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理論物理學的勝利!玻爾說能量不守恆,泡利擒獲「能量小偷」

2020-12-17 天文同好樂園

本文參加百家號 #科學了不起# 系列徵文賽。

在粒子物理學標準模型中,基本粒子被分成了兩類,其中一類就是輕子。輕子既包含電子、繆子和陶子三種帶電輕子,同時也包含了三種不帶電的輕子,即電子中微子、繆子中微子和陶子中微子。我們現在知道,在宇宙所有已知的粒子中,中微子的數量眾多,僅比光子的數量低一些。但由於它是電中性的,所以它不受電磁相互作用的影響,更難與其他物質發生相互作用,因此很難被捕捉到。

因此,當初預測中微子的存在以及最終確定它的存在,整個過程可謂一波三折。中微子的發現來自20世紀初對放射性的研究,研究者們發現,物質在β衰變過程中有一部分能量失蹤了。著名的哥本哈根學派領袖、粒子物理學家尼爾斯·玻爾據此認為,β衰變過程中能量守恆定律失效。但物理學家沃爾夫岡·泡利卻堅決不認同玻爾的觀點,他堅信並忠誠於已知的物理理論,能量守恆定律經受了無數考驗,不可能輕易被打破。

玻爾(左)和泡利(右)

泡利預測存在一種電中性粒子,它就如同一個隱身的「小偷」,正是它在不被人們察覺的情況下將β衰變過程中的一部分能量「偷」走了。事實證明了泡利是對的,由他擒獲的這個「能量小偷」後來被正式命名為中微子。泡利對中微子的預言就如同是拯救能量守恆定律的「救命稻草」,在沒有得到實驗支持的不利情況之下,用純理論拯救了能量守恆定律,這可以說是理論物理學的重大勝利。

但是,物理學的發展歷史中有一個鐵則,即:一個理論無論多麼邏輯合理,但它的預言只有在被實驗確鑿無疑的驗證後,這個理論才能說是一個成功的理論。所以,儘管理論預言中微子很輕,又儘管中微子數量龐大,以至於每秒鐘都會有50萬億中微子從太陽而來並穿過我們的身體,從理論上來說,大型強子對撞機似乎有足夠的能量可以產生它們。但事實恰恰相反,這種神秘的「幽靈粒子」實在在讓人感到匪夷所思,它們在大型對撞機中根本不會留下任何可見軌跡。要不是當初泡利告訴我們,我們可能也根本無從得知它的存在。

那麼,人們要如何用實驗來驗證它的存在呢?在這裡,理論物理又一次展現出了它的強大威力並最終獲得了勝利。理論告訴我們,不僅能量守恆,動量在各個方向也是守恆的。因此,如果在粒子對撞機的探測器中檢測到的粒子動量小於進入到探測器的動量,那麼則說明一個其他粒子(或多個粒子)必定已經逃離,而且在此過程中帶走了缺失的動量。這種邏輯推理其實與當初泡利預測能量被中微子帶走的邏輯推理是一脈相承的,所不同的是,動量的缺失可以在粒子對撞機中被檢測出來。

南極點中微子探測站

接下來,就是理論物理學家與實驗物理學家大顯身手的時候了。在強子對撞中,實驗物理學家會測量所有與粒子束相垂直的動量,並且計算是否有缺失的部分。他們之所以關注於垂直方向,是因為大量的動量已被粒子沿著粒子束管道方向帶走了,所以在該方向太難追蹤,而垂直於初始質子的動量方向則容易測量。既然對撞前垂直於粒子束方向的總動量本質上為零,那麼對撞後也應如此。因此,如果測量與預期不同,實驗物理學家就可以「測到」有物質缺失,並最終確定中微子的存在。

由上可知,驗證中微子真實存在的實驗是相當獨特的,雖然需要大型強子對撞機的參與,但很大程度上依靠的還是理論物理的強大威力。因此,無論當初泡利對中微子的預測還是後來對中微子的驗證,都可以算是理論物理學的一次又一次的重大勝利。在此,向理論物理學家們致敬!

相關焦點

  • 弱相互作用的宇稱不守恆
    一提起楊振寧,許多人想到的可能是他的黃昏戀情,還有他沒有回國奉獻的經歷,這也成為了他在網上被吐槽的點。但是,很多人不知道的是,楊振寧被評價為比肩愛因斯坦的偉大物理學家,其學術地位遠遠超過世人皆知的霍金。他一生中發現了很多理論,其中還因為弱相互作用的宇稱不守恆而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今天,我們就來談談他的宇稱不守恆!
  • 諾獎的宇稱不守恆只排第三,楊振寧的楊-米爾斯理論到底多厲害?
    但在各位認識楊老的第一個貢獻宇稱不守恆中,很多介紹楊振寧貢獻的文章和書籍都會將它排到第三,卻將名不見經傳的楊-米爾斯理論推崇至極,這到底是為什麼呢?打破常規認知的宇稱不守恆楊振寧和李政道在1956年6月的論文中提出了宇稱不守恆,1957年諾獎就頒發給了他們!如此快速是因為宇稱不守恆顛覆了科學們一貫以來對科學規律的認知!
  • 一個比上帝還挑剔的男人,21歲就得到愛因斯坦的讚賞,他就是泡利
    那一年,普朗克為了克服經典理論解釋黑體輻射規律的困難,引入了能量子概念,為量子理論立下了基石,也正式開啟了物理學黃金時代的大門。也許這便是冥冥之中的緣分,泡利生來註定要與量子力學產生化學反應。上中學的時候,在其他孩子還在嬉戲打鬧時,他已經在埋首研讀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了。
  • 天才與良知——那個尖銳的物理學家泡利|泡利誕辰120周年紀念
    但是,泡利的草稿令他印象深刻,於是將此事全盤託付泡利 (感慨:索末菲老師不佔泡利的便宜,三年前希爾伯特不和愛因斯坦爭引力場方程的優先權,可見真正科學家的一個特徵是因為自己有說得出口的成就所以不不要臉) 。在泡利撰寫期間,師爺克萊因多次同他討論,具體建議此文應該包括測地線、天文學和理論物理等內容,甚至幫忙閱讀校樣。
  • 為何宇宙會出現能量流失?這不是違背能量守恆定律了嗎?
    要知道世界萬物都是由粒子組成的,無論多小的粒子都是存在著的能量的,根據愛因斯坦的質能公式,我們就可以發現質量的變化相應的就有能量的變化,從最簡單的燃燒,在到核反應都是如此,但是這其中也有例外,宇宙本身視乎就不遵循這一規律,甚至看起來有一點特立獨行。
  • 聽物理學家曹則賢講泡利與《泡利物理學講義》|直播
    而且泡利從不爭名奪利,對他來說真正重要的找到真理,至於成果算到誰頭上,論文由誰來發表,則並不重要。正是他這種遠世俗重真理的科學態度,贏得了索末菲、玻恩和玻爾的厚愛。他也從這些大師那裡學到了富有教益的思維方法和科學態度,為他科研攀登打下了堅實的基礎。泡利25歲時就以發現後來為其贏得諾貝爾獎的「不相容原理」而邁入世界頂尖物理學家的行列。
  • 玻爾的原子模型與霓虹燈的色彩
    經典物理學無法解釋原子的穩定性,也無法解釋光譜的分立特性。1913年,在普朗克關於黑體輻射的量子論,愛因斯坦光子說和巴耳末簡潔公式的啟發下,玻爾提出了自己的原子結構假說。玻爾的理論假設包含以下三個方面:1、軌道量子化圍繞原子核運動的電子軌道半徑只能是某些分立的數值,電子在這些軌道上繞核運動是穩定的,不產生電磁輻射。
  • 諾特定理:引領物理學100年發展,是現代物理學的基石
    守恆定律被譽為科學史上最偉大的發現之一,也是自然界最普遍、最重要的基本定律之一。從物理、化學到地質、生物,大到宇宙天體。小到原子核內部,只要有能量轉化,就一定服從能量守恆的規律。從日常生活到科學研究、工程技術,這一規律都發揮著重要的作用。人類對各種能量,如煤、石油等燃料以及水能、風能、核能等的利用,都是通過能量轉化來實現的。
  • 誰才是量子力學的締造者|玻恩學派與玻爾學派有何不同?
    北大應用物理系王正行教授曾說:「可以毫不誇張地說,哥廷根(物理學派)是當時國際上理論物理學的中心和聖地。只是由於玻恩謙虛、謹慎、虛懷若谷、不爭強好勝、不拉幫結派的性格,才沒有因此而形成一個緊密抱團、稱霸學界、目空一切、自吹自擂的哥廷根學派。」[10] 這是對玻恩學派很恰當的描寫。「軟」性的玻恩實際上心胸寬廣。
  • 玻爾的原子模型明明是錯的,為何還要學習?
    歷史上盧瑟福給出的行星模型以及玻爾給出的分層模型是很有影響力的模型,後來也被人們認識到其中的不足。之後電子云模型逐步被科學界接受。人類已經認識到微觀粒子有波粒二象性,認識到不確定原理,認識到電子沒有軌道的概念,可是目前原子的行星模型和玻爾的氫原子模型依然寫在教科書中。這是有原因的。
  • 他是物理學史上最偉大的教師之一,一生培養了數個諾貝爾獎
    這個秘密毫無疑問是很多人都想從您那兒細細挖掘的,尤其是我後來的老闆,包括玻爾先生。——沃爾夫岡·泡利1951年3月28日,阿諾爾德·索末菲(Arnold Sommerfeld)正在德國慕尼黑的住所附近散步時,被一輛汽車撞倒。正是因為這場不幸的意外,讓物理學界痛失了一位偉大的導師。
  • 物理學重大發現!宇宙中的恆星如何獲得能量
    人類歷史上第一次,科學家發現了為恆星「充電」的能量循環。據美國全國廣播公司(NBC)報導,在《自然》周三發表的一篇論文中,物理學家們描述了他們對中微子的發現,這證實了近一個世紀前,即上世紀30年代關於恆星能量是如何產生的理論預測。
  • 原子物理學 第五講 玻爾模型
    尼爾斯.玻爾是20世紀偉大的量子物理學家,哥本哈根學派的精神領袖。在丹麥的玻爾檔案館,玻爾的辦公桌上擺放著一枚精緻的印璽,它是出自誰之手呢?這就是今天我們要說的石油大學的戈革先生。戈革,我國著名翻譯家、科學史家、玻爾研究專家。他專注物理學史研究,特別是玻爾的生平、學術和思想,獨力翻譯12卷本《玻爾文集》,被授予「丹麥國旗勳章」。他擅長舊體詩詞、治印、書法、繪畫和雜文。他一生工作勤奮,著作、翻譯共40餘種,約2000萬字。
  • 為了祖國崛起,這位兩彈功勳放棄兩次諾獎,出徵時說:願以身許國
    部分能量憑空消失,這讓當時的科學家們為之震驚。這個實驗也讓科學家們為之爭論了10年之久,因為實驗沒有錯,能量守恆之說面臨著最大的質疑。從而1924年,量子力學之父玻爾提出了一個假說。他稱:能量在單個微觀相互作用可以不守恆,而只需在統計意義上守恆。可是這種說法明顯是在和稀泥,沒有辦法服眾,有著暴脾氣的泡利立馬就向玻爾開炮,他稱玻爾在玩危險的遊戲。
  • 高中物理:玻爾的原子模型
    將以上內容進行歸納,玻爾理論有三個要點:(1)原子只能處於一系列的不連續的能量狀態中,在這些狀態中原子是穩定的,電子雖然繞核旋轉,但並不向外輻射能量,這些狀態叫定態。(2)原子從一種定態(能量為E1)躍遷到另一定態(能量為E2)時,它輻射(或吸收)一定頻率的光子,光子的能量由這兩個定態的能量差決定,即hv=E2-E1。
  • 日常生活中的量子物理學實例
    量子力學是一門公認的與其它任何科學不一樣、相當奇特的科學,它描寫微觀世界的事物。在許多人看來,抽象和違反直覺的的量子物理是可望而不可及。實際上許多量子物理學的實例就在你身邊!下面僅舉幾個日常生活中的量子物理學實例,其中有的往往並沒有被意識到是量子力學的事例。
  • 高維度理論為什麼不能存在,看看此文就懂了
    他和李政道以宇稱不守恆名噪一時,當年提出的理論,被吳健雄女士通過實驗證明,與次年就獲得了諾獎。應該是諾獎史上得獎最快的研究。他們的膽量有多大,你現在可能感覺不到。但宇稱守恆那時候就是在物理學界是根深蒂固的認知,幾乎沒有人懷疑。有問題的時候,大家也是懷疑有什麼沒有發現的東西導致的,從不懷疑宇稱守恆出現了問題。比如玻爾曾經懷疑過,但泡利預言是一種粒子在作怪,後來發現了中微子,成功解釋了缺失的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