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島國際電影節8個展映單元片單的亮相,引起了許多影迷與媒體人的期待。在2020年的歲末,用八個展映單元,跨越時間、跨越空間,回顧這一年的世界電影版圖。八個展映單元,以主題 「無限∞ 」為統一,拼接在一起。 ∞,也寓意著未來的無限可能。
除了八個展映單元,俺想在這裡提一下前天解鎖的另一片單---全島放映。
作為海南經濟特區的新興文化品牌,海南島國際電影節以「全年展映、全島放映、全民觀影、全產業鏈」為目標,致力於打造一個兼具專業性、群眾性和國際化的「永不落幕的電影節」。帶著這樣的目標,「全島放映」在海口、瓊海、儋州三個城市的十二家影院進行放映,並利用海南的環境和氣候優勢,打造一個「全島嘉年華 Around the Island」。
Therefore,『全島放映』不僅能將電影節的氛圍和參與感推向全島,而且能讓海南影迷就近就能觀看許多優秀出眾的電影。
這份片單共有35部影片,大部分影片都來源於許多重量級的國際電影節,有質量保證可放心服用。
今年的「全島嘉年華」主要分為八個展映單元:『岸邊故事』『流行經典』『熱血動作』『影展精粹』『阿基』『賈木許』『康查洛夫斯基』『卓別林』。
岸邊· 故事
「岸邊,如果要具象地形容,可以是都市樓宇和浩瀚深海間的細幼沙灘,可以是承載著行人心事的河邊漫步道,也可以是荒無人煙的野湖邊荒草地。抽象地說,不過是一條分隔慣常舒適區與茫茫未知域的虛無縹緲的長線。」
『岸邊故事』單元共有四部電影,《幻土》、《入黑之時》、《白雪公主殺人事件》和《被嫌棄的松子的一生》(下圖依次從左往右)。
這四部電影全部來自亞洲國家,並且都極具個人風格,無一不展現了人生路上萬花筒般的艱難及苦澀。
這四部電影裡,大家最熟悉的應該是《被嫌棄的松子的一生》。這部位列「豆瓣Top250」第86的影片,讓許多人都看一次哭一次。導演中島哲也用華麗的童話講述了一齣悲劇,所描繪的松子的一生也令人唏噓不已。
《白雪公主殺人事件》改編自湊佳苗的小說,其敘事結構屬於典型的日本懸疑片結構。除此之外,還有類似於《羅生門》般對於事件的還原拼貼,每一方各持說辭。由此在順著劇情對案件偵破的同時,也將鏡頭投向社會中的各種問題。這部電影最出彩的點在於對於「網際網路」元素的使用、網絡暴力的展現。
《入黑之時》和《幻土》兩部電影都入圍過洛迦諾電影節。
《入黑之時》是一部個人風格極其強烈的作者電影,以一群普通人的視角講述了1976年泰國的軍事政變。導演安諾查·蘇薇查柯邦用碎片化營造出時空交錯,配上戲中戲的結構設計,使得一種交錯感在虛實之間應運而生。
《幻土》摘得了第71屆洛加諾電影節的金豹獎桂冠,以強烈的影像語言展現了角色的迷失和漂泊。影片講述兩位警察追蹤一名在本地填海工地工作的外籍勞工時,忽然失聯的故事。
流行 · 經典
「流行經典」擷取兼具流行度和品質的影片,將流傳的高口碑再度轉化為觸手可及的實際觀影體驗,讓經典再現銀幕。
『流行經典』包含了《燦爛人生》、《彗星來的那一夜》、《看不見的客人》和《感謝上帝》四部電影(下圖依次從左往右),兼具商業性與藝術感,以繪聲繪色的故事,展現人生的百態。
《燦爛人生》曾獲得過第59屆坎城電影節「一種關注」大獎。影片用366分鐘的時間,講述了義大利一個家庭的悲歡離合,反映社會的動蕩不安。
《感謝上帝》入圍了第69屆柏林電影節的主競賽單元,並斬獲評審團大獎。影片取材自神父性侵兒童案件,導演弗朗索瓦·歐容以穩健的把控,剖析了人的內心欲望討論了人與社會間的關係。
《彗星來的那一夜》和《看不見的客人》是近十年裡關注度較高且廣受好評的驚悚懸疑電影。
熱血 · 動作
「熱血動作」集合眾多爆款巨星雲集的動作大片,在冬天卸下沉重的包袱,來一場腎上腺素狂飆的熱血沸騰。
『熱血動作』單元共有五部動作片,《火線特攻》、《壞中尉》、《敢死隊》、《機械師》和《狂暴飛車》(下圖依次從左往右)。
毫無疑問,《火線特攻》裡羅伯特·德尼羅與阿爾·帕西諾兩位老戲骨影帝聯手,就已經足夠吸引一票影迷了。再加上尼古拉斯·凱奇的《壞中尉》、《狂暴飛車》,「郭達」傑森·斯坦森的《機械師》,以及匯聚了一大批動作明星的《敢死隊》,就讓我們十二月在海南島重新感受這個夏天的燥熱吧。
影展 · 精粹
「影展精粹」精選了近兩年來自全球各大國際電影節的口碑佳作,打造「電影節中的電影節」,帶領觀眾領略當下世界藝術電影的最新潮流。
《真相》《溫蒂妮》《我想藏起來》《品行不端》
(從左往右)
《真相》入圍了第76屆威尼斯電影節的主競賽單元。影片是是枝裕和在憑藉《小偷家族》摘取金棕櫚之後的下一部作品,也是導演第一次講述一個發生在日本之外的故事。跟之前的電影相似,《真相》的核心還是家庭問題,影片講述了兩代人之間的矛盾、糾葛、謊言、怨恨。不僅如此,電影的演員陣容也十分強大,凱薩琳·德納芙(《白日美人》)、朱麗葉·比諾什(《藍》),以及伊桑霍克(「愛在三部曲」)
《溫蒂妮》和《我想藏起來》兩部電影都來自第70屆柏林國際電影節。
《溫蒂妮》是一部關於現實與夢境交織的電影,同時也是導演佩措爾德「元素精靈三部曲」的第一部。影片《我想藏起來》聚焦於義大利著名畫家安東尼奧·利加波爾顛沛流離的一生。
阿 基
這份片單上令我最驚喜的名字是,阿基·考裡斯馬基和吉姆·賈木許。兩人不僅是好友,而且都是「極簡主義」的擁護者,是影響了一代又一代人的電影大師。而兩人的電影也因其獨特的藝術性,深受歐洲電影界的偏愛。
阿基·考裡斯馬基,90年代被法國《電影手冊》譽為「新世紀最有希望的導演」,同時他也是北歐電影的名片(詳情介紹請戳這裡)。他的電影有很多「歐洲古典主義」和「極簡主義」的味道,弱化戲劇動作,簡化色彩與布景,用冷靜克制的攝影和節奏來推進故事。
阿基的電影一直致力於展現芬蘭人民生活最灰暗的那一面,這個美麗的北歐國家在他的鏡頭下顯得壓抑毫無生機。我曾看到過一句話,「大人物是悲劇,小人物是悲慘」。這也是阿基鏡頭所聚焦的中心,以展現當今社會的孤獨,以及底層人民的無力掙扎。
這次「全島放映」選了阿基·考裡斯馬基的六部電影:《列寧格勒牛仔徵美記》、《列寧格勒牛仔搭摩西》、《我聘請了職業殺手》、《浮雲往事》、《沒有過去的男人》、《希望的另一面》。
這六部電影大概選取自阿基,從導演生涯早期至今各個階段相對來說具有代表性的作品。我說相對,是因為基本上阿基的每部作品都很優秀,都是高口碑高質量的電影。
《列寧格勒牛仔徵美記》和《列寧格勒牛仔搭摩西》
《列寧格勒牛仔徵美記》和《列寧格勒牛仔搭摩西》是阿基流傳度和知名度相對較廣的兩部電影,也是許多影迷了解阿基的起點。兩部影片講述了一個名叫列寧格勒牛仔的搖滾樂隊的傳奇故事,同時也暗含著許多政治隱喻,揭示了邊緣人在社會生存的種種困難。
《浮雲世事》、《沒有過去的男人》
《浮雲世事》和《沒有過去的男人》是阿基「芬蘭三部曲」的前兩個篇章,這兩部電影也都提名了坎城金棕櫚,後者更是拿下了第55屆評審團大獎。
《我聘請了職業殺手》、《希望的另一面》
《我聘請了職業殺手》講述了一個荒誕的故事,一個男人想要自殺,但在機緣巧合之下都無法如願,於是僱了一個職業殺手來殺自己。在這部電影裡,阿基用許多冷幽默來反諷社會階級的差異。《希望的另一面》在2017年的柏林電影節上奪得最佳導演銀熊獎,影片以敘利亞難民問題為背景,向觀眾呈現出幾段漂泊的悲慘人生。
賈 木 許
說完阿基·考裡斯馬基,來接著說吉姆·賈木許。
吉姆·賈木許被譽為「美國獨立電影教父」。不同於主流,他的電影具有強烈的個人風格,以碎片結構打破線性敘事,以低成本製作營造出別具一格的美學意境。賈木許也一直注重對於人物的塑造,通過邊緣感和虛無感來表達人與人之間、不同社會階級之間的疏遠感和孤獨感。除此之外,吉姆·賈木許的影片受到後現代主義的影響,有的人物反叛主流社會、不落俗套。因此,他的電影也反映了青年一代精神上的迷失,以及對資本主義的憤懣不平。
其中,吉姆·賈木許有四部電影入選了「全島放映」片單:《天堂陌影》、《不法之徒》、《離魂異客》和《咖啡與香菸》(下圖依次從左往右)。
《咖啡與香菸》是賈木許的短篇集,一共11故事圍繞「咖啡和香菸」。
《天堂陌影》是賈木許的第二部長片,贏得了第37屆坎城電影節金攝影機獎(導演處女作)。這是一部小成本公路片,藉助平實的對話臺詞,營造了一種荒涼的氛圍,同時也描繪出了一種自我迷失的狀態。
《不法之徒》和《離魂異客》則雙雙提名了金棕櫚,是兩部反類型片,也是賈木許導演生涯裡兩個重要的基石。
康查洛夫斯基 和 卓別林
除了阿基·考裡斯馬基和吉姆·賈木許之外,「全島放映」還選取了安德烈·康查洛夫斯基的作品
安德烈·康查洛夫斯基是俄羅斯著名導演。早年他是編劇出身,與好友塔可夫斯基一起創作了許多影史經典,像《伊萬的童年》、《壓路機和小提琴》和《安德烈·盧布廖夫》。
《郵差的白夜》和《戰爭天堂》
作為導演,康查洛夫斯基憑藉《郵差的白夜》和《戰爭天堂》兩部作品,連續兩次贏得威尼斯最佳導演銀獅獎。
除了以上三位導演之外,「全島放映」最後一個展映單元選取了五部查理·卓別林的作品:《尋子遇仙記》、《城市之光》、《摩登時代》、《大獨裁者》以及《凡爾杜先生》。
今年12月5日~12月12日,讓我們在第三屆海南島國際電影節,一起感受電影的魅力,在海南三亞,重新感受這個夏天的陣陣熱浪吧:)
以下為第三屆HIIFF「全島放映」完整片單。
(配圖獲得海南島國際電影節官方授權)
- The End -
歡迎關注:)
微信公眾號 | 【 放映員波洛斯 】
頭條新聞 | 【 放映員波洛斯 】
百家號 |【 放映員波洛斯 】
知乎 | 【膠片放映員Poros】
網易新聞 | 【 放映員波洛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