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作示例1】
獻身,為了泱泱華夏。
古往今來,無數的文人墨客用宣紙徽墨抒發著自己的豪情壯志,表達著為國獻身的熱血。你可曾知道,「亦餘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猶未悔」的忠肝義膽屈原;你可曾知道,「臣請就」的忠貞壯烈藺相如;你可曾知道,「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無畏豪情文天祥;你可曾知道,「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的無私奉獻龔自珍……縱然千百年過去,他們仍能激起中國人最純粹的情感,仍能激起無數人為國獻身的愛國之心。
獻身,為了復興大業。
從浩瀚的宇宙中,一曲動人心弦的《東方紅》,到如今,嫦娥奔月,玉兔升空,悟空用他的火眼金睛,探測著深空的奧秘;從無垠沙漠中的朵朵蘑菇雲,到現在,C191大飛機直衝雲霄,052D艦海上遨遊,共同譜寫著中華民族復興事業的偉大前景。他們的背後,是每一位在自己崗位上默默獻身的中國人,是千千萬萬個中國人的獻身,讓中國煥發活力與新生!「你所在的地方,就是你的中國,你怎樣,中國就怎樣。」以吾輩青年鴻鵠之志,願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奉獻終生。
獻身,為了中國!
——2019年高考天津卷滿分作文《獻身,為了中國》
【運用亮點】
這篇作文成功運用縱向組合對中心進行了深入闡釋。選用「經典素材」——古往今來,無數的文人墨客,如屈原、藺相如、文天祥、龔自珍,用宣紙徽墨抒發著自己的豪情壯志,表達著為國獻身的熱血;「熱點素材」——從《東方紅》,到如今嫦娥奔月,玉兔升空,悟空的火眼金睛;從朵朵蘑菇雲,到現在C191大飛機、052D艦,共同譜寫著中華民族復興事業的偉大前景。這樣,使結論「獻身,為了中國」映襯而出,作者的觀點就更為鮮明突出。這種運用素材的技法,讓文章的內容具有了穿越時空的精彩,新鮮亮眼。
運用「歷史的歲月」與「時代的氣息」互相對照,互為映襯這種技法思路可概括為:明確中心→古今選材→縱深挖掘。首先要明確中心,然後緊緊圍繞中心論點篩選素材。當我們手中只有一個素材時,論證就會很單薄,這時如果我們手中掌握的是「熱點素材」,就可以嘗試著尋找「經典素材」,反之一樣。通過對同質或異質的古今素材進行組合對比,並往深處挖掘,就能增強文章的說服力。
【佳作示例2】
作為新時代青年,我們的責任是什麼?當責任作為一組文化遺傳的密碼時,我們看到的是一種綿延不絕的傳承。
從先秦諸子為國家利益而奔走,到司馬遷、班固公正執筆、著書立說,他們為了自己肩上承擔的責任,從不向人生的困厄屈服。從杜甫的「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到陸遊的「位卑未敢忘憂國」,他們即使經歷萬千挫折,也從未捨棄自己深沉的愛國情懷。從五四青年到錢學森、鄧稼先、黃大年……他們在璀璨年華以國為家,或為民族獨立而呼告,或為強大國家的軍事力量而甘於清貧。他們,無數個他們,以士子、詩人、科學家等身份,身體力行為責任。
他們,讓我們懂得什麼是責任。
——2019年高考全國卷Ⅱ優秀作文《颯沓青春生浩氣,不畏任重求弘毅》
【運用亮點】
上述文段就是「經典素材」與「熱點素材」名人的寫作範本。司馬遷、班固、杜甫、陸遊屬於「經典素材」人物,錢學森、鄧稼先、黃大年屬於「熱點素材」人物,他們都有著自己獨特的個性,人生、經歷、內在情感等都不相同,如何才能把他們組合在一起呢?那就是找到他們身上的共同點——他們在璀璨年華以國為家,或為民族獨立而呼告,或為強大國家的軍事力量而甘於清貧。於是我們就可以把名人串聯起來,同質疊加,組合排比,來揭示古今名人具有的共同特質,由此就像構成集束炸彈,威力不可估量。可以說,作者濃縮「經典」與「熱點」素材,以排比的形式形成合力,讓文章的主旨具有了永恆的魅力,最後水到渠成地引出觀點:他們,無數個他們,以士子、詩人、科學家等身份,身體力行為責任。
運用「經典素材」與「熱點素材」中的名人串聯的思路可概括為:明確中心論點→選取同類素材→圍繞中心分析。論據是為論點服務的,所以細讀材料,認清中心論點是運用此法的第一步;然後根據中心,進行發散思維,將能夠為中心服務的「經典素材」和「熱點素材」中的人物,按寫作角度精心裁剪;最後將所選取的素材按時空順序、相互彌補、層層疊加等方式組合,展開分析,從而論證中心。
【運用亮點】
以上語段,「黃帝、虞舜、蘇秦」等經典事例,大家都清楚,因而略寫。以「新時代青年中有的對勞動不當做法」為熱點事例,因為讀者還不太了解新時代青年的生活狀況及心態等。這樣搭配,引發讀者對問題的審視與思考,進而自然地聯繫到「勤勞是中華民族綿延至今的原因之一」上面來,不僅主旨凸顯——人類需要更高級的勞動和更高的智慧來管控科技,更讓文章的布局靈動多姿。
【佳作示例4】
翻閱歷史的書頁,目光隨著方塊字的變化而跳躍,耳邊響起先賢對的吶喊。「韌」字左邊好似一塊韌性很強的熟牛皮,右邊則是一把鋒利的匕首。我不由得想到了藺相如,面對廉頗的挑釁,他一讓再讓;面對秦王的肆意妄為,他迎難而上,只因為他的心中有一個「先國家之急而後私仇也」的底線。這種「韌性」正是國人靈魂的寫照。
走在網際網路高速公路上,我們享受著數位化文明帶來的福利的同時,還要發揚「韌」的精神,承擔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責任。在大數據時代,行動網路是世界經濟發展的新的增長點。華為研發的5G技術本是世界共享的盛事,但是本為貿易夥伴的美國卻先是對中興斬斷供貨源,繼而又對華為頻出殺手。了不起的中國人未雨綢繆,冷靜、自信、從容地應對當下的危機,以柔克剛——中華文明的韌性。相較於美國的極限施壓,中國的韌性道高一丈:「談,大門敞開;打,奉陪到底。」
——2019年高考北京卷滿分作文《文明的韌性》
【運用亮點】
文章為了論證「文明的韌性」,選用「經典素材」藺相如作為典型事例加以闡述,闡明這種「韌性」正是國人靈魂的寫照;之後又運用「熱點素材」美國施壓——中美貿易摩擦,來論述以柔克剛——中華文明的韌性。中外「經典素材」與「熱點素材」融為一體,很好地詮釋了「文明的韌性」的深刻內涵,使論證具有了極強的說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