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守女孩報考北大考古系引爭議,該專業真的這麼沒前景嗎?

2020-12-18 觀察者網

【文/觀察者網 郭肖】

湖南高考文科第四名鍾芳蓉報考北大考古系一事在經歷輿論幾番「博弈」後,已基本落下帷幕,那些對於其「沒有錢途」的擔憂在「人家可是北大呀」、「夢想不該用錢來衡量」等發問中幾近失聲。

然而,對於想深入了解事實的普通人來說,考古系究竟是一個怎樣的專業?該專業學生們的現狀究竟如何?他們畢業之後又去了哪裡呢?對此,觀察者網採訪到了國內考古專業的三名大學生。

先來說說北大考古系,眾所周知,北大考古學是全國第一。

剛剛被保送到北大考古系讀研一的一名學生告訴觀察者網,自己選擇考古系的原因是比較喜歡歷史,從小愛看歷史故事,讀研也是考慮到自己的興趣。

前幾年,《盜墓筆記》、《鬼吹燈》等作品大火,曾引發過一段「考古熱」,在一些段子中,考古被形容成「科學盜墓」,對於這種說法,該同學直言,「盜墓是對寶貴文化遺產的破壞」。

那麼,考古系都學什麼呢?他介紹,考古系有非常多的研究方向,涉及到古代人類社會的各個方面,他們會學習斷代考古(舊石器時代、新石器時代、夏商周考古、漢唐考古等等)、科技考古(植物考古、動物考古、體質人類學)等等。

專業課之外,大家往往會做一些田野調查、發掘等工作,這就涉及到實習的地方,北大考古系官網資料顯示,該校在內蒙古呼和浩特大窯、山東臨淄桐林、河南鄧州八裡崗、山西曲沃曲村、陝西扶風——岐山周原暨周公廟等遺址處,建有田野考古教學實習基地。

北大官網顯示,考古學院每年面向海內外招收本科、碩士、博士研究生,在校學生約200餘人,截至2015年,學院培養出各類畢業生約2000餘人,他們活躍在全國各地文博單位的第一線,成為當地文物、考古、博物館事業的重要力量。

我們採訪的學生介紹,就他身邊的案例來說,畢業之後,大家工作的範圍確實主要是集中在研究所、高校、博物館等文博單位。不過,因為他還是研一,所以對以後就業的具體工資水準並沒有關注太多。

在教育部第四輪學科評估中,考古學為A類的僅有3所院校,西北大學位列第二。

依託西北地區,和如今比較知名的中亞考古隊,該校在教育、實習資源方面享有天然優勢。

正在該校就讀的一名同學告訴觀察者網,他是因為喜歡歷史學了考古,雖然上了大學發現,考古和原本自己理解的不一樣,「但的確幫助我們了解了古人,這是很強的吸引力,從民族感情來說,我們也希望做好中國考古,並且致力於走出去。」

然而,就業和待遇上的落差難免會讓人有點失落。他介紹,考古這行的工作並不是找不到,只是存在拿不拿得到編制、上升空間以及現有待遇的問題。

比如,雖然身在陝西,學校的實習機會也多,但是實習工資低:去工地本科一天50,研究生80,去掉夥食費,一天也拿不到多少。

而且,多年來,畢業生們的工資也沒有發生多大變化。

該同學介紹,他報考志願時就查過,陝西考古畢業生的工資大概是3000多,現在,他已經讀研究生了,工資還是這個水平。

雖然也有一些與考古相關的商業公司在對外招生,但對專業水平的要求並不高,所以這又變成了一個「誰都可以幹」的工作,對考古專業的就業沒有產生多少影響,「許多博物館有月薪三千多的那種崗位,如果家在本地,那就能省掉很多開支,可能勉強能過下去,但是我們這行經常是背井離鄉的,還就這點錢,就真的難了。」

「留下來做考古,沒有一點情懷就真的很難堅持。」

但該學生表示,自己還是會繼續走下去,「還是那種探索古代社會的成就感吧,就業的話,我看能不能再讀個博,起碼多了條進高校的選擇。」

此前,在湖南女生報考該專業後,有人擔心北大考古系不好就業。據人民政協報報導,全國政協委員、南京大學文化與自然遺產研究所所長賀雲翱透露,其實僅從就業率方面來講,大家完全不用擔心,因為考古專業的就業率幾乎是100%。

「田野考古、博物館、文化出版機構等都需要考古專業人才。我培養的學生,特別是研究生,沒畢業就被『搶』走了,沒有找不到工作的。我今年培養的5名碩士,均已在杭州、南京、廣州等一線城市就業,都比較理想。」

賀雲翱坦言,我國高層次考古人才存在較大缺口,特別是博士全國都缺。他舉了個例子:多年前他培養的一位福建籍博士,竟然是該省某省級博物館第一個考古專業博士。目前,全國幾千所高校中擁有考古專業的高校僅二十幾所,而這些高校該專業畢業生尤其是研究生,基本上100%能找到滿意工作,而且基本都進了財政全額撥款事業單位。

在報考專業時,每個人的考慮都不同,況且不少人也表示,當年報考專業時如果沒有專業人指導,好像也沒有把就業率看得那麼重。

來自復旦文博專業的一名學生表示,他當年報考志願問了家裡人,確實考慮到了現實問題,上海的文化產業在興起,畢業的時候會有需求量,不過,由於文博專業往年一直都是復旦壓線的分數,所以也有一些學生是考慮到這個問題才報考的。

然而學了這個專業之後,他才發現與想像中不太一樣,「考古專業學習的技能太有針對性了,只能去文博工作,再擴大一點,就是文化傳播。」

所以,他身邊很多朋友都轉行了,「其實也沒覺得工作和專業需要對口吧,比如我出來做了記者,文博的背景反而在應聘的時候幫了我很多忙。」

湖南考生鍾芳蓉在報考考古系被人質疑後,曾回答「自己從小就喜歡歷史和文物,且受到樊錦詩的影響,所以報考了考古專業」,北大考古系回應,「願你在北大考古找到畢生所愛」。

在我們的採訪中,幾個學生有人因為熱愛,即便工資低也堅持留下,也有人在學習過程中發現了別的愛好所以離開,其實仔細想想,這個現象不僅僅出現在考古專業,大概很多人都會或多或少經歷這樣的時刻。畢竟,在這個價值觀和利益多元化的時代,「錢」途並不是人生的唯一選擇。

本文系觀察者網獨家稿件,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相關焦點

  • 女孩報考北大考古專業被質疑沒「錢」途 考古圈卻集體寵她
    近日,湖南留守女孩鍾芳蓉以文科676分的成績報考北京大學考古專業一事引發關注。有人質疑她為什麼選了考古這樣一個沒「錢」途的專業,也有人支持她堅定走自己的路……1 留守女孩高考考676分報考北大考古專業惹爭議據報導,湖南耒陽的鐘芳蓉不到1歲就成為了「留守兒童」,因經濟原因,父母外出打工,她就一直和爺爺奶奶一起生活。
  • 留守女生選擇北大考古引熱議 應看到「冷門」專業背後社會價值
    湖南留守女孩報考考古 輿論質疑「沒錢途」7月30日,湖南耒陽留守女孩鍾芳蓉考出文科676分的成績,鍾芳蓉說,受樊錦詩先生的影響以及未來規劃的考慮,她選擇了北京大學考古專業,以後會讀研深造,做考古研究。此消息迅速引發輿論關注,微博話題#留守女生選擇北大考古專業#登上熱搜,閱讀量達到4392萬。
  • 留守女孩讀北大考古系,你憑什麼替她不值?|北京大學|敦煌|樊錦詩|...
    考上北大考古專業的女孩鍾芳蓉,這幾天頻繁擠進熱搜榜,可重點似乎並不是她文科676分的傲人成績,而是她曾為「留守女生」的身份。留守女孩考上北大,考古界燥起來了高考放分那天,湖南留守女孩鍾芳蓉一家激動壞了,她考出了676分的高分。
  • 北大考古「團寵」引熱議:你可知考古系早已是女生居多?
    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 張弋 「高考676分」、「留守女孩」、「北大考古」……一個又一個獨一無二的標籤讓世人眼中「冷門」的考古圈又一次喜提熱搜。團寵」遭質疑,「好不容易考上了北大為什麼不選個熱門專業?」「考古是很苦的,根本不是一時間個小女孩能夠承受的!」「留守家庭應該選畢業後能賺錢的專業,比如北大經管」。
  • 留守女孩報北大考古?這位年入8億的第一畫家也送女兒去了這個系
    近日,留守女孩報名北大考古系,網友們炸開了鍋:「計算機少年年薪201萬,北大高分女生卻去學考古?」「為什麼不學金融?」留守女生報名北大考古系北大則出面表示:「願你找到畢生所愛。」你怕不是對考古系有什麼誤解?考古系擁有不可估量的價值,它揭開了全人類的存在之謎。
  • 對話北大考古系新生鍾芳蓉:選擇專業只用幾分鐘,但我會堅持很久
    來自湖南省耒陽市餘慶街道同仁村的鐘芳蓉即將在北大考古文博學院開始她的大學生活。剛剛過去的這個暑假,對於鍾芳蓉來說,異常熱鬧。自7月末湖南省高考成績發布,圍繞鍾芳蓉「676分的高分」「湖南省高考文科第四名」「留守女孩報考北大考古系」引發的巨大關注和討論一直沒有間斷。而鍾芳蓉本人,鮮少在媒體露面。這個暑假,對於她的家庭意味著什麼?過去這些年,她的家庭經歷了什麼?
  • 對話北大考古系新生鍾芳蓉:我會堅持很久
    自7月末湖南省高考成績發布,圍繞鍾芳蓉「676分的高分」、「湖南省高考文科第四名」、「留守女孩報考北大考古系」引發的巨大關注和討論一直沒有間斷。而鍾芳蓉本人,鮮少在媒體露面。這個暑假,對於她的家庭意味著什麼?過去這些年,她的家庭經歷了什麼?本周,《面對面》記者來到湖南耒陽,見到了鍾芳蓉和她的父母。
  • 高分留守女孩給「偶像」回信:希望為考古獻身找到心靈歸處
    原標題:高分留守女孩給「偶像」回信:希望為考古獻身找到心靈歸處八旬的樊錦詩先生委託出版社給鍾芳蓉寄去了禮物和信,鼓勵即將成為「校友」的女孩抱定宗旨,不忘初心。受訪人供圖中新網南京8月3日電 (記者 申冉)「樊先生您選擇了敦煌,選擇了堅守,成為了『敦煌的女兒』,也找到了心靈的安頓,我希望能追隨您的腳步,去選擇北大考古,選擇為考古獻身,也希望找到心靈的歸處。」
  • 留守女生選北大考古專業:「沒錢途」是俗見,「羅曼蒂克」是偏見
    「留守女生選擇北大考古專業」,這是一個熱點,而在這個熱點裡幾乎每個詞都自帶流量,以至於,這一話題即便作為熱點已經過了一些時日,任何與此相關的新聞都還可能成為熱搜。在今天,剛剛成為熱搜的是「676分留守女生北大班主任發聲」。班主任祝福她、欣賞她,同時「希望社會能正視考古專業」。
  • 高分「留守」女孩給「偶像」回信:希望為考古獻身找到心靈歸處
    受訪人供圖中新網南京8月3日電 (記者 申冉)「樊先生您選擇了敦煌,選擇了堅守,成為了『敦煌的女兒』,也找到了心靈的安頓,我希望能追隨您的腳步,去選擇北大考古,選擇為考古獻身,也希望找到心靈的歸處。」3日,高考高分的「留守」女孩鍾芳蓉給樊錦詩和江蘇譯林出版社回復了一封信,這封手寫信,既是給偶像樊先生和心愛的考古系的一封「告白」,也變相回應很多網友所爭論的「物質與精神的選擇」。「希望你在未來求學期間,能夠抱定宗旨、不忘初心,做胸懷天下的新青年。」
  • 湖南676分留守女孩報了北大考古,愛歷史也愛二次元漫畫
    本文圖片均為受訪者供圖近日,以總分676分位居湖南高考文科第四名的女孩鍾芳蓉備受關注。這不僅因為鍾芳蓉的高考成績很亮眼,也因為她是從小跟爺爺奶奶一起生活、學習全靠自覺的留守女孩,且她報考了在很多人看來頗為冷門的北大考古專業。鍾芳蓉高中就讀於湖南耒陽正源學校,今年高考數學146分、語文130分、外語133分、文綜267分,各科成績均衡,從小就對歷史感興趣。
  • 高分女孩報考北大考古系引發爭辯:人生到底需要一場怎樣的升級?
    高考676分,全省文科第四名,湖南女孩沒有選擇「錢途」更好的熱門專業,而是毅然報考北大最「冷門」的考古系。消息一出,瞬間引爆全網討論。表面上,這是學霸們才需要關心的選擇題。但其實,這也是直擊每個人心底的「靈魂拷問」:物質和精神,孰輕孰重?
  • 從考取北京大學考古系的女孩到《修文物的男人》
    封面圖|千庫網高分留守女孩考取北京大學考古系的消息,近日登上熱搜。除了對理想的一片叫好之聲,收穫更多的則是人們務實的勸導,考古就業窄、賺錢少、沒錢途,幹嘛不學個能賺錢的專業。姑娘回應:「沒想到這麼多人對我報考的考古專業感興趣,我從小就喜歡歷史和文物,受到樊錦詩先生的影響,所以報考了考古專業。」
  • 考出676高分的留守女孩選擇了考古專業,考古是個什麼專業?
    湖南耒陽的留守女孩鍾芳蓉今年高考考出了文科676分的好成績,最終沒有選擇歷史專業,而是選擇了考古專業,考古是個什麼專業呢?小編就給大家介紹下:考古,從字面來理解就是考究古代,考古專業就是考究古代的專業,是屬於歷史學的分支學科,所以,鍾狀元其實是追隨了自己的內心,選擇了自己喜歡的專業,喜歡從事的行業!這就是高考分數高的好處,不知道有多少人的專業是委曲求全的選擇,又不知道有多少人不曉得自己喜歡什麼?能幹些什麼?
  • ...北大考古成圈內團寵,山東博物館也送了一份「厚禮」,看看是什麼
    這位從小跟爺爺奶奶一起生活、學習全靠自覺的留守女孩,報考了在很多人看來比較冷門的北大考古專業。連日來,考古界大佬和北京大學紛紛為鍾芳蓉送上祝福和禮物,網友稱「簡直是郭襄過生日」,鍾同學已然成為考古圈團寵。新時報記者獲悉,山東博物館也為鍾芳蓉同學送出一份「厚禮」——一套《走進山東博物館》和一套《文物山東》。
  • 到底是個什麼樣的專業?竟惹676高分女孩青睞!
    今年湖南留守女孩以676的高分成功考上北大考古專業,在眾多網友羨慕的同時,也有一些人說「專業冷門」「工資低」,那麼考古專業究竟是什麼樣子的?它畢業之後就業環境又如何?不過,有一說一,同樣都是考古系,北大考古系出來就業那肯定是相對來說很輕鬆的。而且今年這名湖南考生也已然成為了考古圈內的「團寵」,既得到了北大老師的讚美和認可,又收穫了10餘省份文物考古研究院、博物館等機構的「考古大禮包」,還沒入學就收到了很多關注,想必以後工作還是繼續深造都是不難的。
  • 湖南女孩高分選報北大考古專業 成為考古圈名副其實的「團寵」
    今年高考,湖南耒陽留守女孩鍾芳蓉考出文科676分的好成績,校長帶著50多位老師連夜進村報喜,鍾芳榮成了真正的「全村的驕傲」。喜悅的不僅是鍾芳榮的家鄉,還有一直低調甚至冷門的「考古圈」。受敦煌研究院名譽院長樊錦詩先生的影響,加上對未來的規劃,鍾芳榮選擇了北京大學考古專業,希望未來做考古研究。
  • 北大考古文博學院副院長沈睿文「聲援」湖南耒陽女生
    北大考古文博學院副院長沈睿文「聲援」湖南耒陽女生鍾芳蓉—— 祝賀她選擇理想,北大考古歷年就業很好 瀟湘晨報記者李楠長沙報導 連日來,湖南耒陽女生鍾芳蓉報考北京大學考古學系一事持續引發社會的關注與熱議。
  • 還記得考上北大的676分留守女生嗎?她選擇了放棄「錢途」。為什麼
    你記得前不久,「留守女孩上北大」的熱搜嗎?2020高考成績放榜時,湖南留守女孩鍾芳蓉以676分的成績報考了北大考古專業,一時引發全網熱議。令人唏噓的是:全網熱議的並不是「一個沒有補習班加持、沒有家長實時督促的留守女孩,可以通過自己的努力考上北大」;而是「為什麼好不容易麻雀變鳳凰,有機會進入北大,卻要選擇一個沒有油水、沒有「錢途」的考古專業」。今天,小翼君就想與大家聊聊鍾芳蓉的選擇,與留學視角下的考古學。
  • 鍾芳蓉對話許宏:考古屬於高層次智力遊戲丨新京報「一起+」⑧
    短髮女孩站在北京大學南門,她惦著腳,仰起臉,嘗試了三次人臉識別機器,才成功走出來。「開學兩個多月了,我的人臉識別一直不太準。」她輕聲說,臉上帶著淡淡的笑容。她是來自湖南的留守女孩鍾芳蓉。今年夏天,鍾芳蓉以文科676分的成績報考北京大學考古專業,爭議隨之而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