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那些知名的性癮者
一位朋友向我求助,她老公有性癮症,經常在外約炮、撩騷、出軌,每次都痛哭流涕賭咒發誓說會改,每次都老實不了幾天,故態復萌,她老公說自己也很痛苦,卻無力控制自己的行為,朋友覺得他「賊喊捉賊」,難道出軌、有性癮的人真的會後悔嗎?
其實,性癮並不像大眾認知的那樣簡單,跟抑鬱症一樣,性癮是一種【過度性慾障礙】(hypersexual disorder),患病的人經常無法控制自己的性衝動、性幻想和性行為。
早在十七世紀,著名的西方騎士小說《唐璜》講述的其實就是性癮患者的故事,因此性癮病也被精神醫學家稱為「唐璜症候群」。
電影巨星、無數女性的夢中情人演過《亂世佳人》的克拉克·蓋博就患有「唐璜症候群」,是公認的獵豔高手,情人無數。
著名的高爾夫球手老虎伍茲的性癮症,跟他的體育戰績一樣赫赫有名,曾讓他深陷在醜聞中和職業生涯的至暗時刻。
媒體報導過,老虎伍茲性癮症發作後,嫖娼無數,一個晚上都停不下來
據統計,性癮症大多集中在30歲至40歲的男子身上,他們如同吸毒者、賭徒,酒鬼、攝食症一樣,一旦發作,就會不顧一切放下工作,去尋找發洩的對象。
英國喜劇演員Russell Brand,他對世界上所有能致癮的東西上癮,比如海洛因、古柯鹼、酒精和性,合法的非法的,這位英國仁兄基本全都嘗試過一遍。
2005年他決心洗心革面,在費城康復中心接受了戒除性癮的治療……結果,未遂。
美劇《加州靡情》的男主角David Duchovny和妻子分手就是因為性癮症,恰好他在劇中扮演的作家也有這種病,名副其實的「藝術來源於生活」。
我們大家熟知的大清第一才子紀曉嵐其實並不是《鐵齒銅牙紀曉嵐》中那麼清廉、剛正、不近女色的人,反而是個一天五次的性癮者,年近80仍好色不衰。
日本男星小慄旬曾自稱有性癮症,被曝有20個性伴侶。
名媛金·卡戴珊和她現任丈夫坎耶-韋斯特也從不掩飾自己年輕時經常胡來的往事。
美國亞馬遜上有一本描述美國前總統約翰·甘迺迪性癮的回憶錄:《甘迺迪的女人們:性癮的故事》,目前仍在銷售中。
他曾對英國前首相哈羅德·麥克米倫描述過自己的事情:「三天不來一發我就要頭疼。」
之前被曝「多人運動」的時間管理大師羅老師,就被很多人懷疑有這種疾病。
02.為什麼他們會有性癮症?
人在戀愛的時候大腦會分泌一種叫「苯基乙胺」的物質,簡稱PEA。
俗話說的「來電」、「怦然心動」的感覺就是PEA的作用。
它給人一種極度興奮的感覺,使人覺得更加有精力、信心和勇氣。
由於它的作用,人在面對心愛之人的時候,呼吸和心跳會加速,手心出汗,顏面發紅,瞳孔會放大,這些都是戀愛的生理反應。
但是PEA除了會讓人神魂顛倒,也有一定的危險性。
研究表明,在人們怦然心動沒有確定關係的曖昧期階段,PEA分泌量會增加到最大,達到峰值。
其次在有秘密行為或者禁忌交往對象,偷偷離家的時候,比如偷情或私奔的情況下,PEA會大量分泌。
如果你喜歡看言情劇和愛情小說,那麼你對這點想必深有體會。
曖昧期是最吸引人的階段,在這個階段,就算沒有親熱戲,但男女主角的對視、互動、暗戳戳的小眼神、肢體語言都充滿了「性張力」,一旦確立關係,就會讓人覺得索然無味,現實中的戀愛同樣如此。
對於性癮症患者來說,他們如果在大量PEA分泌出來的情況下,恰好體驗到做愛的快活感,那麼他就會想再次體驗,從而對此痴迷起來。
一旦沉迷其中,大腦內感受PEA的器官就會變得漸漸遲鈍,於是為了重溫那種感覺,很多人會進行更猛烈的刺激,但刺激得越猛烈,PEA接受體破壞得越嚴重,就形成了一個惡性循環。
據一項調查表明:性癮者的多巴胺神經反應比一般人要遲鈍。
所以他們無法達到一般人的感受,雖然次數比較多,但快感並不多,正因為如此,他們就更想靠「走量」或換人來彌補。
當他們停下或清醒的時候,就跟吸毒過後一樣,內心煩躁,無法體會到現實生活的平靜和安寧。
03.PEA作用造成的出軌
PEA的負面作用還不止如此,心理學研究表明,當你把煩惱傾訴給別人,或者幫助別人解決問題的時候,PEA的作用會增強,也就是說因為PEA的作用,那些樂於助人,喜歡傾聽別人,心思單純的人,反而更容易出軌。
舉個例子,像《我的前半生》中的陳俊生,他的出軌就是和凌玲聊天開始的。
凌玲向他傾訴自己和老公之間的婚姻問題,陳俊生也向凌玲傾訴他和羅子君之間的婚姻矛盾,就這麼一來二去,兩個人就聊出了感情。
比如賀函,一開始,是女朋友唐晶讓他去幫助受了情傷的羅子君,結果他卻在這個過程中,愛上了羅子君。
之前看過這樣的報導:911事件後,至少有十多名被指派照料「911」死難同事家屬的紐約消防隊員拋棄了自己的妻子,和自己照顧的遺孀一起生活。
電視劇《安家》中的「爺叔」謝亭豐就是這樣,在照顧恩人的妻子和兒子的過程中,漸漸失去了邊界,感情混餚不明。
所以當有煩惱的人,尤其是異性,跟你徵求婚外情意見的時候,你要格外警惕。
女孩子也要注意邊界,最好不要讓男朋友處理好朋友的感情煩惱,自己也儘量不要幹涉好朋友的情感問題。
04.每個人都有癮。
你是否因為某個有趣的視頻點進去瀏覽長達數個小時?你是否沉迷於遊戲中不能自拔?你是否在李佳琪的直播間走不出來,不斷剁手買買買?
其實每個人都有癮,因為我們生活在一個特別容易上癮的時代。
玩手機成癮,賭博上癮,吸菸、吸毒上癮,喝奶茶成癮,減肥成癮等等。
在亞當·阿爾特所著的《欲罷不能:刷屏時代如何擺脫行為上癮》一書中說:「20世紀60年代,在我們遊泳的水域裡,危險的東西可不太多:香菸、酒精和毒品都很昂貴,一般人根本接觸不到。可到21世紀20年代,同一片水域裡到處都是誘餌:facebook在下鉤,instagram在下溝,色情在下鉤,電子郵件在下鉤等等。上癮之事的清單很長,超過了人類歷史上的任何時期,而且我們才剛剛了解到這些魚鉤的力量。」
越是誘人的,能讓人沉迷的東西,越有害。
反之,健身有益,學習有益,卻不容易堅持。
為什麼不利於長期利益的東西,反而更能讓人體會到當下的快樂呢?
大部分是因為打破禁忌的愉悅。
舉個例子,很多糖尿病人,本來不喜歡吃甜食,但確診糖尿病後,卻發現自己以前討厭現在不能吃的甜食卻是那麼誘人。
因為某些客觀的原因,不能隨心所欲做的事,才會讓人加倍渴望,這就是越界的快樂。
伊甸園那麼多水果,夏娃為什麼偏要吃禁果呢?很簡單,因為禁果不能吃。
這就是明知不可為卻偏要為之,比如愛上不能愛的人。
有些妻子會這樣質問小三:天下男人那麼多,為什麼偏要搶別人家的老公?
其實有些小三本來就是喜歡挑戰,說到底,這是她們對自身能力局限的恐懼,或者是一種對現實的反叛。
所以別人無論怎樣告誡、阻撓,她也聽不進去。
手機成癮也是一樣,多巴胺可使人成癮,很多手機APP利用提供新刺激加上縮短反饋周期不斷刺激人的多巴胺,從而讓人離不開手機。
05.怎樣才能克制這種「癮」呢?
一、超量供應。
當人對一件事上癮後,越壓抑就會越渴望,甚至會引起心理問題。
有些人選擇用其他的事情代替、轉移,但這種以毒攻毒的方法也很容易掉入另一個陷阱。
靠自身的意志清心寡欲如果意志力不夠,也可能會引起報復性反彈,這也是很多人減肥靠節食堅持不下去的原因。
除了性癮症這種需要到專業機構治療之外,別的輕型「癮」症,可以試試用「超量供應」法自我克制。
比如平時吃飯,會覺得那些海鮮、肉類麼吃也吃不夠,可到了吃自助餐的時候,通常吃一點就不想再吃了。
欲望靠疏不靠堵,跟大禹治水一個道理。
二、聯想法。
有自制力,並不是靠禁止自己做什麼才自律,而是通過讓自己覺得原本誘惑的事物缺乏吸引力,最終達到自律。
比如把可樂跟糖尿病聯繫在一起,把香菜和光敏植物,吃了容易曬黑聯繫在一起,把奶茶和洗手水聯繫在一起,等等。
某個外國電影中有個這樣的橋段:為了使有暴力癮、性癮的人改邪歸正,某個機構讓這個人持續不斷地看暴力電影和黃色電影,背景音樂是他最鍾愛的貝多芬的《歡樂頌》,結果很成功,他只要想到暴力就會嘔吐,想到性就嘔吐成,運用的就是超量供應和聯想法的結合。
三、運用「微習慣」
這個方法出自美國作家史蒂芬.蓋斯,目標太大,很容易中途挫敗,給自己定一個極小的目標,逐步培養信心和習慣,你會更容易有成就感,也能夠小步快跑地不斷進步。
完成後,就給自己一個理所當然的獎勵時間。
然後繼續下一個目標,重點是坦然面對不那么正確的小欲望,當下享受和長期利益相結合起來。
很多人都用這種方法減肥,效果很好。
四、延遲滿足
延遲滿足是指一種甘願為更有價值的長遠結果而放棄即時滿足的抉擇取向, 以及在等待期中展示的自我控制能力。它的發展是個體完成各種任務、 協調人際關係、 成功適應社會的必要條件。——來自百度百科。
這個方法常用在兒童教育中,其實大人更應該學會延遲滿足。
錢鍾書先生在《圍城》中說:「有一堆葡萄,樂觀主義者,必是從最壞的一個葡萄開始吃,一直吃到最好的一個葡萄,把希望永遠留在前頭;悲觀主義則相反,越吃葡萄越壞,吃到絕望為止。」
這裡的後一種人就是必須即刻體驗滿足,不能忍受延遲滿足的類型。
學會忍耐,克制自己的欲望,放棄眼前的誘惑,才能得到更大的目標,獲取更多的享受。
培養自己延時享受的能力,好習慣不是一蹴而就的事。
五、運動和讀書
除了多巴胺,內啡肽也會可以使人心情舒暢,適量運動可以增加內啡肽的分泌,對壓力大、心情沉悶、抑鬱、癮症等會有所改善。
健身和讀書是世界上成本最低的升值方式,而「癮」則是索價極高的奢侈品,一旦到期清付,必定償還不起。
自律才能自由。
關於今天的話題:您知道怎麼提高自制力嗎?歡迎留言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