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2-18 10:1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2020接近尾聲,當我們回顧全球戶外廣告這一年的演變,自然繞不過疫情帶給行業的營收減少,但從某種意義上而言,這也讓戶外經歷了一輪洗牌和蛻變,讓戶外更加注重創意、效果、效率等潛在價值,以在後疫情和全面數位化時代吸引客戶的預算及受眾的注意。
編輯丨戶外媒體內參
來源丨騫和傳播
ID丨BNR_Communication
本文將從創意的角度,帶大家來看全球戶外今年較為明顯的升級方向。
013D裸眼技術。自年初韓國首爾K-POP廣場大屏上的3D大水缸(下圖一)流行開來後,其它國家和地區包括中國的成都、重慶、上海等城市都陸續出現了類似的創意效果,甚至索尼遊戲機最近也在倫敦的皮卡迪利廣場大屏上應用了這一戶外技術(下圖二)。
空中成像。將受眾的注意力從手機和其它媒體轉移過來需要更為吸睛的成像效果,如無人機(下圖一),哪怕人在室內都有可能通過天空或網際網路看到這類事件性傳播。還有可大規模應用的全息投影,紐約計程車車身加車頂屏幕加全息投影就是將效果最大化的典型案例(下圖二三)。
非接觸式互動。避免受眾與設備的接觸可以讓疫情下的互動更加的安全,諸如AR(下圖一)、溫度識別(下圖二)、體感互動(下圖三四)等技術成了戶外互動的剛需。
無界融合。基於數字戶外智能化發展的基礎上,戶外與其它媒體的融合變得更加容易,如倫敦的戶外與廣播同時宣布某活動的結果(下圖),品牌在同一地點或場景使用不同的媒體來多次觸達受眾是大勢所趨。
02內容上更加以人為本。疫情讓行業深刻意識到了戶外與城市及其居民是深度綁定的利益共同體,戶外可以更積極主動地融入到城市生活中來。從全球戶外自發性的抗疫公益宣傳,到媒體公司貢獻媒體資源助力本地經濟的復甦,行業(如圖一二)和品牌(下圖三四,耳機品牌呼籲擯棄種族主義)的戶外傳播也在不失時機地引發大家的反思,撇下過去不良的做法和觀念,更好地珍惜疫後的生活。
策略上更加以小博大。品牌越來越追求以最小的成本獲得最佳的效果,往往會集中火力做出一個足以引爆社交網絡的戶外大事件。比如奧利奧在疫情、行星撞擊地球等背景下,打造了一個戶外的末日避難所(下圖一),同時告訴人們怎麼更好地在災難發生時保存餅乾,滿足了西方不少具有末日情結的粉絲朋友,獲得線上超過1億次的曝光。還有之前我們報導過的「丁磊喊話特斯拉」、「新冠治癒者數目更新」廣告牌(下圖二)等,都是以小博大的案例。
值得一提的是,數據在創意方面扮演越來越重要的角色,這是驅動行業形式與內容升級的關鍵要素,為什麼投放某一塊廣告牌,為什麼要製作特定的創意,如何以人為本,如何以小博大,其實都離不開用戶數據的支持,國內品牌到海外投放,也必然會走海外客戶已走且被證實有效的道路。下一篇年度總結,我們將深入探討這一點。
以韓國旅遊在倫敦的戶外投放為例(下圖),選擇此時去英國投放,一是考慮當地居民佔韓國入境遊遊客的比重及潛力,二是戶外受眾的回歸及2021出行趨勢的積極預判。在此基礎上選擇倫敦的大巴,則是基於目標人群分析後決定以小博大,相同預算在同樣時間裡大巴可以覆蓋更多的有效人群。
客戶真金白銀的投放比行業利好的數據更能說明,品牌對2021年信心的回歸。經受了疫情衝擊的戶外廣告行業,在2020年既有洗牌更有蛻變,盡己所能重新贏得消費者和品牌的信任,數據和技術會讓戶外創意尤其是海外投放往後更加如虎添翼。從這點上看,今年的疫情真的算是行業升級最大的催化劑了。
編輯:李昂丨視覺:朱永
審核:呂群、曾海純、張彬斌
關鍵詞 >> 全球戶外廣告,數位化,3D裸眼技術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