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斯拉如何瘋卷中國紅利?_易車網

2020-12-27 易車網

今年夏天,特斯拉大中華區總裁朱曉彤在北區巡店,傳達了一個關鍵指令:不要光賣國產特斯拉,也要兼顧進口車型。

這個指令的背景是,產自特斯拉上海工廠的Model3上市後,帶動今年中國區銷量躥升3倍,賣掉的98%都是國產車。與此同時,2020年特斯拉中國的銷售門店量也漲到100多家,是此前門店量的近3倍,進店線索量也迅速增長到10倍以上。

對應的,特斯拉市值已從年初千億美元迅速躥升到此時的6000多億美元,穩居全球車企之首。這背後,今年特斯拉中國區交付量佔到全球總量的近三分之一,尤其在二季度,其北美工廠因為疫情停擺兩個月時,上海工廠依然在正常運轉。不能不說,中國市場是特斯拉神奇一躍的關鍵變量。

但特斯拉一邊在饕餮中國紅利之時,也在一邊消耗著自己的明星光環和中國用戶的好感。

"現在有些客戶進店就說特斯拉『做工差』、『割韭菜』。"一位在特斯拉工作過5年的離職員工感嘆,這是隨著特斯拉服務體系、車輛質量和安全問題日漸暴露而出現的。特斯拉中國區高管都開通了微博希望接收市場反饋,但微博上車主維權"釘子戶"則不斷增加。

與此同時,國內市場也湧現出蔚來、理想汽車和小鵬汽車等一批頑強的優質競爭者,依靠智能技術、用戶運營、渠道體系,逐漸收穫市場認可。

中國紅利特斯拉還能吃多久?一年漲5倍多、如今6000億美元的市值能否撐住?馬斯克在今年12月的內部郵件中也寫道,"投資者為我們的未來利潤給予了很高期待,如果他們在任何時候認為這種事情不會發生,我們的股票就將像大錘之下一樣被壓垮。"

特斯拉的中國紅利發端於2018年在上海建廠。而這跟蔚來"撞車"了。

蔚來早在2018年2月,就把自建工廠選址在上海嘉定外岡鎮,規劃用地800畝左右。是年年中的IPO招股書中,蔚來還表示,上海嘉定工廠將於2020年底前建成投產。有接近蔚來高層的行業人士告訴36氪,自建工廠項目在蔚來內部叫做"NIOPark",圍繞該項目,蔚來還與上海市洽談了一筆46億元的投資支持。

但是,一山不容二虎。2018年12月,國家發改委發布《汽車產業投資管理規定》,其中有一個硬性條件:只有當一個省已有的電動車項目完成了規劃的產能之後,才能審批第二個。這是為了防止各地盲目上電動車項目,也意味著一城不容二廠。

前述知情人士向36氪透露,該政策頒布後,蔚來的工廠項目其實已經在上海市發改委獲批,"政府有很多文件,已經批准的項目是綠色信封,蔚來的項目就在綠色信封裡。"

但特斯拉上海工廠的到來,成為蔚來上海自建工廠項目流產的原因之一。

特斯拉早就是中國各地政府力邀的對象。在特斯拉美國總部門口、在行業會議上,華人面孔的特斯拉員工于欣不時會遇到中國地方政府的代理商,對方拿著紅頭文件,希望于欣向特斯拉高層轉達合作意向,決心很大,"說這個事辦不成就不回去"。

但當時還是2016年,特斯拉的走量車型Model3尚在襁褓之中,走出美國、海外建廠的需求並不迫切。"馬斯克不著急。"于欣將地方政府的合作意向用郵件發給相關負責人,都沒了下文。

直到2018年,特斯拉才終於對"世界工廠"中國有了需求:它手握45萬臺Model3訂單,但美國弗裡蒙特工廠用了1年時間才將周產能爬坡到5000臺左右,老訂單亟待交付,新訂單也在積壓。

2018年7月,上海市和特斯拉籤訂合作備忘錄,特斯拉公司將在臨港地區獨資建設集研發、製造、銷售等功能於一體的特斯拉超級工廠。

特斯拉臨港工廠建設在即,勢必與蔚來的工廠項目相互齟齬。蔚來不得不撤回申請,一個未經證實的說法是,一位蔚來高層當時曾感嘆,"為什麼不能讓國內企業和特斯拉打一打?"

當然,最終的生產資質審批,也和工廠建設進度有關。有車企高管告訴36氪,如果特斯拉準備充足、速度更快,蔚來依然要撤退,而當時蔚來資金儲備緊張,它叫停上海自建工廠項目也很合理。

上海工廠項目停擺之後,陷入資金泥淖的蔚來開始了一年多的顛沛找錢之路。而特斯拉上海工廠則進展飛速,2019年1月,特斯拉上海工廠開工建設,到2020年1月,僅僅一年時間,已經面向市場生產交付。

這是特斯拉在美國之外的首個超級工廠。它驚人的建設和交付速度背後,是中國低成本的供應鏈和龐大的新能源汽車市場。

特斯拉的明星光環讓其大受國內供應商追逐。一位特斯拉供應商高管向36氪表示,供應商一般會把客戶群劃為四個象限:明星、奶牛、瘦狗和問題,特斯拉在幾乎所有供應商的列表中,都是明星,"如果要(從特斯拉)賺錢,也不是現在,會用2-3年的周期"。

沒有進入特斯拉供應鏈,會果斷讓步、擠進去,而已經在特斯拉供應鏈中的公司,也希望綁上這條大船,拿到更多業務。

旭升股份是特斯拉早期在中國的一個壓鑄件供應商,為了拿到ModelY業務,不到3個月建起了一條產線,如今已經向特斯拉提供超20萬套配件。"大家的策略就是賭,工廠、設備、模具全部自己投資。"接觸到特斯拉供應鏈的行業人士告訴36氪,而特斯拉除了派工程師指導產線建設,不會出錢。為了跟上特斯拉的節奏,供應商的企業文化也在向特斯拉靠攏,"特斯拉60%離職率,旭升也差不多,公司員工很少超過30歲,能做到就做,做不到就換。"

圍繞ModelY配備的熱泵系統,有三花智控、拓普集團和旭升股份三家供應商在做,這三家既是合作關係,又都想吃下對方的業務。"三家就像搞諜戰,信息相互滲透,彼此的車間、管理和工藝都清楚。"上述行業人士說,都在等著對方犯錯,而特斯拉樂見其成,"多家競爭,價格降得快。"

不光是小廠,LG化學為了擠進特斯拉供應鏈也要做出妥協。接觸到特斯拉採購部門的知情人士告訴36氪,"特斯拉希望單電芯能夠裝的電池容量更多,要求LG參照松下的電池標準,修改了電池帽設計。"

甚至像寧德時代這樣的全球動力電池龍頭企業,也在"追星"行列。接近寧德時代高層的人士向36氪透露,去年特斯拉CEO馬斯克來華,寧德時代董事長曾毓群興奮地將其與"矽谷鋼鐵俠"的合影發給了李斌。此後接受外媒採訪時,曾毓群也坦言,馬斯克經常給他發信息要求降價。

供應鏈本土化成為特斯拉的降本利器,二級市場分析師普遍預測,國產Model3的毛利率可以超過30%。在特斯拉第三季度財報中,即便國產Model3標準續航版已經降至24.9萬元,依然支撐了特斯拉全球高達27.7%的整車業務毛利率。財報電話會議上,特斯拉CFOZacharyKirkhorn也指出,"特斯拉會持續降低生產製造和運營成本,本地製造和交付已經是成本降低的核心部分。"

特斯拉每輛車從美國到中國近萬元的運輸成本,以及起伏不定的關稅問題,也都隨著這座中國工廠迎刃而解。"2018年進口關稅漲到40%那陣,車幾乎賣不動,一個店一個月只能賣20多臺,國產化以後,一個月能賣到700多臺。"一位特斯拉華東區店長告訴36氪。

一位特斯拉離職店長告訴36氪,特斯拉中國以前話語權不大,朱曉彤每個季度都要飛到美國弗裡蒙特工廠去洽談,"當時全球只有這一個工廠,產能有限,產位的排布邏輯是有要求的,比如前面是北美當地和歐洲的,通過水運很快就送過去,後面可能才是亞太的,那先排日本、韓國還是中國的,都要去爭取。"不光產能排布要爭,銷售方案內的貼息補貼、保險補貼,"都是要飛到美國去PK,PK的資本,就是你給我多少產能,我給你交多少車。"

國產化以後,銷量更成為特斯拉中國的核心使命。成立17年的特斯拉,已經到了要交出漂亮的財務報表,才能贏得華爾街支持的階段。"現在中國區銷售目標就是生產計劃,生產多少,賣多少。"有特斯拉店長級員工告訴36氪。

降價,是特斯拉刺激銷量的直接手段。1月7日,國產特斯拉Model3交付以來,起售價從35.8萬元,接連4次調價,降低至如今的24.9萬元。市場更有傳言,國產車型可能下探至20萬元以下。而中國工廠的核心價值,正是以低成本支撐起降價的利潤空間。

特斯拉中國的運轉體系也是為銷量打造。"每周的例會,銷售老大王淏就會挨個質問沒有配合好銷售的部門,包括售後、充電、研發等。"特斯拉員工透露。特斯拉大中華區總裁朱曉彤也說過,"作為銷售什麼都別管,你唯一要做的就是賣車"。

多位特斯拉資深銷售告訴36氪,為了完成季度末的交付目標,特斯拉銷售會動用各種策略,包括催銀行放款,送車上門,"先交給客戶,有什麼問題再說",以及用話術誘導處於搖擺狀態的客戶抓緊提車。微博上多位維權車主,就是因為被銷售告知今年不會推出國產長續航版Model3車型而提前提車,認為受欺騙。

"只要把車賣出去,特斯拉的銷售從來不怕投訴。"一位從特斯拉離職的銷售主管說。甚至今年一季度,特斯拉中國官方也被曝出因為零部件短缺,用2.5版本的計算機硬體替代3.0版交付給用戶的失信行為,後遭工信部約談。

今年國產化之後,特斯拉銷售兩周需要賣出10臺車,如果達不到,就會被列為lowperformance(表現差),再過兩周,完不成目標就會執行PIP(績效改善計劃),"哪怕你上個月是銷冠,這個月完不成,一樣PIP",產品專家是特斯拉中國銷售體系裡的初級崗位,輪換之頻繁可以達到"半年幾乎換一遍"。

重壓之下,銷量快速躥升,2019年特斯拉在華銷量約為4萬臺,2020年已經超過11萬臺。多家供應鏈人士告訴36氪,特斯拉已經為明年中國工廠定下了55萬臺的生產計劃,比今年的15萬臺翻了快4倍——除了11萬臺用於出口,44萬臺將在中國本土消化。

而其關鍵供應商華域汽車收到的產能要求,更揭示了特斯拉在中國市場的野心。接近華域汽車高層的人士向36氪透露,"(特斯拉)要求的產能是每周1.5萬套,每個月6萬,如果賣得出去,估計明年60萬臺都沒問題。"

"以前交車的時候,還可以細緻的給客戶講解,但現在是一批車主同時過來,放一段20分鐘介紹視頻,就給鑰匙開走。"包括周陽在內的多名離職特斯拉銷售告訴36氪,很多車主都是懵的,會把主動安全功能視為問題投訴,甚至有車主在冷天時一路空調開著cold滿風回家。

而且,特斯拉的銷售和交付屬於不同考核體系,交付拿著固定工資,月底要對交付率負責,量大的時候,有客戶對產品做工有點疑問,交付經常直接一句話,"不要可以幫你退了。"

銷量激增還帶來了客群大幅變化。"以前的ModelS/X車主不少是車主的司機來提車,有什麼問題也不太計較,但現在價格降到30萬以下,普通消費者也能用金融手段夠得著,一點問題能和你鬧半天。"特斯拉銷售說,這些車主提車驗車特別細,照著驗車單畫勾,拿漆膜儀測漆,帶著量角器去量車標貼的正和歪的人都有。

變"挑剔"的車主,讓特斯拉的做工和產品問題被充分暴露,如漏水、兩個月新車門把手出問題、攝像頭畫面降級、防撞梁蹭一下修兩個月等。"作為銷售,聽到客戶反饋這些,有時候感覺很無力,你不能去推動改變什麼。"周陽談起在特斯拉兩年多的工作經歷,"只能說,恭喜,你買到了正版。"

有供應商向36氪反饋,特斯拉的最大特點是節奏快,"一般車企做產品驗證可能半年或者一年,特斯拉只要一個月",傳統車企對供應商的管理通常是派人駐廠,看到風吹草動都幹涉,特斯拉是"工程師一周到廠跟蹤下進度"。(也有行業人士指出,特斯拉的節奏快可能是前期做了仿真驗證。)

今年10月,特斯拉開始交付採用寧德時代磷酸鐵鋰電池的Model3車型,售價下探至24.99萬元。但隨即有車主反映,磷酸鐵鋰版Model3出現北方冬季續航大幅縮水、電池無法充滿等問題。特斯拉官方解釋為,"磷酸鐵鋰電池在不同溫度環境下精準估算電量在行業內是一大難題。"

而接觸到寧德時代高層的行業人士向36氪透露,寧德時代從去年9月前後開始為特斯拉開發磷酸鐵鋰電池,今年5月,特斯拉磷酸鐵鋰版Model3就進入新車公告,也就是說,開發周期僅有9個月左右,"起碼來不及做冬標試驗,因為去年冬季時間(產品進度)趕不上,今年還沒到",而正常的開發周期,需要至少一年甚至18個月。

外部的激烈輿論,特斯拉大中華區掌舵人朱曉彤也有直觀感受。接觸到朱曉彤的行業人士告訴36氪,朱曉彤的母親日常並不太關注他的工作,看到關於特斯拉的負面報導後,就打電話勸他,實在不行就別幹了。朱曉彤告訴母親,自己在幹的是很厲害的事,而非不堪的事,不然不會有這麼多人買車。

銷量的壓力之劍懸在頭頂,特斯拉中國團隊不得不激進向前,而國內的造車新秀們也正切入特斯拉的盲區。

理想汽車CEO李想曾是特斯拉忠實擁躉,不光到處推介特斯拉股票,也是特斯拉中國區首批車主,但其在今年秋季的媒體溝通上直言,理想汽車的目標不是特斯拉,而是蘋果。最新的微博中,李想也意味深長地寫道,"我們始終相信,用戶價值比企業欲望更重要。"

這也是新造車的經營理念與特斯拉的最大隔閡。用戶價值的理念在蔚來有更直觀投射,該公司CEO李斌也曾向36氪談起過與特斯拉的核心差異,"特斯拉是以智能技術出發,但我更願意思考和用戶交互的方式,怎麼重新定義企業的價值。"

特斯拉以三電系統、自動駕駛、晶片等持續的技術創新,聚攏信徒,用戶的情感體驗不在第一優先順位,而李斌創建蔚來的出發點正是特斯拉忽視的用戶體驗。

這種差別首先是企業掌舵人的個性投射。馬斯克在2015年就購入了私人飛機灣流G650ER,李斌的朋友向36氪轉述,他們也聊過這事,李斌還是覺得乘坐公共運輸,能多接觸外界,"他認為在機場裡看到忙碌的人,很有意思。"

匯報給馬斯克的離職員工于欣向36氪回憶,從馬斯克的工作方式中也難以感受到溫度,兒子開著生日趴體,照樣把員工叫過去開會,工作中也經常責罵員工,"一個事情他給你劃條線,你做不到,那就是stupid(愚蠢)。他的商業戰略就像是一臺織布機,員工就是這臺織布機上的線。"

企業文化投射在銷售體系上,也相差很大。今年上半年,特斯拉中國區的各個門店,都背上了為特斯拉公眾號引流的任務,部分門店硬性要求掃碼關注公眾號才能進店。"客戶問不關注公號就不能看車嗎,回答不能。"一位北區的特斯拉銷售說。

而在蔚來,則有一套"用戶至上"的運營體系,員工的績效考核中包含著用戶滿意度,車主活動上,員工甚至會把紙巾送到用戶手上,創始人李斌更是身體力行,堅持每天在各大區的用戶群裡發積分紅包。

應對客訴問題中,特斯拉秉承的是契約精神和強硬的法務手段。從特斯拉離職,加入蔚來擔任城市端負責人的辛銳告訴36氪,一個特斯拉店長應對客訴的goodwill權限最多3000塊,一年兩萬公裡的保養,"大多數時候的話術是,你的問題我理解,但是按照法律法規和合同約定,沒有太多空間。"

辛銳說,特斯拉最不怕打官司,"法務說以前在律所一年處理20、30多起案子,到特斯拉一年能處理200、300起案子",處理客訴的人在全國飛來飛去解決問題,身邊經常帶著法務。

但法務策略並不總能奏效。12月初,特斯拉二手車主韓潮訴特斯拉官方涉嫌欺詐、銷售事故二手車案已經在一審中勝訴,36氪獲悉的裁定書中,法院認定特斯拉構成欺詐,需退還韓潮購車款37.97萬元,並按照假一賠三,賠償113.91萬元,累計151.88萬元。

"這在蔚來幾乎不會出現,如果有重大客訴,蔚來通常直接就給客戶10萬積分。"辛銳說,10萬積分對應價值1萬塊錢,可以在蔚來積分商城裡兌換大量禮品,"蔚來幾乎不允許問題走到法務階段,你憑什麼讓用戶跟你對簿公堂,即便我們在三包法上站住腳,也得道歉。"

一位蔚來高層向36氪表示,有人喜歡特斯拉的科技感,也有人喜歡蔚來的用戶體驗和粘性,"李斌說過,雷克薩斯進美國,在一個高度競爭的市場做到了冠軍。靠服務不是沒有可能。"2020年1月到11月,蔚來累計交付36721臺汽車,平均售價超過40萬元。

如果說蔚來的服務策略缺乏資金效率,今年的資本大潮則及時送來了彈藥,從合肥投資70億元到12月14日增發募資26.5億美元,蔚來帳上已經趴著近400億人民幣資金。

而小鵬汽車的打法幾乎是近身肉搏特斯拉,其從2017年起搭建了千人規模的智能化自研體系,並且採用了包含高精地圖和雷射雷達在內更冗餘(多重保障)的架構。如今,小鵬汽車已經在特斯拉薄弱的座艙、泊車等方面,推出全語音交互和記憶泊車,而針對特斯拉引以為傲的NoA(導航輔助駕駛)功能,小鵬汽車也有NGP功能在明年一季度推出。

面對國內車企的技術差異化優勢,朱曉彤不無擔憂。有特斯拉離職員工向36氪透露,朱曉彤也曾在內部詢問,是否可以為中國市場做一套安卓版車機,為本地應用提供更好支持。

特斯拉挑戰者從來不缺,但新造車公司已然有實力站在特斯拉對面。特斯拉離職的5年老員工告訴36氪,"特斯拉銷售體系裡已經出現一種認知,蔚來是比特斯拉更premium(高級)的品牌。"

馬斯克關注細節、控制欲極強,但交給"離炮火更近的人"做決策,一向被視為外企在中國參與本土化之爭的基礎。

不夠本土化帶來的掣肘從小到大都有。有員工回憶,2018年,市場部還是美國團隊管,北京車展展臺的物料和搭建都是總部來人負責,沒有預知到國內A級車展的流量,第一天展臺玻璃就被擠碎。售後部門也必須死板地按照總部的工時制給供應商結算,難以兼顧到國內的堵車情況。

朱曉彤就是特斯拉中國本土化的關鍵先生。他2014年4月加入特斯拉中國至今,先後擔任了特斯拉中國超充項目總監、特斯拉中國區總經理等職務。在2019年6月上海超級工廠建造近半時,特斯拉組建大中華區部門,朱曉彤出任大中華區總裁。

在員工眼中,朱曉彤注重結果,雷厲風行,是馬斯克戰略意志的堅定執行者。馬斯克追求高節奏,上海工廠建設期間,高管10分鐘不回郵件就開人,朱曉彤同樣奉行高壓工作方式,他的微信名就叫"老朱很焦慮",可以做到"半夜秒回郵件,甚至可以直接給他打電話"。

伴隨特斯拉中國區的發展,朱曉彤的權力邊界也在延伸。此前,特斯拉中國區的市場傳播、商務拓展、售後服務等部門施行雙線匯報:實線向美國總部匯報,虛線向中國老大匯報。但2019年中之後,"除了一些工廠供應鏈之外,銷售、售後、工程、市場公關等中國區的其餘業務線都要向朱曉彤匯報,由朱曉彤再向美國匯報。"在特斯拉任職數年多的中層管理人士李建告訴36氪。今年一位員工因電腦多次維修不好,越過中國區直接向馬斯克發郵件反映,不久即遭中國區解僱。

2020年,特斯拉全國體驗店也快速擴張3倍,連同服務中心,全年將超過180家。"特斯拉今年基本完成了對一二線城市的覆蓋,明年還要搶佔更下沉的渠道。"李建說,在他看來,如果匯報線沒有調整到國內,特斯拉的開店速度不會這麼快。

新開店面屬於商務拓展,這部分業務此前向美國匯報。"一個店從選址確定、申報預算,再加上預測銷量,審批下來基本快一個月。"李建說,現在放在國內審批,如果前端的合同談好,一周就能批下來。

除了渠道,在自營充電設施上,特斯拉已經在臨港建設充電樁工廠,明年計劃生產1萬根充電功率250kW的V3充電樁,這比過去7年,特斯拉在中國建設的充電樁總數還要多。"原先的充電樁都是從美國運過來,等海關就要20天,很難跟上本地的擴張節奏。"李建說。

雖然渠道和充電設施擴張顯著,但特斯拉中國的技術和服務體系完善,仍顯遲緩。

2019年底,朱曉彤、陶琳、王淏、薛均成等特斯拉中國區高管入駐微博,接收外界反饋,有特斯拉員工透露,幾位中國區高層還針對微博渠道建了微信群,專門處理收到的車主問題。此後,特斯拉又公開意見郵箱yijian@tesla.com,作為客訴問題的最後屏障。這顯然不是長效機制,有不同車主告訴36氪,意見郵箱解決問題的效率的確提高不少,但隨著時間推移,也不是所有車主問題都能得到反饋。

特斯拉官方回應36氪稱:我們有各種渠道來和車主溝通,包括400電話、400郵箱、yijian@tesla.com郵箱等等,包括產品、服務等等的反饋,我們都是各部門及時跟進,甚至直接高層回復。

此外,特斯拉中國上半年就計劃推出獨立的中國區APP,除了常規的車控功能,也會像新造車公司一樣,增加精品商城和社區板塊,同時伺服器也會遷到國內,解決APP斷網問題。但李建說,"這款APP原計劃是年底上線,看起來要delay(推遲)。"

特斯拉的核心武器是Autopilot功能,需要與本土應用場景和數據高度融合,7月的世界人工智慧大會上,馬斯克在視頻演講開篇就提到,要在中國建設一支本土化的Autopilot研發團隊。但近期有面試意向的行業人員向36氪反饋,特斯拉在中國尚未開放自動駕駛研發崗,只有測試崗位。

特斯拉供應鏈國產化的想像力也在褪色。它曾被寄希望於帶來蘋果進中國的影響,但手機供應鏈出身的理想汽車總裁沈亞楠告訴36氪,從當下來看,差別還很大:首先是因為汽車體量沒有手機那樣的爆發力,同時也和商業路徑有關。

"特斯拉的定位是能源公司,為推動電動車普及,價格越做越便宜,車也越做越糙。"沈亞楠說,特斯拉在國內主要是做一些車身相關等部件,追求便宜,"創新的技術還是特斯拉自己在做,而蘋果的技術創新很全面,也深刻影響了中國的電子行業供應鏈,扶植了藍思、瑞聲、立訊等一批企業。"

相比之下,中國新造車公司更注重與供應鏈建立良性協同關係。蔚來為了100度電池包能順利交付,外聘專家派到寧德時代工廠,幫助後者補齊電池包技術,而沈亞楠透露,理想汽車也正在供應鏈上展開投資,扶植一批擁有核心技術的電動力技術公司,"這也是國內公司的優勢,你可以扶植一批優質供應鏈,以中國為基地去覆蓋全球。"

特斯拉的銷量依然在穩步躥升,11月在中國交付量大增至2.16萬輛。馬斯克本月21日發推特,感謝所有員工的付出。很多人據此猜測,特斯拉完成今年50萬臺的交付目標已無懸念。

但就在本月,有接近寧德時代高層的行業人士向36氪透露,特斯拉希望寧德時代為其明年留出30萬臺產能,在一家新造車公司的說服之下,寧德時代只答應了特斯拉20萬臺。"寧德時代溧陽工廠的4條大電池產線特斯拉原本佔了3條,但接下來,會被該新造車公司切走1條。"

相關焦點

  • 特斯拉如何瘋卷中國紅利?
    特斯拉股價一年上漲近6倍,背後是特斯拉中國工廠提供的龐大產能和中國市場狂漲的銷量。饕餮中國紅利之餘,這頓大餐還可以吃多久?對應的,特斯拉市值已從年初千億美元迅速躥升到此時的6000億美元,穩居全球汽車公司之首。這背後,今年特斯拉中國區交付量佔到全球總量的近三分之一,而在二季度,其北美工廠因為疫情停擺兩個月時,上海工廠依然在正常運轉。不能不說,中國市場是特斯拉神奇一躍的關鍵變量。但特斯拉一邊在饕餮中國紅利之時,也在一邊消耗著自己的明星光環和中國用戶的好感。
  • 瘋了 外資狂買中國債券|檀幾條|外資|中國債券|瑞幸咖啡|特斯拉
    究竟如何處理,還得看公司的官方表態了。3 特斯拉年內大漲743% 空頭哭慘了!財聯社1月7日訊,金融數據公司S3 Partners的分析顯示,2020年特斯拉股價上漲743%,推動該公司CEO馬斯克身價飆升逾1000億美元,讓空頭們損失高達401億美元。
  • 本周人物 | 特斯拉CEO馬斯克_易車網
    試想如果放在一家中國上市車企掌門人身上,他可能會被投資者的唾沫星子淹死,視為「大逆不道」。本周,特斯拉股價最高衝到654.33美元,市值一度突破6000億美元(折合人民幣超過3.9萬億元),市值幾乎是3個豐田汽車(全球汽車銷量最高車企)、大約10個比亞迪(中國汽車上市公司市值之最),也是豐田、大眾、戴姆勒等幾家世界級汽車公司的市值總和。
  • 特斯拉奔向市值1萬億美元,帶飛的是特斯拉的中國學徒
    特斯拉奔向市值1萬億美元,帶飛的是特斯拉的中國學徒 車智 發表於 2020-12-11 09:34:31 在美國當地時間12月10日,特斯拉股價來到了歷史新高654
  • 特斯拉又漲瘋了,馬斯克身家直逼10000億
    剛剛,特斯拉又漲瘋了,馬斯克身家直逼10000億 來源:中國基金報中國基金報記者金宥智特斯拉走勢太猛了。昨夜,特斯拉再漲7%,市值已經突破6000億美金,頂得上三個豐田汽車。一夜之間,特斯拉市值飆升404億美元,約2640億元人民幣。豐田汽車的最新收盤市值為1931億美金,特斯拉的市值已經頂得上三個豐田汽車。今年以來,特斯拉已經漲超667%。復權後,2010年8月,特斯拉股價曾一度跌破3美金,而目前其股價已經突破600美金。
  • 特斯拉未來尚有較大降價空間!大眾ID.4與特斯拉從歐洲纏鬥到中國
    與特斯拉的纏鬥,從歐洲到中國先說外患,中國汽車市場中電動汽車的市場體量並不算大,以2019年數據來看,這一年中國汽車產銷分別完成2572.1萬輛和2576.9萬輛,其中新能源汽車,產銷量分別為124.2萬輛和120.6萬輛,這組數據放在行業整體中佔比不足5%。如果再進一步細分,在大眾汽車電氣化戰略的主戰場——純電動汽車領域,2019年銷量僅為97.2萬輛。
  • 特斯拉進入在中國,如魚得水,價格一降再降
    一群得到消息的中國人樂瘋了,這不就是我們常說的「買到就是賺到麼?」,於是乎,他們在官方公布消息後不久後積極參與參與了搶購活動,據悉,不到10個小時,訂單超過10萬量,直接把特斯拉官網給幹翻了。不得不承認,中國有錢人真的是太多了,買輛幾十萬的新能源電動車就和買顆白菜那般容易,但有人歡喜就有人愁,而這發愁的人群主要有三類:第一類,早期購買特斯拉的車主。
  • 國產特斯拉MODEL Y獲批中國銷售,又一匹「狼」放出來了?
    擁有爆款Model 3的特斯拉同樣如此,於是特斯拉的又一布局——Model Y也被提上了日程。近日,工信部第三十七批免徵車輛購置稅目錄公開,而我們也從中看到了特斯拉Model Y的身影,這意味著特斯拉Model Y將在未來與中國消費者見面了。
  • 特斯拉又多國產車型!Model Y已開始量產,或明年上市_易車網
    近幾年的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由於特斯拉model 3的國產,變得越來越活躍,眾多廠家都以model 3作為自己的潛在競爭對手,這樣的競爭對於提升國產自主品牌的產品力有著極大的好處。比亞迪、吉利、長城、長安、蔚來、理想、小鵬等眾多國產自主品牌的崛起也讓許多消費者看到了國產汽車的實力。
  • 特斯拉上海超級工廠開始生產ModelY_易車網
    10月,特斯拉發布了上海超級工廠內Model Y廠房的照片。上個月,工信部批准該公司在中國生產Model Y。一直以來,特斯拉都表示將從「2021年初」開始在上海工廠生產Model Y,但是外界猜測該車型有可能在此日期之前投產,並且在2021年第一季度開始批量交付。上海超級工廠生產的首批Model Y預計將交付給特斯拉員工。
  • 富途牛友故事|炒股半年賺一千萬,買5輛特斯拉,他是如何做到的?
    首頁 > 傳媒 > 關鍵詞 > 富途最新資訊 > 正文 富途牛友故事|炒股半年賺一千萬,買5輛特斯拉,他是如何做到的?
  • 中國為什麼會支持美國車企特斯拉?知道真相後所有人都閉嘴了_易車網
    在2020年第四季度的時候,特斯拉的上海超級工廠宣布向歐洲出口7000輛國產特斯拉model3,在前幾天,這批國產特斯拉已經已經到港,特斯拉在我國的成功讓很多人都在問,為什麼國內給一個美國車企這麼多的優惠政策,卻不支持國產品牌,比亞迪、蔚來和其他國產新能源車企為什麼沒有這樣的支持。
  • 效率與美學的完美融合 專訪特斯拉首席設計師Franz_易車網
    ;我們在重新思考如何讓乘客在車裡擁有更佳體驗。A:中國市場一直是我們重點考慮的一部分。我們的目標是,能夠在中國做造型設計、工程設計,並且能夠推出針對中國市場的一個車型,我們會為之努力。Q:特斯拉現在的設計主打屏幕交互操作,而在中國語音交互逐漸成為主流,特斯拉這個領域有什麼新的規劃?A:我們一直是在持續改進的。
  • 特斯拉Model Y突然降價1.2萬元!中國市場已賣瘋 等車再加3月
    今日,特斯拉美國官網上線了最便宜的特斯拉Model Y,即標準續航版,新車售價41,990美元(約合人民幣27.19萬元)。與此同時,特斯拉官方也給出了一個大驚喜,特斯拉Model Y長續航版車型,在美國的售價也有所下降,當前起售價為4.8萬美元,此前售價為4.99萬美元,降價幅度為0.19萬美元(約合人民幣1.2萬元)。按照特斯拉一貫的套路,這樣的降價不是第一次,也肯定不會是最後一次。隨著Model Y的產量規模覆蓋,量產車的生產製造成本肯定還會進一步的下探。
  • 你會如何評價特斯拉?
    關於特斯拉的消息在這兩個月裡一直沒有停止過,先是特斯拉從中國多家國有銀行獲得了20多億美元的低息貸款,並成功地把蔚來汽車趕出上海,準備在上海建工廠。隨後的特斯拉跑車發射到太空中,可能會偏離火星軌道,今年恐不能順利地到達火星。
  • 凱眾股份:公司已於2020年7月7日發放2019年度現金紅利
    同在上海,與特斯拉中國工廠近在咫尺,是否有與特斯拉對接供貨的計劃?公司回答表示,公司已於2020年7月7日發放2019年度現金紅利;公司一直在關注特斯拉等新能源企業的發展,目前有業務對接接觸,後續進展請關注公司相關公告。感謝您的關注!
  • 瘋狂建廠,「瓜分」臨港:特斯拉中國「朋友」的自我修養
    在美國,特斯拉內華達州電池工廠距離弗裡蒙特工廠的車程大約為4小時;在中國,電池供應商LG化學的南京工廠到特斯拉上海工廠,車程同樣是4小時。這4個小時的車程,意味著特斯拉近乎苛刻地要求供應鏈高效運轉。但在早期,由於需求量小,制定標準相當嚴苛,再加上研發迭代速度快,很少有供應商願意配合特斯拉。
  • 業內播報:蔚來大力招聘軟體工程師,目標指向特斯拉
    比如特斯拉在上周一拉升到了1794美元,市值突破了3200億美元,這是七個通用汽車的市值。7月20晚上,特斯拉市值又大漲了9%。而在中國國內,蔚來汽車過去兩周裡市值翻倍了,實在是令人震驚。目前,特斯拉已經成為了美國市值前十的公司,並且牢牢地佔據了全球汽車行業27.5%的市值。但相對於它如此龐大的市值來看,特斯拉的營收卻只有4%,利潤接近於0%,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兒呢?
  • 中國經濟為什麼行——黃奇帆解讀中國經濟九大紅利
    在過去的40餘年裡,中國經濟長時期保持著兩位數的增長。1979年中國的GDP佔全球的1%。2019年中國的GDP超過全球的16%,成為世界上發展最快的國家。這個成績是怎麼得來的?答案就是改革開放。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副理事長黃奇帆認為:改革開放是中國40餘年發展的核心動力,而貫穿這個核心動力的一條主線就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接下來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將給中國經濟帶來諸多紅利。
  • 挑戰者聯盟如何PK特斯拉?
    中國企業在這個領域的差距和外國相比較小,可以實現彎道超車。於是政府做了個決定,引入特斯拉。此舉本身的目的是利用特斯拉帶動整個新能源車產業鏈的優化升級。其中最關鍵的一點是Model 3的國產化。這意味著特斯拉的這些車型並不能享受過渡期後的補貼政策。而中國市場多數新能源乘用車在售車型的價格一般低於30萬元,能夠享受補貼。理想汽車的創始人李想在微博中表示30萬元的補貼門檻看似是為了限制特斯拉,但特斯拉如果一降價拿到了補貼,造車新勢力應該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