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話北大考古系新生鍾芳蓉:我會堅持很久

2020-12-22 中國日報網

央視新聞客戶端8月31日消息,9月1日,北京大學本科新生即將到校報到。來自湖南省耒陽市餘慶街道同仁村的鐘芳蓉即將在北大考古文博學院開始她的大學生活。

剛剛過去的這個暑假,對於鍾芳蓉來說,異常熱鬧。自7月末湖南省高考成績發布,圍繞鍾芳蓉「676分的高分」、「湖南省高考文科第四名」、「留守女孩報考北大考古系」引發的巨大關注和討論一直沒有間斷。而鍾芳蓉本人,鮮少在媒體露面。這個暑假,對於她的家庭意味著什麼?過去這些年,她的家庭經歷了什麼?本周,《面對面》記者來到湖南耒陽,見到了鍾芳蓉和她的父母。

要午睡不急於查分,「要出來的總會出來的」

8月27日,《面對面》記者在正源學校見證了鍾芳蓉收到北大錄取通知書的全過程,學弟學妹為鍾芳蓉鼓掌叫好,而她本人卻異常平靜。這種平靜並不陌生,早在一個月多前,7月23日湖南高考成績發布,大家都在爭相查分時,鍾芳蓉就表現出了她的平靜。

記者:說要查分的時候你不查分,你說我還想午睡?

鍾芳蓉:嗯。

記者:真的,為什麼這麼不關心分數?

鍾芳蓉:不急。

記者:為什麼不急?

鍾芳蓉:要出來總會出來的。

記者:你有把握考高分嗎?

鍾芳蓉:沒把握。

記者:那你還不急?

鍾芳蓉:不急,我想再差一本應該會有吧。

記者:當時考完了以後,你覺得自己最差怎麼樣?

鍾芳蓉:我沒對答案,感覺臨場發揮有點糟。語文當時考得挺慌的,作文有很多塗改,有的段落都寫錯了,直覺大概會600分以上。

母親:女兒終於出息了,她的孩子以後不會成為留守兒童

高考時,鍾芳蓉的父母在外地打工。最早知道鍾芳蓉成績,並確定676分是湖南省文科第四名的人,是她的校長和老師。隨後,母親劉小義通過家長群知道了這個消息。

與鍾芳蓉的平靜不同,父母在得知她的高考分數後,馬上跟老闆請假趕回老家。

記者:知道女兒考得這麼好的時候,你心裡當時什麼狀態?

鍾芳蓉母親劉小義:我感覺好像在做夢,很開心。當時我和同事在一起,我就跟她分享了,高興地跳起來了。

記者:當時你馬上聯想到的是什麼?

鍾芳蓉母親劉小義:我女兒終於有出息了,可以改變自己的命運了。

記者:什麼叫改變自己的命運?

鍾芳蓉母親劉小義:過上好的生活,比我們的生活好。

記者:你理解的好生活是什麼?

鍾芳蓉母親劉小義:我理解的好生活就是衣食無憂,以後她不用像我一樣。網上說她是留守兒童,她的孩子以後不會成為留守兒童,他們可以一家人開開心心地在一起。

在對父母的盼望中長大 「他們真回來了,我卻不好意思叫他們」

「留守」,是鍾芳蓉無法迴避的話題。她的家鄉湖南省耒陽市餘慶街道同仁村,地處湖南省南部山區,因為土地資源緊缺,從上世紀80年代後期開始,外出打工成了村裡人發家致富的唯一出路。

鍾芳蓉的父親鍾元位在13歲,剛讀到小學六年級時就輟學回家了,他先是幹了兩年農活,後到廣東打工。在廣東,鍾元位與在中山市一家製衣廠打工的劉小義相識並結了婚。2002年3月,鍾芳蓉出生了。幾個月後,為了生計,鍾芳蓉的父母又相繼踏上了外出務工的道路。

和其他到外地打工的父母一樣,他們每年春節回老家一次,短暫地停留之後,再返回外地繼續打工,周而復始,鍾芳蓉就跟著爺爺奶奶長大。

鍾芳蓉:他們沒回來之前很期待,每次他們要回來的時候我們會在家旁邊的路上等,但是等他們來的時候自己又有一點不好意思,不會叫他們。

記者:為什麼不叫?

鍾芳蓉:很久不見,一年見一次,感覺有點不熟,因為周圍小朋友的父母也有很多不在家,所以也習慣了。

2006年,鍾芳蓉的弟弟出生了,姐弟倆都由爺爺奶奶看護。在村子裡,這樣的情況很普遍,遠在廣東的夫妻倆和正在長大的女兒交流得很少。

鍾芳蓉父親鍾元位:讀完五年級要六年級了,老師跟我們爸媽說,你那個孫女讀書這麼厲害,不要在這裡讀,在這裡讀讀不出去的,他說要去市裡好一點的學校讀,她可能就讀得出去。

「他們對我的要求就是盡力就好」

鍾元位和妻子只有小學和初中文化,因為沒什麼文化,在外的這些年吃了很多虧,夫妻二人希望孩子能通過知識改變命運。

2012年,鍾元位將鍾芳蓉送到了耒陽市區的正源學校讀書。正源學校是一所全寄宿的民辦學校,可以從初一一直讀到高三。為了彌補不在孩子身邊的遺憾,這一次,鍾元位繼續到廣東打工,而妻子劉小義則留在老家,一邊就近到一家製衣廠打工,一邊陪伴兒女。

後來,鍾元位將兒子也轉到正源學校讀書。在私立學校讀書,意味著昂貴的學費,兩個孩子讀書的費用迫使劉小義再次離開來家,到廣東去謀取更高的收入。

記者:你能理解父母為什麼不在你身邊嗎?

鍾芳蓉:非常能理解,我家是農村的,如果像我爺爺奶奶種田是不能有多少錢的,可能供我上學都是問題,他們在外面打工可以賺多點錢。我去過他們的工廠,也看到他們打工其實非常辛苦。

記者:你能體諒他們嗎?

鍾芳蓉:能,因為爸爸媽媽不在身邊,爺爺奶奶帶我,我覺得什麼都要靠自己,會更加獨立。

長時間一個人的生活,讓鍾芳蓉形成了獨立的性格。雖然不能陪伴在孩子身邊,也不能在學業上予以輔導,但是遠在廣東的鐘元位夫婦還是會用自己的方式默默支持女兒。

鍾芳蓉:高中以後,我更加重視成績,我的父母也非常重視我的成績,一般班群什麼他們都會加,然後會關注我的成績,有時候我考得不好也會鼓勵我。

記者:怎麼鼓勵?

鍾芳蓉:就說「盡力就好」,他們對我的要求就是「盡力就好」,看到簡單的這幾個字我壓力會小一點。

選擇考古只用了幾分鐘 「喜歡 每一次挖掘都是發現、都是驚喜」

清晰的目標、清醒的自製,加上學校以高考為目標的精細化管理,鍾芳蓉的成績始終名列前茅。7月23日,高考成績發布,鍾芳蓉676分,名列湖南省文科第四名。校長連夜從耒陽市開車趕到同仁村,為鍾芳蓉的成績燃放煙火;鍾元位夫婦也在第一時間從廣東出發趕著回家。在他們依然沉浸在成績帶來的喜悅中時,鍾芳蓉已經做出了報考北京大學考古學專業的決定。

記者:喜歡?

鍾芳蓉:對,就喜歡。

記者:從什麼時候開始喜歡的?

鍾芳蓉:不記得了,就感覺小時候就對歷史一直有興趣。

記者:這麼大的事自己做的主?

鍾芳蓉:對。

記者:想了多久做出這個決定?

鍾芳蓉:幾分鐘。

記者:你覺得能堅持下去嗎?

鍾芳蓉:我覺得能,我對一件事情就算我不喜歡,我也能做下去,我喜歡的話我會堅持得更久,我覺得每一次挖掘都是發現,都是驚喜。

鍾芳蓉母親劉小義:我們不懂考古系究竟會幹什麼,也不懂什麼專業賺錢。我們只能尊重她的選擇,她有權利去選擇她自己喜歡的。她是一個有夢想的人,她要去實現她的夢想。

「收到禮物很驚喜、很感激,我只是一個平常的選考古系的學生」

鍾芳蓉報考北大考古系的決定,被媒體報導之後,迅速引發了熱議,有人對她的選擇不理解,認為考古專業太冷門,沒有前途;有人覺得寒門出身的孩子選擇考古,會因此失去了獲得高收入的機會;考古界的人則爭相表達著對她的支持,多家博物館更是直接給鍾芳蓉寄出了禮物,禮物總計50斤重,她拆包裹的視頻在網上也廣泛傳播,鍾芳蓉因此被稱為「考古界團寵」。

  記者:有很多考古界的專業人士、博物館、研究機構給你寄禮物、給你支持。

鍾芳蓉:我很驚喜、很感激,我們從來沒見過面,我只是一個很平常的選考古系的學生,他們給我送了那麼多禮物。

(原題為《對話北大考古系新生鍾芳蓉:選擇專業只用了幾分鐘 但我會堅持很久》)

相關焦點

  • 對話北大考古系新生鍾芳蓉:選擇專業只用幾分鐘,但我會堅持很久
    9月1日,北京大學本科新生即將到校報到。來自湖南省耒陽市餘慶街道同仁村的鐘芳蓉即將在北大考古文博學院開始她的大學生活。剛剛過去的這個暑假,對於鍾芳蓉來說,異常熱鬧。自7月末湖南省高考成績發布,圍繞鍾芳蓉「676分的高分」「湖南省高考文科第四名」「留守女孩報考北大考古系」引發的巨大關注和討論一直沒有間斷。
  • 鍾芳蓉對話許宏:考古屬於高層次智力遊戲丨新京報「一起+」⑧
    △點擊觀看完整專題新京報傳媒研究(ID:xjbcmyj)自11月10日起陸續播出9期「一起+」對談視頻,今天推出第八期《鍾芳蓉對話許宏:以後有更理想選擇,要義無反顧跟著感覺走》。許宏是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考古系教授、博士生導師,主要從事中國早期城市、早期國家和早期文明的考古學研究。從1999到2019年,他一直在主持河南偃師二里頭遺址的考古工作。彼岸書店裡,鍾芳蓉等待著許宏的到來。她走過鋪滿黃色銀杏葉的小道,尋找著自己想看的書籍,喃喃自語,「好多專業老師推薦的學術書籍,都買不到。」
  • 北大「考古女孩」:希望好好學習 不被外界過多打擾
    「考古女孩」鍾芳蓉入讀北大 9月1日,北大迎來3300多名前來報到的2020級本科新生。今年該校共錄取了4326名本科新生,他們將分批次陸續抵達燕園。 據北大招辦透露,今年被錄取新生中年齡最小的同學出生於2005年,今年剛滿15周歲。今年,共有4對雙胞胎攜手走進北大,開啟新的學習生活。
  • 北大考古「團寵」引熱議:你可知考古系早已是女生居多?
    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 張弋 「高考676分」、「留守女孩」、「北大考古」……一個又一個獨一無二的標籤讓世人眼中「冷門」的考古圈又一次喜提熱搜。團寵」遭質疑,「好不容易考上了北大為什麼不選個熱門專業?」「考古是很苦的,根本不是一時間個小女孩能夠承受的!」「留守家庭應該選畢業後能賺錢的專業,比如北大經管」。
  • 鍾芳蓉&許宏:跟著心靈走,允許未來有變化
    如今開學已有兩個多月,鍾芳蓉的熱度慢慢減弱,她開始沉浸在學習世界裡,觀察考古專業究竟是什麼樣的。11月6日,坐在前往書店的車上,談及即將要拜訪考古學家許宏,鍾芳蓉面色平和,「保持平常心吧。」她想得到許宏老師的指點,告知自己未來該往什麼方向發展。徐宏是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考古系教授、博士生導師,主要從事中國早期城市、早期國家和早期文明的考古學研究。
  • 留守女孩讀北大考古系,你憑什麼替她不值?|北京大學|敦煌|樊錦詩|...
    考上北大考古專業的女孩鍾芳蓉,這幾天頻繁擠進熱搜榜,可重點似乎並不是她文科676分的傲人成績,而是她曾為「留守女生」的身份。留守女孩考上北大,考古界燥起來了高考放分那天,湖南留守女孩鍾芳蓉一家激動壞了,她考出了676分的高分。
  • 北大考古文博學院副院長沈睿文「聲援」湖南耒陽女生
    北大考古文博學院副院長沈睿文「聲援」湖南耒陽女生鍾芳蓉—— 祝賀她選擇理想,北大考古歷年就業很好 瀟湘晨報記者李楠長沙報導 連日來,湖南耒陽女生鍾芳蓉報考北京大學考古學系一事持續引發社會的關注與熱議。
  • 留守女孩報考北大考古系引爭議,該專業真的這麼沒前景嗎?
    【文/觀察者網 郭肖】湖南高考文科第四名鍾芳蓉報考北大考古系一事在經歷輿論幾番「博弈」後,已基本落下帷幕,那些對於其「沒有錢途」的擔憂在「人家可是北大呀」、「夢想不該用錢來衡量」等發問中幾近失聲。然而,對於想深入了解事實的普通人來說,考古系究竟是一個怎樣的專業?
  • 湖南676分留守女孩報了北大考古,愛歷史也愛二次元漫畫
    這不僅因為鍾芳蓉的高考成績很亮眼,也因為她是從小跟爺爺奶奶一起生活、學習全靠自覺的留守女孩,且她報考了在很多人看來頗為冷門的北大考古專業。鍾芳蓉高中就讀於湖南耒陽正源學校,今年高考數學146分、語文130分、外語133分、文綜267分,各科成績均衡,從小就對歷史感興趣。
  • 女孩報考北大考古專業被質疑沒「錢」途 考古圈卻集體寵她
    近日,湖南留守女孩鍾芳蓉以文科676分的成績報考北京大學考古專業一事引發關注。有人質疑她為什麼選了考古這樣一個沒「錢」途的專業,也有人支持她堅定走自己的路……1 留守女孩高考考676分報考北大考古專業惹爭議據報導,湖南耒陽的鐘芳蓉不到1歲就成為了「留守兒童」,因經濟原因,父母外出打工,她就一直和爺爺奶奶一起生活。
  • 北大考古女生收到50斤禮物:郭襄過生日啦!
    還記得湖南耒陽留守女孩鍾芳蓉以676分的高考成績報考北大考古專業引發的熱議嗎?不少網友質疑學考古沒「錢」途,但更多網友力挺女孩追求自己的夢想,更是惹得整個考古圈紛紛送上大禮,網友戲稱仿佛是大宗派在團寵新入門的小師妹。
  • 「05後」北大新生,「00後」華科博士報到了……
    北大為家庭經濟困難的學生設立了幾十項助學金,基本可以滿足學生在校的學習生活需求。北大共錄取4326名本科新生男女生比例6:4據悉,2020年,北京大學共錄取4326名本科新生,男女生比例接近6:4,與往年持平。
  • 留守女生選擇北大考古引熱議 應看到「冷門」專業背後社會價值
    湖南留守女孩報考考古 輿論質疑「沒錢途」7月30日,湖南耒陽留守女孩鍾芳蓉考出文科676分的成績,鍾芳蓉說,受樊錦詩先生的影響以及未來規劃的考慮,她選擇了北京大學考古專業,以後會讀研深造,做考古研究。此消息迅速引發輿論關注,微博話題#留守女生選擇北大考古專業#登上熱搜,閱讀量達到4392萬。
  • ...北大考古成圈內團寵,山東博物館也送了一份「厚禮」,看看是什麼
    近日,以總分676分位居湖南高考文科第四名的鐘芳蓉備受關注。這位從小跟爺爺奶奶一起生活、學習全靠自覺的留守女孩,報考了在很多人看來比較冷門的北大考古專業。連日來,考古界大佬和北京大學紛紛為鍾芳蓉送上祝福和禮物,網友稱「簡直是郭襄過生日」,鍾同學已然成為考古圈團寵。
  • 留守女生選北大考古專業:「沒錢途」是俗見,「羅曼蒂克」是偏見
    當事人鍾芳蓉同學以高分考上北大,沒有選擇被人們認為「有錢途」或「有權途」的熱門專業,似乎就是「不明智」的選擇。為了反駁這些看法,在過去一段時間,從北大到多個省份的考古、文博機構都給她送上厚禮,並發聲支持她。當然與此同時,也有考古學同行的博主反思普通、從未引起關注的考古學畢業生面臨的真實困境,因為無緣考古、文博機構而只能做著並不相干的工作。
  • 高分「留守」女孩給「偶像」回信:希望為考古獻身找到心靈歸處
    受訪人供圖中新網南京8月3日電 (記者 申冉)「樊先生您選擇了敦煌,選擇了堅守,成為了『敦煌的女兒』,也找到了心靈的安頓,我希望能追隨您的腳步,去選擇北大考古,選擇為考古獻身,也希望找到心靈的歸處。」3日,高考高分的「留守」女孩鍾芳蓉給樊錦詩和江蘇譯林出版社回復了一封信,這封手寫信,既是給偶像樊先生和心愛的考古系的一封「告白」,也變相回應很多網友所爭論的「物質與精神的選擇」。「希望你在未來求學期間,能夠抱定宗旨、不忘初心,做胸懷天下的新青年。」
  • 高分留守女孩給「偶像」回信:希望為考古獻身找到心靈歸處
    受訪人供圖中新網南京8月3日電 (記者 申冉)「樊先生您選擇了敦煌,選擇了堅守,成為了『敦煌的女兒』,也找到了心靈的安頓,我希望能追隨您的腳步,去選擇北大考古,選擇為考古獻身,也希望找到心靈的歸處。」3日,高考高分的「留守」女孩鍾芳蓉給樊錦詩和江蘇譯林出版社回復了一封信,這封手寫信,既是給偶像樊先生和心愛的考古系的一封「告白」,也變相回應很多網友所爭論的「物質與精神的選擇」。「希望你在未來求學期間,能夠抱定宗旨、不忘初心,做胸懷天下的新青年。」
  • 考古專業明年會成為熱門嗎?
    自從今年鍾芳蓉以676分高分報考2020年北大考古專業的消息傳出後,就在網絡上引起了熱議。很多網友猜測說不定明年考古專業也會成為熱門!額,是因為熱搜嗎?讓我們拭目以待吧。2021年的高考生選報專業也成了家長們私下談論的話題,究竟該選什麼專業?為什麼要學這個專業?
  • 還記得考上北大的676分留守女生嗎?她選擇了放棄「錢途」。為什麼
    你記得前不久,「留守女孩上北大」的熱搜嗎?2020高考成績放榜時,湖南留守女孩鍾芳蓉以676分的成績報考了北大考古專業,一時引發全網熱議。令人唏噓的是:全網熱議的並不是「一個沒有補習班加持、沒有家長實時督促的留守女孩,可以通過自己的努力考上北大」;而是「為什麼好不容易麻雀變鳳凰,有機會進入北大,卻要選擇一個沒有油水、沒有「錢途」的考古專業」。今天,小翼君就想與大家聊聊鍾芳蓉的選擇,與留學視角下的考古學。
  • 天津703棄北大入南開化學,本人回應:高分≠清北,高分=選擇權利
    對於該學霸來說,高分≠清北,高分=選擇的權利,而他堅持夢想的信念,令所有人為之折服。近年來,報志願是保專業還是保學校,一直備受爭議,然而可喜的是越來越多的學子用高分捍衛了他們選擇的權利。湖南留守女孩鍾芳蓉以文科676分的好成績報考北大考古系,幾乎驚掉了人們的下巴,然而女孩淡然處之,一句「我喜歡考古,樊錦詩是我的偶像。」原來在某些孩子眼裡,熱門賺錢的專業如果沒了理想和熱愛的支撐,不過是蛻變成學習生活的奴隸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