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癌AI算法登上《自然》!識別準確率達92%,要搶醫生飯碗?

2020-12-19 前瞻網

人類善於通過觀察細胞的模式來發現癌症。但一種新的人工智慧工具——ReceptorNet,則可以通過識別這些模式的細微差異來補充醫生的「漏診」,從而提供更好的治療決策。

Salesforce最新推出的這款機器學習系統——ReceptorNet,可以確定激素受體的狀態——這是臨床醫生在為乳腺癌患者決定合適的治療路徑時的一個重要的生物標記。

該系統由Salesforce公司的研究人員與南加州大學Lawrence J. Ellison研究所的臨床醫生合作開發。近日發表在《自然通訊》(Nature Communications)雜誌上發表的一項研究中,該系統的準確率達到了92%。

報導稱,該系統可以為腫瘤學家確定對乳腺癌患者進行適當治療的關鍵生物標誌物。「我們根據年齡、種族和地點等數據進行了分割分析,從統計學上看,算法的性能沒有差異。」

全世界每年有200多萬女性患乳腺癌,美國每8名女性中就有1人在一生中罹患乳腺癌。2018年,美國男性乳腺癌新發病例為2550例。令人擔憂的是,全球幾乎每個地區的乳腺癌發病率都在上升。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Salesforce的研究人員開發了一種算法,即前面提到的ReceptorNet,它可以通過廉價且無所不在的組織圖像來預測激素受體的狀態。

雖然利用人工智慧來改善乳腺癌患者的預後並不是什麼新鮮事。但迄今為止,諸如谷歌的人工智慧乳腺癌篩查工具等的努力主要集中在癌症診斷上。

它的獨特之處在於它專注於改善為乳腺癌患者做出治療決定的方式。具體地說,ReceptorNet可以預測激素受體狀態從廉價和無處不在的組織圖像。這與目前的醫療標準形成了鮮明的對比:目前的醫療標準既需要一種更昂貴、更不容易獲得的組織圖像,又需要一名訓練有素的病理學家來檢查這些圖像。

通常,醫生或研究人員會對那些在活檢或手術中提取的乳腺癌細胞進行檢測,看它們是否含有充當雌激素或黃體酮受體的蛋白質。(當雌激素和孕激素附著在這些受體上時,它們會加速癌細胞的生長。)

至關重要的是,比起通常使用的系統,它能夠以更便宜、更快的方式確定受體狀態。在今天像美國這樣的國家,它有可能幫助使乳腺癌治療更容易獲得高質量的決策,允許病人在全球範圍內接受最好的治療路徑,無論專業知識可以在他們的醫療保健系統。

特別是在發展中國家,ReceptorNet可以使治療更便宜和更容易獲得。

人工診斷的差漏

就臨床醫生以往通常會選擇的免疫組織化學(IHC)染色分析過程而言,不僅需要顯微鏡,整個流程操作下來也是花費高昂。但IHC染色的問題是——它昂貴、耗時,而且在世界許多地方,特別是在發展中國家,不容易獲得。

Salesforce的研究人員利用數千張H&E圖像幻燈片,對ReceptorNet系統進行了深度訓練,這些圖片來自世界各地「幾十家」醫院的癌症患者。

ReceptorNet已經學會了通過使用一種更便宜和更簡單的成像方法來確定激素受體的狀態——蘇木精和伊紅染色(H&E),它可以分析細胞的形狀、大小和結構。

之後可以使用含有細胞結構信息的H&E圖像來訓練AI,同時使用從IHC圖像中提取的標籤,IHC圖像中含有關於激素受體存在的信息。

訓練後,該算法可以直接從H&E預測激素受體的存在,而不需要獲取昂貴的IHC圖像。「該算法能夠觀察單個像素,並確定人眼無法察覺的微妙模式。」

部分算法的「偏見」

研究表明,許多用於訓練診斷疾病的算法的數據,可能會使結果上的「不平等」持續下去。

最近,一組英國科學家發現,幾乎所有眼病數據集都來自北美、歐洲和中國的患者,這意味著眼病診斷算法對來自代表性不足國家的種族群體的效果,可能並不那麼太確定。

在另一項研究中,史丹福大學(Stanford University)的研究人員發現,涉及人工智慧醫療用途的研究的大部分美國數據,則是僅限於來源加利福尼亞州、紐約州和麻薩諸塞州。

但Salesforce表示,當分析了ReceptorNet在年齡、種族和地理因素方面的偏見跡象時,它發現它的表現沒有任何靜態差異。他們還表示,無論所分析的組織樣本的製備方法有何不同,它都能做出準確的預測。

Salesforce相信,像ReceptorNet這樣的系統,如果應用於臨床,可以幫助降低護理成本和開始乳腺癌治療所需的時間,同時提高準確性,為患者提供更好的健康結果。在短期內,ReceptorNet為未來的研究奠定了基礎,相比那些有/無這種人工智慧的病理學家的臨床工作流程,可能有助於更好地揭示其潛力。

除了Salesforce之外,許多科技巨頭也投資了人工智慧,但也因此受到了批評。人工智慧表面上可以像腫瘤學家那樣可靠地診斷癌症。

今年1月,谷歌的分支機構谷歌Health發布了一種人工智慧模型,該模型通過對9萬多張X光片的訓練,取得了比人體放射科醫生更好的效果。

Google Health專注於健康相關研究、臨床工具和醫療服務合作夥伴。谷歌聲稱,與之前的工作相比,該算法可以識別出更多的假陰性——那些看起來正常但含有乳腺癌的圖像,但一些臨床醫生、數據科學家和工程師對這一說法提出了異議。在反駁中,合著者說谷歌的研究缺乏詳細的方法和代碼「破壞了它的科學價值」。

瘤學家和醫學和工程學教授David Agus解釋說,長期以來,癌症醫生們一直相信,腫瘤細胞包含著人類大腦無法提取的有關癌症的關鍵信息。

「人類的大腦很擅長通過觀察細胞的模式來確定是否有癌症,但它不能確定這些模式中與癌癥結果相關的細微差別。」換句話說,就是分子開關是什麼。

這意味著,患者可能被診斷為癌症,但隨後必須等待數周得出分子研究結果,以確定他們應該接受何種治療。

編譯/前瞻經濟學人APP資訊組

本文來源前瞻網,轉載請註明來源。本文內容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站只提供參考並不構成任何投資及應用建議。(若存在內容、版權或其它問題,請聯繫:service@qianzhan.com) 品牌合作與廣告投放請聯繫:0755-33015062 或 hezuo@qianzhan.com

相關焦點

  • AI算法助力醫生快速識別新冠肺炎 揭秘騰訊背後的醫療AI專利
    搭載「騰訊覓影」AI醫學影像和騰訊雲技術的人工智慧CT設備,只需數秒即可助力醫生識別新冠肺炎;和鍾南山團隊組建聯合實驗室,攻堅流行病防控AI;向世衛組織捐1000萬美元,全球開源新冠肺炎AI自查助手;騰訊AI Lab 聯合舜宇光學科技、第三方醫學檢驗機構金域醫學,三方研發的智能顯微鏡獲得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NMPA)註冊證,成為國內首個獲準進入臨床應用的智能顯微鏡產品
  • 科學家教人工智慧算法辨認瘧蚊 準確率達99.96%
    來源:澎湃新聞原標題:科學家教人工智慧算法辨認瘧蚊,準確率達99.96%在瘧疾等蚊媒傳染病防治工作中,快速且準確地識別傳播瘧原蟲的蚊子至關重要。要從眾多蚊子當中,準確鑑別出這些傳播瘧疾的蚊子並非易事,有些品種連訓練有素的分類專家都難以區分。圖1:斯氏按蚊(Anopheles stephensi)的代表性標本圖像。左圖為-80℃冷凍保存的蚊子,右圖為室溫下乾燥的蚊子。
  • 「AI醫生」準確率達84%,中國團隊研發首個醫學圖像密集標註系統
    相關研究6月22日在線發表於《自然—生物醫學工程》,並進入臨床轉化應用。目前國內醫學人工智慧發展仍面臨優質數據提取困難、現有數據標註方法效率低等一系列問題,同時許多疾病患病率低,不同學科數據特徵迥異,導致現有人工智慧算法通常難以應對跨學科場景。
  • YOLO之父退出CV界表達抗議,拒絕AI算法用於軍事和隱私窺探
    Fast.ai創始人Jeremy Howard就表達了自己的感受:「我之前從來沒見過這種事。」一位法國科技公司的CTO表示,對Redmon的信念表示敬意。Redmon過去張揚的個性可能為他今天的決定埋下了伏筆。
  • DeepFake天敵出現:用血氧儀原理識別假臉,準確率高達97%
    最近,一篇刊登在 IEEE PAMI(模式分析與機器智能彙刊)上的論文稱,有新的方法能夠準確識別 DeepFake 視頻,甚至能以很高的準確率,識別出視頻採用的是哪種 DeepFake 算法。這篇論文有意思之處,在於它的思路別出心裁:識別人臉面部因心跳血流產生的微弱變化。
  • 研究顯示,基於笑臉訓練的AI算法會降低準確率
    研究人員稱,表情對面部識別系統的影響「至少」與戴圍巾、帽子、假髮或眼鏡有影響一樣,而且面部識別系統在這方面是用高度偏差的數據集訓練的。這項研究增加了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面部識別容易受到有害的、普遍存在的偏見的影響。
  • 夏日專刊AI產品上新升級集錦,50餘項軟硬能力加速場景落地
    >>查看詳情ai.baidu.com/tech/face/Face-Link-Platform?&hmsr=aibanner&hmpl=8.18 智能招聘方案新增簡歷畫像功能,開放邀測依託百度 TIC 團隊在招聘方向的深耕,同時結合百度自然語言處理、百度文字識別的 AI 能力,提供多項招聘功能。
  • AI比醫生更強大?新型算法有望解決肺癌確診難題|硬科技
    記者 | 袁偉騰 擺在醫生們面前的,是一張肺部CT照片。 這張照片清晰、乾淨,影像輪廓與常人無二,即使是最具經驗的放射科醫生也會做出一致地判斷:肺部健康,無異樣。
  • 自然語言模型算法太雜亂?國產統一 AI 開源框架來了!|文末福利
    2019年8月,基於深度學習的語音和自然語言理解模型訓練平臺DELTA正式開源。一經開源,DELTA登上GitHub 熱榜,獲得 1k+的Star數,受到深度學習框架Keras的作者Franois Chollet的關注。DELTA可助力AI開發者創建、部署自然語言處理和語音模型,構建高效的解決方案,讓NLP應用更好落地。
  • AI算法可快速診斷新冠肺炎患者
    運用人工智慧(AI)算法檢查胸部CT影像和病史,可以快速準確地診斷新冠肺炎患者。該人工智慧系統的AUC(曲線下面積,一個用于衡量機器學習準確度的指標)為0.92,展現出與一名資深胸放射科醫生相當的靈敏度。這項機器學習領域最新成果19日發表於英國《自然·醫學》雜誌。
  • 眼科AI預測疾病的未來,準確率高達90%
    我先請各位臨時充當一下剛剛提到的「機器」,大家現在看這幾張圖片可能不知道這是要幹啥,別急,那是因為還沒有教會大家怎樣像眼科醫生一樣來看病。 這個軟體已經經過很多的驗證,3年內預測的準確率在90%以上,10年內的準確率也有80%以上。 這一科研成果也以封面論文的形式發表在一個很老牌的國際期刊上,引起了廣泛的關注。
  • FDA清除用於識別壓迫性骨折的Zebra Medical AI解決方案
    深度學習型醫學影像分析公司Zebra Medical Vision周一宣布,已獲得FDA的第5次許可,這是一次AI解決方案,該解決方案可識別出提示掃描壓縮性骨折的發現。這家以色列公司表示,FDA對其椎骨壓縮性骨折(VCF)產品給予了510(k)許可,該產品使臨床醫生能夠將處於骨質疏鬆症風險的患者「置於治療途徑中,以防止可能改變生命的骨折」,Zebra Medical在一份聲明中說。 。該公司稱,該解決方案可用於進行任何臨床指徵的腹部或胸部CT掃描。
  • 要取信於人,AI得打開決策「黑箱」
    「我們在學習的時候,經常說不僅要知其然,還要知其所以然。」沈向洋表示,人工智慧的可解釋性,指的是要「知其所以然」,要了解背後的原因和邏輯,是能回答「為什麼」。「以決策場景下的模型可解釋性為例,端到端的深度學習,一個廣為詬病的問題是其不透明性或不可解釋性,比如說識別一張照片中的物體,機器做出的判斷是基於哪些有效特徵,我們無從得知。」
  • 要取信於人 AI得打開決策「黑箱」
    「我們在學習的時候,經常說不僅要知其然,還要知其所以然。」沈向洋表示,人工智慧的可解釋性,指的是要「知其所以然」,要了解背後的原因和邏輯,是能回答「為什麼」。 「以決策場景下的模型可解釋性為例,端到端的深度學習,一個廣為詬病的問題是其不透明性或不可解釋性,比如說識別一張照片中的物體,機器做出的判斷是基於哪些有效特徵,我們無從得知。」
  • 七大主流聲學建模技術背後,語音識別準確率如何進一步提升?
    也正是因為如此,語音識別的模型也層出不窮,其中語言模型包括了N-gram、RNNLM等,在聲學模型裡面又涵蓋了HMM、DNN、RNN等模型...MRzednc簡單來說,聲學模型的任務就是描述語音的物理變化規律,而語言模型則表達了自然語言包含的語言學知識。
  • 盤點國內排名前十強智能客服ai電銷機器人品牌商家
    智能客服ai電銷機器人的強大功能優勢讓很多企業都讚不絕口,那麼相必很多人都對智能ai電銷機器的排名榜也是非常感興趣的,在這裡就由我來和大家分享下國內排名前十強智能客服ai電銷機器人品牌商家,供大家參考!
  • 用AI 提速生物製藥,獲新一輪近億美金融資
    但數據顯示,腫瘤的靶向藥物有數百種之多,即使只是兩兩組合,組合也多達數千種之多;有時,患者還可能同時使用數種藥物才能抑制腫瘤轉移。所以,目前最制約抗癌藥物研發的難點,是藥物篩選。根據塔夫特藥物發展研究中心的數據,一款新藥的面市從藥物發現到獲得FDA批准平均大約需要97個月。
  • 凌感手勢追蹤算法與詮視視覺模組結合,加速手勢識別在VR/AR中的應用
    因此雙方合作後,未來採用了詮視模組的VR/AR頭顯能夠在不增加任何傳感器的前提下具有高精度手識別能力,實現自然、高效的交互體驗。 凌感手勢追蹤算法與詮視視覺模組結合 如今VR、AR在全球興起,初創公司爭相湧入市場,相比很多廠商選擇從VR/AR硬體整機入局,凌感和詮視反而都選擇了各自的垂直賽道,而這兩條賽道也在時代的大潮下出現了必然的交集。
  • 全球三十大最佳 AI 創業公司公布
    Clarifai 提供 API 類型的工具,Clarifai 的視覺識別 API 可以識別超過 11,000 種不同內容的照片和視頻,公司同時也提供應用於特定領域的識別工具。Clarifai 有著多元化的客戶群體,從《財富》500 強公司到小型的開發團隊都是他們的服務對象,包括 Buzzfeed、Trivago、500px、StyleMePretty 等。
  • AI要和白領搶飯碗了嗎?RPA自動辦公機器人風潮興起
    來源:TechWeb原標題:AI要和白領搶飯碗了嗎?RPA自動辦公機器人風潮興起【TechWeb】不久前,曾有外媒報導,亞馬遜開發了一套AI系統,系統可以追蹤每一名倉儲員工的工作效率,自動生成報告,並且能在沒有人類主管的同意下,解僱員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