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脫歐談判已進入最後階段,在首相鮑裡斯-詹森的領導下,英國極有可能會陷入"硬脫歐"的艱難處境,除此之外,肆虐全球的新冠疫情更讓英國經濟"雪上加霜",無論從哪個方面來看,英國都已是自顧不暇。
這個曾經的"日不落帝國"似乎並不願意服老,上周,詹森宣布英國要進行"冷戰結束以來英國最大規模的國防投資",並且,他還野心勃勃地表示,要向東亞和印度洋地區派遣航母戰鬥群。眼看自家政府如此"給力",當地時間22日,英國最具影響力的智庫之一"政策交流"趕緊請本國政客撰寫了一份報告,為英國接下來的發展出謀劃策。
該報告慫恿英國政府積極布局"印太地區",他們認為,印度-太平洋地區人口佔比超過全球總人口的一半,經濟產出也接近全球一半,英國脫歐後,應該重視提升在該地區的影響力和存在感。
然而實際上,這些都是冠冕堂皇的藉口,該報告很快就提到所謂的"中國威脅論",以此為英國插手"印太地區"尋找藉口。這些英國政客認為,英國應該加強和澳大利亞、印度、日本等盟友的合作,這些"友好國家"都渴望英國更多地參與到"印太地區"事務中來。
似乎是為了歡迎英國這個"聯合國五常"的加入,剛剛因病退位的日本前首相安倍晉三為這份智庫報告撰寫了前言。安倍晉三在前言中指出,他十分贊同這份智庫報告的結論,即英國應該積極同印太國家合作,特別是在安全領域方面,他還表示,歡迎英國皇家海軍到印太來。
這份報告與英國最近公布的國防預算和計劃"不謀而合"。當地時間11月19日,詹森向議會宣布,英國將在未來4年追加165億英鎊(約1400多億人民幣)國防預算,並高調地將此稱之為"冷戰結束之後英國最大的國防投資"。
根據詹森政府的規劃,英國將派出"伊莉莎白女王"號航母前往東亞、印度洋等地區,以便參與美日兩國的聯合行動,在中英關係產生波折的當下,英國派遣航母與美日合作,其意味不言自明。
早在兩年前,英國國防大臣就曾提出在南海修建軍事基地的建議,上個月中旬,英國海務大臣更暗示,中國海軍對英國已經構成了戰略威脅。
而英國的盟友美國,已經聯合日本、澳大利亞和印度幾國一起,試圖在印太地區構建聯盟,普遍認為,這些國家組建"亞洲小北約",就是為了宣揚"中國威脅論",遏制我國發展,印媒甚至直接表明:"這是對中國發出的信號"。
現階段,中英關係日漸緊張,看著"盟友"們組團反華,一直十分眼紅的英國終於下定決心,準備橫插一腳,加入到聯盟中去。但雖有"雄心壯志",英國真的有這個實力來實現詹森政府"雄心壯志"嗎?現實情況是:沒有。
英國計劃向南海派出的"伊莉莎白女王"號航母2017年底開始在英國海軍服役,儘管英國一直想炫耀這艘新銳航母,但"女王號"不僅各種漏水的小問題頻發,連艦載預警直升機的問題也沒能解決,沒能達到英軍計劃形成的戰鬥力。有英國政客擔心,如果皇家海軍調動人手去執行這項任務,那麼應對世界其他地區危機的能力很可能被削弱。
除此之外,隨著秋冬季節來臨,英國新冠疫情已經開始反彈,日新增確診病例數不斷攀升,疫情引起的經濟下滑愈發嚴重,英媒指出,目前是三百多年來英國經濟面臨的最大衝擊,政府舉債規模已經創下了二戰之後的新紀錄,接近國內生產總值的五分之一。
因此,英國的經濟現狀根本就難以支撐起部署航母戰鬥群的巨大耗資,英國想要在印太給中國添堵,如今看來根本就是徒增笑柄。目前正值中英關係的重要關口,英國更不應該繼續"摻和"反華,而應該重歸理性獨立的對話政策,走上正確的外交路線。