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遺「三唱」,一唱藏戲,二唱海陽大秧歌,三唱赫哲背媳婦撮魚

2020-12-22 那拉君嘉

文化是一個民族的標識,文化遺產是我國文明傳承中不可剝離的載體。文化和自然遺產日來了,這些珍貴的文化遺產你了解多少?今天,我就帶您欣賞三個讓我心動不已的非物質文化遺產——

藏戲,西藏千百年來的文化記憶,令人稱奇驚豔的民族藝術

夏季,西藏仁布縣的青稞在田野裡茁壯,那些喜愛藏戲的藏族農人,在付出艱辛勞動料理青稞的同時,總會抽出時間,參加仁布縣的藏戲演出團組織的藏戲排練。大家歡聚在一起,按照藏戲的曲目進行排練,一招一式都認真精細。

我走進仁布縣採風時,縣裡文化局的同志向我介紹了仁布縣藏戲團的情況,並帶著我在仁布縣廣場上觀看了藏戲表演,我立刻被藏戲的神採吸引,顧不得高原反應帶來的行動不便,立即投入採訪拍攝。

藏戲團團長旦增,從5歲時跟著阿爸學習藏戲,他能夠演出多個曲目的藏戲,他的藏戲表演,有著雅魯藏布江的豪放,有著喜馬拉雅山的雄奇,深得藏族同胞的喜愛。

旦增出任縣藏戲演出團團長後,他把精力都用到組織藏戲愛好者們的排練和演出上,一年四季,從不懈怠,藏戲的精彩因為他們的演繹得到傳承。

旦增告訴我,他帶領的這支藏戲演出團的演員們來自鄉村,演員們就是普通的藏族同胞,他們平日裡都愛好藏戲,只要有時間大家便研習藏戲,目的是讓自己的舞姿更加嫻熟和瀟灑,在為同胞們演出精彩的藏戲時,能夠把藏戲的神韻風採送給藏族父老鄉親和各地的遊客們。每次藏戲演出,周圍方圓十裡的群眾都會來觀看,演出現場常常是圍的水洩不通。

藏戲,藏語叫「阿吉拉姆」,是藏族地區普遍流行、在祖國百花藝苑中獨具特色的一個劇種。 藏戲文化歷史悠久,是一門起源於公元8世紀的藏族藝術形式,被譽為藏文化的「活化石」。2006年5月20日,藏戲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09年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口頭和非物質遺產代表作」名錄。

據了解,仁布藏戲是在所有藏戲劇團和流派中藝術方面發展完備豐富、影響大、流傳廣的一種。

旦增告訴我,藏戲是以民間歌舞形式,表現故事內容的綜合性表演藝術。從十五世紀起,噶舉教派僧人唐東傑布立志在雪域各條江河建造橋梁,為眾生謀利。他煞費苦心,募籌造橋經費,雖然三年多的努力,尚未成功。後來,他發現虔誠信徒中有生得俊俏聰明、能歌善舞的七姊妹,便召來組成戲班子,以佛教故事為內容,自編自導成具有簡單故事情節的歌舞劇,到各地演出,以化導人眾、募集經費。這就是藏戲的雛形。為此,人們把唐東傑布視為藏戲的祖師;又因藏戲最初由美貌出眾的、仙女般的七姊妹演出,人們又把藏戲叫做「阿吉拉姆」。「阿吉」,藏語意為大姐或女性;「拉姆」,意為仙女。當然,經過很多民間藝人的加工、充實、豐富和提高,藏戲早已不是最初的模樣了。但是,藏戲真正形成自己的一套藝術形式,恐怕也是十七世紀以後的事情。

在藏戲排練現場,旦增應我的邀請,邊表演藏戲,邊介紹藏戲豐富的文化內涵。藏戲在幾百年的表演實踐中,逐步形成了一種比較固定的程式。藏戲的演出,一般是廣場戲,少數也有舞臺演出形式。演出時,化妝比較簡單,除戴面具外,其他就是一般的粉面與紅脂,沒有複雜的臉譜。樂器也較簡單。打擊樂只有一鼓一鈸,演出時有一人在 旁用快板向觀眾介紹劇情發展情況。劇中人道白很少,演員專心致志地吟唱,由於廣場演出,演員的唱腔多高昂嘹亮,拖腔也多,顯示出粗獷有力的性格。後臺一般有幫腔,形式與川劇差不多。

藏戲唱腔很多,大致分為表現歡樂的長調,藏語叫「黨仁」;表現痛苦憂愁的悲調,藏語稱「覺魯」;表現敘述的短調,藏語稱「黨統」等等。武功、舞蹈、技藝在藏戲演出中,也廣泛運用。一般是演唱一段以後,便出現一段舞蹈。舞蹈動作很多,爬山、行船、飛天、入海、騎馬、鬥妖、擒魔、禮佛等等,都有一定的舞姿。

藏戲的演出時間可長可短,有的演幾小時,有的演一、兩天,過去連演幾天的情況也有。要演唱,則細唱細作;要演短,則用後臺快板道白,敘述劇情,一下子跳過去。一般每臺藏戲都可分為三大部分:一是「溫巴頓」,意為獵人淨地,就是身著獵人裝束手持彩箭首先出場,淨場地,高歌祝福。其次是「加魯欽批」,即太子降福。就是著太子裝束者登場,象徵加持舞臺,給觀眾帶來福澤。最後是「拉姆堆嘎」,即仙女歌舞。就是著仙女裝者慢慢起舞,表示仙女下凡,與人間共享歡樂。這就是藏戲開場的序幕。二是「雄」,也就是正戲。三是「扎西」,即告別祝福儀式。

為了傳承藏戲,旦增和他的藏戲演出團的演員們活躍在日喀則的大地上。一次去鄉村演出趕上暴雨,在過河時,一位演員掉進了湍急的河流,多虧大家帶著繩索,才挽救了那位演員的生命。「演出藏戲,也是要付出生命努力的。」旦增告訴人們。  

旦增和他的團隊傳承藏戲的辛苦付出,感動著無數喜愛藏戲的人們。他們演出的《白瑪雯蚌》《蘇吉尼瑪》《卓瓦桑姆》《智美更登》等藏戲劇目廣受推崇。旦增告訴我:「藏戲傳承非常有意義,人們可以近距離接觸藏戲這個傳統文化,今後我們也將以此為契機,繼續加大傳承力度,讓人們感受到傳統文化特別是藏戲的魅力,人們多了解藏族傳統文化。」

正是這精彩的藏戲,傳承著藏民族多姿多彩的文化,給了人們生活和勞動以豐富多彩。

地雷戰讓山東海陽蜚聲中外,這裡的海陽大秧歌同樣驚豔美麗中國

山東海陽是地雷戰的故鄉,抗戰時期,這裡發生的地雷戰故事,如今已經寫進了教科書,激勵了幾代人。

海陽不僅因為《地雷戰》的故事享譽中外,與《地雷戰》齊名的,是這裡風韻獨特的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海陽大秧歌,以舞姿豪放,內容向上,風姿火紅熱烈的海陽大秧歌,是父老鄉親們的最愛。

每年,正月裡的海陽大地春意萌動,桃花正在秀骨朵,在春風的吹拂下盛開。「地雷戰的故鄉」山東煙臺海陽市海陽大秧歌團的演員們,在這個季節裡忙活起來了,他們一方面走進鄉村,為家鄉的父老鄉親送上歡快的海陽大秧歌;一方面,接受青島糖球會組委會以及各地節會的邀請,為四面八方的觀眾們捧獻海陽大秧歌,將海陽大秧歌的歡樂、喜悅以及粗狂和奔放帶到各地,一飽人們的眼福,把海陽大秧歌文化傳播到了華夏神州。

山東海陽市是革命老區,電影《地雷戰》的故事就發生在海陽。戰爭年代,海陽人民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在實踐中發明和製造了數十種地雷,海陽的地雷戰在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中發揮了巨大的威力和作用。

在海陽,同地雷戰一樣聲名遐邇的還有海陽大秧歌。海陽大秧歌是一種古老的漢族民間舞蹈,屬於山東三大秧歌之一,是民間社火中的舞蹈部分,流行於山東半島南翼、黃海之濱的海陽市一帶。海陽大秧歌是一種集歌、舞、戲於一體的漢族民間藝術形式,它遍布海陽的十餘處鄉鎮,並輻射至周邊地區,成為海陽秧歌文化的核心區域。

海陽市電視臺一位民俗專家介紹,海陽大秧歌歷史悠久,源遠流長,有著廣泛的群眾性和多種民間技藝的綜合表演,是一種自娛性藝術形式。海陽秧歌據《海陽縣誌》記載有560年的歷史,它以粗獷奔放、熱烈歡快,質樸坦率,風趣幽默的表演風格著稱於世。

海陽大秧歌的演員們來自海陽鄉村,他們是海陽大秧歌的傳人。據海陽電視臺一位記者介紹,海陽大秧歌表演內容豐富,隊伍結構嚴謹,主要由三部分組成。出行時排在最前列的是執事部分,其次是樂隊,隨後是舞隊。舞隊有各類角色幾十人,秧歌隊常用陣式有「二龍吐須」、「八卦鬥」、「龍擺尾」、「龍盤尾」、「二龍絞柱」、「三魚爭頭」、「眾星捧月」等。海陽秧歌舞蹈動作的突出特點是跑扭結合,舞者在奔跑中扭動,女性扭腰挽扇、上步抖肩,活潑大方;男性顫步晃頭、揮臂換肩,爽朗風趣。

海陽秧歌的動作,要求全身都要「活泛」,要「渾身會說話」。動作非常講究內在力量的擴張,而擴張要靠呼吸來帶動,呼吸聚散著內在力量,作用到胸部、胯部,擴展到全身,控制著動作的力度和幅度。男演員講求「鋪身剎架」、「腳底生根」、剛柔相濟,給人一種沉重、穩健之感覺。女演員講究心態的表露,追求舒展飄逸,特別強調腰部的靈活性,從而形成海陽秧歌男「提沉」,女「抻拉」的特有韻律和豐富內涵。

海陽秧歌還注重塑造各種人物形象,刻畫人物性格,善於從生活中提煉豐富的舞蹈語彙,從不同角度、用逼真動人、惟妙惟肖的舞蹈語彙抨擊邪惡、讚頌真善美。

2006年5月20日,海陽大秧歌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海陽大秧歌如今寫進了教科書。原總政歌舞團和原解放軍藝術學院創作的獲獎舞蹈作品《在希望的田野上》、《苦菜花》都充分表現出了鮮明的海陽大秧歌的藝術特色。1983年北京舞蹈學院舞蹈系,把海陽大秧歌正式列為中國漢族民間舞蹈必修教材,登上了高等學府的講壇。

而對於遊子來說,海陽大秧歌則是鄉情的呼喚,海陽大秧歌是他們回家的理由,是足以讓他們流淚的情節。

赫哲族獨創的捕魚方法 如今成了世上獨一無二的比賽項目

為了傳承赫哲族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每年,黑龍江省同江市的赫哲族人都會集聚在街津口赫哲族漁鄉或八岔赫哲族漁鄉進行背媳婦撮魚比賽,以此傳承民族體育文化,這一捕魚特色鮮明的傳統體育比賽,和伊瑪堪、叉草球等一起,被列為黑龍江省的非物質文化遺產。

我是一位非遺愛好者,這些年在全國各地拍了不少精彩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受益很深。聽到赫哲族有「背媳婦撮魚比賽」這樣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我立即安排好行程,和北京的幾位的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者一起,不遠千裡趕赴黑龍江省的邊城同江市,追尋並拍攝赫哲族人背媳婦撮魚比賽等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

赫哲族自古以來生活在黑龍江、烏蘇里江和松花江流域,以捕魚狩獵為業,是具有古老而優秀文化的民族,歷史上與肅慎系統的挹婁、勿吉、黑水末革、野人女真等古代民族有淵源關係。赫哲族傳統漁獵文化是在「三江流域」特定的自然生態環境中形成的。赫哲族先世古來就有驍勇善戰之稱,《新唐書》記載說:「惟黑水完強,……人勁健,善步戰,喜射獵……。」

抵達哈爾濱,我們又乘火車趕到佳木斯,然後長途汽車奔赴同江,在同江住了一個晚上,最後抵達同江市街津口赫哲族漁鄉,一番折騰,大家拍攝的熱情絲毫沒有削減。同江背媳婦撮魚比賽源於赫哲族人的捕魚勞動創造。有史以來,赫哲族人便用樺皮船和木船在三江流域捕魚。除了用網具捕魚外,赫哲人還在鐵圈上穿插上木棍,在鐵圈上編織上漁網,做成撮羅子,站在船上向江水裡魚群密集的水域撮魚。久而久之,這一撮魚方式被赫哲族人演變為背媳婦兒撮魚比賽。

在當地攝影家協會的幫助下,我們十分順利地與同江市街津口赫哲族漁鄉文化站取得聯繫,然後參加到非遺傳承的活動中進行拍攝。我們十分珍惜這來之不易的採訪和拍攝機會,為了和赫哲族背媳婦撮魚比賽的運動員們成為朋友,我主動向赫哲族運動員兄弟展示我的作品,贏得了他們的信任和支持。

赫哲族運動員尤明國告訴我:赫哲族人民在漫長的歷史歲月中,根據生息地的地理、歷史條件和自己的喜好,創造了不少具有民族特色的體育形式,背媳婦撮魚比賽就是其中之一。

黑龍江畔風和日麗的一天,赫哲漁歌動人心扉,我心儀已久的背媳婦撮魚比賽就在黑龍江邊舉行。我看見,背媳婦撮魚比賽的場地選擇在平整的陸地上,赫哲族同胞在地上鋪上兩塊長約6米、寬約15釐米的厚實木板,同時,在木板邊上放置兩條木魚,作為赫哲族人比賽時用撮羅子撮的魚兒。

比賽在兩組4名運動員中進行,運動員由兩男兩女「兩對兒」赫哲族人組成。只見兩名男運動員站在離木板30米處,兩名女運動員站在木板開端處,開端處還放有兩個供男運動員比賽使用的撮羅子。

裁判員發令比賽開始,男運動員奮力向著漂亮「媳婦」站立的木板奔跑而來,然後快捷地蹲身撿起撮羅子背起「媳婦」,然後踏著木板,用撮羅子撮起地上的木魚奔向終點。這些在瞬間完成,看得我們眼花繚亂,竟然忘記按動快門……

這是一項檢驗體力、平衡,配合、準確的比賽。如果男運動員體力不支,撮羅子掉在地上是輸的結局;平衡不好,背上背著的漂亮「媳婦」落地,或者從木板上失腳踏在地上也是意味著輸掉比賽,因而,赫哲族男女運動員要配合默契。如果不能準確地撮到魚,而對方撮到的魚多也意味著自己敗下陣來。

比賽雙方以撮魚多,不失腳,率先背著媳婦到達終點的一對運動員為勝利方。背媳婦撮魚比賽精彩紛呈,讓人忍俊不止。這是力量的對抗,是美的創造,大多數參加比賽的運動員都能一氣呵成,背著「媳婦」完成撮魚的一系列動作,因為,他們祖祖輩輩就是這樣進行捕魚生活的。

我手裡的相機歡唱起來,將赫哲族人背媳婦撮魚比賽的精彩畫面收入鏡頭,大家都認為這次千裡追拍民俗的活動有意義。

背著漂亮媳婦撮魚比賽 赫哲族這個非物質文化遺產有意思!

相關焦點

  • 天下霸唱三年填一「坑」
    神鷹圖留下的這個懸念,天下霸唱許多年都沒有寫出下文,不免讓一些人猜測這個故事會不會就這樣爛尾了。也有人猜測是不是要等《天坑鷹獵》的第二部電視劇上映,書才會出版呢?    雖說《神鷹圖》中的神鷹可以畫鼓而出、降妖捉怪,但對普通人來說似乎並無一用。
  • 《亞魯王》史詩:唱誦時光河流
    在地處麻山腹地的安順市紫雲苗族布依族自治縣猴場鎮打哈村,75歲的東郎陳興華每次主持葬禮儀式,都會身著藏藍色麻布長衫,頭戴草編的「冬蓬」,手執鐵質長矛,一襲古代武士裝扮唱誦亞魯史詩。眼前的棺槨上,擺放著糯米飯、火草、菸葉、草鞋等,那是親人們為逝者準備的「行裝」。
  • 劉立本|唱唱祁縣活動的五大成果
    劉立本|唱唱祁縣活動的五大成果 秧歌聯唱 唱唱祁縣活動的五大成果
  • 三疊陽關唱 千古送別曲
    盛唐大詩人王維的著名的送別詩《送元二使安西》,也就是風靡唐代、傳唱千古的《陽關曲》,又名《渭城曲》或《陽關三疊》。唐代很多詩人的不少詩篇都提到過這首詩,白居易的《晚春欲攜酒尋沈四著作先以六韻寄之》裡有這樣兩句:「最憶陽關唱,真珠一串歌。」
  • 彈古箏、唱京劇,那些在抖音上演繹非遺的寶藏女孩真棒
    |古箏歸來,道不盡的中華情   浪漫的法國街頭,@碰碰彭碰彭 正動情地彈奏著古箏,一襲漢服與縷縷青絲伴著悠揚的琴聲,隨風翩翩起舞……引得一眾路過的法國人駐足欣賞,也勾起華人的思鄉之情,淚流滿面。  一年前,在外留學的她開始在法國街頭演奏古箏,推廣中國傳統民樂。
  • 聽 岷江上遊的「聲音活化石」:地上的河水唱完唱草原唱牛羊
    澤旺仁青的父親,是羌族多聲部民歌國家級非遺傳承人、松潘縣小姓鄉埃溪村村民郎加木。童年對澤旺仁青來說,就是待在家中,放眼望去數不盡的綠樹、白雲和高山。他最喜歡放學回家後,借著傍晚夕陽的餘暉,坐在田野邊看著大人們牽著犛牛犁地。那時候沒有路燈,人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唯一的放鬆娛樂方式就是唱歌。
  • 酷狗唱唱
    酷狗唱唱,一起唱,才好玩由酷狗出品的K歌軟體,具有專業音效、智能打分、高品質伴奏、K歌、打擂評委和K歌社交互動等功能,依託酷狗正版曲庫,海量高品質伴奏任你選。
  • 非遺項目瓊僑歌謠傳承人朱運行:樂唱歌謠傳鄉情
    「阿妹割禾田中央,抬頭起來分哥看,眉毛彎彎幾標緻,眼子迷迷割肚腸……」說起瓊僑歌謠,眼前這位77歲的老人有聊不完的話題,隨意吟唱一曲,詼諧、活潑的生活氣息,一念一唱之間便洋溢開來。  老人名叫朱運行,是文昌市東郊鎮頗有名氣的農民企業家,曾成功創辦了東郊椰子加工廠和海南椰子活性炭廠,帶領無數村民發家致富,為改善當地人居環境作了很多貢獻。
  • 苗族民歌曲風高亢:唱山唱水 唱最美鄉愁
    青筍、竹葉、海椒、花椒等植物都是苗歌中常見的意象,從屋中刺繡到田間勞動,苗歌可以「走到哪兒唱到哪兒,看見什麼唱什麼」。51歲的何茂從小在鞍子鎮長大,兒時的記憶便是歌聲飄滿山間。從小時候跟著長輩們學唱,到後來和其他7人一起代表彭水自治縣參加第三屆全國少數民族文藝匯演獲得金獎,再到她現在被評選為鞍子苗歌傳承人,何茂與苗歌從未分離過。
  • 語言啟蒙,從唱兒歌開始
    兒歌上百首,要找到孩子喜歡的兒歌不太容易,我挑選了十來首,比較簡單且日常互動性比較強的兒歌,小盆友記性非常好,很多兒歌都可以一字不落的背下來。很多兒歌都是信手拿來,說唱就唱。大姐姐你呀快快來,小弟弟你呀莫躲開,手拉著手兒唱起歌兒,我們的生活多愉快九零後的一代,對這首歌真的是情有獨鍾。我記得那會兒,我老喜歡轉圈圈唱娃哈哈。現在教豌豆豆唱這首歌的時候,他也喜歡轉圈圈。
  • 他在抖音對著土坎唱民歌,網友:我好像回到家鄉
    「這一山山望見了那一山山高,啊嘛噠咿兒喲嘚兒喲喲,那山上那個酸棗,嘚兒酸棗,長呀麼長得好,啊嘛噠咿兒喲,叫一聲那妹妹......」背靠黃土高原,身著陝北農民服飾、頭戴毛巾帽、手拿話筒的劉小飛在田地裡歡快地唱起陝北民歌《打酸棗》。這讓他成為了抖音裡一道別具一格的風景線。  腳踩黃土長大的劉小飛今年已經44歲了,是個標準的陝北漢子。
  • 周杰倫最難被唱出來的十首快歌,能唱好三首你就比較厲害了!
    說唱部分不多,但很搶戲,副歌同樣不好唱,而歌曲尾部的rap更是10秒不到唱了60個字。NO.9止戰之殤 最快:」這故事一開始的鏡頭灰塵就已經遮蔽了陽光biang「 兩個漂亮的六連音 Penta Ki!! Ace!沒什麼好評的...捲舌不太好唱,可以刻意模仿一下周董的唱腔。本人無壓力哦~但是當你終於擊敗這一饒舌狂魔之後,副歌又來蹂躪你啦,依然是半高不高,趁你虛,要你命。
  • 胡婷婷掀「唱詩」浪潮 唱道文化建立生態教育
    據悉,唱道文化創始人胡婷婷攜「婷婷心選」的第二次開學季直播於近日在淘寶平臺播出,在線觀看量破百萬,持續取得傲人的成績。另一方面,《婷婷詩教》、「婷婷大語文」都是公司推出的一系列教育產品,結合教育資源和教育工具,致力發展成為網際網路與傳統文化相融合的優質內容。
  • 《嗨唱轉起來2》金曲唱不停
    湖南衛視人氣節目《嗨唱轉起來2》正在熱播中,大玩家、沙發客、嘉賓們輪番登臺嗨唱,美貌與才華並存的嗨唱歌手們不僅給觀眾送去聽覺與視覺的雙重享受,還帶去了激勵人心的力量。而第二期剛剛落下帷幕。 在這期節目中,大玩家謝娜、潘瑋柏、大張偉朋友變對手,分為三組展開對戰,搶人大戰一觸即發!
  • 《蒙面唱將猜猜猜》再添新丁,「這隻英鬥不好惹」等三位唱將今晚登場
    音樂懸疑競猜類真人秀《蒙面唱將猜猜猜》第五季第6期,將於12月6日晚9點10分登陸江蘇衛視。本期將會迎來「這隻英鬥不好惹」「霸道總裁很任性」「飛馳的山裡王「三位唱將加盟。她那仿佛從磁帶中走出來的嗓音讓猜評團上癮,聽她唱完一曲,還想再聽一曲,猜評團開啟了點歌模式,她為大家帶來了一首《我只在乎你》,柔美的唱腔神似鄧麗君,讓猜評團深深陶醉其中。「飛馳的山裡王」嗨跳民族舞 第三位新晉唱將「飛馳的山裡王」,擁有本期最吸睛的面具。既古樸又具有異域風情的面具,滄桑清透的嗓音,是他留給猜評團的印象。
  • 《西海情歌》:刀郎唱的是人生,雲朵唱的是離別,王健林唱的是啥
    刀郎唱的是人生樂評,必須要結合著時代背景、歌手的創作初衷,以及演唱時的心境,綜合來評論。千禧年之後,港臺樂壇式微,內地的唱片業方興未艾。如果你覺得這點不是很好理解的話,你將這首歌的降央卓瑪版和「黑鴨子」版與刀郎的原版對比著聽就會發現:刀郎唱的是人生,降央卓瑪和「黑鴨子」唱的是愛情!雲朵唱的是離別眾所周知,雲朵是刀郎的徒弟。
  • 女神田馥甄厲害了,主題曲唱一首火一首,電視劇唱一部火一部
    張翰張鈞甯二度合作,撒糖撒到停不下來!新歌《最暖的憂傷》明天要和大家見面了!《小幸運》紅到了什麼程度呢?我走在去食堂的路上,校園廣播臺放著;打個滴滴,車載電臺也在放;宿舍四個小姐姐裡有三個都在全民K歌裡唱這首歌,大概也就唱了十遍林依晨和吳尊主演的時尚背景勵志偶像劇,兩位主演當年的盛世美顏應該讓《東方茱麗葉》成為了很多人的心頭好。
  • 618晚會薛之謙唱方言版演員!邊唱邊扭秧歌!江蘇臺為何情有獨鍾
    王二妮一開嗓,肥鳥完全聽不出是《演員》這首歌,還以為在唱二人轉。然而節目介紹卻說是陝西民歌,肥鳥快被陝西東北方言搞暈了,直到薛之謙出來才發現,這哪裡是在秀方言,分明是在拼演技來了。薛之謙的表情亮了薛之謙一邊凹方言,一邊瞪眼掐腰凹造型,看得肥鳥眼花繚亂,《演員》生生被唱成了舞臺喜劇。
  • 大語文啟蒙,從唱詩歌、童謠開始
    從二字對開始,三字對、五字對,直到七字對,旁邊有練習小提示。3.認識拼音字母這本書還有個優勢是,帶著孩子在讀、唱時,就把拼音字母給認了。《詩韻新編》裡的「一麻」就是「a」,「二波」就是「o」,「三歌」就是「e」……每個韻部後面,還會附帶兩首古詩,加深理解。總的來說,《給現代孩子的聲律啟蒙》妥妥的寶藏書,值得花時間帶孩子來挖寶。
  • 《嗨唱轉起來》幸福嗨唱2020,林志穎辛曉琪空降現場再唱金曲
    錢江晚報·小時新聞記者林夢芸 通訊員何曉婷在歷經了11場轉盤嗨唱主題音樂派對後,本周末,湖南衛視全民音樂綜藝互動秀《嗨唱轉起來》終於即將迎來本季最後一次的嗨唱狂歡。在這個主題為「嗨唱2020」的收官之夜上,嗨唱大明星林志穎、辛曉琪攜經典金曲登臺獻唱;隔壁老樊、火箭少女101李紫婷、高嘉朗驚喜亮相一展不俗歌唱實力;錘娜麗莎、凱麗、郭聰明等往期節目中的高人氣歌手重返轉盤,點燃「娜麼吉祥」的搶人大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