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歷史上大的一次人民幣變動,不僅改變了年號

2020-12-05 走不進你的十丈軟紅

從浩浩中華史到現在已經有五千年了,不同的民族經歷了不同的風雲變幻的歲月,有著不同的文化習俗。在中華這片廣袤的土地上,人們更喜歡採用了月球時代,然而一場革命打破了幾千年的封建帝制,幾個月後,辛亥革命摧毀了封建帝制,為公曆的誕生奠定了民主基礎和政治環境。。

作為一個理想主義革命者,孫中山是一個有偉大政治理想的人,作為一個理想主義的革命者,孫先生自從當選為中華民國臨時主席以來,實際上沒有管理過任何一個行政級別的省市,他的改革只是一個表面的工程,沒有採取任何實質性的改革措施,這給袁世凱幾個月後竊取革命成果埋下了隱患。即便如此,孫中山也並非沒有成功,他所倡導的「改正朔,易服色」對一個年輕的新國家具有重要意義。他標誌著一個新時代的開始。這個時代的變化可以說是歷史上最大的變化,他不僅改變了年號,也改變了立法,即我們幾千年來使用的農曆改成了大多數國家的公曆,真的符合世界。最有趣的是,這個時代的變化不僅代表了中華民國的元年,而且直接將原來紀元的某一年的第一年改為至今仍在使用,這就是所謂公曆在中國的起源。

在許多亞洲國家,有許多國家採用公曆,自起,中國正式進入公曆時代新時期,然而中國的卻並不是第一個採用公曆的亞洲國家,也是亞洲自以來,中國正處於改革和改革的第一個採用公曆的國家。之前,我們知道的最新實施公曆紀元的國家是土耳其,直到上世紀代,他才開始使用格裡高利紀元,確切地說,開始使用格裡高利紀元。公曆時代現在被越來越多的國家接受,並以國家最高法的名義寫入國家法律,賦予其神聖的使命。

然而回到中國的落後,因為時代的開始也給當時的國民經濟帶來了不少麻煩,原來的中國人喜歡用康熙好幾年,乾隆好幾年定義了年份號,民國成立後,國家突然變成了公曆,這無疑給社會帶來了一定的影響,也引起了當時人民的一些困惑。

其中,最混亂的是民國的債務和預算,由於原年號被取消,當時發生了許多債務危機,危機的根本原因是,在當今時代,債務人拒絕償還債務,給債權人造成了巨大損失,很多債務因為還款年份不能滿足貸款協議而變成壞帳。

第二,當時對A.D.的定義也很混亂,有的人用黃帝來定義中華民國元年,即中華民國的即中華民國元年。有些人用天幹地支方法來定義民國元年,這總是一團糟,這也許是公曆革命帶來的轉型期的不適,但最終,新事物會取代舊事物,一個新時代將在陣痛中慢慢來到我們面前。

事實上新中國成立,毛主席宣布中華人民共和國立於天安門城樓,新中國也遵循了公曆年表,這是歷史的進步和時代的選擇。

然而我們也必須清醒地認識到,雖然曆法在公元時代的使用已經成為進步的標誌,但他的存在並沒有使一些傳統的東西完全消失,例如,我們用了幾千年的陰曆——雖然在當時和現在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我們都把稱為但是紮根在人們的民族血液中根深蒂固的民間傳統卻從未褪色,對中華民族來說,農曆新年仍然是最大的節日,這是家團圓的快樂時刻;我們的農民仍然用農曆做春播秋收……時代在進步,傳統文化卻依然熠熠生輝。

相關焦點

  • 歷史哪個年號用的最久?你不知道的年號小知識
    年號,作為我國歷史上標誌性的一種紀年方式,已經作為中國一種對外輸出的方式廣為人們所知。周圍的日本朝鮮和越南等國家都有學習中國使用年號的經歷,甚至到現在,日本還有這使用年號的習慣,在2020年日本使用了一個新的年號「令和」而廣受討論。
  • 「平成」之後:歷史上日本天皇年號由誰制定
    隨著清朝的覆滅,中國的年號制度早已被掩埋在歷史的長河之中,而日本即使在1872年引入西方的公曆,卻依然守護著「天皇是天照大神萬世一系之神裔」的遠古神話以及據此建立的君主制度以體現天皇的權威性和存在感,因此日本成了現今東亞唯一一個仍然沿用年號的國家。從「大化」到「平成」,日本歷史上共有247個年號。
  • 歷史上明朝皇帝列表年號
    明朝皇帝列表(含畫像)明朝是中國歷史上承元朝、下啟清朝的朝代 1368年朱元璋滅元稱帝,國號大明,歷十二世,傳十六帝:明太祖(洪武)、明惠帝(建文)、明成祖(永樂)、明仁宗(洪熙)、明宣宗(宣德)、明英宗(正統/天順)、明代宗(景泰)明憲宗(成化)、明孝宗(弘治)、明武宗(正德)、明世宗(嘉靖)、明穆宗(隆慶)、明神宗(萬曆)、明光宗(泰昌)、明熹宗(天啟)、
  • 什麼是年號,封建時代第一個年號是什麼,年號的作用又是什麼
    漢武帝採用太初曆,將正月為年初,月首為朔日,後世帝王在實際操作中都是只改年號不改正朔。從這個意義上講,年號就承擔了「正朔」功用,因而制定年號並監督天下所有人使用。年號也是國家正統的體現,東漢光武帝劉秀已經在洛陽登基以後,建立政權,但當時還有許多割據政權、在當時的河西,酒泉太守梁統、金城太守庫鈞、張掖都尉史苞、酒泉都尉竺曾、敦煌都尉辛肜五個小軍閥等一致推竇融為河西五郡大將軍,竇融在劉秀登基以後,很有政治頭腦,主動接受劉秀的年號,以此表示自己服從其統治的心跡。劉秀非常滿意,天下統一之後,竇氏家族躋身為朝堂上的世家豪族。
  • 中國歷史上最有意思的年號,用劉秀的年號不一定能實現中興!
    年號是中國古代與日本用來紀年的一種名號,為漢武帝劉徹首創,第一個年號為建元。自從年號開始推廣以後,歷朝歷代每位皇帝都有自己的年號,除非在位時間太短來不及更換年號。在這些紛亂的年號中,有一些很有意思的年號是可以脫穎而出的!
  • 歷史上三個不按常理出牌的年號
    中國歷史上明、清兩朝皇帝的年號基本上不會改,原則上是一個皇帝一個年號,當然朱祁鎮是個例外,畢竟他復闢過一次 縱觀中國歷史,有三個年號是非常奇怪的,其中透漏出許多不足為外人道也的隱秘故事: 宋太宗太平興國 宋太宗趙光義,976年十一月十五日登基,他的繼位充滿了陰謀的味道。
  • 明治、大正、昭和、平成、關於日本年號你知道多少?
    然而,隨著科技的飛速發展,這次日本首相安倍晉三不僅親自發表講話,闡明新年號含義,還首次通過首相官邸官方帳號在推特等社交媒體上現場直播,此舉被認為是符合新時代的宣傳手法。創下4個首次的日本改元引發外界關注的同時,也帶動了日本各界對新紀元的期待。《日本經濟新聞》認為,新年號有望給日本的政治和外交帶來轉機。
  • 日本歷史上的年號都是怎麼來的?這一次為什麼不偷了?
    之前日本新天皇即位,改年號為「令和」,不要小瞧了這兩個字,這是日本第一次沒有照搬中國皇帝的年號和沒有引用中國的古籍。其實日本年號的使用,歷史上絕大多數情況下都是來自於中國的典籍,那日本的年號,比如說像現如今平成年號是來自於史記當中的「內平外成」和尚書中的「地平天成」也說呢。
  • 封建時代哪位帝王創立了年號,武則天的年號挺有趣,意味深長,末代...
    對於喜歡看古裝歷史劇的觀眾或者喜歡閱讀古典歷史演義小說的讀者而言,「年號」一詞並不陌生。在古代,「年號」其實就是一種記錄時間(年)的名號,拿咱們現在的話說就是與「公元」一詞相差無幾。年號首創於咱們國家,創造者為漢武帝,漢武帝之前是沒有年號的,只有年數。
  • 中國「年號」小史
    當我們在讀古書的時候,經常碰到有「年號」的詞,如「崇禎三年」、「康熙四年」等,用簡單的話解釋就是我國各封建王朝帝王所立的紀元名稱。據史料記載,在兩千多年中,共有年號710多個。帝王中最早使用年號的是漢武帝劉徹,他於公元前141年即位,這一年的年號為「建元元年」,以此類推,各個封建王朝都有年號,隨著時間的推移,到1911年,沿用兩千多年的年號歷史也就隨著封建王朝的覆滅而告終。年號終世,一般年表記為宣統。但後來袁世凱竊位稱帝,曾令改民國五年為洪憲元年,惟不及三月乃止,洪憲是中國歷史上最後出現的一個年號。
  • 曾經在我國歷史流通的外國銀元!
    至于波多西,利馬,瓜地馬拉等地鑄造的地球雙柱,雖然數量和墨西哥沒法比,但由於當時在中國本洋正向江浙一帶擴散,需求量大,故而也均有流入。 人像雙柱 從1772年開始,本洋改變了原來的形式,開始一面鑄國王頭像,另一面仍用雙柱,這類人像銀幣一般被稱為人像雙柱,在當時的中國則被稱為佛頭、佛番等等。
  • 「平成」變「令和」,從日本年號交替,聊聊中國的年號文化
    我國在辛亥革命以後才採用公元紀年法,在此之前古人大多使用的就是年號紀年,如果您有機會穿越到赤壁之戰時期,別人會告訴你:今年是建安十三年。(漢武帝發明了年號紀年法,在此之前,包括《國語》、《左傳》都使用的是君主在位時間紀年)年號紀年法在我國有著數千年的悠久歷史,不過在年號以前中國一直使用的是幹支紀年法或帝王紀年法,所謂幹支就是以天幹地支計數
  • 關於日本年號你知道多少?
    當地時間4月1日上午11時42分,日本內閣官房長官菅義偉在記者會上正式公布日本新年號為「令和」,成為自「大化」以來,日本歷史上第248個年號。然而,隨著科技的飛速發展,這次日本首相安倍晉三不僅親自發表講話,闡明新年號含義,還首次通過首相官邸官方帳號在推特等社交媒體上現場直播,此舉被認為是符合新時代的宣傳手法。創下4個首次的日本改元引發外界關注的同時,也帶動了日本各界對新紀元的期待。《日本經濟新聞》認為,新年號有望給日本的政治和外交帶來轉機。安倍政權如何度過與重要政治日程重疊的改元元年,關乎著下個時代內政外交的路線方針。
  • 中國古代年號命名有什麼規則?為何有的皇帝統治時期不只用一個年號?
    乾德三年冬北宋滅後蜀,他查看蜀地收繳的戰利品時才發現乾德年號已被人用過,為此感嘆:「作宰相須是讀書人」其實這也怨不得趙普。「乾德」年號甚至都不是後蜀,而是前蜀後主王衍在40多年前用過的年號,趙普手裡又沒搜尋引擎,哪裡猜得到這個好詞兒會被割據政權用過?不僅是他,後世王朝幾乎都在年號上遇見過這種問題。
  • 大臣絞盡腦汁取不好年號,驍勇善戰的宋太祖感慨,宰相需用讀書人
    而且這些文化大咖不僅文學成就非常高,同時還是數一數二的政壇明星。他們白天處理政務,左右著北宋的政治、經濟和百姓生活;夜晚詩詞歌賦、引領著北宋的精神風尚和文化潮流,形成了文人治國的新氣象。問題來了,是什麼造就了宋朝文人治國呢?整個故事的開端還要從一個總是撞車的年號講起。
  • 中國歷代年號冷知識
    ,以示正統,比如康熙、乾隆、光緒等,就算電視上沒有那麼多的清宮劇,即使對歷史不感興趣的人也能張口說上幾個來。明清之前的皇帝平均每位擁有2.25個年號,如果算上一帝一年號的明清兩朝,則平均數下降到2.13個。那麼哪位皇帝擁有的年號最多呢?答案是武則天。說女人善變有時候真不能算作性別歧視。作為中國歷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武則天將女人的任性發揮到極致。她臨朝稱制加上登基合計21年,卻用了18個年號,基本上是有個事就要改年號,在諸代皇帝中頻率之高直追今日微商發朋友圈。
  • 《品今觀市|線上課堂》品今集團"人民幣匯率淺析"
    2、 人民幣匯率變動歷史回顧2005年721匯改至今,人民幣匯率變動可劃分為三大主要階段。整體而言,以經濟增長、貨幣政策為主的長期性結構性因素是主導人民幣匯率歷史走勢最重要的力量。1)2005.07-2013.12,人民幣持續升值。
  • 支付寶「大變動」,螞蟻選擇「沉默」?我國監管之下,馬雲也……
    可以說行動支付的出現和普及,在一定程度上改變了我國居民的生活方式,讓大家的生活變得更加便捷了。而與此同時,行動支付也成為了一個「風口行業」站在這個「風口」上的人,也成為了大贏家。說到這裡想必很多人都會聯想到一個人吧,馬雲可以說是我國行動支付普及下的一個「大贏家」,旗下的支付寶全球用戶超10億人,並且這個數字還在不斷的增長當中。此外,根據我國央行發布的數據顯示,2019年中我國非銀行支付機構處理網絡支付業務達到近200億筆,涉及金額近250萬億元,可以見得行動支付對於我們的影響,以及我國居民對於它的依賴程度。
  • 年號那些事兒,為什麼要發明年號,年號的意義有哪些
    首創的第一個年號是「建元」,帝王們在遇到天降祥瑞或者遇到內憂外患的大事的時候都要更改年號,一個帝王所用的年號少則一個,多則十幾個,比如漢武帝劉徹就有十一個年號,唐高宗李治用了十四個年號,而歷史上用年號最多的是武則天,她一生用了十七個年號。
  • 清朝有十二位皇帝,他們的「年號」原來有這麼深的含義
    在我國古代裡,人們說文解字都講究個吉利,凡事也追求一個好的寓意,那些帝王世家們取名字更是有講究,這其中,我國最後一個封建王朝清朝皇帝的年號最能說明這個問題。清朝從1616年清太祖努爾哈赤建立後金政權算起,到1912年末代皇帝溥儀宣布退位為止,共歷十二帝,時間長達296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