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電影行業的人來說,今年特別難。原本就處於「寒冬」的行業因為新冠疫情的到來直接打入「冰河世紀」,電影院的關閉讓去影院看電影這件原本司空見慣的事在長達半年的時間裡徹底淡出人們的生活。而疫情帶來的未來的不確定性又直接改變了許多影片的命運。和去年的641億元年度總票房相比,今年的電影票房還不到之前的三分之一,但得益於國內對疫情的有效防控,中國電影市場依然是全球最為蓬勃和健康的,而今年上映的國產片比例達到史上最高的83.6%。
儘管身處逆境,2020的中國電影在經歷至暗時刻後依然迸發著生機和新的能量……上座率不斷上升,人們重新找回對電影院的信心,《八佰》超31億的票房拿下全球票房冠軍,《金剛川》「限時交卷」是中國電影工業化的新速度,《我和我的家鄉》等一系列讓主旋律命題創作開出老百姓喜聞樂見心花的電影開創了講述中國故事的新類型……
以下,我們復盤一些關鍵詞,共同回顧和2020中國電影有關的那些記憶。
撤檔
這是關於2020年初的電影記憶。受新冠病毒疫情影響,2020春節檔的七部影片在1月23日這一天,集體宣布撤檔,《唐人街探案3》《囧媽》《奪冠》《緊急救援》《姜子牙》《熊出沒·狂野大陸》《急先鋒》,一部部影片接連發布公告,電影院也隨之宣布關閉。
一份一份的撤檔聲明接二連三,讓那一天顯得格外喪。
2020年初,《唐人街探案3》發布的預售破億海報,當時該片創下多項預售紀錄當時的春節檔預售已經突破4億大關,《唐人街探案3》創下多項紀錄。如果沒有疫情,2020的春節檔可能會創下史上又一次新高。重映
在上半年的時候,影院有過小規模的零星重開,但片源成了最大的問題。影院不全面開放觀眾稀少,片方就不肯放自己花費巨大心血拍出的電影,而沒有電影放映的電影院開了也不會有觀眾,這幾乎陷入一個先有雞還是先有蛋的死循環。好在為影院復工做準備的日子裡,中影、華夏兩家龍頭國企,積極組織片源,《戰狼2》《流浪地球》《何以為家》《中國合伙人》《狼圖騰》《少年的你》《夏洛特煩惱》《白蛇:緣起》《紅海行動》《湄公河行動》《大魚海棠》等影片分批加入復映片單。可以說,等待影院正式復工的一段時間裡,這些復映片以超低的公益場價格放映,是片方對影院最實際的支持,也是過去這些年來中國電影的一次佳片回顧。
此外,包括「復仇者聯盟」系列,《阿凡達》《星際穿越》等好萊塢影片重回中國電影院也是一件令影迷們稱快的福利。
復工
7月20日,這個平平無奇的日子在2020年電影人心目中顯得如此重要。根據國家電影局相關指示,中低風險地區影院逐步恢復開放。這是告別半年後,電影院回歸人們生活的日子。那一天票房雖然不高,但電影院裡真熱鬧啊,許多影院經理那一天都被前來採訪的媒體層層包圍了。
《第一次的離別》定檔海報,上面寫著「定檔全國影院復業第一天上映 久別盼重逢」一部叫做《第一次的離別》的新片選擇和電影院共進退,482萬的票房也成為特殊檔期大家對這部溫暖文藝片勇敢的回饋。而這部電影也超越《誤殺》《哪吒之魔童降世》等復映熱片成為了復映日的票房冠軍。「30、50、75」
重新歸來的影院多了許多限制,掃碼、測溫、實名購票、隔座觀影、全程口罩、禁止飲食……去電影院沒有之前那麼放鬆了,但電影還是和觀眾一起努力著。
雖然一開始30%的上座率實在限制得緊,但行業普遍都態度積極,因為不管怎樣,先開始,才能有機會去實踐影院能夠做到安全防疫,才能逐漸放寬標準。
從7月20日影院重開的上座率限制30%,到8月14日上座率放寬至50%,再到9月15日上座率上調至75%,電影院裡的人原來越多,電影院的新片也越來越熱鬧。
冠軍
今年最令人振奮的電影無疑是管虎導演的《八佰》,這部去年莫名推遲的電影在今年格外「生逢其時」,在50%上座率的限制下,創造出超過31億元的票房佳績,這不僅是今年中國電影票房的冠軍,也成為全球票房最高的電影。
2020年9月20日,《八佰》官微稱該片登頂2020年度票房全球冠軍一方面,《八佰》本身過硬的品質拓展了國產戰爭片在藝術和工業上的新高度,另一方面,這樣一部電影也令經歷疫情的人們對民族精神的感召產生深切共鳴。而對於行業來說,《八佰》是一劑實實在在強心針。它的成功告訴電影人,只要用心拍出好電影,觀眾是一定會共情和買單的,上座率和疫情都阻止不了。電影節
中國的影迷是幸福的,除了電影院裡依然有源源不斷的新片上映,中國今年各地的電影節展也是舉辦得風生水起,雖然一些電影節因為疫情的關係選擇了延期,但最終也都在下半年得以舉辦。而上海國際電影節作為今年疫情爆發以來首個舉辦的國際A類電影節,在30%上座率的情況下,依然集結了來自全球的300多部影片,保證了各個單元高質量的展映。
第二十三屆上海國際電影節海報除上海、北京兩個超大規模的電影節,西寧的FIRST青年影展,平遙國際影展、海南島國際電影節、廈門的金雞獎、西安的絲綢之路國際電影節、成都的山一國際女性電影展、廣州的國際兒童電影展、長春電影節等全國各個城市舉辦的各級節展也都在保持了自身特色的同時,為新片提供了珍貴而閃耀的舞臺。「院轉網」
這是今年中國電影人面臨的巨大挑戰,其中帶著些困惑和猶疑,也無疑包含著些「雪中送炭」的機遇。
《囧媽》「院轉網」後發布的海報從《囧媽》在大年初一第一個「叛變」院線,行業內的「口誅筆伐」,到後來包括《肥龍過江》《徵途》等越來越多的影片選擇走線上,大家「見怪不怪」,到年底,華納兄弟宣布計劃於2021年上映的17部新片都將採取線上線下同步投放的模式,電影和網際網路的關係越發緊密。「院轉網」對電影發行帶來的新思考,以及後疫情時代電影未來何去何從的討論幾乎在今年每一個電影論壇上提及。大部分行業人士的觀點都是,流媒體侵佔屬於電影院的時間和空間幾乎是大勢所趨,疫情不過是加速了這一進程,但電影院作為獨特觀影場景的提供方未來依然不會消失也無可取代;只是未來電影的去向的確會有所分化,大家身處時代洪流中,還在各自出招摸索其中的平衡。
脫貧
作為今年主旋律命題創作的最重要主題,電影人面臨的一項挑戰就是如何講好中國的「脫貧故事」。過往獻禮片大多指向重要的歷史節點,也就多以戰爭作為類型出發點,給觀眾提供更具興奮點觀影體驗。而脫貧面向「老弱邊窮」地區,很難拍出符合「大片」敘事標準的電影。
《一點就到家》海報好在中國電影人在這方面也動足腦筋,《我和我的家鄉》《一點就到家》等影片充分發揮喜劇電影的類型優勢,不賣苦、不賣慘,不同導演將科幻、青春、公路等商業類型元素也融入到原本應該更具文藝氣質的講述主題中。28.28億元穩坐年度亞軍寶座的《我和我的家鄉》不僅延續了《我和我的祖國》的創作模式,也延續了該片票房上的成功。而用不同的視角講述紮根泥土的故事,也開拓出主旋律電影創作的新類型。
《我和我的家鄉》海報拼盤除了《我和我的家鄉》,2020年「導演拼盤」的電影還包括管虎、路陽、郭帆三人合作導演的《金剛川》。《金剛川》不到3個月的製作周期,堪稱中國電影的奇蹟。三段體的創新敘述方式,以及每位導演帶領各自合作默契的團隊各展所長,才保證了這樣一部戰爭大片能夠在極短的時間內保質保量完成和觀眾見面。
《金剛川》海報今年開機,將於明年上映的另一部關於抗美援朝的獻禮影片《長津湖》同樣將採取這樣的方式,陳凱歌、徐克、林超賢三位經驗和行業地位都更高的導演共同合作一部電影會有怎樣的呈現著實令人期待。另一部同樣已經開機的女性電影《世間有她》則集中了陳衝、李少紅、張艾嘉三位出色的女性導演。
當然,需要看到的是,這樣「導演拼盤」的流行,背後是電影行業的確年景不好的心酸,大項目少了,大家只能「拼單」,但希望特殊時期之下的應對之法能夠催生出些意外的收穫和火花吧。
2020年這個年份太多缺憾,所以關鍵詞盤點就止步九個。希望2021年完滿些,擁有能好好看電影的日子,大概能說明某種安好吧。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