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看一則新聞:英國明年派航母戰鬥群部署西太。
日本防衛省人士近日透露,英國預計明年初派遣「伊莉莎白女王」號航母戰鬥群赴西太平洋地區。加強英日防務關係,為「全球化英國」刷存在感。此前,英日10月籤署自貿協定,成為英國「脫歐」後達成的首份重大貿易協定。
看到這個新聞,我們關注的主要在兩點:一是英國明年初派「伊莉莎白女王」號航母戰鬥群赴西太平洋,主要停靠日本。二是英日10月份籤署了自貿協定。
英國一邊與歐盟搞脫歐,一邊卻與日本籤訂自貿協定,難道日本對英國的價值,遠遠大於歐盟?否則怎麼做出這樣的戰略選擇?
英國派最先進的「伊莉莎白女王」號航母戰鬥群赴日本,這是給日本助威?還是給日本挖坑,讓日本與中國對抗而漁翁得利?對此,我們一起分析分析。
02
英國為什麼脫歐而加強與日本的關係?這是幫日本?還是坑日本?
從貿易角度看,歐盟對英國來說,比日本重要得多。2016年,英國貨物進出口總額為10531.9億美元,其中,出口4189.5億美元,進口6342.4億美元。英國前五位最大出口市場為:美國、德國、法國、荷蘭、愛爾蘭。前五位最大進口來源地為:德國、美國、中國、荷蘭、法國。無論從進口,還是出口看,日本都沒有進入前五位。
從地緣角度看,歐盟距離英國最近,無論是安全角度考慮,還是貿易便利性考慮,歐盟對英國的重要性,遠遠大於日本。
那為什麼英國卻一邊脫歐,一邊與日本籤訂自貿協定呢?這裡面有什麼玄機?龍凱鋒認為,英國這樣做,有三個方面的考慮:
一、為維護美國單極戰略的需要,所以英國以「脫歐」來「弱歐」。
在美國眾多盟友當中,英國是支持美國單極戰略的鐵桿盟友,因為英國不但是北約成員國,也是五眼聯盟成員國。歐盟、日本、韓國等都是支持多極化的,因為多極化對歐盟、日本、韓國有利,能夠使他們發展的空間更大。如果是單極化,則歐盟、日本和韓國被美國控制得更嚴,毫無自主的發展空間。
既然英國是支持美國單極化全球戰略的,那麼英國就必然面臨著在歐盟和美國之間做戰略選擇。繼續在歐盟裡面,只能使歐盟更強大、更自立,歐盟越強大越自立,就會越成為美國的對手,弱化美國的全球單極化霸權,這不符合英國的戰略目標,所以英國要脫歐,通過脫歐而弱歐。
二、支持美國印太戰略的需要,英國加強與日本的關係,為美國印太戰略提供戰略支撐。
在美國印太戰略中,英國的作用很大。因為英國對印度和澳大利亞,都有深刻的影響力,這兩個國家都曾經是英國的殖民地和海外領地,雖然各自獨立了,但並沒有在本國開展去殖民化的運動,清算買辦勢力,這導致印度和澳大利亞的精英層與英國保持密切的聯繫。
我們看看印度和澳大利亞在美國印太戰略中的位置和積極性,就知道英國幕後工作做的不少。英國現在加強與日本的關係,意味著英國全面支持和服從美國的印太戰略,圍堵遏制中國。
特別是中國香港國安法實施後,英國在香港的利益和代理人必然受到全面的打壓,失去香港的主導權。這使英國懷恨在心,不甘心失去香港,所以想通過美國的印太戰略,來使中國屈服,趁機要挾中國以牟利。
三、為維護美國亞太霸權,英國加強與日本的關係,阻止RCEP的發展。
中國、東協、日本、韓國、澳大利亞等15國籤署了RCEP,這意味著15國今後的貿易關係更加緊密,越來越成為利益共同體。RCEP的發展結果,必然使美國亞太霸權邊緣化,美國亞太霸權一旦喪失,依附美國霸權而牟利的英國,在亞太的話語權和利益也會邊緣化。
英國派「伊莉莎白女王」號航母戰鬥群到日本的目的,就是加強與日本的軍事關係,維護美國的亞太霸權,加強對中國的圍堵和遏制,阻止RCEP的發展。只要中日之間對抗起來了,RCEP就名存實亡,最終無法發展。
所以,英國派「伊莉莎白女王」號航母戰鬥群到西太,表面上是給日本助威,其實是挖坑埋日本,破壞日本未來的發展空間,使日本不得不牢牢依附美國的體系發展,而放棄RCEP的區域夥伴發展空間。
03
英國善於玩所謂戰略再平衡的把戲,歷史上日俄戰爭就是英國扶持的結果。
在清朝末期,中國成為列強的一塊肥肉,被列強所瓜分。英國歷來把俄國看作是同它爭奪中國的對手,為了慫恿日本阻止俄羅斯南下同英國爭奪中國長江流域。因此,英日互相勾結,於1902年1月30日在倫敦籤訂英日同盟,矛頭針對俄國。所以,日俄之間戰爭爆發,最終在英國的大力支持下,俄國戰敗,不得不和日本談判求和,籤訂了《樸茨茅斯和約》。
現在英國認為中國是其恢復在亞洲殖民的最大障礙,想故伎重演,慫恿日本與中國開戰。當然,想慫恿中日開戰的,還有美國。美國想讓印度來阻止中國崛起的進程,但通過洞朗對峙和加勒萬河谷對峙,美國發現印度不足以完成阻止中國崛起的任務,所以回過頭來和英國一起脅迫日本,讓日本來對抗中國。
日本經過二戰時的慘敗和冷戰期間的痛苦,一直在韜光養晦、忍辱負重。戰略上還是非常清醒,如果中日開戰,日本將成為戰場,必然成為美英在亞洲稱霸的犧牲品,本土將飽受戰火蹂躪而喪失任何生存與發展的機遇。所以,日本積極加入RCEP,目的就是避免中日關係惡化,想和中國保持緊密的合作關係,而不是對抗關係,甚至戰爭關係。
當然,英國派航母到西太挑事,除了慫恿日本與中國對抗,維護美國亞洲霸權,也有為澳大利亞助威和轉移戰略壓力的目的。
04
美英的戰略意圖已經一目了然,中國該採取怎樣的對策?
中國未來最大的戰略,是發展的戰略。這個發展的戰略,主要體現在一帶一路的倡議上。一帶一路的倡議,涵蓋了RCEP、上合區域、東北亞一體化、中巴經濟走廊、中緬孟印經濟走廊、中非合作、中國-中東歐、中國-歐盟合作、中國-海合會經貿合作等體系。
只要我們堅持一帶一路倡議,歐亞非區域的越來越多的國家會融入到一個大的發展體系之中,美英的所謂盟友,也會跟我們的利益融合在一起,形成利益共同體。利益共同體形成了,就會形成安全共同體。安全共同體形成了,就會形成精神共同體、命運共同體。
美英在歐亞非的所謂盟友都和中國形成了命運共同體了,那麼他們的霸權如何找到立足點?中國就會不戰而勝,徹底瓦解美英在歐亞非的霸權。所以,美英視一帶一路倡議為最大戰略威脅,一直慫恿印度、日本公開反對一帶一路倡議,印度在美英唆使下,公開反對中巴經濟走廊,認為是印度的安全威脅。
所以,英國明年初派「伊莉莎白女王」號航母戰鬥群到西太活動,並部署在日本,加上拜登明年一月份上任,拜登不會求中國的,而是繼續示強而非示弱,以謀取最大的戰略優勢來撈取談判的籌碼,意味著西太局勢將會緊張,不排除有戰爭衝突的可能。
歡迎閱覽龍凱鋒更多原創文章:
龍凱鋒:美歐挖的納卡戰爭這個坑,誰是輸家?誰是贏家?
不止是澳大利亞,英國這隻雞也該殺殺了,還在做殖民香港的美夢
跟隨美國圍堵遏制中國,莫迪有苦難言,日子越來越難過
美國亡我之心不死,航母和轟炸機威脅不了中國,改用機器人和飛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