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文廣旅體融合在一起是在2015年,可以說走在了全省乃至全國的前列。從合併的第一天開始,就思考如何將簡單的『物理合併』逐步發展為『科學融合』。近年來,我們一直不忘初心,圍繞著這樣一個目標去改革提升。現在看來,也基本實現了『1+1>2』的轉變。」回顧一步步走來的改革歷程,龍泉市文廣旅體局局長胡武海認為,從2016年融合的開局之年,到2017年的關鍵之年,2018年的成熟之年,再到今年乘著改革東風,文化和廣電旅遊體育局於1月正式掛牌成立,迎來了改革提升年。這4年來,部門內部融合越來越順暢,越來越有深度。
機構改革,不只是「物理整合」,更要在職能整合、人員融合上發生「化學反應」。胡武海說,龍泉文化底蘊深厚、旅遊資源豐富,依託與這些文化旅遊資源,體育則成了推動社會文化事業與經濟產業一併發展的催化劑。11月舉行的 「龍泉論劍」傳統武術大賽吸引了45支代表隊參加。從兒童、青少年到中年、老年各個年齡階段都有人報名參賽,年齡差達到了86歲,而最小的選手僅4歲。同時,還有來自德國、烏茲別克斯坦國際選手。「本次比賽是體育與寶劍文化、體育與中華傳統武術的一次有機結合,實現『體育+文化+旅遊』的創新融合。」
旅遊資源可以轉化為文化資源,文化資源也能成為旅遊資源,體育資源也能融入文化旅遊資源。胡武海說,無論是在文旅體的產業層面,還是文旅體的事業層面,都有一個互補相融的需求,只要經過一定的時間去磨合、協調乃至於融合,將既有利於全民健康的促進推廣,有利於旅遊的深度開發,也有利於文化的保護利用和弘揚傳播,最終達到社會經濟積極健康發展、百姓收穫紅利的目標。
近年來,龍泉一直注重打造有當地特色的賽事IP,江南之巔的「山」,端午龍舟的「水」,武術大賽的「劍」,都將當地的文化旅遊資源與體育融合在一起,形成了獨特的品牌效應。
龍泉境內海拔1929米的黃茅尖為江浙第一高峰。為了打好這一品牌,龍泉已連續3年舉辦「江南之巔」天空越野賽,賽道路線就選在有「華東第一虐」之稱的千八線,參賽選手可體驗累計爬升一萬餘米的極限挑戰。賽事途經的大賽村、官田村、橫溪村等村莊每到賽事節點,總要忙於接待。橫溪村還發動了外出村民和外嫁女兒回村一起接待參賽選手。不同於其他賽事獎牌的金屬感,江南之巔天空系列賽的獎牌選用青瓷製作。「除了獨特的生態山地資源,還有獨特的非遺文化——龍泉青瓷,通過一項賽事把龍泉青瓷也推廣宣傳出去,是一場跨界的合作,也是文化+旅遊+體育的一次深度融合。」胡武海感慨地說,「體育產業不僅僅是體育本身,而是帶動了社會其他產業的發展,這也是它的魅力。」
人民群眾的獲得感是改革的「試金石」。胡武海說,在提倡「體育+」的同時,也要通過體育人的努力讓各行各業「+體育」。
胡武海表示,融合發展將是長期目標,部門還有很大的改革和提升空間。求同存異是一個必然趨勢。在推進部門本身文、旅、體深度融合以後,還要積極地推進「體育+」和「+體育」,實現真正的大融合。
有問必答
Q:如何看待新時代體育價值?
A:隨著新時代經濟社會轉型和社會主要矛盾的轉變,體育的戰略角色也被重新定位,要發揮體育在助力國家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文明建設中的多元價值,不斷提升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自豪感。
Q:如何理解現在大融合背景下的「融」?
A:體旅融合給文化「加碼」,更為旅遊「賦能」,推動文化體育和旅遊的深度融合、和合共生,最終形成部分之和大於整體的效果。
Q:龍泉體育發展的最大優勢在哪裡?
A:龍泉有華東地區獨一無二的戶外山地資源,也是歷史悠久、人文璀璨的劍瓷名城。結合本地資源特色,以戶外運動為特色、產業為引領、融合為依託,適合發展獨具特色的品牌賽事。
Q:立足體育事業發展,談初心與使命?
A:堅守體育初心、履行體育使命,以人民健康為中心,以使命在肩、奮鬥有我的精神,以「健康、產業、融合、競技」為抓手,通過強化功能、發揮優勢、彰顯特色、打響品牌,推動龍泉的體育事業在新時代實現新發展。
Q:對未來體育事業發展的願景?
A:希望讓更多人參與體育。使人民群眾真正享受到體育帶來的健康和快樂,讓體育在人的全面發展與和諧社會構建中發揮更加積極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