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作為中國的鄰居,也算是中國的學生。這個學生從中國唐代開始,就如饑似渴地學習著中國的各種知識。通過對天文、算術、文化、織布、文字、曆法、冶金、農技等等等等方面的學習,提高了日本各方面的能力。
但日本這個學生,學習老師的各種知識,卻沒有對老師懷著敬畏之心,反而三番五次的進行挑釁,給中國找各種麻煩。從明朝時期,在我國沿海的倭寇肆虐開始,到豐臣秀吉從朝鮮登陸妄圖侵佔中國。雖然當時日本在朝鮮半島就被中朝聯軍打敗,可日本人也只是暫時收斂了囂張氣焰。
到了近代,日本找了西方列強做老師,再次把自己武裝起來後,繼續對中國這個前任老師動手了。日本人接連佔領我國臺灣、遼東半島、東北三省、最後發起了對中國的全面侵略。特別是這次侵略,給中國人民帶來了無盡的災難。
而到了二十一世紀,雖然日本佔領中國的目的再次失敗,可日本依然有著很多人繼續做著吞併中國的夢想,他們從來沒有接受教訓,中國一直是他們眼中的肥肉。
那麼為什麼日本就一直想著和中國作對呢?其實我們從日本對待另外兩個國家的態度就能知道答案,這兩個國家就是澳大利亞和蘇聯。在二戰的時候,澳大利亞被日本拖入戰爭。在戰爭當中,澳大利亞軍人奮勇作戰,再加上幾乎不留俘虜的做法,給日本人帶來了極大的打擊。而在戰後審判戰犯的時候,死在澳大利亞人手裡的戰犯也是最多的。
另外一個國家蘇聯雖然已經不在了,可在二戰結束的時候,六十萬日本俘虜被蘇聯人送到西伯利亞這片寒冷的土地上當苦力,十幾年後能活著回到日本的人數只有一半多一點,也就是說有接近三十萬日本人死在了蘇聯。
反觀我國在對待日本俘虜的態度,那就是優待和不殺,還要儘量保證他們吃飽穿暖。雖然仁愛是中國人的傳統,所以才會這樣對待日本人,希望能把他們感化。但顯然日本人不吃這一套,還以為是我們不敢對他們怎麼樣。
這樣一來最後導致的結果就是,日本人害怕澳大利亞和蘇聯,而對中國卻依然抱有佔領的企圖,處處和中國作對,時常找中國的麻煩。看到這裡,我想各位都應該懂了,日本人這就是明顯的欺軟怕硬,也可以說是因為我們的態度,日本人才不把我們放在眼裡。
最後小編想說,仁愛、寬容是我國的優良傳統,對於日本抱著寬容的態度並不是因為中國害怕戰爭,而是我們保持一個大國的風範,熱愛生活,珍惜和平的表現。
圖片來源於網絡,侵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