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蛇吞象」收購釀下債務危機,天齊鋰業引澳洲戰投救場

2020-12-16 手機鳳凰網

觀察者網·大橘財經訊(文/呂棟 編輯/周遠方)兩年前一場「蛇吞象」式的收購,不但沒讓天齊鋰業成為「新能源車時代的沙特阿美」,還讓其背上沉重的債務負擔,並面臨退市風險。

在百億債務面臨違約的重壓下,天齊鋰業「賣礦自救」的傳聞不絕於耳。

不過,最終結果相對樂觀。

12月8日,天齊鋰業公告披露,其全資子公司擬以增資擴股的方式引入澳大利亞礦企IGO Limited(IGO有限公司,下稱:IGO)14億美元(約合人民幣91.4億元)的戰略投資,並且該交易未喪失核心資產控制權。

同日,天齊鋰業公告透露,經與中信銀行牽頭的併購貸款銀團協商一致,近日到期的18.84億美元(約合人民幣123億元)債務也將至少延期至2021年11月26日。

受此消息影響,天齊鋰業今天高開近5%,最終收漲5.92%,市值462億元。

近5日,天齊鋰業股價大幅上漲

引澳洲戰投化解危機

「賣礦償債是唯一出路」,18.84億美元的巨額債務即將違約,市場近期普遍認為,半年前就開始尋找戰略投資者的天齊鋰業,只有出售自己手中的鋰礦資源才能化解債務危機。

但最終,天齊鋰業籌劃引入戰投的努力還是取得成果。

12月8日晚間,天齊鋰業發布公告,其全資子公司Tianqi Lithium Energy Australia Pty Ltd(天齊鋰業澳大利亞公司,下稱:TLEA)擬以增資擴股的方式,引入戰略投資者澳大利亞上市公司IGO Limited。

在具體交易細節上,IGO的全資子公司IGO Lithium Holdings Pty Ltd(IGO鋰業控股私人有限公司,下稱:投資者)以現金方式出資14億美元認繳TLEA新增註冊資本3.04億美元,溢價部分10.96億美元計入TLEA資本公積。

通過引入IGO,天齊鋰業百億債務壓力將得到緩解。

公告披露,除交易費用外,TLEA增資所獲資金主要用於償還銀團併購貸款本金12億美元及相關利息;剩餘部分資金將預留在TLEA作為其子公司TLK所屬奎納納氫氧化鋰工廠運營和調試補充資金。

幸運的是,天齊鋰業緩解債務壓力的同時,並未喪失對核心資產的控制權。

根據公告,本次增資擴股完成後,天齊鋰業對TLEA的持股比例下降為51%,但仍為控股子公司;同時通過TLEA繼續持有文菲爾德51%的股權,而文菲爾德又100%全資控股泰利森。

天齊鋰業公告截圖

天齊鋰業在公告中提到,泰利森擁有目前世界上正開採的儲量最大、品質最好的鋰輝石礦——西澳大利亞格林布希鋰輝石礦,其通過泰利森鋰業澳大利亞持有16宗礦權許可證。

更為重要的是,2020年半年報中透露,泰利森開發的澳大利亞格林布希礦山是天齊鋰業目前唯一在產鋰礦,通過它實現鋰精礦的自給自足,完全覆蓋該公司生產鋰化工產品所需的所有鋰原料。

因此,若此前「出售格林布希鋰礦」傳言屬實,意味著天齊鋰業將失去唯一在產鋰礦。

2020年半年報截圖

目前,新能源汽車正處於風口,世界新能源車銷量持續攀升,鋰行業逐漸回暖復甦。市場預期,2021年下遊需求的持續增長,將支撐鋰價的持續上漲,行業有望迎來強勁上漲。

若此時出售唯一在產鋰礦,對天齊鋰業影響不言而喻。

所以,保住核心資產尤其重要。天齊鋰業在公告中表示,本次TLEA引入戰投,可以讓其能在不喪失核心資產控制權前提下有效降低資產負債率,增強其整體資本實力和競爭力。

不過值得注意的是,本次交易成功的先決條件還包括,天齊鋰業需要完成TLEA內部股權架構重組,即由Tianqi Lithium Holdings Pty Ltd(下稱:TLH)將其持有的Tianqi Lithium Australia Pty Ltd(下稱:TLA)100%股權轉讓給TLEA。

換句話說,TLEA本來只持有文菲爾德51%的股權,經過重組後還將持有TLA 100%的股權,而TLA又持有TLK 100%的股權,所以通過這筆交易,天齊鋰業相當於同時將TLK 49%的股權轉讓給IGO。

TLK是天齊鋰業年產2.4萬噸電池級單水氫氧化鋰項目的實施主體。截至今年上半年,天齊鋰業對於一期和二期氫氧化鋰項目分別累計投入35.83億元和12.59億元,合計投入48.42億元。

交易完成後的股權架構

在TLA財務數據納入前,TLEA2019年營收為36.4億元,淨利潤13.9億元。

根據前文,IGO通過14億美元佔據TLEA 49%的股權,可以算出TLEA的市盈率約為13.4。

公告提到,本次引入的戰投IGO是一家領先的採礦和勘探公司,擁有優質的西澳大利亞鎳、銅和鈷資產,雙方具有較強的互補性,通過合作有望將TLEA打造成全球領先的鋰業務平臺。

2020財年,IGO營收為43.32億元,淨利潤為7.5億元。

談到引入IGO後鋰精礦供應的安排,公告披露,天齊鋰業將與TLK籤署協議,明確TLK從泰利森購買的鋰精礦優先滿足TLK需求,剩餘量滿足天齊鋰業國內工廠和代加工需求,IGO不享有優先購買權。

與此同時,為了保持國內和國外市場共同使用天齊鋰業品牌銷售, TLK產品除優先滿足海外戰略長單客戶之外,賣向國內的產品只能通過天齊鋰業現有國內銷售團隊銷售,TLK和境內公司銷往海外的產品均由天齊鋰業境外銷售團隊銷售。

公告截圖

巨額債務始於「蛇吞象」

今年8月,路透社在報導中將天齊鋰業的狀態形容為「四面楚歌」(embattled)。

這家成立於1995年的企業,是全球五大鋰礦供應商之一,於2010年在深交所上市,業務涵蓋鋰產業鏈的關鍵階段,包括硬巖型鋰礦資源的開發、鋰精礦加工銷售以及鋰化工產品的生產銷售。

天齊鋰業業務所在地

2012年12月,天齊鋰業宣布定增募資不超過40億元,用於收購澳大利亞泰利森公司51%的股權,後者擁有全球第一大鋰輝石礦,當時其佔據全球鋰資源約31%的市場份額。

事實上,早在當年8月,美國鋰業巨頭洛克伍德也曾發布公告,擬收購泰利森100%股權。

根據當時報導,為競購泰利森,天齊鋰業曾兩次抬高收購價格,最終耗資38.76億元完成收購。而在披露40億元收購方案時,天齊鋰業總資產僅為12億元,與收購標的體量相差極大。

這次「蛇吞象」式的冒險收購,讓天齊鋰業成為全球鋰資源龍頭之一。

2014年開始,隨著國內新能源汽車銷售進入快速上升期,包括鋰資源在內的動力鋰電池上遊行業因供不應求而出現價格暴漲,碳酸鋰價格從2015年約4萬元/噸,漲至2017年前後的最高17萬元/噸。

受此帶動,2014年-2017年,天齊鋰業的營收規模從4億元增長到54億元,淨利潤也從1.31億元驟增至21.45億元,資產負債率保持在50%以下。

2017年前9個月,天齊鋰業股價漲幅接近150%,市值逼近千億。

天齊鋰業2017年股價走勢

嘗到甜頭後,天齊鋰業決定進行第二次「蛇吞象」。

2018年5月,天齊鋰業宣布以40.66億美元收購全球第二大鋰礦供應商SQM公司23.77%股權。

SQM是全球最大的碘、硝酸鉀的生產商,其位於智利阿塔卡瑪的鹽湖資產,是全球範圍內含鋰濃度最高、儲量最大、開採條件最成熟的鋰鹽湖。

在券商看來,天齊鋰業+SQM的組合有望成為「新能源汽車時代的沙特阿美」。

然而,當時天齊鋰業總資產不到200億元,收購對價是其全部資產的近150%。

為完成收購SQM股權,天齊鋰業自籌資金7.26億美元,向中信銀行牽頭的銀團貸款35億美元,槓桿率高達5倍。還款期限均為2020年11月29日。

這筆貸款導致天齊鋰業財務費用大幅增加。

2019年,天齊鋰業併購貸款產生利息費用合計超過16億元人民幣。而SQM的盈利表現並不如人意,2019年SQM淨利潤同比下降37%,僅2.81億美元。

2019年財報截圖

雪上加霜的是,收購SQM後,鋰業市場行情急轉直下,受國家新能源汽車補貼退坡、鋰資源過剩等不利因素影響,鋰產品價格持續下滑,天齊鋰業的業績和股價也開始下跌。

2019年年報顯示,天齊鋰業歸母淨利潤虧損近60億元;而2020年前三季度,該公司歸母淨利潤虧損11億元,淨利潤降幅近900%。

若今年再度虧損,天齊鋰業面臨被實施退市風險警示的風險。

2020年三季度報截圖

2020年三季報顯示,天齊鋰業期末總負債347億元,總資產426.7億元,資產負債率高達81%。

截至三季度末,天齊鋰業貨幣資金為12.9億元,僅為負債總額的3.7%。

財報中披露,今年前三季度貨幣資金同比減少71%,主要是償還SQM併購貸款29億元。

天齊鋰業也在三季報報中提示了風險。

該公司表示,按照此前與銀團籤署的相關協議,併購貸款中的18.84億美元將於2020年11月底到期,儘管其已經向銀團正式提交調整貸款期限結構的申請,但仍在審批中。

「截至2020年9月30日,累計應付未付銀團併購貸款利息金額約4.64億元人民幣。公司在未來十二個月內受流動性緊張,償付債務本息的影響,持續經營能力產生重大不確定性。」財報中提到。

眼看還債期限將至,天齊鋰業11月13日再次公告,調整貸款期限結構的申請尚在審批中,存在貸款到期未能成功展期而該公司無法及時、足額償付導致違約的可能性。

直到11月30日晚間,天齊鋰業發布併購貸款展期的進展公告,該公司與銀團已籤署《展期函》,銀團同意將上述貸款自到期日起展期至12月28日。

在公布引入IGO戰投的同日,天齊鋰業還發布公告稱,經與併購貸款銀團協商一致,將於12月28日前籤署《修改及重述的貸款協議》(ARA),以反映《條款清單》中達成的關鍵條款。

貸款協議中核心條款包括且不限於:

擬將併購貸款項下原A類貸款和C類貸款合計18.84億美元債務的償還期限展期至2021年11月26日,在TLEA完成增資擴股引入戰略投資者,且通過該交易償還上述銀團貸款本金不低於12億美元等情形下,該期限可自動延長至2022年11月25日;擬將併購貸款項下原B類貸款12億美元的到期日延長至2023年11月29日,在滿足一定條件的前提下,經銀團同意可以將到期日延長至2024年11月29日。

而按照天齊鋰業與IGO達成的交易,前者18.84億美元債務的償還期限可延長至2022年11月25日。

本文系觀察者網獨家稿件,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相關焦點

  • 子公司引入澳洲戰投增資14億美元,天齊鋰業債務危機迎轉機
    天齊鋰業股份有限公司鋰業巨頭天齊鋰業股份有限公司(下稱「天齊鋰業」,002466)債務危機迎來轉機。天齊鋰業全資子公司將以增資擴股的方式引入澳大利亞礦業公司IGO Limited(下稱「IGO」)作為戰略投資者,而其近日到期的18.84億美元債務也將至少延期至2021年11月26日。
  • 天齊鋰業債務危局緩解:鋰業巨頭兩場豪賭,結局為何天壤之別
    但這一結果,畢竟與天齊鋰業此前兩次「蛇吞象」併購的成功結局,截然不同。因此,這無疑也給出了一個深刻教訓:周期低點的豪賭和周期高點的豪賭全然不同。行業景氣度高,可帶來巨大的現金流,債務風險被迅速對衝。而一旦周期反轉,現金流枯竭疊加債務就是兩座大山,令公司不堪重負。如今,天齊鋰業看似危局緩解,但公司畢竟也因陷入債務泥沼而錯失了兩年寶貴的時間。
  • 14億美元融資從天而降 看天齊鋰業如何化險為夷?
    來源:雪球最後關頭,因一場「蛇吞象」式豪賭背上巨額債務的天齊鋰業,活脫脫上演了一出「絕地反擊」。周三A股早盤,天齊鋰業股價猛飆至漲停,股價報32.51元。有色板塊隨之集體走高。不過高槓桿式的海外併購,使得天齊鋰業從一家地方性的企業變成全球鋰業巨頭的同時,也必然為其埋下債務隱患。一方面,野馬財經分析稱,收購SQM對天齊鋰業而言並不能業績並表,只能靠分紅形式獲利,但是靠分紅能否覆蓋天齊鋰業收購的融資成本還是個未知數。
  • 百億債務壓頂天齊鋰業或賣礦自救,澳大利亞一礦業公司欲接手
    來源:澎湃新聞原標題:百億債務壓頂天齊鋰業或賣礦自救,澳大利亞一礦業公司欲接手為償還百億巨債,鋰業巨頭天齊鋰業股份有限公司(下稱「天齊鋰業」,002466)或將出售旗下優質海外礦產資源。路透社援引知情人士消息稱,IGO的收購包括天齊鋰業旗下格林布希礦股權以及多數在澳大利亞的其他資產。雙方尚未就交易價格達成一致,但預計將略低於20億澳元。另有消息人士稱,IGO將用現有現金和借款為其收購提供資金,而花旗和麥格理資本則在為其一項可能的融資提供建議。
  • 天齊鋰業稍獲喘息:18.84億美元債務展期僅限兩大條件
    2020年11月30日,天齊鋰業及公司相關子公司與銀團已籤署《展期函》,銀團同意將境內銀團貸款項下的A類貸款13億美元和境外銀團貸款餘額5.84億美元合計18.84億美元,自到期日起展期至「2020年12月28日」和「銀團代理行確認籤署的《修改及重述的貸款協議》生效之日」兩個日期中的較早者。
  • 天齊鋰業董事長蔣衛平:引入戰投降槓桿 力爭負債率低於50%
    14億美元引入戰投  12月9日,天齊鋰業公告稱,公司、TLEA與IGO、投資者已就相關事項達成一致意見,並由公司董事長根據第五屆董事會第十一次會議授權代表公司籤署了《投資協議》。  本次增資完成後,天齊鋰業持有TLEA註冊資本的51%,投資者持有TLEA註冊資本的49%。
  • 機構狂買 天齊鋰業漲停!
    公告裡的原因是向天齊鋰業提供財務資助及其他資金需求,實際上也確實如此。結合此前天齊鋰業債務違約爆雷,現金流極度短缺。即便擁有澳大利亞最大鋰礦泰利森股權和智利鋰鹽湖SQM的股權,也因為缺錢和鋰價下跌未能收回投資,目前天齊鋰業最大的困難是現金流不足。因此,不難推測出控股股東減持目的就是為了還債。這也不是天齊鋰業第一次,此前已經多次減持,而且隨著減持的進行,股價還逐步上漲。
  • 鋰業巨頭遭知名遊資大賣
    財聯社12月10日訊,就在不久前,天齊鋰業還因巨額債務暴雷而「惶惶不可終日」。12月8日晚間,在引入IGO的14億美元戰投後,天齊鋰業「絕境逢生」。12月9日,因債務危機緩解,天齊鋰業早盤便快速拉升漲停,不過午後未能封住漲停板,最終收漲5.92%。而今日,天齊鋰業放量跌停,截至收盤,該股報28.17元/股,全天換手率11.61%,成交額近50億元。盤後,天齊鋰業披露併購貸款展期相關事項的進展。
  • 能源內參|為解決債務危機 天齊鋰業欲對全資子公司進行股權融資...
    【財新網】  為解決債務危機 天齊鋰業欲對全資子公司進行股權融資  天齊鋰業(002466.SZ)12月7日公告稱,公司一直致力於通過包括但不限於引進戰略投資者、出售資產等方式緩解財務風險,目前正在籌劃全資子公司通過增資擴股方式進行股權融資的相關重大事項。
  • 全球鋰業巨頭呼之欲出,天齊鋰業有望43億美元拿下智利鋰礦巨頭SQM
    此前天齊鋰業收購了全球最大固體鋰礦擁有者及供應商泰利森。5月15日,據路透社援引知情消息人士稱,國內最大的鋰電核心材料供應商天齊鋰業(002466.SZ)接近以約43億美元收購智利Sociedad Quimica Y Minera(SQM)24%股權。SQM是全球最大的鋰生產商之一。
  • 這家曾差點債務爆雷的公司,漲停了
    11月中旬時天齊鋰業曾發公告「自爆」11月即將到期的18.84億美元貸款存在無法及時、足額償付導致違約的可能性。如今引入戰投後,債務危機有望解除。今日天齊鋰業股價以超5%的漲幅強勢開盤,隨後拉升漲停。全資子公司擬14美元引入戰投資金用於償還貸款本息12月8日晚間,天齊鋰業發布重磅公告,董事會通過《關於公司全資子公司增資擴股暨引入戰略投資者的議案》。
  • 「汽車人」天齊鋰業爆雷,股價不跌反漲預示著什麼?
    文/《汽車人》張恆天齊鋰業18.84億美元債務面臨無法償還之風險,而公司股價卻連漲三天,累計漲幅超30%,由此引起關注。受債務違約風波影響,資不抵債的天齊鋰業股價不跌反漲,甚至已經高過了債務違約問題曝光之前。這又被人們調侃說是中國特色的股市。但事情真沒這麼簡單。
  • 蛇吞象!該巨頭能否捲土重來?
    當時,我國約90%的鋰精礦都是從澳大利亞泰利森進口,泰利森仗著巨頭地位動不動就漲價,國內鋰礦加工商是苦不堪言,業內第一的天齊也不例外。 2012年,考驗來了。 美國鋰業巨頭洛克伍德(Rockwood)傳出,擬全面收購泰利森(Talison)。
  • 360億白馬股也要債務爆雷了?剛宣布:100多億貸款可能無法...
    13日晚間又一個債券雷爆發,這次發生在白馬股天齊鋰業身上。  天齊鋰業:120多億的債務,可能要違約了  13日晚間,市值300多億的上市公司天齊鋰業,發布了一個重大消息。  該融資及擔保餘額包括兩部分:1)天齊集團質押融資餘額22.35億元,拆借給天齊鋰業及其子公司6.09億元;(2)為天齊鋰業及其子公司融資質押擔保金額約9.59億元,  天齊鋰業及其子公司實際借款餘額為3億元人民幣。如公司業績持續下滑、不能償還大額到期債務等上述風險被觸發,可能導致公司股價下跌;屆時將可能發生天齊集團被質押權人要求償還質押融資或補倉的情形。
  • 每日復盤,敢死隊1.98億買入天齊鋰業,下個熱點有色?
    敢死隊:進入有色+鋰電池方向的天齊鋰業。參與的資金還有歡樂海岸、方新俠、機構等,在煤炭起飛後,已經有不少資金在布局有色。 第四步,預判板塊龍頭: 有色+鋰電池:天齊鋰業 白酒:巨力索具 豬肉:金新農 證券:西部證券
  • 公告精選:納思達子公司擬引入大基金二期等戰投;天齊鋰業籌划子...
    來源:證券時報·e公司【熱點】納思達:子公司艾派克微電子擬引入大基金二期等戰投納思達(002180)12月7日晚間公告,全資子公司艾派克微電子擬以增資擴股及納思達轉讓艾派克微電子股權的方式,引入戰略投資者
  • 【熱股】鋰電池板塊股價走強天齊鋰業漲停 電池級碳酸鋰價格或續漲
    鋰電池板塊股價午後走強,永興材料、川能動力、天齊鋰業等漲停,星雲股份漲超8%,國軒高科、贛鋒鋰業等個股紛紛大漲。星雲股份1月8日,星雲股份披露向特定對象發行股票發行情況報告書,此次發行的價格確定為32.3元/股,發行募集資金總額為4億元。其中寧德時代旗下基金以及一汽吉晟等產業鏈投資者參與了認購。
  • 12月10日晚間公告集錦:天齊鋰業已完成相關貸款人要求的未付利息...
    重大公告>>>天齊鋰業:已完成相關貸款人要求的未付利息支付事宜天齊鋰業(002466)披露併購貸款展期相關事項的進展,截至12月10 日,公司已按照《展期函》要求,完成相關貸款人要求的未付利息支付事宜;公司與銀團正在就《修改及重述的貸款協議
  • 天齊鋰業持股智利最大鋰礦SQM被迫關閉?遠沒到那步
    SQM是全球第二大鋰生產商,中國天齊鋰業持有該公司25.86%的股份。然而,如果我們仔細檢視這則外媒消息,會發現針對SQM的法律訴訟進程只是出現了一個波折,這與環保許可證被吊銷、運營終止的風險完全不是一個概念。據路透社報導,智利當地監管機構在2019年初批准了SQM關於違規使用水資源的2500萬美元補救計劃,意味著當局對於SQM的調查即將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