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投降後,蔣介石做了一個決定,讓無數將領到中山陵前抱頭痛哭

2020-12-15 滄海沉雲史

在抗日戰爭時期,為了阻止日軍的侵略行為,拯救百姓於苦難之中,我軍和國軍放下了矛盾,聯起手來,一起對抗外敵。後來在國共兩黨的共同努力之下,日軍終於無條件投降,並撤出了中國。這場勝利比以往任何一次戰爭的勝利都更加珍貴,百姓們也都非常興奮和激動,一時間舉國上下無不歡慶。可是兩年以後,國內卻發生了一起國軍將領到中山陵集體「哭陵」事件,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

原來這一切都是蔣介石導致的。說起蔣介石,我們都非常熟悉,他身為國民黨總統,不僅擁有卓越的軍事才能,在拉攏人才方面也很有一套,很多國軍將領都對他忠心耿耿,寧死也不背叛他。但是蔣介石也有一些缺點,比如搞獨裁統治、為人多疑等,還有一點就是他對嫡系部隊異常信任和偏愛,但對於非嫡系軍隊卻始終報以懷疑的態度。所以就在抗戰勝利後不久,他就做了一個重要決定。

這個決定就是重新整編國軍隊伍,而這個想法也不是蔣介石想出來的,是美國一個中將建議他這樣做的,其目的是為了瓦解非嫡系軍隊,同時加強嫡系軍隊的實力。由於這個想法正符合蔣介石管理軍隊的理念,因而獲得了他的首肯。於是就在1949年4月,國軍總司令部在南京召開了相關會議,在制定出方案後,便迅速進行了大規模的整編軍隊工作。

蔣介石對待非嫡系軍隊的辦法是「要兵不要官」,意思是將非嫡系軍隊的番號全部撤銷,再把裡面的所有普通士兵都併入嫡系軍隊中,並進行軍隊整編,把原來的軍整編成師,把師整編成旅。而那些非嫡系軍隊的軍官卻成為編餘將領,被閒置下來。據了解,國軍編餘將領一共有五百多位,這些人有的已經日漸年老,有的身患重病,除了行軍打仗以外,他們根本沒有任何專長,所以很難安置他們。

後來,蔣介石便下令把這些編餘將領都調去中央軍團受訓,但受訓了半年以後,依然不知該如何分配他們,便只能繼續閒置下來,每個月給他們發一些生活補貼。可是由於生活補貼很少,根本不夠家庭開銷,所以很多編餘將領無奈之下,只好離開軍隊,另外想辦法謀生。

在這些編餘將領中,有一個中將叫奚澤,原來家裡很有錢,後來他加入同盟會,並捐款一百多萬銀元給孫中山鬧革命,之後更是官至集團軍參謀長。可成為編餘將領以後,他失去了生活來源,家裡一貧如洗,處境非常艱難,最終他的妻子因不堪生活壓力而選擇跳河自盡了。奚澤中將一直在不遺餘力地保衛國家,最終卻落得家破人亡的下場,實在令人唏噓不已。

除了他以外,還有一個國軍副師長叫陳天民,原本是黃埔一期的學生,後來加入國軍,並參加多次戰役,在抗戰時期,更是立下了不少戰功。卻在整編後查出自己得了肺癌晚期。可是此時的他已經成為編餘將領,根本負擔不起高昂的醫藥費,所以他最終不堪屈辱而服毒自殺了。最悲慘的是,陳天民死後,竟沒錢安葬,最後還是幾個同袍湊錢才安葬了他。

在見識了生活的艱難以後,編餘將領們都萬分憤慨,沒想到自己拼死拼活地為蔣介石賣命,卻落得如此下場,這實在是不公平。於是其中一個將領提議到孫中山的陵前去哭訴苦衷,以示不屈。這個提議得到了其他將領的同意,於是就在1947年5月12日這一天,所有的編餘將領身著軍裝,佩戴勳章,舉著青天白日旗來到了南京中山陵,站在了孫中山的陵前,先是由丁德隆中將宣讀祭文,祭文念完以後,幾百名將領開始號啕大哭,紛紛高喊「打倒貪官汙吏」。

此次哭陵事件引起了國內外各界人士的關注,大家都紛紛指責老蔣,老蔣得知以後,大發雷霆,聲稱要把他們抓起來。但後來迫於輿論壓力,同時也擔心影響軍心,只好妥善安排了這些編餘將領。而經過這場哭陵事件,更讓人們看清了國軍內部存在的種種問題,所以國民黨註定是失敗的。

相關焦點

  • 1945年蔣介石只準日本向國民黨部隊投降?
    蔣介石自言自語道:「喜鵲叫喜事到,難道今天要有什麼好消息?莫非是日軍要正式宣布投降了,還是重慶又破獲了中共地下黨?」蔣恨共產黨,但最仇視的還是日本,畢竟外侮大於內爭,他期盼抗戰早早勝利。從1931年9月日寇鐵蹄開始踏上中國東北三省,到1937年全面侵華,至1945年8月中國抗戰徹底勝利,屈指已整整14個年頭。
  • 1945年日本投降儀式,為何蔣介石不參加,而是徐永昌和何應欽
    日本無條件投降是指1945年8月15日正午,日本裕仁天皇向全日本廣播,接受波茨坦公告、實行無條件投降,結束戰爭。1945年9月2日上午9時許,在停泊於東京灣的美國戰列艦密蘇裡號上舉行了隆重的受降儀式,出席籤字儀式的國家有美國、英國、蘇聯、中國、澳大利亞、加拿大、法國、荷蘭、紐西蘭等。
  • 日本投降後,蔣介石批示:這個戰犯必須槍斃,拒絕任何人說情!
    日本投降後,針對日本戰犯的審判工作也隨即展開。 除了大家熟知的東京大審判之外,中國也成立了南京國防部戰犯審判軍事法庭,像南京大屠殺的元兇谷壽夫、「百人斬」野田毅、向井敏明等人,都是在這裡被審判的。
  • 日本投降後國民黨的表現,竟然比抗戰時期更丟人…
    八一五後國民黨的各種談話和會議,主張對日強硬的人,都是孫科一類的邊緣化人物。諸如蔣介石和何應欽等核心領導都主張對日寬容,氣的孫科大罵你們對日寬容就不怕得罪美國麼? 事實上也如此,蔣介石一伙人的表現既得罪了美國又讓日本看不起。
  • 國軍5大將領,除杜聿明外,蔣介石最器重誰?
    在國民黨軍隊中,蔣介石為國軍核心人物,雖然是從黃埔軍校出來的,但是其作戰指揮才能有所欠缺,不過他手下也是擁有許多強兵猛將,其中最出名的有國軍五大將領,這裡面他最器重誰呢?國軍五大將領有哪些?一、杜聿明杜聿明是蔣介石麾下最熟悉的將領之一,著名的抗日將領,畢竟他不僅在國內打過仗,還去國外打過!中國遠徵軍的將領人才,而且還是唯一一個把林彪給為難住的將領,在東北地區如果他沒有被換下,很可能林彪還會吃他的虧。
  • 日本戰敗中國受降內幕:蔣介石求助美國,國民黨內部上演精彩鬧劇
    蔣介石怎麼可能甘心讓共產黨參與此次受降,他決定求助美國以前,在中日開戰之後,蔣介石曾提出過「集小勝為大勝」,以「空間換時間」的理論。但是到了8月10日,各方勢力都在打算盤的時候,就完全反了過來,那就要以「時間換空間」了。
  • 日本投降後,那些曾在華夏大地胡作非為的日本軍官,結局如何?
    而日本,雖說它的閉關鎖國也被西方列強打破,可是它卻通過「明治維新」,發展成了資本主義,並迅速走上了對外侵略擴張的軍國主義道路。也是從這時開始,日本和中國的發展之路產生了分歧。那日本作為一個後起的資本主義國家,該如何發展呢?他們也只能借著西方各國的經驗,開始依靠武力掠奪他國領土和資源來實現自身的工業化了。掠奪何處?
  • 日本戰敗,蔣介石做了啥?如今,日本有個神社,裡面供奉著蔣介石
    這座神社被叫做中正神社,是日本戰敗後日本人為了感謝蔣介石政權「以德報怨」專門建立的,位於日本愛知縣幸田町。除了懸掛有「中正神社」幾個大字,把蔣介石當「神」一樣供起來之外,還有這樣的碑文內容: 本社是為了紀念前中華民國「總統」蔣中正而建立的神社。
  • 日本南京投降前夕,國民黨內部上演可笑鬧劇,桂系師長被判入獄
    全國人民尤其是南京人民,需要通過日本投降儀式來撫慰心靈的創傷。南京城屬於第三戰區,司令長官顧祝同向蔣介石提出了一個要求:應從第三戰區內挑選一支軍隊,來負責受降事宜。這一點得到了蔣介石跟何應欽的認可。但是,美國人卻表示強烈的反對!中國戰區參謀長魏德邁(美國)認為:日軍雖然投降,但是他們仍有120萬擁有戰鬥力的軍隊,而且日軍自始至終就沒將中國軍隊看在眼裡。
  • 哪兩位雜牌將領,執行了蔣介石提出的不成功,便成仁的黃埔精神
    蔣介石是靠黃埔軍校起家的,因此,他對黃埔軍校管理很嚴格,尤其是從那裡畢業的學生必須忠心於他。如果有二心得,基本上都得不到蔣介石的重用。加上老蔣早年留學過日本,深知除了武器裝備外,精神因素也格外重要。因此,他仿照日本武士道精神,只忠心天皇的宗旨,在黃埔軍校也給學生們灌輸不成功,便成仁的宗旨,蔣介石把這個稱之為黃埔精神。而且,他手下那些高級將領都會贈送一把「中正劍」,上面刻有「成功成仁」字樣,希望他們為自己盡忠,「不成功」時用來「殺身成仁」。這把中正劍即是榮譽的象徵,也是一種使命。
  • 歷史上接受日本投降的將軍,此人是位居國民黨的高層
    歷史上接受日本投降的將軍,此人是位居國民黨的高層這個人就是何應欽,而且在國民黨中聲望很高,位居學士的國民黨高級將領中排名第29名,本人也擁有眾多頭銜,像陸軍上將,國防部長,參謀總長,何應欽等等。何應欽,出生在貴州興義附近,是個偏僻窮困的地區,在自己早期的求學生涯中,留學過日本,後來回國後跟著孫中山先生投身於革命之中,決定參加革命,官職是孫中山大本營的參謀總長,還做過軍校的教官,個人來說可以來說非常有才華,並且你年輕又為。在做貴州講武堂校長和參謀長的時候,遇見了自己的妻子,自己同僚女兒,作為自己的妻子。
  • 林森:活在蔣介石陰影下的男人,當了12年的「國府主席」鮮有人知
    1931年,九一八事變發生,東三省被日本人佔領,全國上下一致要求蔣介石下野。迫於壓力,蔣介石宣布下野,不再擔任「國民政府主席」一職。為了不讓新任的「國府主席」成為自己的羈絆,蔣介石在下野前做了一些手腳。
  • 國軍將領被包圍請求支援,蔣介石送信一封,他看信後心裡涼半截
    國軍將領黃百韜的第七兵團是我軍首個進攻對象,當華東野戰軍和華北野戰軍進攻黃百韜兵團時,這時的黃百韜還沒有意識到自己已成為他們進攻的對象。黃百韜兵團被解放軍包圍在碾莊時,黃百韜採取圍點打援戰術,想等附近軍隊求援。蔣介石接到黃百韜求援的信息後,他看到幾十萬解放軍已經將黃百韜兵團包圍到水洩不通,於是放棄了救援他的計劃。
  • 汪精衛死後葬入中山陵旁,墳墓炸開後,墓內的4個字讓人氣憤
    在這件事情之前,他在政治成績這一方面還是比較優秀的,但是後來因為他的思想明顯退化了,他居然在抗日戰爭的時候投靠日本人,而且還幫助日本人迫害中國人,有很多人都因為這件事而喪失了生命。而且他居然還在南京成立了偽國民政府。
  • 酒井隆:讓蔣介石與何應欽蒙羞,成為第一個被槍決的日本戰犯
    酒井隆在軍事法庭上受審在眾多日軍侵華高級將領中,酒井隆之所以第一個被追究戰犯責任,其主要原因就是因為酒井隆在「濟南慘案」中讓蔣介石「蒙羞」,並在籤訂《何梅協定》時「羞辱」了何應欽,因此日本戰敗之後,蔣介石與何應欽必定聯手追究酒井隆的戰犯責任
  • 希特勒勸蔣介石投降日本,宋美齡一番話,讓德國人冒出冷汗
    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時候,德國、義大利和日本等法西斯國家籤訂了同盟合約,組成了軸心國集團。從此,日本和德國便是一丘之貉,同處一條戰線。 1936年12月12日,在民族大義面前,張學良等人發動了西安事變,脅迫蔣介石停止內戰,聯共抗日。
  • 為報答蔣介石的恩德,日本人修建了中正神社
    在日本戰敗之前的舉行的開羅會議上,羅斯福詢問蔣介石對於天皇制的看法時,蔣介石回應到:「發動戰爭的人,只是一小撮日本軍閥,我以為必須的條件是根本剷除軍閥,不能讓他們再起幹政;至於日本的國體應該如何,最好待戰爭結束之後留日人民自己來決定。」
  • 抗戰勝利後,美國允許中國派5萬人佔領日本,蔣介石為何放棄
    二戰結束後,盟國對軸心國進行軍事佔領,成了國際通例。1945年7月,美、蘇、英、法四國對德國實施分區佔領。 一個多月後,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美國隨即牽頭召開11國會議,商議對日本的戰後處置問題,其中對日本的軍事佔領成為核心問題。
  • 1938年長沙被焚,蔣介石追責處決了3位高級將領,他們是誰?
    這場大火的起因,是因為國軍感覺自己守不住長沙城,於是蔣介石決定讓日軍得到一座空城,從而制定了焚燒長沙的計劃。不過這個計劃在實施之前,出現了一系列偶然的因素導致這場大火失去了控制,最終日軍沒有攻進城,反而國軍自己先把長沙城給毀了。導致長沙90%以上的建築被燒毀,3萬多百姓喪命於這場大火之中。
  • 蔣介石與日本人死拼8年依然屹立不倒,為啥內戰僅3年就撐不住
    蔣介石作為國民黨最高的領導人,也曾君臨天下,只是最後失道寡助,悽慘的退守臺灣。縱觀蔣介石的一生,他雖然做錯過很多事,卻從來沒有背叛過中國,對抗日戰爭做出的貢獻是永遠被載入史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