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媒報導,美國常駐聯合國代表克拉夫特(Kelly Craft)將於1月13日至15日訪問臺灣。
不出所料,蔡英文辦公室對此雷打不動「點讚」,稱此舉將會「持續深化臺美友誼」。臺外事部門也繼續吹五彩泡泡,稱這「展現美國對臺灣國際參與的強勁支持」,「對克拉夫特的友好與支持表達由衷感謝」。蔡英文自己則在推特畫大餅,稱「這標誌著一個重要裡程碑」。
「美國在臺協會」8日證實此事。但身為「美國在臺協會」(AIT)前臺北辦事處處長的楊蘇棣則相當不以為然地「吐槽」說,這決定「表面看來很好」,「但在一個跛腳政府下臺最後數天,派高層訪客赴臺簡直奇怪,且時機很糟,更讓新總統拜登難以緩解與北京間的緊張。」
美國人直言不諱「拆臺」,藍營方面顯然也不想裝傻充愣,出現不少反彈聲音。
馬英九就「潑了一瓢冷水」,稱川普借這個動作對臺灣「表示友好」,但實際上幫助不是很大,「臺灣能否參與聯合國,不是靠美國駐聯合國代表可以做到或去努力的」。
國民黨籍民代馬文君也質疑:現在正值美國政權交接之際,此次美國駐聯合國代表「謎之訪臺」,美國準總統拜登是否埋單?去年美國衛生部長阿扎以「防疫」之名來臺強推「萊豬」,銜川普總統與國務卿蓬佩奧之命訪臺的「煤炭業老闆娘」克拉夫特又要來談什麼?
臺立法機構國民黨團新任總召費鴻泰8日更在政論節目上公開批評,稱克拉夫特「不是好客,是惡客」。費鴻泰並質疑,「克拉夫特來臺灣會帶來什麼?會支持臺灣進入聯合國嗎?」
臺灣孫文學校總校長張亞中則揭了這位美國駐聯合國代表的「老底」。
張亞中指出,克拉夫特不是傳統的政治人物,她既不是外交官出身,也沒有優秀的學經歷和從政資歷,比較特別的是她的現任老公是美國煤礦界的大亨,夫婦倆曾在2016年為川普捐款大額美金,是標準的「酬庸型政治人物」。而克拉夫特來臺灣也沒有實質性功能,完全就是臺灣「駐外單位」想盡辦法,看能不能在川普卸任前極力壓榨剩餘價值,做出一點「成績」,以便拿來「大內宣」。
國民黨籍前民代孫大千也直言,這位只不過是共和黨「大金主」的妻子,對於未來美國的對臺政策既沒有主導權,也沒有影響力,希望民進黨不要再一次為了舔美而出賣犧牲臺灣民眾的利益。
島內輿論普遍認為,這是川普政府在即將不光彩地下臺前夕安排的一次不懷好意、不負責任的訪問,具有很大的作秀成分,目的在於激怒大陸,刺激兩岸敏感神經,製造混亂,並試圖給未來拜登政府的施政增加難度。
臺灣致理科技大學副教授張光球以《駐聯合國大使訪臺的意義?川普的最後探戈》為題發表評論指出,回顧川普四年來與蔡英文的互動,可說是「峰迴路轉,高潮迭起」。從臺灣「筆尖說」到「強力武裝臺灣」,表面上是「挺臺挺到底」,實際上是利用臺灣。
張光球表示,他認為做生意仍是克拉夫特來訪的目的。原先美國環保署長惠勒計劃訪臺,終因美國國內反彈作罷,他們的共同點皆為川普的金主,且都是煤炭業者,前者不但擁有美東第三大的煤礦,全家更是川普飯店的頂級會員。克拉夫特此時來訪,不免令人聯想,她是否來推銷臺灣火力電廠所需的燃煤?
臺灣「網絡紅人」朱學恆直言,克拉夫特訪臺非奸即盜
臺灣《聯合報》發表社論指出,發生「川粉」衝擊國會事件後,川普的形象瞬間碎裂,華府立刻發生「跳船潮」,許多人和川普劃清界線。在國會認證拜登當選的聯席會上,有些原本提出異議的參議員相繼撤回,不想再為川普背書。而從美國「第一夫人」的幕僚長格裡舍姆(Stephanie Grisham)、白宮副國家安全顧問波廷格(Matt Pottinger)、白宮副新聞秘書馬修斯(Sarah Matthews),再到華裔的美聯邦政府運輸部長趙小蘭、教育部長戴弗斯(Betsy DeVos)、美國駐北愛爾蘭特使馬爾瓦尼(Mick Mulvaney)、衛生部助理部長麥康斯-卡茨(Elinore McCance-Katz)等諸多高官,則紛紛宣布辭職,打包走人。
距離政府交接只剩十三天,這些人連這幾天也不想等,多待一天都覺得顏面無光。在這樣官員爭相「跳船」的時刻,美國務卿蓬佩奧卻宣布美國駐聯合國代表即將訪臺,這會是臺灣的『光榮時刻』嗎?
臺灣《聯合報》還以《蔡英文你欠川普我們沒欠》為題發表快評指出,為了維持「臺美關係史上最好」,臺灣光去年就新背了1441億新臺幣軍購預算,今年還要迎接「萊豬」,蔡「政府」對川普政府辦流水席請客,卻要全民埋單。文章寫道:
過去蹭著川普的蔡英文,現在發現尾大不掉,一方面川普政府臨去秋波,還要綁架臺灣,另一方面又擔心被拜登政府誤會,影響未來的「臺美關係」。蔡英文對川普大方創造自己的政治利益,現在浮現的後果,卻要所有臺灣人共同承擔。
還有臺媒評論稱,顯而易見,這種訪問對臺灣而言,表面上是某種所謂「突破」,但實際上造成的傷害、付出的代價是實實在在的,無論對未來的所謂「臺美關係」,還是兩岸關係,甚至臺灣的國際形象,都可能帶來深遠的負面影響。
島內輿論表示,當前川普已千夫所指、眾叛親離。臺灣民進黨當局有兩種選擇,一是選擇「跳船」、一是配合「最後的瘋狂」,選擇權在島內施政者手上。如果民進黨當局不配合演出,川普政府在臺灣問題上就難再搞出「最後瘋狂」,克拉夫特訪問臺灣就將難於落實。選擇不同,結果不同。一旦克拉夫特在卸任前踏足臺灣成真,美臺均須為「相互勾連、禍亂臺海」行為付出沉重代價。
值得一提的是,美國務卿蓬佩奧除了高調宣布克拉夫特即將竄訪臺灣外,8日,他在推特上再度發表「挺臺」言論,內容格外「扎眼」——蓬佩奧表示,過去3年來川普政府對臺軍售超過150億美元(約4300億元新臺幣),遠勝前任歐巴馬政府的8年總和。
這意味著什麼?民進黨樂呵呵舔美,臺灣老百姓賠上血汗錢。令人痛心的是,巨額軍售訂單和「萊豬」都在民進黨的感謝聲中兌現了,即將現身的這位「煤炭業老闆娘」,不知又會給臺灣民眾送去一份怎樣昂貴的「大禮」?
針對美政客將「訪臺」,8日,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明確指出,一段時間以來,川普政府內少數反華政客不斷上演「最後瘋狂」,不擇手段利用所剩任期蓄意破壞中美關係,服務其個人政治私利。華春瑩重申,中方堅決反對任何形式的美臺官方往來,並警告美方:將為其錯誤行為付出沉重代價。國臺辦此前對此回應:民進黨當局出賣民族利益和臺灣民眾利益,頑固「倚美謀獨」,一條道走到黑,必將自食惡果。
更多點評,敬請關注今晚22:05播出的東南衛視《海峽新幹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