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為、上海交通大學促進產學研 任正非獲贈 「天鯨號」挖泥船模型

2020-12-19 天極網

今日(30日)消息,據上海交通大學消息,7月29日下午,華為公司CEO任正非帶隊訪問了上海交通大學。上海交大黨委書記楊振斌,校長、中國工程院院士林忠欽在交大閔行校區轉化醫學中心會見了任正非一行。

華為集團董事、戰略研究院院長徐文偉,董事、2012實驗室總裁何庭波,上海交大副校長、中國工程院院士黃震,副校長奚立峰,副校長、中國科學院院士毛軍發,副校長王偉明等參加會見和調研活動。

在專家座談會和專題座談會中,雙方進行了深入的探討,表示將繼續促進產學研結合,推進科研創新和人才培養,友好交流,深入合作。

任正非回顧了華為公司「相信技術」「相信知識就是力量」堅持搞研發的發展歷程,介紹了華為重視產學研結合、快速產業化的舉措,與專家學者就科技創新的前沿性、長期性、廣泛性作深入交流。

任正非同時表示,華為非常重視與大學的合作,希望能助力大學的老師做深入的研究,與老師分享行業趨勢、工業界需求以及世界級難題,並儘快讓成果在社會上得到應用。任正非表示,當前科學技術發展非常之快,希望大學像「燈塔」,照亮自己,也照亮別人;希望華為與交大有更深入的合作和交流,培養更多的人才,為產業發展做出貢獻;共同發現創新機遇,並儘快轉化為真正的產業成果;雙方合力為國家關鍵領域、世界技術領域關鍵問題的突破做出貢獻。

上海交大黨委書記楊振斌,校長、中國工程院院士林忠欽表示,上海交大有學科優勢、師資優勢、人才優勢,有創新的研究和成果,願與華為公司進一步在各個領域開展深入合作,配合產業發展,進行前沿的學術研究;在進一步推進科研與產業的深度融合、科學技術與學術創新、培育高科技創新人才,共同應對國內外尖端科技發展等方面有所作為。

上海交通大學向任正非贈送了《上海交通大學史》和「天鯨號」挖泥船模型。

據介紹,「天鯨」號挖泥船曾是亞洲第一大自航絞吸挖泥船(目前天鯤號成為第一),船長127米,寬23米,配備多種當前國際最先進的疏浚設備,裝機功率、疏浚能力居亞洲第一、世界第三。該船同時具有無限航區的航行能力和裝駁功能,可以在遠海靈活機動航行和作業,適用於各種海況的大型疏浚工程。該船是由上海交通大學船舶與海洋工程設計研究所進行詳細設計,招商重工(深圳)有限公司建造。

據了解,上海交通大學和華為自2009年開展多方面合作,2012年建立長期合作關係,2019年再次籤署戰略合作協議,在科研創新、人才培養和校園信息化網絡等領域多有合作。同時,華為已成為近幾年交大畢業生就業人數最多的企業。

相關焦點

  • 華為、上海交通大學促進產學研,任正非獲贈「天鯨號」挖泥船模型
    IT之家7月30日消息 據上海交通大學消息,7月29日下午,華為公司CEO任正非帶隊訪問了上海交通大學。上海交大黨委書記楊振斌,校長、中國工程院院士林忠欽在交大閔行校區轉化醫學中心會見了任正非一行。
  • 華為CEO任正非訪問上海交通大學:獲贈「天鯨號」挖泥船模型
    從上海交大官網獲悉,7月29日,華為公司CEO任正非帶隊訪問了上海交通大學,與上海交大有關專家學者進行了座談交流。在交流中,任正非回顧了華為公司「相信技術」「相信知識就是力量」堅持搞研發的發展歷程,介紹了華為重視產學研結合、快速產業化的舉措,與專家學者就科技創新的前沿性、長期性、廣泛性作深入交流。
  • 破解「卡脖子」問題需產學研用多方合力
    不少有識之士建議發揮市場的作用,促進新興產業發展。「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要形成強大國內市場,構建新發展格局。」「當前,我國應將大產能和大市場有機對接,充分發揮市場優勢,促進新技術產業化規模化應用。」
  • 他在華為的工號是002,任正非說他是華為的寶貝,一個人頂10000個
    提到華為,人們就會想到任正非,這個70多歲滿臉皺紋的老人,不但要承受被美國封鎖的壓力,還要忍受和女兒天各一方、不能相見的痛苦。其實華為不但任正非、孟晚舟是英雄。還有很多不為人知、默默付出的勇士。任正非的工號是001,他的工號是002,任正非說他是華為的寶貝,一個人頂10000個人,他是華為能從0到1的關鍵人物,他就是華為的總工程師鄭寶用,內部人都親切地稱他為阿寶。鄭寶用出生在福建莆田的玉田村,兄弟5人僅靠父親在鎮上衛生院當炊事員的工資維持生計。
  • 美國德爾塔IV型重型火箭發射中止;任正非發聲
    微信熱點 ●任正非最新發聲 7月29日至31日,華為公司創始人、CEO任正非帶隊訪問上海交通大學、復旦大學、東南大學和南京大學。
  • 華為目前的困難是什麼?任正非揭開謎底,發人深省
    無論是搞研發,還是做晶片,這一切都離不開對人才的培養因此,任正非在郵件說:包括中專生,我們每年有近1000萬大學畢業生,把其中的聰明人加以差別化教育,就會奼紫嫣紅。華為能有今天的輝煌成就,很大程度上是因為任正非對人才的重視。招納賢士,善於管理人才,也就成了華為成功的秘訣。
  • ...大學:拼教育、拼人才;甘坐冷板凳,就是中國的希望……釋放什麼...
    來源:中國基金報中國基金報泰勒近日,久未出現在公眾視野的華為CEO任正非,最近三天(7月29日至31日),去了四所高校:上海交通大學、復旦大學、南京大學、東南大學。,在交通大學,他說希望大學像「燈塔」,照亮自己,也照亮別人;在東南大學,任正非表示,要珍視每一個孩子,因為不知道哪個孩子會點燃世界的火花。在上海交大:希望大學像「燈塔」照亮自己也照亮別人任正非大學行的第一站是上海交通大學。
  • 任正非三天連訪滬蘇四名校:在交大復旦東南南大談了這些話題
    華為創始人、CEO任正非近日開啟了一趟國內名校之旅。 7月29日至31日,任正非帶隊到訪了上海交通大學、復旦大學、東南大學和南京大學。參與任正非大學行的還有兩位華為高管,分別是華為戰略研究院院長徐文偉和2012實驗室總裁何庭波。
  • 「最美科技工作者」上海交通大學譚家華:把論文寫在祖國大地上
    大國重器,用來為上海交通大學船舶海洋與工程學院教授譚家華一輩子的研究來作註解再合適不過。他是我國最早開展海上施工設備與特殊裝備技術研究的專家之一。,從2004年自主設計建造的國內首艘大型絞吸挖泥船「航絞2001」到最新的世界最大的「新海旭號」。
  • 2020英特爾嵌入式大賽圓滿收官 上海交通大學奪冠
    本屆大賽共有來自89所大學的140支隊伍參賽,大賽共收到132份創新應用作品。經過參賽團隊的線上實時演示以及各分賽區和全國專家組的評選,共決出了一等獎8支隊,二等獎16支隊,三等獎35支隊。一等獎隊伍中,由上海交通大學參報的《基於雙目全景相機的服務機器人室內定位系統》奪得了本屆「英特爾杯」的桂冠。
  • 上海交通大學-燧原科技 雲端AI加速系統聯合研發中心揭牌儀式舉辦
    2020年12月10日下午,上海交通大學和燧原科技聯合創辦的「雲端AI加速系統聯合研發中心」在上海交通大學閔行校區舉辦揭牌儀式。上海交通大學電子信息與電氣工程學院院長關新平、副院長薛廣濤、軟體學院院長臧斌宇及電院教授,燧原科技創始人兼CEO趙立東、產品工程高級總監鄧輝、市場總監陳超及團隊代表等共同出席。
  • 任正非發言:點燃5G燈塔,剛擦燃火柴就遭大棒,但求生欲使我們尋找...
    大約一個月前,華為公司CEO任正非帶隊訪問長三角名校,從上海交通大學、復旦大學到東南大學、南京大學。其中,來滬首站,正值上海交大與華為籤署戰略合作協議整一年之際,也是華為高層對交大代表團一行去年7月參訪其深圳坂田基地的一次回訪。
  • 上海交通大學-耶魯大學衛生政策聯合研究中心理事會會議暨第三屆...
    2020年12月13日,上海交通大學-耶魯大學衛生政策聯合研究中心理事會會議暨第三屆全球公共衛生政策論壇在上海交通大學徐匯校區舉行。本次論壇由上海交通大學、耶魯大學聯合主辦,上海交通大學-耶魯大學衛生政策聯合研究中心、上海交通大學國際與公共事務學院、上海交通大學健康長三角研究院、耶魯大學公共衛生學院聯合承辦。
  • 任正非、柳傳志和施振榮,IT大佬生於1944
    這一年,23歲的上海大夏大學畢業生柳谷書、貴州桐梓某工廠會計任木生、臺灣鹿港一家香鋪的第六代傳人施起深,先後喜得貴子。柳傳志的父親柳谷書,是京江柳氏第十六世傳人,中國第二號律師證的持有者,也是我國智慧財產權事業的先驅。
  • 任正非76歲仍駐守華為,為中華崛起而戰
    三六零掌門人周鴻禕說過,我和任正非之間差了不知道多少個馬雲。而馬雲表示,任正非是一個被遺忘的高人,是神秘的企業家。能夠得到如此盛讚,是因為任正非的華為成了國家的寵兒,他創辦的華為公司躋身五G科技前沿,而五G號稱肩負著開啟第四次工業革命的重任,做出這些成就的任正非本人如今已是垂暮之年。
  • 華為的「小公主」是哈佛大學「女學霸」,果然是虎父無犬子
    華為始創人任正非的小女兒姚思為(Yao Siwei,音譯;英文名為Annabel Yao,),近日在美國哈佛大學計算機科學系(Computer Science)學士畢業。她周三(10日)晚上更在社交媒體Instagram分享慶祝畢業的照片。受新冠肺炎影響,她只能透過網上參加畢業典禮。
  • 任正非:華為不是什麼都行,僅僅是5G比美國強
    所以,我們讚嘆先人絲綢之路的偉大,連接了中亞文明,我認為我們今天還要繼承發揚,絲綢之路要從駱駝走向5G,走向高鐵,促進這兩個經濟板塊的騰飛。謝謝大家,你們可以隨意提問。1、埃及《金字塔報》Alaa Thabet:首先,非常感謝任正非先生給我們提供機會,我是埃及《金字塔報》的代表。
  • 專家呼籲推動交通領域數位化轉型
    圖源來自網絡東方網記者傅文婧12月20日報導:第四屆「面向未來的車聯網」研討會日前在上海大學舉行。在國家「新基建」和交通強國建設的大背景下,與會專家深入探討了車聯網及車路協同產業推動、交通行業數位化轉型、自動駕駛、通信感知融合及5G演進等熱點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