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阿富汗戰爭和伊拉克戰爭開打之後,最遠狙殺距離的榜單就開始頻頻被刷。尤其是巴雷特M82系列和麥克米蘭Tac50這兩12.7mm的猛男長期霸榜。
誠然他們所用的12.7x99mm大口徑槍彈在抗風阻、射程、彈道上的優秀表現都是讓他們能創造最遠狙殺記錄的基礎,但巴雷特這種半自動武器可不是為了狙人而生的。在90年代海灣戰爭中初次露臉的巴雷特主要是負責拆除爆炸物,換個大家都熟悉的說法,他就就是一桿反器材步槍,從來就沒想過有一天自己會成為刷遠距離人頭的利器。
也許是各國都看到了大口徑反器材步槍在遠距離上的潛力,2000年以後一堆諸如Tac50、HS.50、AW50之類的栓動高精狙紛紛湧現。沒錯,「高精」「栓動」,這些才是真正的狙擊槍。但最早開始研發栓動大口徑高精狙的不是美國、英國,也不是德國,而是我們經常辱的法國,所以這篇和大家聊聊12.7mm PGM Hécate狙擊槍。
PGM是這把槍的娘家——也就是PGM Précision公司的名字。PGM三字分別是三個創始人的姓氏首字母,Précision就是英語的Precision,意為精確。他這公司非常小,員工少於10人,但造槍完全不含糊。他們在1991年的時候推出過一款名為名為PGM Ultima Ratio的7.62x51mm高精狙,它是基於獨立設計的新框架製造,和美國當時那票M24、M40這類基於雷明頓M700的狙擊槍不一樣,反倒是更類似於生而為狙的英國AWM類似。
粗壯且帶肋紋的自由浮動槍管,可調託腮板,可調力度扳機,在90年代初算是妥妥的頂配,使用競賽級彈藥的散布在0.5MOA以內,換到現在看也不落後。當然,價格也很貴,當時主要是法國特警採購了一批。
海灣戰爭結束之後,法軍也確實考慮過採購一款類似巴雷特的反器材武器。但當時市面上可選的餘地不多,除了巴雷特就是麥克米蘭87R。這時候PGM就拿出了PGM Hécate 12.7mm高精狙。而這把槍可以理解成PGM Ultima Ratio的放大版
不得不說,法國人起名字的水準還是挺高的。先前那把Ultima Ratio其實來源於早期法國大炮上印刻著的ULTIMA RATIO REGIS,大意為國王的最終手段(大炮)。和那句著名的「真理在大炮射程之內」意思差不多
而Hécate是一個古希臘女神的名字,中文一般翻譯為赫卡忒,這個三相女神主管夜間、陰間、魔法、招魂等事物,算是不折不扣的女死神。
言歸正傳,法軍第二外籍傘兵團當時測試了這杆狙,並對其出具了一些意見,到1994年,改進後的Hécate II型正式裝備法軍。
這把槍的初速不高,只有780米/秒,相比同樣彈種的巴雷特有850米/秒。兩者槍管分別是700mm和740mm,我這有點迷茫,他們槍管都是8條膛線,纏距也都是351mm,難道光是40mm長度就差那麼多初速?但不管怎麼說,Hécate的槍口動能在14300焦耳左右,確實比17000焦的巴雷特弱不少。
然而Hécate本來就是用作高精狙啊,這動能用來打人類這種低級物種足夠了
PGM的槍管是由比利時FN公司造的,而且和M2白朗寧重機槍的槍管是同一條流水線上下來的。因此它的內襯裡頭也有鎢鉻鈷合金塗層,耐久度非常高,法軍對其測試時打了12000發都沒發現精度有下降,果然還是比利時大法好。
不過精度方面...沒有太多資料,只有零散的有人提到它的散布在1MOA之內,不算高。但這不是槍的原因,而是90年代的12.7x99mm彈還沒有出專門的狙擊彈(M1022型)。所以這批槍雖然被法國、英國、德國、瑞士等採用,但出鏡率不高。
總的來說,我個人是不看好大口徑高精狙的前景。尤其是軍用狙擊槍要考慮到成本和可靠性,精度很少能進0.5MOA,而在遠距離上,1MoA以內的散布也不一定能打中目標,還得考慮到子彈進入亞音速區間彈道會變得非常糟糕。因此2000米之外的目標想要百分百致死還是拿炮來的刺激...而稍近點的距離,比方說1500米之內。這時候用.338之類的大裝藥步槍彈也能解決問題,而且更輕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