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看著春節已經越來越近了,不知道是因為人在外地的原因,還是大都市本就缺乏年味的原因,除了身邊接二連三回家的朋友和網上各處發起的搶紅包活動以外,我似乎並沒有感覺到多少春節的氣息。
我從小就是一個比較喜歡往外跑的野孩子,所以第一次上大學離開家,除了要坐長途汽車這一點讓我很不爽以外,沒有任何不適,而在此之前我從沒有長時間的離開過家,更沒有住過校。而人們常說的戀家和鄉愁,我似乎也很少體驗到。
大學裡第一次打從心眼裡想回家,是有一次和朋友出去玩,結果暈車暈的很嚴重,導致後來好幾天胃都不舒服,基本是吃啥吐啥。那個時候的我真的是瘋狂的想念媽媽做的酸湯麵,和學校門口的那家小吃店。還有一次超級想回家,是因為腳扭了,整整那一個月,無論是上廁所還是去上課,我都需要別人的幫助。雖然室友們人都很好,可是一直麻煩別人總是會不好意思的,所以那個時候的我超級希望家人能在旁邊照顧。
後來大學畢業以後,就自然而然的留在了外地工作,而自此以後回家也成了我這個不戀家的孩子最大的困擾。雖然我每年都會儘量爭取回三到四次家,每次至少都待一個星期,而且回家後也幾乎不會主動去約朋友聚會,儘量把大部分的時間都會用來陪伴父母。可是對於回家這件事我始終開心不起來,因為我每次回家都不是出於我想家了,而是出於我的理智和道德感告訴我,應該要回家看父母了。
而至於我為什麼不想回家,一方面是本身性格就不戀家,而另一方面是在外面待久了,很多時候接觸的都是同齡人,而遇到的困難也多是工作上的,所以很好溝通,也不會摻雜太多的人情在裡面,總之就是不會被人情所累,一個人可以過得風生水起。而回到家後,面對的則是各式各樣的親戚,以及親戚之間的家長裡短、互相攀比、明爭暗鬥。雖然現在的我已經算是真正意義上的成年人了,可我仍舊無法習慣親戚之間所謂的人情世故。
那些三姑六婆們明面上是關心下一輩,從工作問到工資、從感情聊到催婚、從有沒有買房買車聊到你這個人成不成器,而這樣對人的隱私360度的侵犯,僅僅只是為了滿足她們茶餘飯後的談資。所以,每次我一想到回家就要面對的各種親戚拜訪就瞬間偃旗息鼓,毫無性質了。可是雖然我不喜歡,但是在中國這樣一個人情社會裡,這些都是我無法反抗的。我一旦反抗的結果就是讓父母難過,而我回家的目的就是為了讓父母開心的,所以又不得不在面對那些連稱呼都叫不出的親戚面前,以笑臉相迎,甚至還要給那些我完全不認識的熊孩子紅包。
我也知道,在過年前,在十幾億的人都奔波回家之時,說這些不太好。但是一想到要回家面對各種親戚聚會,和聚會上的家長裡短、互相攀比我就煩不勝煩,真的只想待在我的小窩裡好好睡上幾天,以此來犒勞辛苦工作了一年的自己,而不是去面對形形色色的人物和寒暄。要是「家」只是單純只有爸爸媽媽、爺爺奶奶和外公外婆就好了,要是回家只用面對我愛的人們就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