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覽富財經網長期關注行業,半導體產業鏈內除光刻機、蝕刻機等熱點設備外,還需要檢測設備配合,才能製造出安全可靠的優質產品。創業板公司精測電子(300567)是國內檢測領域龍頭企業,主營業務為平板顯示檢測系統的研發、生產與銷售,主要涉及半導體領域的測試設備,適用於各種類晶片的缺陷檢查。
面板檢測龍頭布局泛半導體檢測
成立於2006的精測電子起家於Module段電訊技術信號檢測,不斷向前中段Array、Cell工序延伸。
精測電子創立之初定位於液晶行業檢測設備市場。2008年下半年,在經歷發展低谷期後,調整戰略方向,緊抓面板檢測中的電訊技術信號檢測(PG)領域,到2013年,公司已經成為國內面板Module段電測領軍企業。
為進一步拓寬業務面,精測電子2014年引進宏瀨光電和臺灣光達關於AOI光學檢測系統和面板自動化設備相關的專利等智慧財產權,開始構建自身的自動化檢測及AOI體系,向平板檢測中前段Array和Cell工序進發,2017年,公司成功進入蘋果和三星的供應商體系,進一步提升公司國際市場的市佔率。
精測電子2018年進軍半導體、新能源、雷射等檢測業務。憑藉前期在面板檢測的經驗積累,公司於2018年設立武漢精鴻,同時參股韓國IT&T,聚焦自動檢測設備(ATE)領域,目前已在國內一線客戶實現小批量訂單。
此外,精測電子在上海設立了全資子公司上海精測,以橢圓偏振技術為核心開發適用於半導體工業級應用的膜厚量測以及光學關鍵尺寸量測系統,聚焦於半導體前道(工藝控制)檢測,電鏡設備計劃於2020年投入市場。
2019年,精測電子控股日本半導體ATE測試設備公司Wintest,標的公司主要產品是驅動晶片測試設備,進一步增強公司在半導體領域的競爭實力。精測電子2019年在整個半導體板塊實現零的突破,實現銷售收入469.6萬元。
在新能源領域,精測電子2018年設立武漢精能,布局新能源測試領域,並於當年實現小批量訂單,得到客戶認證,全年在新能源領域實現銷售收入1398.3萬元。
國產替代、市場擴張雙重利好疊加
回顧全球面板行業發展歷程,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開始,面板就開始向大陸延伸,2008年金融危機之後,日、韓、臺三地面板產能遭遇危機,大陸的京東方、華星光電、中電熊貓、深天馬等國產面板廠商成為LCD和OLED新一輪擴產的主力,帶動產業鏈設備公司的訂單增長。
2017年大陸面板產能面積約1億平米,超過韓國成為全球第一,2019年京東方在LCD領域開始超過LG Display,成為全球TFT-LCD出貨面積第一。根據IHS數據,預計到2023年大陸LCD產能將佔全球產能約60%,OLED產能約佔40%。
在產能持續提升的背景下,作為國內面板Module段電測領軍企業,精測電子將持續受益。畢竟,檢測設備貫穿面板製造前中後段,投資比例分別為70%、25%和5%。
顯示面板的製造過程可分為三大階段:前段陣列工序(Array),中段成盒工序(Cell)以及後段模組組裝工序(Module)。由於OLED是一種有機自發光屏幕,不需要添加背光模組,因此OLED與LCD製程的區別主要體現在中段成盒工序(Cell)以及後段模組組裝工序(Module)上。
根據統計,目前內地LCD生產線存量投資7858億元,OLED存量投資4374億元。2020年OLED和LCD新增產線對應投資分別為758/547億元;LCD投資速度有所放緩,以目前產業發展趨勢來看,未來或許以存量市場更新換代為主。
根據2020年4月14日Semi的數據顯示,2019年全球半導體製造設備銷售額達到598億美元,我國半導體銷售額達到134.5億美元,按照測試設備19%的佔比,則全球半導體測試設備市場規模達113.6億美元,其中前道檢測設備為60億美元,後道檢測設備為54億美元。
數據顯示,國內半導體測試設備市場規模達25.6億美元,約合人民幣181億元,其中前道測試設備達95億元,後道測試設備達86億元。在國產替代加速背景下,精測電子有望直接受益國內檢測市場持續擴大及國產設備佔比持續提升的雙重利好,結合公司現有的優質產品及雄厚的研發實力,精測電子未來業績值得期待。
本文源自覽富財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