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我們廠只做校服,從幼兒園到大學的都做。今年上半年受到疫情影響沒法開工,既沒錢交房租也沒錢發工資。最近我們轉型做JK制服,訂單量一下上來了,救活了我們廠。」來自武漢的向京豔對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記者說道。
45歲的向京豔在武漢市經營一家名叫「加十分」的服裝廠,疫情來臨之前,以加工製作校服為主。「全校統一的、班級定製的、有特色的、臨時參加活動穿的,各種校服我們都能做。我們的客戶集中在江浙滬一帶,那邊對有特色的定製校服需求比較大。旺季時我們一個月的銷售額在兩三百萬元左右。」向京豔說。
向京豔工廠的另一個特色是工人全都是「寶媽」。她說,「我們廠成立3年左右了,一共有120多名工人,都是有小孩的媽媽,最開始成立工廠時就有人向我建議說,『寶媽』平時在別的廠找工作不是很容易,我就想把大家組織起來幹點事,就在學校旁邊租了房子開始做起校服加工。」
「後來大家口耳相傳,工人逐漸多了起來。因為廠房離孩子們的學校不遠,這些媽媽們工作起來時間也相對比較靈活,小孩子放學後還可以來廠裡坐一下,之後和媽媽一起下班。有的媽媽也可以把材料拿回家做好再交回來,類似家庭作坊,我們的模式不固定。」向京豔說。
武漢「加十分」服裝廠廠房場景
今年年初,新冠肺炎疫情突襲武漢,向京豔的工廠遭遇重創。「從過年放假回家開始,我們廠就一直沒能開工,一直到5、6月份才能正常開工。因為服裝廠是計件算工資,沒法開工,做不了衣服,工人就拿不到這筆收入。那時候有人打電話跟我哭著說她上有老下有小,能不能給她點活,可那時候我也沒辦法。」她說。
令向京豔為難的還不僅是工人的工資,「我們廠房租加起來一共是10萬塊左右,疫情期間,房東只象徵性地便宜了1千塊錢,那時候我真是頭痛,我也沒什麼存款,只能是用信用卡交房租,還是一個長期合作的面料商幫我還了整整半年的信用卡。」向京豔說,「另外就是阿里巴巴1688平臺給小商家的『網商貸』,從『網商貸』我貸了30萬元,然後我信用卡的額度是25萬元,就是靠這兩筆貸款我們廠才撐過疫情的。」
影響向京豔資金周轉的還有一個問題。她說,「我們這行,4月份開始旺季就來了,往年『五一』、『六一』學生們表演節目啊,拍畢業照啊,定製班服的訂單量很大。所以我在年前就開始囤貨,光襯衣就囤了幾萬件,沒想到疫情一來學校都延遲開學了,這些貨到現在也沒賣出去多少,不過我也不是太擔心,可以明年再繼續賣,就是現金流受影響。」
機緣巧合之下,向京豔知道了「JK制服」最近在網上賣得很火,受到年輕人的追捧。「還是我女兒先跟我說的這種制服,她比較愛畫畫、喜歡動漫、二次元。就跟我說,最近年輕女孩非常喜歡這種制服,大家都在網上買。另外,也有客戶在我的1688網店裡問我們有沒有JK制服,我覺得這種制服和我們之前做的定製校服其實款式差不太多,稍微改改就能做成這樣,所以就決定試試轉型做JK。」向京豔對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記者說道。
「加十分」服裝廠在網店銷售的JK制服
向京豔所說的「JK」是一個日語外來詞,意指「女高中生」,取日文假名音 Jyoshi(女子)Koukousei(高中生)中的首字母J和K組合而成,「JK制服」也就是日本女高中生校服。近年來,「JK制服」文化也廣受中國年輕女性的歡迎,而且價格並不便宜,有一種說法是:JK制服、Lolita裙、漢服,被相關愛好者統稱為「破產三姐妹」。
轉型做JK制服後,向京豔工廠的訂單馬上出現暴增。「今年5、6月份工廠完全恢復開工,9月份我們開始生產JK制服,每天都能接到大量訂單,現在我們每天平均可以做800到1000件制服。另外還有一個賣得好的原因我覺得可能是,我對原來JK制服做了一些改良,在裙子裡加了一層安全褲,這樣女生就比較喜歡購買。」她說。
向京豔對記者說,「買JK制服的也不都是在校學生,大概會有20%的女性上班族購買。這種制服的用途比較廣泛。」
據日本媒體統計,2020年中國JK制服市場規模將增加至三年前的3倍。僅在2020年,專門銷售JK制服的網店就增加了1000多家。來自阿里巴巴的數據顯示,2020年天貓「雙11」的一項數據顯示,今年JK、漢服、洛麗塔裙成交額增幅是女士襯衣的1.26倍。在生產端,1688平臺數據顯示,JK制服詢單量從今年8月以來逐月增長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