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陽縣太陽能發電項目讓荒山變「金山」。劉少茹 攝
「脫貧攻堅成果舉世矚目,五千五百七十五萬農村貧困人口實現脫貧」——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公報,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定性成就中,「脫貧攻堅」畫出了濃重的一筆。
輝煌的成就裡,包含一張保定遞交的高分答卷。全市培育壯大344家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建成197個現代農業園區、50個太行山農業創新驛站、617個村級光伏扶貧電站,旅遊扶貧模式推廣至400多個貧困村。
這場精準的脫貧攻堅戰不落一戶一人。9個貧困縣全部脫貧摘帽,1104個貧困村全部脫貧出列,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全部穩定脫貧,均實現2個以上扶貧產業全覆蓋。
「脫貧摘帽不是終點,而是新生活、新奮鬥的起點。」接續推進全面脫貧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接力棒」,引領著前進的徵程,也傳遞著人民穩穩的幸福。
一個統領,打造脫貧攻堅堅強戰鬥堡壘
2012年12月29日至30日,習近平總書記冒著嚴寒,來到地處太行山深處的阜平縣,看望困難群眾,共商脫貧致富之策。從此,這裡肩負起了特殊的歷史使命。
保定,舉全市之力打響了一場脫貧攻堅戰。市委迅速召開常委擴大會議和市縣鄉村幹部廣播電視大會,層層傳達學習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同時,通過報紙、廣播、電視、網際網路等各種形式,向全市人民傳遞重要訊息,貧困地區幹部群眾脫貧致富奔小康的熱情被充分點燃。
以總書記的重要指示精神為統領,一座堅強的戰鬥堡壘層層壘起。省委書記王東峰親自聯繫阜平縣;市委書記、市長分包阜平、淶源兩個深度貧困縣;市委常委、有關副市長分包其他貧困縣。「三大戰區」和8個工作專班,分別由市委書記、市長、副書記等市級領導牽頭。同時,所有市、縣兩級領導幹部全部包縣包鄉包村包片,定點包聯,責任捆綁。力量和資源,源源不斷向脫貧攻堅戰場匯聚。
既掛帥,又出徵。由黨政主要領導任組長的市、縣兩級扶貧開發和脫貧工作領導小組,一線指揮、分類指導、精準推動。市一級抽調精幹力量組建5個常設指導組,深入基層發現問題,解決困難。同時,強化培訓研討、擂臺比拼、約談問效、檢查督導,推動責任落實。
幫錢幫物,不如幫助建個好支部。以阜平縣被中央黨建工作領導小組秘書組確定為全國農村基層黨建聯繫點為契機,我市堅持把抓基層打基礎作為推動脫貧攻堅的固本之策。
從農村致富帶頭人、優秀大學生村官、復員退伍軍人、返鄉農民工中,選拔致富領富能力強的優秀黨員擔任村黨支部書記。立足本村選能人,配強村級班子。增強基層幹部帶領群眾脫貧致富的本領,加強能力建設。在全市推廣「5+3+N」村級治理模式,全面提升基層組織的創造力、凝聚力、戰鬥力。
人民至上,精準發力「兩不愁三保障
」
在淶源縣城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福澤園社區門口,72歲的王玉福難掩發自內心的喜悅,激動地向大家介紹在這裡的生活。因殘致貧的王玉福老兩口,按照易地扶貧搬遷每人25平方米的標準,獲得了50平方米的安置房。
穩定實現農村貧困人口不愁吃、不愁穿,義務教育、基本醫療、住房安全有保障,是貧困人口脫貧的基本要求和核心指標。
為此,我市全面規範落實「基本醫保+大病保險+醫療救助」三重保障制度,在全省首推貧困群眾醫保代辦制,全面推行縣域內先診療後付費和「一站式」即時結算服務。截至今年9月底,惠及建檔立卡貧困人口64.67萬人次,報銷47679.46萬元。建檔立卡貧困人口普通慢性病鑑定7.37萬人,重大慢性病鑑定4437人,已惠及門診慢性病和重大慢性病28.72萬人次,報銷6794.83萬元。建立的市級遠程醫療中心,被國家衛健委在全國推廣。
住房保障方面,對全市194.5萬戶農房安全進行鑑定,累計完成農村危房改造2.58萬戶,有效解決了「四類重點對象」(建檔立卡貧困戶、低保戶、特困供養戶、貧困殘疾人家庭)的住房安全問題。全市「十三五」易地扶貧搬遷7.71萬人(其中建檔立卡4.87萬人),建設集中安置區65個,2019年底已全部完成搬遷任務。
著力推動產業園區和扶貧搬遷社區「兩區」同建,加強後續扶持工作,規劃建設配套產業園區(項目)270個,確保群眾搬遷後在家門就業。同時,規劃建設的43所學校、35所幼兒園、54所衛生室已全部完成。
孩子是國家的未來、家庭的希望。為讓貧困家庭的孩子上得起學,我市全面落實「兩免一補」「三免一助」、雨露計劃等教育扶貧政策。建立縣區長、鄉鎮長、村長、家長和縣區教育局長、校長、師長「七長責任制」,全市建檔立卡家庭學生實現零輟學。此外,大力推進1088所鄉村小規模學校和鄉鎮寄宿制學校標準化建設,達標率100%。
飲水安全方面,2016年以來,積極爭取中央、省以上資金2.3億元,整合資金5.9億元,49萬多農村人口飲水安全得以鞏固提升。
以深度貧困地區為重點,大力推進基礎設施和基本公共服務建設。2016年以來,9個貧困縣新改建農村公路3332公裡,村級以上道路硬化率100%,所有行政村實現4G網絡或寬帶全覆蓋。2018-2019年,支持阜平、淶源兩縣完成涉及交通、水利、農村面貌、改廁等方面的325個「雙基提升」項目,總投資9.7億元。
在加快完成脫貧任務的同時,我市著力構築持續脫貧有效防返貧的「防火牆」和「攔水壩」。建立貧困監測預警和巡診機制;開展脫貧人口「回頭看」和精準脫貧防貧調查;廣泛建立村級孝老扶弱基金;探索推行防貧保險;繼續大力扶持發展適合當地的相關產業,鼓勵各類市場主體與貧困戶以股份合作、提供就業崗位、訂單幫扶等形式,穩定增收渠道……一條條舉措,兜住了貧困的底線。
多點支撐,構建壯大多重產業體系
「現在可比以前強多了。」站在自家雞舍前,淶源縣上莊鄉獅子嶺村的張營山激動地說。一家四口,妻子常年患病,兩個孩子讀書,之前的日子,張營山僅靠在村裡打零工勉強生活。2018年,得益於國家扶貧政策,他獲得了扶貧小額信貸5萬元,並與其他6戶貧困戶合資建了一棟養雞舍。除每年可獲得保底分紅3000元之外,張營山還可按出工量分得收入。
據了解,像張營山這樣投資建設的雞舍在淶源縣共有450棟。縣政府引進河北玖興農牧發展有限公司,打造「公司+基地+合作社+村兩委+貧困戶」的「五聯合」扶貧模式。企業收購所有雞捨出欄的雞,負責提供雞舍管理技術、服務及銷售保障;合作社負責生產管理、規範運營;村兩委負責全程監管生產經營與收益分配;貧困戶全程參與生產、管理決策。如今,「五聯合」扶貧模式共覆蓋262個村,19965戶,43973名貧困人口。年出欄商品肉雞8100萬隻,實現1.62億元收入,戶均增收3000元以上。
環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麗,藍天也是幸福。
阜平縣駱駝灣村人來人往,新民宿、小食街、山貨特產店、年畫館、民俗技藝坊、酒坊、 豆腐坊隨處可見,昔日的貧困山村早已變身遠近聞名的「旅遊打卡地」, 綠水青山成了金山銀山。
變美的,除了眼中的風景,還有鄉親們由心而生的滿臉笑容。數字顯示,阜平縣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19年比2012年同比增長3倍多,駱駝灣村和顧家臺村更是「飛」一般地分別增長了14倍和16倍。
產業扶貧是最直接、最有效的辦法,也是增強貧困地區造血功能、幫助群眾就地就業的長遠之計。「產業興旺」更是實現鄉村振興的基石。為此,我市聚焦做強產業支撐,大力構建長鏈條緊密型的產業體系。
堅持把產業扶貧作為主攻方向。按照習近平總書記「宜農則農、宜林則林、宜牧則牧、宜開發生態旅遊則搞生態旅遊」的指示精神,因地制宜,區域統籌,規劃建設特色農林、綠色能源、旅遊休閒、家庭手工「四大特色扶貧產業帶」,推動實施蔬菜、林果、食用菌、中藥材、光伏等12大「特色產業扶貧工程」,著力打造長短結合、多點支撐的產業發展格局。
把建園區、育龍頭作為發展產業的重要舉措。依託太行山農業創新驛站,為農業園區產業升級和產品品質提升提供了有力的技術支撐,打造了「老鄉菇」「桃木疙瘩」「唐堯山下」等一批優質農產品品牌。以「園區(龍頭企業)+專業合作社+農戶」模式,帶動農民增收,2019年全市貧困戶通過產業年均增收3500多元。
深化農村改革,培育新型經營主體,推進一二三產融合發展,9個貧困縣共註冊專業合作社7687家,帶動貧困戶5.86萬戶、貧困人口約13萬人。阜平食用菌產業扶貧模式、淶水「雙帶四起來」模式、淶源光伏扶貧、易縣「三帶四金」模式、唐縣產銷對接等案例入選全省、全國產業扶貧典型案例,廣泛推廣。
如今,9個貧困縣全部實現縣有主導產業、鄉有主導品種、村有產業項目、戶有產業幫扶。曾經的貧困不再,這裡已成為壯大生態農業、引進戰略合作、發展新興產業、積蓄後發優勢的重要地區。
「儘快讓鄉親們過上好日子。」——殷殷囑託成為美好現實。
內外合一,激發幫扶與自身雙重動力
今年8月2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北京市委書記蔡奇,北京市委副書記、市長陳吉寧帶隊,就進一步做好京冀扶貧協作和京津冀協同發展到我市考察調研。10月20日,市委書記黨曉龍、市長郭建英帶隊赴北京對接,圍繞深化扶貧協作、共同打贏脫貧攻堅戰、推動京保協同發展等工作深入交流。
而這,只是京保扶貧協作的零光片羽。
2016年12月,北京市西城、豐臺、房山、海澱、石景山、朝陽、平谷7區分別結對幫扶我市8個貧困縣。機遇面前,我市不斷完善協作交流工作機制,市委書記、市長每年赴北京市調研對接,就促進消費扶貧、園區招商承接北京疏解產業項目、廣泛動員社會力量加大幫扶力度等達成廣泛共識。全面推進人才交流,共互派黨政幹部210人,北京市選派749名專業技術人員開展支農支醫支教,我市共選派933專業技術人員到北京學習培訓,一套涉及教育、醫療、文化、黨政幹部和致富人才「五類人才」的交流互動機制愈發成熟。
幾年來,北京共支持我市幫扶資金16.4億元,實施產業發展、就業培訓、基礎設施建設等脫貧攻堅項目773個,受益貧困人口達63.96萬人次。其中,321家北京企業到保定開展產業扶貧,總投資274.77億元,直接吸納4111名貧困勞動力就業,通過利益聯結機制帶動脫貧8.99萬人次;保定向北京銷售特色農產品金額24.52億元,帶動貧困人口5.87萬人次。
不僅限於京保協作,多方力量同樣用足、用準、用到位。市、縣直機關單位精幹力量組成駐村工作隊,連同中央、省派駐村工作隊員,共770個單位1104個工作隊長期駐村,開展「五包一」「三包一」「一包一」幫扶;市內9個經濟強縣結對幫扶9個貧困縣,推動產業對接、就業對接,助力貧困地區發展;大力開展「千企幫千村」活動,讓企業與貧困村對接,建立利益聯結機制,幫助貧困群眾脫貧。
志智雙扶,著眼「拔窮根」,才可高效激發內外雙重動力。我市積極推動教育扶貧,實施三年教育提升計劃,義務教育鞏固率達到100%。建立了以阜平縣職教中心為核心的「北京·燕太片區職業教育協作區」,累計實現1215名貧困學生畢業就業。切實辦好新時代農民夜校和講習所,賦予農民一技之能。加大宣傳引導力度,利用電視臺、報紙、網站、微信等多種媒體及農村「大喇叭」、明白紙等,宣傳扶貧政策和脫貧典型事跡,用身邊事教育身邊人,激發群眾脫貧致富的信心和鬥志。
突出補短板抓銜接,在鞏固脫貧成果上聚力攻堅——今年8月7日召開的市委十一屆九次全會,為我市「後扶貧時代」明確了方向。
實現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擘畫了「優先發展農業農村,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宏偉藍圖。
輝煌「十三五」收官在即,璀璨「十四五」蓄勢待發。奮鬥的保定人民,唱響脫貧攻堅最強音,邁向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新徵程。
來源丨保定日報,作者:劉瀾
「城市這臺運作中的機器
怎麼能少了我們這群零部件」
微信ID:保定發布
「中共保定市委網絡安全和信息化委員會辦公室政務微信」
微信ID:網信保定
微信ID:保定網信管理執法
喜歡此內容的人還喜歡
原標題:《「接力棒」傳遞穩穩的幸福 ——全市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綜述》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