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紅星新聞》報導,6月28日06:00左右牧夫座的流星雨將出現極大值。一般而言,每年的6月26日-7月2日都是牧夫座流星雨的活躍期。
不過牧夫座流星雨可以說是最讓科學家捉摸不透的了,1927年出現了一次大規模爆發之後,此後的七十多年時間裡幾乎沒有流星雨的蹤跡出現。就在科學家想把它從流星雨行列當中除名的時候,1998年的時候又爆發,當時最高每小時有超過100顆流星。
為什麼會有流星雨
流星的原型就是宇宙當中的塵粒或者小型固體塊狀物,它們和地球一樣都圍繞著太陽運轉。當它們靠近地球時候,就會被地球的引力所吸引,從而偏離它們原本的軌道,進入地球的大氣層。
雖說它們是塵粒等物質,但是它們的運行速度可不低,最快可以達到72公裡/秒。如此快的速度穿過一層又一層的大氣圈層,必然會摩擦出不少明亮又刺眼的火花。當我們抬頭仰望星空的時候,大量拖著長長的尾巴一閃而逝的流星便形成了流星雨。
牧夫座的位置在哪裡
想找到牧夫座,其實並不難。你只要找到北鬥七星,基本上就可以確定它的大概位置。我們沿著北鬥七星鬥柄那三顆星的延伸方向看過去,可以看到一顆比較明亮的星,那就是牧夫座的主星——大角星。大角星和附近的幾顆星組成一個五邊形,那就是牧夫座,像個大風箏似的掛在夜空當中。
一般來說,流星雨的速度都是60-70公裡/秒,但是牧夫座的流星雨速度很慢,僅僅是18公裡/秒,甚至有時候還會出現14公裡/秒,所以很多天文學家都喜歡稱牧夫座流星雨為「追趕地球的流星雨」。不過,牧夫座流星雨愛捉迷藏,經常到了每年的活躍期也不出現。但是就是這種「神秘感」,反而吸引很多科學家和天文愛好的興趣。
如何更好觀測牧夫座流星雨
首先就是關注新聞,明確知道流星雨高峰大概會出現的時間,每天守株待兔那可就是瞎等了。其次選擇一個好的場地,寬敞廣闊而沒有障礙物那是必須的,所以一些空曠的草地就是不錯的選擇,不過夜黑風高最好結伴而行。當然了,肉眼的可視範圍畢竟有限,如果感興趣且經費充足的小夥伴可以帶上望遠鏡,觀測效果更佳。
中科院紫金山天文臺研究員王思潮稱,今年牧夫座流星雨可能存在爆發,對於我國而言27日和28日晚上的觀測條件都不錯,此次預估一小時可見20顆流星,不過仍舊需要做好牧夫座流星雨耍賴不出現的心理準備。流星因為不常被我們看到,所以很多人認為看到流星是一件很幸運的事情,我們也常常喜歡在見到流星之後許願。
而對於科學家而言,觀測流星不僅僅停留於燃燒剎那驚豔的畫面,更多的是流星背後對於研究地球大氣結構以及太陽系起源演化的價值。讓我們一起期待一下今年的牧夫座流星雨吧!
參考信息:
澎湃新聞《最具天象觀賞價值的6月:日環食、雙星伴月、流星雨》6月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