也開始熱議下一個年號為何。究竟日本是從什麼時候開始使用年號的呢?
-
封建時代哪位帝王創立了年號,武則天的年號挺有趣,意味深長,末代...
據史料考證,漢武帝即位後便創立了年號,始創年號為「建元」(其實第一個創立的年號應該為「元狩」,建元是漢武帝後來追建的)。後來,年號逐漸成為皇權的象徵,成為「家天下」的具體表現,每個皇帝即位都要改元,並以年號紀年。
-
什麼是年號,封建時代第一個年號是什麼,年號的作用又是什麼
漢武帝採用太初曆,將正月為年初,月首為朔日,後世帝王在實際操作中都是只改年號不改正朔。從這個意義上講,年號就承擔了「正朔」功用,因而制定年號並監督天下所有人使用。年號,一般都是皇帝自己擬制,或者由禮部提出,朝臣協商核定。交皇帝裁決,由於年號被視為國家的象徵和皇帝國祚的標誌,故而務必選擇吉祥好口彩字詞。正是在這種原則的指引下,古代封建王朝給後世的年號,基本上都是寓意深刻,有內涵的年號,年號很少有重的,基本都是獨一份的。北宋初,趙匡胤經過一番考量之後,他從宰相趙普等人擬定年號中選中了「乾德」。
-
日本人有多瘋狂?居然把年號也擬人化了,平成死宅,令和偽娘實錘
在日本,擬人化是一種非常常見手法,比如去年大火的《工作細胞》,就是把人體內的細胞給擬人化了。前段時間為了迎接2020年東京奧運會,他們又把各個國家給擬人化了,總之在日本人的眼中,萬物皆可擬人。近日,日本某位畫手又把日本的四個年號給擬人化了,接下來我們來看看吧。
-
日本「令和」年號的預言,源自未來的時空旅人?
在2016年的日本,同樣也在發生:一位可以預知三年後日本新年號的高人,這位叫做(しゃん)的日本網友。2019年4月1日,第248個日本年號由日本政府宣布定名為「令和」,此年號將於5月1日明仁天皇退位後,由接任者德仁天皇正式啟用,以取代舊有的年號「平成」。
-
「平成」年號將終結於2019年3月?日本官方否認
皇太子隨後將在次日(4月1日)成為新的天皇,而從當日起,也將會實施新的年號,新的年號將在2018年公布。這也意味著,當下日本使用的年號「平成」將在2019年3月底退出歷史舞臺。 據《朝日新聞》報導,多名來自首相官邸的幹部透露,日本政府將在眾議院選舉結束後的11月之後,召開由首相、皇室等參加的「皇室會議」,就天皇的退位日等內容進行商定。
-
中國歷代年號冷知識
,以示正統,比如康熙、乾隆、光緒等,就算電視上沒有那麼多的清宮劇,即使對歷史不感興趣的人也能張口說上幾個來。當然這個數字是有條件的,這些年號裡面有重的,皇帝和他的文臣學士麼偏愛「天」「元」「建」等字,吉利的字眼雖然有很多,但總歸是有上限的,因此出現重複難以避免。另外,出現的年號也不止這些,許多隻存在了很短時間又不被正統承認的割據政權,比如桓楚、方臘等,他們的年號不計入內,另外像立足西域的西遼國那樣過於偏遠政權的年號也未統計在內,朝鮮、越南和日本的年號自然也不計數。
-
中國古代年號命名有什麼規則?為何有的皇帝統治時期不只用一個年號?
結果就在這年,後宮有宮女給趙匡胤獻上了一面銅鏡,刻著「乾德四年制」。大吃一驚的趙匡胤不明所以,拿去問趙普等人,也都支支吾吾說不出個所以然。最後還是工部尚書竇儀見多識廣,回覆說:「偽蜀用過此年號。陛下您問問後宮人看看這面鏡子是不是蜀地戰利品。」趙匡胤回去一問果然如此,雖然心頭疑竇解開,但自己很滿意的年號被一個「僭偽」政權給搶註了,心中多少有點不快,公開感嘆:「作宰相須是讀書人!」
-
我國歷史上大的一次人民幣變動,不僅改變了年號
在中華這片廣袤的土地上,人們更喜歡採用了月球時代,然而一場革命打破了幾千年的封建帝制,幾個月後,辛亥革命摧毀了封建帝制,為公曆的誕生奠定了民主基礎和政治環境。。這個時代的變化可以說是歷史上最大的變化,他不僅改變了年號,也改變了立法,即我們幾千年來使用的農曆改成了大多數國家的公曆,真的符合世界。最有趣的是,這個時代的變化不僅代表了中華民國的元年,而且直接將原來紀元的某一年的第一年改為至今仍在使用,這就是所謂公曆在中國的起源。
-
平成時代進入倒計時 看看日本人怎麼「湊熱鬧」
「平成最後的櫻花」正如雲幕般綴在枝頭,花瓣間賞花的日本人們,即將迎來4月1日的人生新起點——包括新工作入職、新學期和新的年號公布,都將在這一天到來。隨著明仁天皇4月30日退位,皇太子德仁翌日登基並啟用新年號,「平成」——這一啟用了30年的年號將正式退出歷史舞臺。而對日本年輕人們來說,參與到這一歷史更迭時期的主要方式是:充分炒熱了「平成最後的XX」這一網絡熱門標籤。
-
中國「年號」小史
當我們在讀古書的時候,經常碰到有「年號」的詞,如「崇禎三年」、「康熙四年」等,用簡單的話解釋就是我國各封建王朝帝王所立的紀元名稱。據史料記載,在兩千多年中,共有年號710多個。帝王中最早使用年號的是漢武帝劉徹,他於公元前141年即位,這一年的年號為「建元元年」,以此類推,各個封建王朝都有年號,隨著時間的推移,到1911年,沿用兩千多年的年號歷史也就隨著封建王朝的覆滅而告終。年號終世,一般年表記為宣統。但後來袁世凱竊位稱帝,曾令改民國五年為洪憲元年,惟不及三月乃止,洪憲是中國歷史上最後出現的一個年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